顾雄华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HP超声仪器对经头颅CT确诊为颈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127例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测,分为脑梗死侧组和非梗死侧组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进行比较,并根据超声结果 是否阳性,分为斑块组与非斑块组,对两组年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侧组斑块检出率为72.1%明显高于非梗死侧组的57.2%(P<0.05).斑块组纤维蛋白原高于非斑块组(P<0.05),其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作者:任永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配合长效异乐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长效异乐啶治疗,治疗组采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配合长效异乐啶治疗.结果 治疗组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0.00%,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72.22%;对照组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56.67%,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32.2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起效快,并可明显改善患者全身症状.
作者:聂瑞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吸烟大鼠脑部神经元和脑内微血管的变化.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不吸烟组和吸烟组,分别在被动吸烟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将其处死,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 发现长期吸烟大鼠脑内微小血管壁增厚,神经元胞体内线粒体受损.结论 长期吸烟可损害脑微小血管及神经元.
作者:张金;魏利华;李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0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静脉输注痰热清注射液,对照组静脉输注血塞通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与血塞通注射液相近.
作者:是明启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中药血脂康胶囊和其他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
作者:胡炜;周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检测Wilson病(WD)ATP7B基因第8外显子突变.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WD基因第8外显子片段,扩增产物直接进行DHPLC检测分析,根据色谱峰型不同确定测序样品,经测序后确定突变类型.结果 203例先证者中WD基因外显子8基因突变阳性检出率为55.2%,Arg778Leu纯合突变22例,杂合突变90例,基因突变频率为33.0%.共发现3种错义突变、1种移码插入突变和1种多态性位点(C2310G),且多态位点C2310G与Arg778Leu突变完全连锁.其中76例先证者带有Arg778Leu杂合错义突变,22例为Arg778Leu纯合错义突变,10例为Arg778Gln杂合错义突变,2例Tyr713Silent错义突变(C2139G),2例为杂合2304C插入突变.结论 WD基因外显子8是ATP7B基因的第一突变热区.DHPLC技术是一种高效、灵敏、快速简便的基因突变检测方法 .可用于WD的临床基因诊断.
作者:杨文明;汪美霞;杨静芳;鲍远程;李瑞娟;董婷;汪瀚;杨兴涛;陈彪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肩手综合征(shoulder hands syndrome, 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 RSD),是中风偏瘫常见的合并症之一,表现为瘫痪侧肩部疼痛及活动受限,腕关节、手指疼痛及屈伸受限同时伴有肿胀、皮肤温度升高、皮肤发红等.其发生率为12.5%~70.0%[1],妨碍了患者的整体康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国内外对于SHS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目前,许多学者尝试以针刺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SHS,取得一定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雨燕;王显达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3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中医证候.方法 临床系统采集3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运用SPSS 11.5软件,进行多元统计主因子提取、系统聚类.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中医证候以风阳上扰(型)兼督脉不利、或气郁血瘀;气虚血瘀(型)兼瘀热内盛;肝肾阴亏(型)兼痰湿内滞;痰浊上蒙(型)兼气虚血瘀四大证型为主.结论 将多元统计主因子提取、系统聚类方法 结合应用,可较好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归类分析,有益于揭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
作者:霍清萍;孔林;李金菩;王宇新;梁芳;王兵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30例明确诊断为高脂血症的患者,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均测定空腹血脂浓度、肌酸磷酸激酶(CPK)、肝肾功能以及尿酸等指标.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显著下降,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好而且安全.
作者:李秀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水蛭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制备脑出血模型,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组织NF-κB 的表达和采用干湿比重法测定脑含水量.结果 脑出血后6 h血肿周围组织NF-κB开始表达,3 d达高峰,脑含水量6 h升高,3 d达高峰.水蛭素组脑含水量、NF-κB表达与对照组及脑出血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or P<0.01).结论 NF-κB参与了脑出血继发性脑组织损伤.
作者:杨文海;宁显忠;王媛媛;胥向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局部白细胞的浸润及川芎嗪预处理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不同时间点局部白细胞的浸润,在光镜下以相同光亮强度观察计数,记录网格内阳性反应的细胞数.结果 光镜下缺血24 h围绕坏死中心区有较多的白细胞聚集,3 d~7 d聚集达高峰,以多形核细胞(PMNL)为主.川芎嗪预防组缺血3 d部分标本可见白细胞围绕坏死中心区聚集,7 d白细胞进入坏死中心区,但数量明显减少.免疫组化结果 显示:缺血3 d~7 d,CD3、CD8淋巴细胞聚集达高峰,转化带有巨大细胞出现,CD4细胞少见,川芎嗪预处理后CD3、CD8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巨大细胞消失,CD4阳性细胞略有增加.结论 川芎嗪可能减轻脑缺血局部炎性反应,具有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邵小鹏;刘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测定心房颤动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房颤与hsCRP之间的关系及炎症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及持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7年12月因心房颤动在太原市中心医院心脏中心住院的患者112例,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的含量.结果 心房颤动的患者hsCRP水平显著高于窦性心律者(P<0.05),而持续性房颤患者hsCRP的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P<0.05).结论 炎症在房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抑制炎症反应有可能成为预防房颤发生和持续的一种途径,研究炎症与房颤的关系对于预防和治疗房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范玮玮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对心肌的损害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分析15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分析其血清心肌酶值差异和心电图改变.结果 血清心肌酶异常率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心电图改变者以ST-T改变为主,中毒越重,心电图改变越明显.结论 中度、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有较高的心肌损害发生率,中毒越重,心肌损害越明显.
作者:邢朝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4例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9 g,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150 mg,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观察4周.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53.1%,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显效率为56.3%、总有效率为9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副反应明显多于治疗组.结论 稳心颗粒对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安全可靠.
作者:卢政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4例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对照组予多烯康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9%,明显优于对照组62.00%(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疗效优于多烯康治疗.
作者:徐竺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是在一定负荷下测出摄氧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等代谢、通气指标及心电图变化,反映细胞呼吸功能的变化[1].1975年呼吸疾病学者Wasserman提出:单独给心脏或肺脏增加负荷是不可能的,所有的运动均需要心肺的协调,以及周围循环与肺循环的协调作用来完成生存和工作所需要的气体交换作用[2].
作者:刘春;蒋梅先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对脑脊液置换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定.方法 对61例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的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与同期未采用该治疗的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对比分析.结果 脑脊液置换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能缓解患者头痛的剧烈程度,缩短头痛、发热、颈强直等的持续时间,减少脑积水,血管痉挛及脑梗死的发生率.结论 脑脊液置换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 简单,疗效确切.
作者:虞炳庆;黄红伟;吴丽娟;黄明章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且老年AMI的症状常不典型,易误诊、漏诊.现将我院内科近年来收治的60例65岁以上的老年AMI与同期64例60岁以下的AMI患者加以分析对比,探讨老年AMI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老年AMI的确诊率.
作者:徐志家;徐志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颈外静脉置管在抢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对68例急性左心衰竭危重患者经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其中经左侧颈外静脉置管29例,经右侧颈外静脉置管39例.结果 成功65例,成功率95.6%,未发生出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颈外静脉置管成功率高,多在1 min~3 min内完成操作,可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赢得时间.选择颈外静脉置管是抢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较佳的静脉通路之一.
作者:刘丽华;张群芳;杨淑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抑郁症发病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方法 对符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分的4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冠心病抑郁与生活事件,尤其是与家庭生活事件有关.结论 心理社会因素是老年冠心病抑郁症发病的重要高危因素,老年冠心病抑郁症患者除了给抗抑郁剂治疗外,还需重视心理治疗,社会支持有助于降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李方江;张凡;岳秉宏;徐涛;宋郁珍;李会贤;杨文翠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