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成文;王振芝;廖士芳
目的:探讨氯氮平引起脑电图的改变及与临床的关系. 方法:对280例单用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服药前后脑电图(EEG)检查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测定,并对EEG改变与临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结果:氯氮平引起EEG改变率为90.4%,EEG异常改变与性别、病程、亚型、剂量无关,与疗效有关,改变程度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改变愈明显,疗效愈好. 结论:氯氮平引起脑电图改变显示了药物在大脑皮层中的作用和分布情况,对此进行分析能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作者:庄丽频;房聪侠;陈佩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对女性精神病人有关性行为的司法鉴定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作者:汪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精神疾病患者以咬舌自杀者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男,44岁,诊断为反应性抑郁症,先后给予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等治疗.10日后患者意识恍惚,不认识亲人,问话不答,发呆,拒食.再2天后,在其家属陪护下,突然咬舌自杀,因致舌肿胀、出血窒息,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佘成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报告1例因甲状腺低下致木僵状态.患者女,43岁.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3月,出现少食,乏力,不语,整日卧床,进行性加重.近2月来,4~5天才起床1次,平时不言不动.体检有全身凹陷性水肿,心音低钝,膝腱反射迟钝,基础代谢率-21%,T4 30nmol/L.提示甲状腺机能减退.经甲状腺素、补液、能量合剂等治疗,3周后精神症状明显好转,5周后缓解出院.
作者:张立平;王以池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我院于1997年2月~1999年10月以氯硝西泮静脉注射治疗71例急性精神障碍发作的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贻华;郑志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酒精中毒导致的违法犯罪行为,在世界各国都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1],我国也有急剧增加趋势.为探讨本症犯罪特点及责任能力的评定,对南京脑科医院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案例中诊断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案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萍;孙涓;林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比较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对此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颜世英;林峰;陈仁念 刊期: 2000年第02期
CCMD-2-R于1994年5月泉州会议通过、公布已有4年余.与其它几种疾病分类手册相比较,确有许多进步和完善之处,如列出了与CCMD-2-R相对应的大部分ICD-9及ICD-10的编码.但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现归纳如下:
作者:于亚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患者中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 方法:以1998年12月1日为调查日,共调查4所精神病院,1所为全部住院患者,3所为分别随机抽取男女各1个病区的住院患者.用自制的调查表调查当日用药情况,共调查549例. 结果:住院患者的用药以氯丙嗪和氯氮平常用,分别为60.1%和59.7%,以后依次为氟哌啶醇,利培酮,舒必利和奋乃静. 结论:由于氯丙嗪和氯氮平较为有效,安全和价廉,故成为临床常用的精神药物.
作者:陈美娣;陆明康;李朝;张六平;范雪祥;袁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引起急性肌张力障碍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1997年我院全部出院病历,选取其中应用抗精神病药者,对发生急性肌张力障碍和未发生者诸多因素进行比较. 结果:急性肌张力障碍发生率为22.8%.年龄小,男性,病情严重,既往有锥体外系副反应史,应用高效价药物,剂量大,用药早期危险性大;合并抗胆碱能药物者发生率低. 结论:精神科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时适当参考以上指标,对预防急性肌张力障碍的发生可有裨益.
作者:翟金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迟发性运动障碍(TD)预后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采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分,对23例住院的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进行12年随访. 结果:进步11例,无变化5例,加重7例.原TD恢复的6例病人全部复发. 结论:TD缓解与性别、药物及TD部位无关,随年龄增加TD症状会复发,缓解率下降.TD的长期预后不良.
作者:邢芝青;朱洪;卫祖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氯氮平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26例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临床判断属于难治性病人,予氯氮平合并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 结果:合并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为65.3%.PANSS阳性,阴性及一般精神病理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TESS总分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副反应主要为静坐不能,肌张力增高,失眠,体重增加,视物模糊. 结论:对于氯氮平治疗反应不佳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合并利培酮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耐受性及依从性好,可作为临床治疗难治性病人的方法之一.
作者:张毅;宋立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涉法行为特点. 方法:对司法鉴定中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62例,用自拟项目对躁狂组、抑郁组的非法行为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躁狂症违法者以滋扰他人、盗窃、抢劫等行为为主,现实性动机作案居多;抑郁症则以凶杀行为为主,病理动机居多.女性患者以性受害为主. 结论:躁狂症以现实性动机所引起的一般性违法行为居多,常评定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抑郁症以病理性引发的暴力凶杀恶性违法行为居多,常被评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
作者:马世民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大型企业中精神病人状况. 方法:按12地区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小组标准,设计方案,进行学习和调查. 结果:7家大型企业精神疾病患病率为6.04‰,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3.74‰,肇事病人占22.3%. 结论:加强大中型企业中精神病人的管理十分重要.
作者:杨怀珍;周建华;沈铭琪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男性,17岁,既往健康.于入院前4个月被同学用木棒击伤头顶部,当时昏迷约2分钟,醒后自述头晕,头痛.1个半月前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爱说话,不听老师教诲,爱睡觉,生活懒散.半个月前变得不修边幅,当众大小便.近2天摆弄生殖器,痴笑.精神检查:意识清,接触被动,反应迟钝,退缩,理解力和计算力差,无羞耻感.神经系统检查:双侧眼底静脉充盈,双侧Babinski征阳性.脑电图广泛δ和θ慢波活动;头颅CT显示颅内呈帽状弥漫性硬膜下血肿.住院第2日行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术后精神症状逐渐改善,住院27天后精神症状消失,对人有礼貌,言谈举止良好,痊愈出院.半年后随访,学习、生活均正常.
作者:刘洪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精神医学司法鉴定中的性别差异. 方法:回顾性调查了我院1990~1995年6年间全部司法鉴定案例共244例.对各种鉴定情况中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除平均年龄外,在案例数量、婚姻、文化程度、案件性质、鉴定诊断、责任能力等项目中男女间均存在非常显著差异.案件性质居前三位的男性分别是杀人、盗窃和强奸;女性分别是被奸、杀人和民事纠纷. 结论:鉴定案例有其性别差异.
作者:王明石;张伟;徐敏;王洪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对单相抑郁及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之间作临床比较.1对象与方法
作者:董欣勇;许维森;林泽涯;吕耀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作者试图通过对33例民事行为能力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分析,探索此类鉴定的一般特点,就鉴定中的难点和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马长锁;方明昭;常林;刘鑫;邢学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国内外有关电休克治疗(ECT)致神经性肺水肿死亡的报道极少,本院近期发生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仁刚;胡纪泽;唐卓如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