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122例疗效观察

宋书江;魏凤菊;许金鹏;赵兴洲;王乾一;孙学江

关键词:稳心颗粒, 冠心病, 室性心律失常
摘要: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 将12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一般治疗加稳心颗粒(27 g/d),对照组予一般治疗加美西律(450 mg/d~800 mg/d),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情况及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2.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疗效较好,对主要症状改善明显,无致心律失常作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18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心肺脑复苏临床分析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危急的征象,心跳呼吸骤停后的心肺脑复苏是危重病医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心肺脑复苏(CPR)的成功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如原发病、开始复苏时间、各种复苏措施是否及时、正确等.

    作者:范青香;李忠平;李霞;耿敏;王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 将74例急诊PCI病人分为正常血流组和慢血流-无再流组,分析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与临床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 两组入院时血糖水平、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急诊PCI术前0级血流、严重心力衰竭、从症状发作到球囊扩张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CI术后院内发生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因性死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入院血糖水平、AMI前心绞痛缺如、严重心力衰竭、急诊PCI术前0级血流是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急诊PCI可能发生慢血流-无再流现象.入院血糖水平、AMI前无心绞痛、严重心力衰竭、急诊PCI术前0级血流是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李瑜林;杨丽峰;薛伟珍;姜兆秀;陈小平;毛朝旭;马登峰;冯慧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6及C反应蛋白变化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早期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影响及他汀类治疗ACS的机制.方法 分别测定50例ACS病人及30名正常对照者(NC组)的血清IL-6,hs-CRP水平;并将ACS组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和常规组(每组25例),辛伐他汀组每晚加服辛伐他汀20 mg,常规组服安慰剂,随访3周,再次测定血清IL-6及hs-CRP水平;分析比较组间及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清IL-6及hs-CRP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IL-6,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P<0.01).治疗3周后,辛伐他汀组血清IL-6,hs-CRP浓度明显下降(P<0.01).结论 炎症在ACS的发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辛伐他汀具有独立于降脂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在ACS病人早期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光辉;罗玉梅;郭继红;刘启明;万新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目的 探讨彩色经颅多普勒(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方法 对健康人群和VBI病人各150例行TCD检测,并观察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血管峰值流速(VP)、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结果 两组VP,EDV,Vm,PI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CD是诊断VBI的一种重要手段.

    作者:孙晋华;李兵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益气复元合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益气复元合剂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两组均采用中西结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采用益气复元合剂配合治疗.所有病人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并做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25%,显效率76.25%;对照组总有效率76.25%,显效率43.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益气复元合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

    作者:陈朝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降纤酶对脑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及脑循环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病人应用国产降纤酶后血液流变学及脑循环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入选59例病人,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27例,检测两组病人用药后的血液流变学及脑循环动力学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全血低切黏度为9.55 mpa s±1.74 mpa·s、全血高切黏度为4.05 mpa·s±0.81 mpa·s、血浆黏度为1.79 mpa·s±0.07 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为2.09±0.22、红细胞变形指数为0.47±0.05、平均血流速度为3.33 cm/s±2.69 cm/s、低血流速度为2.19 cm/s±1.87 cm/s.对照组全血低切黏度为10.91 mpa·s±2.28 mpa·s、全血高切黏度为4.67 mpa·s±1.02 mpa·s、血浆黏度为1.89 mpa·s±0.09 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2.23±0.21、红细胞变形指数0.42±0 06、平均血流速度为0.53 cm/s±1.66 cm/s、低血流速度0.45 cm/s±1.10 cm/s,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纤酶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脑循环动力学等指标的作用.

    作者:崔建国;解龙昌;魏利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抗抑郁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类以情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抑郁症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高发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疾病.

    作者:金星;史大卓;刘剑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蝶脉灵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蝶脉灵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65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32例应用蝶脉灵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3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两组均每日1次,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为78.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及血小板聚集率用药前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蝶脉灵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良好.

    作者:李东晓;卢海燕;李惟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醒脑静注射液救治中风病研究近况

    醒脑静注射液具有开窍醒神的功效,常用于救治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并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在近些年来,醒脑静注射液在治疗中风病方面,不论是在临床研究还是实验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现就此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谢明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Brugada综合征1例

    1 资料病人,男,30岁,因3年内反复晕厥4次,再发2 h入院.3年前行走中突然出现心悸、晕厥,经休息约10 min后缓解,就诊当地住院,做心电图后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右束支传导阻滞,住院治疗3周后出院.

    作者:周敬法;曹明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177例脑梗死病人螺旋CT脑血管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初探

    目的 探讨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结果与临床多种因素、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77例脑梗死病人的CTA结果进行分析,包括颅内主要血管的病变分布情况、病变血管数量分布情况,以及颅内血管病变与头颅CT平扫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并发症、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大脑中动脉和椎动脉出现动脉闭塞多,分别占闭塞血管总数的38%和22%;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三大并发症中两个以上者3支以上血管病变百分比高于其他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梗死的发生不仅与大脑中动脉本身有关,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病变也有密切关系;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阴虚阳亢证的出现率明显高于颈内动脉系统梗死(P<0.05).结论 颅内血管病变分布广泛,颈动脉和颈内动脉病变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关系密切,并发症与颅内血管病变数量密切相关,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中医证型明显不同.

    作者:司维;刘红梅;宁侠;洪霞;鲁嵒;吴小明;毛丽君;李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术后生存质量评价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老年冠心病病人60例,随机分为介入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应用冠心病病人特定的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的自测量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作为评价指标,观察两组病人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 介入组与药物组比较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4个大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稳定状态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叶芬;石理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冠心宁注射液合尿激酶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冠心宁注射液合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尿激酶针剂2×104 U/kg溶于生理盐水100 mL内静脉输注30 min,只使用1次.随后给予冠心宁注射液20 mL溶于5%葡萄糖液250 mL内静脉输注治疗.对照组30例,用极化液.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及安全性等.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6.67%,对照组为53.33%(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发生出血倾向和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尿激酶联合冠心宁注射液对缺血心肌有促进冠脉再灌注、改善心肌供血的疗效.

    作者:李国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及其受体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及其受体(CXCR-4)的关系.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1个月病程组(M1组)、3个月病程组(M3组)、5个月病程组(M5组).心肌切片后行SDF-1α,CXCR-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抗vWF抗体染色心肌微血管计数,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DF-1α,CXCR-4及VEGF mRNA在大鼠心肌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病程的延长,心肌组织中SDF-1α,CXCR-4表达水平逐渐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后1个月就有增高,5个月时增高明显,而心肌组织中VEGF表达无明显改变;心肌微血管计数显示造模后5个月心肌内微血管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糖尿病心肌病变时SDF-1α/CXCR-4在心肌中的表达水平随糖尿病病程延长逐步增高,而VEGF表达无明显改变,糖尿病心肌病变时微血管减少可能与VEGF表达不足有关.

    作者:林安华;雷闽湘;谢晓云;徐寒松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三七总皂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 将94例TIA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分别静脉输注14 d.观察治疗后两组TIA发作及半年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结果 用药后两组症状均有好转,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9%(P<0.05),治疗组半年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复方丹参组(P<0.05).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对TIA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艳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血痹学说与心脑血管疾病探讨

    从历代医家对血痹病因、病机、脉证、变证、治则、方药的相关论述,结合临床观察发现,血痹学说与心脑血管疾病存在着许多交汇之处.表明血痹既是中医血脉系的疾病之一,又是血脉系各种疾病(血痹变证)的病因.通过对血痹学说进行广泛的探讨,有助于系统地研究中医血脉系病变与防治,有利于现代中医学的发展.

    作者:周嘉洲;刘小虹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检测黄芪注射液治疗前后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肾脏病变之间的关系,以及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 92例糖尿病病人,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45例)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47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接受黄芪注射液治疗,另设23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PAI-1表达.结果 早期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清PAI-1表达为(5.51±0.31)μg/mL,较对照组、糖尿病无肾病组明显升高,使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血清PAI-1表达降低为(3.41±0.21)μg/mL(P<0.05);尿白蛋白含量亦由治疗前的(152±31)mg/24 h降至(34±21)mg/24 h(P<0.05).结论 PAI-1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PAI-1的表达实现的.

    作者:王宏;孙喜明;程宇甫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疏血通注射液对冠心病糖尿病病人血浆ET-1,ICAM-1,TNF-α和P-选择素水平的研究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血浆内皮素-1(ET-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研究疏血通注射液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作用.方法 将确诊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4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4项指标均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能显著降低与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水平,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有延缓细胞因子介导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作用.

    作者:王树国;张艳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王新陆运用甘枣五参汤加减治验举隅

    王新陆教授从医三十余载,长期从事内科杂病诊治工作,经验丰富,疗效颇显.现将恩师王新陆教授运用甘枣五参汤(甘松、炒枣仁、红参、党参、丹参、元参、苦参)加减治疗心悸的验案加以总结,以飨同道.

    作者:郭春莉;付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非洛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非洛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Ⅳ级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高血压心脏病或其他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Ⅳ级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制剂+血管扩张剂或加β受体阻滞剂)及常规降压(钙通道阻滞剂除外);治疗组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降压治疗选用非洛地平2.5 mg~5.0 mg,每日2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测量病人的血压、心率、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胸比率及心功能临床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可降至正常;心率、LVDd、心胸比率均比治疗前减少(P<0.05);LVEF比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临床心力衰竭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Ⅳ级病人口服非洛地平治疗较有效.

    作者:周健;马立辉;郭靖涛;马家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