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晓;卢海燕;李惟国
目的 了解温阳通脉颗粒对表现为脾肾阳虚型眩晕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阳通脉颗粒,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观察记录53例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的变化指标,采用TCD监测以了解治疗前后颅内血流供应及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中医证候的面色苍白或黧黑、便溏泄泻、脉沉细弱的改善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TCD检测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阳通脉颗粒治疗脾肾阳虚型眩晕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对中医证候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
作者:张波;鲍远程;陈怀珍;杨文明;王晓旸;王艳昕;汪瀚;童建兵;汪美霞;洪星;杨雄杰;方媛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三七总皂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 将94例TIA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分别静脉输注14 d.观察治疗后两组TIA发作及半年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结果 用药后两组症状均有好转,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9%(P<0.05),治疗组半年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复方丹参组(P<0.05).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对TIA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艳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益气复元合剂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两组均采用中西结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采用益气复元合剂配合治疗.所有病人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并做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25%,显效率76.25%;对照组总有效率76.25%,显效率43.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益气复元合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
作者:陈朝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10 mg/d~20 mg/d,观察两组治疗6个月时的血压、心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等.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压、心率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2.5%(P<0.05).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明显获益.
作者:梅思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AMI)严重的机械并发症之一,临床发生率为1%~2%[1],病死率高,预后差.紧急外科手术有时成为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务华;黄宗良;陈伯钧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王新陆教授从医三十余载,长期从事内科杂病诊治工作,经验丰富,疗效颇显.现将恩师王新陆教授运用甘枣五参汤(甘松、炒枣仁、红参、党参、丹参、元参、苦参)加减治疗心悸的验案加以总结,以飨同道.
作者:郭春莉;付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1 资料病人,男,30岁,因3年内反复晕厥4次,再发2 h入院.3年前行走中突然出现心悸、晕厥,经休息约10 min后缓解,就诊当地住院,做心电图后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右束支传导阻滞,住院治疗3周后出院.
作者:周敬法;曹明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络泰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1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降糖、降压、扩冠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络泰,对照组给予极化液及硝酸酯类药物静脉输注.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的改善、降脂、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也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络泰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管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探讨PNS对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参照Zea 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10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组和PNS治疗组.每组大鼠再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再灌注后6 h,24 h,48 h,96 h处死.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脑组织冷冻切片TNF-α的阳性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脑内有极少量表达;缺血再灌组与PNS治疗组各时间点表达明显强于假手术组(P<0.01),PNS治疗组各时间点表达弱于缺血再灌组,阳性细胞数亦明显减少(P<0.01).结论 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的表达有降低趋势.
作者:张峰;李晓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晋北地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与血清元素含量的关系.方法 ①对住院治疗的296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病人进行性别、发病年龄、县域分布的回顾性分析;②采用多通道智能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对晋北地区部分区县人群血清元素Cu,Zn,Fe,Ca,Mg,Se抽样调查;③将87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病人与90名健康人血清Cu,Zn,Fe,Ca,Mg,Se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晋北地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发病存在明显区域性,高发区人群血清Zn,Se,Mg含量低于其他区域;而患病人群的这3种血清元素较健康人群更低.结论 晋北地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发病与血清Zn,Se,Mg降低有关.
作者:邢福泰;曹化东;刘世方;侯泽;张丽;侯恒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解毒通络合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及其对血压、血糖、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UA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试验组以解毒通络合剂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心电图(ECG)、中医症状疗效及硝酸甘油停减率等.结果 试验组心绞痛疗效(有效率92%)、ECG疗效(有效率64%)、中医症状总疗效(有效率90%)、硝酸甘油停减率(88%)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有明显的降血糖、降压、减慢心率的作用;明显降低hsCRP、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结论 解毒通络合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与降压、减慢心率从而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有关,其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降血糖、降低hsCRP.
作者:魏陵博;戎冬梅;彭敏;王鹂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蝶脉灵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65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32例应用蝶脉灵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3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两组均每日1次,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为78.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及血小板聚集率用药前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蝶脉灵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良好.
作者:李东晓;卢海燕;李惟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尽管卒中后抑郁(PSD)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但现代大量研究认为它与中枢神经组织损伤部位关系密切[1-3].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人提出:大脑损害的部位是决定卒中者是否发生抑郁的重要因素.
作者:谌剑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严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预后及预防.方法 对新乡市中心医院院产科1997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21例严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脑血管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并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1.44%,且多产、高龄孕妇易发生;妊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9例(9/21);上矢状窦静脉血栓形成7例(7/21);妊娠出血性脑血管疾病5例(5/21).21例病人中15例临床治愈,4例遗留轻偏瘫,死亡2例(为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结论 并发脑血管疾病的病因为血管痉挛、血压增高和凝血功能障碍;应予以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及血栓前状态各指标等,给予预防性治疗.终止妊娠是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根本措施.
作者:李国芸;王灵彬;王倩青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及其受体(CXCR-4)的关系.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1个月病程组(M1组)、3个月病程组(M3组)、5个月病程组(M5组).心肌切片后行SDF-1α,CXCR-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抗vWF抗体染色心肌微血管计数,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DF-1α,CXCR-4及VEGF mRNA在大鼠心肌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病程的延长,心肌组织中SDF-1α,CXCR-4表达水平逐渐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后1个月就有增高,5个月时增高明显,而心肌组织中VEGF表达无明显改变;心肌微血管计数显示造模后5个月心肌内微血管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糖尿病心肌病变时SDF-1α/CXCR-4在心肌中的表达水平随糖尿病病程延长逐步增高,而VEGF表达无明显改变,糖尿病心肌病变时微血管减少可能与VEGF表达不足有关.
作者:林安华;雷闽湘;谢晓云;徐寒松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 将74例急诊PCI病人分为正常血流组和慢血流-无再流组,分析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与临床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 两组入院时血糖水平、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急诊PCI术前0级血流、严重心力衰竭、从症状发作到球囊扩张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CI术后院内发生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因性死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入院血糖水平、AMI前心绞痛缺如、严重心力衰竭、急诊PCI术前0级血流是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急诊PCI可能发生慢血流-无再流现象.入院血糖水平、AMI前无心绞痛、严重心力衰竭、急诊PCI术前0级血流是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李瑜林;杨丽峰;薛伟珍;姜兆秀;陈小平;毛朝旭;马登峰;冯慧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3年11月-2006年3月的心律失常病人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口服稳心颗粒每次1包,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普罗帕酮(盐酸心律平)每次100 mg,每日3次,共观察4周,每周测1次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观察肝、肾功能及临床症状.结果 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1.38%,对照组为77.59%(P<0.05).治疗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为74.13%(P<0.05).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疗效显著,并且优于心律平.
作者:加银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浆内皮素-1(ET-1)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45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2例)和葛根素组(23例).葛根素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葛根素注射液400 mg静脉输注.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ET-1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葛根素组与常规组血浆ET-1治疗前分别为(80.26±16.45)ng/L,(79.79±7.76)ng/L(P>0.05),疗程结束后分别为(62.32±5.93)ng/L与(72.34±6.32)ng/L,两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液黏度有明显降低作用,并使血浆ET-1水平显著降低.
作者:李阳;林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ACI病人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用低分子肝素)、疏血通组(单用疏血通注射液)及联合用药组(低分子肝素与疏血通注射液联用),每组40例,疗程均为14 d.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检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后联合用药组ACI病人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低分子肝素组和疏血通组(P<0.05或P<0.01);联合用药组显效率70.0%、总有效率92.5%,均明显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和疏血通组(P<0.05或P<0.01),未发现出血等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ACI安全、有效.
作者:潘登;李保东;薛朴;师桂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从历代医家对血痹病因、病机、脉证、变证、治则、方药的相关论述,结合临床观察发现,血痹学说与心脑血管疾病存在着许多交汇之处.表明血痹既是中医血脉系的疾病之一,又是血脉系各种疾病(血痹变证)的病因.通过对血痹学说进行广泛的探讨,有助于系统地研究中医血脉系病变与防治,有利于现代中医学的发展.
作者:周嘉洲;刘小虹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