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晋北地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与血清元素的相关性研究

邢福泰;曹化东;刘世方;侯泽;张丽;侯恒

关键词:晋北地区,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锌, 硒, 镁
摘要:目的 探讨晋北地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与血清元素含量的关系.方法 ①对住院治疗的296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病人进行性别、发病年龄、县域分布的回顾性分析;②采用多通道智能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对晋北地区部分区县人群血清元素Cu,Zn,Fe,Ca,Mg,Se抽样调查;③将87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病人与90名健康人血清Cu,Zn,Fe,Ca,Mg,Se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晋北地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发病存在明显区域性,高发区人群血清Zn,Se,Mg含量低于其他区域;而患病人群的这3种血清元素较健康人群更低.结论 晋北地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发病与血清Zn,Se,Mg降低有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100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4年3月-2006年8月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病人100例,给予胺碘酮(可达龙)口服6周.同时检测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频发室性早搏减少33例,成对室性早搏数量减少20例,阵发性室速消失12例,心功能改善率74%,总有效率66%.治疗4周后,频发性室性早搏明显减少40例,成对室性早搏数量明显减少26例,阵发性室速消失12例,心功能改善率88%,总有效率79%.治疗6周后,频发性室性早搏数量明显减少43例,成对室性早搏数量明显减少28例,阵发性室速消失13例,心功能改善率95%,总有效率85%.结论 口服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良好,毒副反应轻.

    作者:方传刚;武红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疏血通注射液对冠心病糖尿病病人血浆ET-1,ICAM-1,TNF-α和P-选择素水平的研究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血浆内皮素-1(ET-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研究疏血通注射液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作用.方法 将确诊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4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4项指标均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能显著降低与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水平,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有延缓细胞因子介导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作用.

    作者:王树国;张艳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药源性心力衰竭21例报道

    近几十年,随着各类新的化学药物不断问世,由药物所致的疾病与日俱增,由药物所致的心血管急症药源性心力衰竭也屡见不鲜.现将我院近10年的21例药源性心力衰竭病例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凌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3年11月-2006年3月的心律失常病人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口服稳心颗粒每次1包,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普罗帕酮(盐酸心律平)每次100 mg,每日3次,共观察4周,每周测1次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观察肝、肾功能及临床症状.结果 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1.38%,对照组为77.59%(P<0.05).治疗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为74.13%(P<0.05).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疗效显著,并且优于心律平.

    作者:加银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17例小儿重症病毒性心肌炎随访观察

    目的 观察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预后.方法 对17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3个月至7年的随访.结果 17例患儿痊愈9例,恢复迁延4例,死亡2例,转变为扩张型心肌病2例.结论 小儿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给予及时有效治疗预后较好.影响预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早期应用激素可改变预后.

    作者:刘文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ACI病人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用低分子肝素)、疏血通组(单用疏血通注射液)及联合用药组(低分子肝素与疏血通注射液联用),每组40例,疗程均为14 d.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检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后联合用药组ACI病人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低分子肝素组和疏血通组(P<0.05或P<0.01);联合用药组显效率70.0%、总有效率92.5%,均明显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和疏血通组(P<0.05或P<0.01),未发现出血等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ACI安全、有效.

    作者:潘登;李保东;薛朴;师桂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检测黄芪注射液治疗前后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肾脏病变之间的关系,以及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 92例糖尿病病人,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45例)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47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接受黄芪注射液治疗,另设23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PAI-1表达.结果 早期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清PAI-1表达为(5.51±0.31)μg/mL,较对照组、糖尿病无肾病组明显升高,使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血清PAI-1表达降低为(3.41±0.21)μg/mL(P<0.05);尿白蛋白含量亦由治疗前的(152±31)mg/24 h降至(34±21)mg/24 h(P<0.05).结论 PAI-1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PAI-1的表达实现的.

    作者:王宏;孙喜明;程宇甫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致室间隔穿孔及室壁瘤形成1例

    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AMI)严重的机械并发症之一,临床发生率为1%~2%[1],病死率高,预后差.紧急外科手术有时成为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务华;黄宗良;陈伯钧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针刺头、手、足各三穴为主治疗中风肢体运动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头、手、足各三穴治疗中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154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治疗组)78例,对照组(普通取穴组)76例,观察两组的上田敏偏瘫十二级法评分情况及有效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上田敏偏瘫十二级法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46.1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9.74%(P<0.05).结论 针刺头、手、足各三穴,能改善髓海功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康复.

    作者:许广喜;刘银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络泰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络泰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1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降糖、降压、扩冠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络泰,对照组给予极化液及硝酸酯类药物静脉输注.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的改善、降脂、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也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络泰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管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益气复元合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益气复元合剂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两组均采用中西结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采用益气复元合剂配合治疗.所有病人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并做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25%,显效率76.25%;对照组总有效率76.25%,显效率43.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益气复元合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

    作者:陈朝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卡维地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10 mg/d~20 mg/d,观察两组治疗6个月时的血压、心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等.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压、心率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2.5%(P<0.05).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明显获益.

    作者:梅思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18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心肺脑复苏临床分析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危急的征象,心跳呼吸骤停后的心肺脑复苏是危重病医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心肺脑复苏(CPR)的成功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如原发病、开始复苏时间、各种复苏措施是否及时、正确等.

    作者:范青香;李忠平;李霞;耿敏;王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三七总皂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 将94例TIA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分别静脉输注14 d.观察治疗后两组TIA发作及半年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结果 用药后两组症状均有好转,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9%(P<0.05),治疗组半年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复方丹参组(P<0.05).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对TIA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艳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超高倍显微镜对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用超高倍显微镜检测儿童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细菌及细胞学的变化.方法 选取36例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儿,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运用超高倍显微镜在不进行染色的情况下进行脑脊液检测.结果 被检测的36例疑似颅内感染的病例中,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13例,合并硬膜下积液4例,合并脑室扩大者2例.其中脑脊液超高倍显微仪检出细菌阳性12例,硬膜下积液中检出细菌阳性3例.被检出的细菌在超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寄生于中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胞浆中,为成对或散在的圆形发光颗粒,活动性强.此外,在疾病的不同临床阶段,观测到脑脊液的细胞学分类差别很大.结论 超高倍显微镜可提高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细菌的检出率.

    作者:李朝阳;陶拉娣;胡先明;郭晓燕;武素梅;王文杰;王丽燕;孙晓俐;贾利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及其受体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及其受体(CXCR-4)的关系.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1个月病程组(M1组)、3个月病程组(M3组)、5个月病程组(M5组).心肌切片后行SDF-1α,CXCR-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抗vWF抗体染色心肌微血管计数,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DF-1α,CXCR-4及VEGF mRNA在大鼠心肌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病程的延长,心肌组织中SDF-1α,CXCR-4表达水平逐渐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后1个月就有增高,5个月时增高明显,而心肌组织中VEGF表达无明显改变;心肌微血管计数显示造模后5个月心肌内微血管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糖尿病心肌病变时SDF-1α/CXCR-4在心肌中的表达水平随糖尿病病程延长逐步增高,而VEGF表达无明显改变,糖尿病心肌病变时微血管减少可能与VEGF表达不足有关.

    作者:林安华;雷闽湘;谢晓云;徐寒松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抗抑郁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类以情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抑郁症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高发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疾病.

    作者:金星;史大卓;刘剑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ST)的相关因素、预后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2006年8月1028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治疗中6例ST病人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情况、预后及预防措施等进行分析.结果 1028例病人行冠状动脉支架治疗,6例病人发生ST(0.6%),均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其中急性ST 2例,亚急性ST 4例.6例ST中5例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6根靶血管5根为前降支.6处靶病变均为近段病变,共置入7枚支架(4枚裸支架,3枚药物支架),其中2枚长支架,2枚小直径支架.6例ST病人4例发生急性或再次心肌梗死,同时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1例死亡.结论 ST发生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前降支病变、近段病变及置入长支架、小直径支架等因素有关.ST病人预后差.对于高危病人宜加强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及术中使用高压球囊后扩张等措施防治支架内血栓形成.

    作者:王慧峰;邬冬梅;王凤群;王鲲;张永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随着人类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的使用,提出了许多伦理学上和病人特异性胚胎干细胞获得的困难性上的问题,选择成体干细胞作为细胞移植替代治疗变得非常现实.

    作者:项正兵;吴晓牧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脂联素浓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使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脂联素(APN)的变化,比较并分析其相关关系,以探讨APN在AC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方法 将住院确诊为ACS 4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A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两组均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APN的变化.同时设健康对照组,不做治疗.结果 干预前ACS组APN水平为4.45 mg/L±2.12 mg/L,低于健康对照组的9.64 mg/L±3.84 mg/L(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后A组、B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血清APN升高(P<0.01);B组与A组比较,TC及APN的浓度变化幅度更大(P<0.01).结论 ACS病人APN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低APN参与了ACS发病过程且与ACS中的炎症反应关系密切,阿托伐他汀短期内不仅可降低血脂水平,而且可升高APN水平.

    作者:康文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