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相关因素研究

李瑜林;杨丽峰;薛伟珍;姜兆秀;陈小平;毛朝旭;马登峰;冯慧芳

关键词: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无再流
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 将74例急诊PCI病人分为正常血流组和慢血流-无再流组,分析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与临床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 两组入院时血糖水平、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急诊PCI术前0级血流、严重心力衰竭、从症状发作到球囊扩张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CI术后院内发生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因性死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入院血糖水平、AMI前心绞痛缺如、严重心力衰竭、急诊PCI术前0级血流是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急诊PCI可能发生慢血流-无再流现象.入院血糖水平、AMI前无心绞痛、严重心力衰竭、急诊PCI术前0级血流是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177例脑梗死病人螺旋CT脑血管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初探

    目的 探讨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结果与临床多种因素、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77例脑梗死病人的CTA结果进行分析,包括颅内主要血管的病变分布情况、病变血管数量分布情况,以及颅内血管病变与头颅CT平扫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并发症、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大脑中动脉和椎动脉出现动脉闭塞多,分别占闭塞血管总数的38%和22%;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三大并发症中两个以上者3支以上血管病变百分比高于其他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梗死的发生不仅与大脑中动脉本身有关,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病变也有密切关系;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阴虚阳亢证的出现率明显高于颈内动脉系统梗死(P<0.05).结论 颅内血管病变分布广泛,颈动脉和颈内动脉病变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关系密切,并发症与颅内血管病变数量密切相关,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中医证型明显不同.

    作者:司维;刘红梅;宁侠;洪霞;鲁嵒;吴小明;毛丽君;李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方法 将78例急性左心衰竭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硝普钠静脉输注,对照组用毛花苷C(西地兰)、呋塞米(速尿)静脉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病人临床症状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为71.79%.结论 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竭见效较快.

    作者:宋忠海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18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心肺脑复苏临床分析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危急的征象,心跳呼吸骤停后的心肺脑复苏是危重病医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心肺脑复苏(CPR)的成功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如原发病、开始复苏时间、各种复苏措施是否及时、正确等.

    作者:范青香;李忠平;李霞;耿敏;王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蝶脉灵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蝶脉灵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65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32例应用蝶脉灵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3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两组均每日1次,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为78.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及血小板聚集率用药前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蝶脉灵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良好.

    作者:李东晓;卢海燕;李惟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非洛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非洛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Ⅳ级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高血压心脏病或其他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Ⅳ级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制剂+血管扩张剂或加β受体阻滞剂)及常规降压(钙通道阻滞剂除外);治疗组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降压治疗选用非洛地平2.5 mg~5.0 mg,每日2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测量病人的血压、心率、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胸比率及心功能临床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可降至正常;心率、LVDd、心胸比率均比治疗前减少(P<0.05);LVEF比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临床心力衰竭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Ⅳ级病人口服非洛地平治疗较有效.

    作者:周健;马立辉;郭靖涛;马家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3年11月-2006年3月的心律失常病人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口服稳心颗粒每次1包,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普罗帕酮(盐酸心律平)每次100 mg,每日3次,共观察4周,每周测1次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观察肝、肾功能及临床症状.结果 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1.38%,对照组为77.59%(P<0.05).治疗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为74.13%(P<0.05).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疗效显著,并且优于心律平.

    作者:加银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治疗效果的临床对照观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CHD)常见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 对照组维持原有药物治疗不变,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日,疗程4周.病人接受观察前进行常规化验检查,检测心率、血压、心功能等指标.疗程结束时对上述指标再进行检查,并观察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的胸痛、胸闷、气憋、心悸、乏力等常见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每搏量和心排血量的较对照组提高较为明显(P<0.01).结论 加服通心络胶囊治疗CHD能增强西药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CHD病人的常见临床症状.

    作者:欧宁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刘绍武调神汤治疗神经衰弱论述

    调神汤是刘绍武先生数十年临床应用的经验方,也是其所倡导的协调疗法代表方剂之一,治疗以神经衰弱为主的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疾病,对失眠症、梅尼埃征、更年期综合征也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剑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100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4年3月-2006年8月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病人100例,给予胺碘酮(可达龙)口服6周.同时检测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频发室性早搏减少33例,成对室性早搏数量减少20例,阵发性室速消失12例,心功能改善率74%,总有效率66%.治疗4周后,频发性室性早搏明显减少40例,成对室性早搏数量明显减少26例,阵发性室速消失12例,心功能改善率88%,总有效率79%.治疗6周后,频发性室性早搏数量明显减少43例,成对室性早搏数量明显减少28例,阵发性室速消失13例,心功能改善率95%,总有效率85%.结论 口服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良好,毒副反应轻.

    作者:方传刚;武红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致室间隔穿孔及室壁瘤形成1例

    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AMI)严重的机械并发症之一,临床发生率为1%~2%[1],病死率高,预后差.紧急外科手术有时成为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务华;黄宗良;陈伯钧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抗抑郁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类以情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抑郁症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高发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疾病.

    作者:金星;史大卓;刘剑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针刺头、手、足各三穴为主治疗中风肢体运动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头、手、足各三穴治疗中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154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治疗组)78例,对照组(普通取穴组)76例,观察两组的上田敏偏瘫十二级法评分情况及有效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上田敏偏瘫十二级法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46.1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9.74%(P<0.05).结论 针刺头、手、足各三穴,能改善髓海功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康复.

    作者:许广喜;刘银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血栓通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24 h Holter缺血总时间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优于对照组的86%(P<0.05),且治疗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及24 h Holter缺血总时间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栓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作者:季忠军;刘南萍;牟方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益气活血利水法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内皮素和脑利钠肽的影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严重阶段,其病理生理从单纯血流动力学的心脏收缩不良,发展为血流动力学异常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相互作用才形成了心力衰竭证候群,因此,临床治疗不仅局限于改善血流动力学,更重要的是兼顾到神经内分泌激活的干预和对心室重构的干预.

    作者:宫丽鸿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及其受体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及其受体(CXCR-4)的关系.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1个月病程组(M1组)、3个月病程组(M3组)、5个月病程组(M5组).心肌切片后行SDF-1α,CXCR-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抗vWF抗体染色心肌微血管计数,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DF-1α,CXCR-4及VEGF mRNA在大鼠心肌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病程的延长,心肌组织中SDF-1α,CXCR-4表达水平逐渐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后1个月就有增高,5个月时增高明显,而心肌组织中VEGF表达无明显改变;心肌微血管计数显示造模后5个月心肌内微血管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糖尿病心肌病变时SDF-1α/CXCR-4在心肌中的表达水平随糖尿病病程延长逐步增高,而VEGF表达无明显改变,糖尿病心肌病变时微血管减少可能与VEGF表达不足有关.

    作者:林安华;雷闽湘;谢晓云;徐寒松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与血清白细胞介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关系

    目的 探讨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的形成与血中白细胞介素-8(IL-8)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的关系.方法 冠心病病人采用股动脉穿刺或桡动脉穿刺的方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应用ELISA法测病人血清IL-8及MMP-9的水平.结果 随着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分级与评分的升高,病人血清IL-8及MMP-9浓度也相应升高,且IL-8浓度增高的程度与MMP-9浓度的增高程度呈正相关(r=0.817,P<0.05).结论 IL-8及MMP-9浓度的升高可能促进了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

    作者:牛瑞超;谢晓云;杨天伦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 将74例急诊PCI病人分为正常血流组和慢血流-无再流组,分析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与临床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 两组入院时血糖水平、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急诊PCI术前0级血流、严重心力衰竭、从症状发作到球囊扩张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CI术后院内发生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因性死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入院血糖水平、AMI前心绞痛缺如、严重心力衰竭、急诊PCI术前0级血流是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急诊PCI可能发生慢血流-无再流现象.入院血糖水平、AMI前无心绞痛、严重心力衰竭、急诊PCI术前0级血流是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李瑜林;杨丽峰;薛伟珍;姜兆秀;陈小平;毛朝旭;马登峰;冯慧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ACI病人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用低分子肝素)、疏血通组(单用疏血通注射液)及联合用药组(低分子肝素与疏血通注射液联用),每组40例,疗程均为14 d.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检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后联合用药组ACI病人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低分子肝素组和疏血通组(P<0.05或P<0.01);联合用药组显效率70.0%、总有效率92.5%,均明显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和疏血通组(P<0.05或P<0.01),未发现出血等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ACI安全、有效.

    作者:潘登;李保东;薛朴;师桂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17例小儿重症病毒性心肌炎随访观察

    目的 观察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预后.方法 对17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3个月至7年的随访.结果 17例患儿痊愈9例,恢复迁延4例,死亡2例,转变为扩张型心肌病2例.结论 小儿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给予及时有效治疗预后较好.影响预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早期应用激素可改变预后.

    作者:刘文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Brugada综合征1例

    1 资料病人,男,30岁,因3年内反复晕厥4次,再发2 h入院.3年前行走中突然出现心悸、晕厥,经休息约10 min后缓解,就诊当地住院,做心电图后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右束支传导阻滞,住院治疗3周后出院.

    作者:周敬法;曹明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