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进;许军;赵瑞东;王霞;张向花;杨新菊
目的探讨中药保心合剂对扩张型心肌病免疫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柯萨奇B3病毒(CVB3)致慢性自身免疫损伤心肌病模型,用保心合剂进行治疗,采用免疫转印技术检测小鼠外周血清中抗ADP/ATP载体抗体、抗β1受体抗体,采用ELISA技术检测小鼠外周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心肌结构显示散在纤维化,抗ADP/ATP载体抗体、抗β1受体抗体检出率分别为77.78%、100.00%.给药组TNF-α及IL-6含量较空白模型组下降明显(P<0.05),3种剂量给药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心合剂对扩张型心肌病具有免疫调节及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徐伟建;张道亮;李颖;陈树和;程伟;徐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大鼠脑缺血6 h开始用药组(A组),脑缺血12 h开始用药组(B组),正常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C组)及假手术对照组(D组),每组30例.每组大鼠在脑缺血6 h再灌注12 h、24 h、48 h、72 h及7 d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然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 VEGF 的表达.结果脑缺血6 h时,各组间神经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对各组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发现,A组、B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C组;在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结果为,A组大鼠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结论脑心通促进了VEGF的表达,其通过促进VEGF的表达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作者:王洪新;梅元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细胞免疫和消除自由基延缓衰老的实验依据.方法用T淋巴细胞ANAE染色百分率、T淋巴细胞转化形态学观察法,观察脑心通治疗后,对自然衰老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测定小鼠脑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过氧化脂质代谢产物丙二醛(MDA)的水平,观察脑心通治疗后,对自然衰老鼠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自然衰老模型鼠经脑心通治疗后,α-醋酸酯酶(ANAE)百分率升高,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升高,GSH-PX活性增加,MDA含量降低.结论脑心通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和消除自由基的能力.
作者:饶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例TOB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是常见的临床表现,CT/MRI可发现病变,同时有幕上及幕下多处梗死.结论 TOB为一种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
作者:唐妍妍;蒋少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 资料孙某某,男,59岁,干部,以四肢麻木、乏力6月余,于2003年10月22日入院.
作者:王成银;黄坚红;叶榆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抗心肌肌球蛋白抗体(AMA)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AMI病人42例,其中10例AMA 阳性及32例AMA阴性的病人,分别于发病7 d和6个月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心功能参数的变化.结果 6个月后观察左室短长轴比值(D/L)、左室质量(LVM);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内径缩短率(FS)以及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大值E峰、舒张晚期心室充盈速度大值A峰、E/A比值、E峰流速时间积分(E-VTI)、A峰流速时间积分(A-VTI)、E-VTI/A-VTI等指标,AMA阴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阳性组无明显改变.结论 AMA可能参与心肌损伤和心室重构,影响AMI病人的心功能和预后.
作者:庞红;吕清;廖玉华;汪朝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脑卒中的病因、神经损伤机制和保护的实验研究,其中就血液流变学对脑卒中发生、发展、转归以及诊断和治疗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探讨.
作者:高慧娟;李新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DACI)病人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探讨与脑梗死灶的关系.方法对50例DACI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50例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病人(NDACI)做对比分析.结果 DACI组与NDACI组脑CT、MRI检查单发、多发、腔隙性梗死灶各项指标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脂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指标升高与DACI的发生及梗死面积大小有密切关系.
作者:赵杨敬;林淑美;金小桦;闫庆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醒脑启智胶囊对小鼠脑组织海马区脑红蛋白(NGB)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12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醒脑液高剂量组、醒脑液低剂量组、银杏叶液对照组、尼莫地平液对照组,每组2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反复脑缺血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术后7 d进行行为学实验和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实验小鼠海马组织NGB mRNA的表达.结果①行为学实验观察显示,模型组小鼠学习成绩与记忆成绩下降,各治疗组小鼠的学习成绩与记忆成绩均有提高(P<0.05或P<0.01).②光镜下病理形态学显示,术后模型组小鼠脑组织海马区呈缺血性病理改变,各治疗组小鼠病变轻于模型组.③模型组小鼠脑组织海马区NGB mRN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增加(P<0.05);各用药组均较模型组增加(P<0.01).结论醒脑启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有明显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是调节海马组织NGB mRNA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杨牧祥;武常生;于文涛;徐华洲;胡金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参脉注射液对老年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急性期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68例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除常规心肌梗死治疗外,参脉组每天静脉注射30 mL参脉,刺五加组每天静脉注射刺五加400 mg,疗程4周,于用药前后监测心肌酶、心电图与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参脉组总有效率91.2%,显著高于刺五加组(80.0%),在降低心肌酶、改善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方面的作用均优于刺五加组(P<0.01).结论参脉注射液对老年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效果好,副反应少,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永新;肖贵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扶正护脑胶囊对脑出血大鼠血清肌钙蛋白I(cTn I)和心肌内皮素(E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80只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扶正护脑胶囊组和安宫牛黄丸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 h、24 h、72 h四个时相点取材,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放免的方法检测血清cTnⅠ和ET.结果血清cTn I:术后6 h安宫牛黄组丸优于扶正护脑组(P<0.05);术后24 h,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扶正护脑组优于安宫牛黄丸组(P<0.05).心肌ET:术后6 h、24 h安宫牛黄丸组优于扶正护脑组(P<0.05),但术后72 h扶正护脑组优于安宫牛黄丸组(P<0.05).结论扶正护脑胶囊能够减轻脑出血引起的心肌损伤,后期疗效好.
作者:赵彦青;孙塑伦;高颖;王硕仁;朱陵群;张壮;牛福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的影响,从而探讨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取50只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其余40只给予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再随机分为4组:①模型组10只,继续喂以高脂饲料;②小剂量治疗组10只,喂以高脂饲料和蒺藜总皂苷每只6.3 mg/(kg·d);③大剂量治疗组10只,喂以高脂饲料和蒺藜总皂苷12.6 mg/(kg·d);④阳性药物对照组:喂以高脂饲料和辛伐他汀2.35 mg/(kg·d),2周后,测定血脂及形态学检查,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动脉损伤后血管重构相关指标的变化及药物对其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剂量治疗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中膜面积小、管腔狭窄百分比低(P<0.01).结论蒺藜总皂苷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宋元英;张波;蒋跃绒;薛梅;殷惠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分析中西医对代谢综合征的研究现状,研究中医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医证治规律,以寻找代谢综合征的防治对策.
作者:李斌;张斌;温伟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人胰岛素类似物(Insulin Aspart)与人普通胰岛素(Novolin R)持续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Insulin Aspart组32例,Novolin R组36例,目标值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9.0 mmol/L,比较两组达到靶血糖值后所需治疗时间及胰岛素用量.结果两组达到靶血糖水平Insulin Aspart组所需治疗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小(P<0.01或P<0.05).结论 Insulin Aspart经持续皮下注射能有效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
作者:王彦;张计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84例)用常规治疗方法,即吸氧、强心、利尿及扩血管等治疗.治疗组(10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500 mg加入5%葡萄糖150 mL~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结果经治疗1个~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为72.62%.结论葛根素治疗CHF安全有效.
作者:徐志芳;赵志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顽固性头痛类似于西医血管神经性头痛,包括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等,属中医偏头痛的范畴,可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因素而诱发.本报道就25年来收治的顽固性头痛62例.用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金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益处及安全性.方法 124例ACS病人随机单盲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每日给予葛根素注射液0.4 g静脉输注.对照组58例,每日予安慰剂静脉输注.其余均按ACS常规治疗,连用60 d后改为每月两周,随访8周和1年,观察两组住院期及随访期心脑血管事件、抗炎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60 d后改为每月用药两周达一年,治疗组住院期反复心绞痛(AP)发作、心力衰竭 (HF)、心律失常发生危险明显较对照组减少(P<0.05).随访期复发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HF、需做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冠脉旁路移植术 (PCI/CABG)、因缺血发作需再住院治疗和心律失常发生明显比对照组减少(P<0.05).同时,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8周后,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纤维蛋白原 (FG)、D-二聚体、C-反应蛋白 (CR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早期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有效、安全,可减少住院期和随访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作者:吴剑芸;张韶冈;杜南进;王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主要涉及药物和介入两个方面.及时有效的介入治疗能迅速开通阻塞的冠状动脉、拯救濒危心肌,降低AMI病人的病死率和病残率.介入治疗、特别是急诊情况下直接介入治疗受限条件较多.如能实施强化的药物治疗,临床效益并不次于介入治疗.因此,AMI的当代处理仍然应该以佳的药物治疗作为基础.
作者:施仲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房性早搏(房早)的有效性、安全性,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房性早搏的新途径.方法对62例房性早搏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入选者性别、年龄、体重及24 h房早数量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31例给予益心舒胶囊1.2 g,每日3次加用维拉帕米(异博定)40 mg,每日3次,疗程4周.对照组31例给予异博定40 mg,每日3次,疗程4周.做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治疗前后房早次数.结果用药4周时疗效(以Holter为准)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房早次数治疗前(5 088±4 258)/24 h,治疗后(1 274±1 671)次/24 h(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房早治疗前(5 039±3 102)/24 h,治疗后(2 229±1 829)/24 h(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病例中有2例失访.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异博定治疗房性早搏疗效显著, 比单独用异博定治疗房早效果更好.
作者:姜仲卓;梁晓光;王金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都可喜片治疗脑动脉硬化症、血管性痴呆和缺氧性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脑动脉硬化症、血管性痴呆和缺氧性脑病病人按照SAS软件计算机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都可喜片治疗,对照组用桂利嗪(脑益嗪片)治疗,疗程均为56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症状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1%,对照组为80.0%.治疗组症状显著改善,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都可喜片治疗脑动脉硬化症、血管性痴呆和缺氧性脑病疗效显著,使用安全,能够降低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
作者:陈秀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