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心舒胶囊治疗房性早搏的疗效观察

姜仲卓;梁晓光;王金桩

关键词:益心舒胶囊, 异博定, 房性早搏
摘要: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房性早搏(房早)的有效性、安全性,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房性早搏的新途径.方法对62例房性早搏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入选者性别、年龄、体重及24 h房早数量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31例给予益心舒胶囊1.2 g,每日3次加用维拉帕米(异博定)40 mg,每日3次,疗程4周.对照组31例给予异博定40 mg,每日3次,疗程4周.做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治疗前后房早次数.结果用药4周时疗效(以Holter为准)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房早次数治疗前(5 088±4 258)/24 h,治疗后(1 274±1 671)次/24 h(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房早治疗前(5 039±3 102)/24 h,治疗后(2 229±1 829)/24 h(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病例中有2例失访.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异博定治疗房性早搏疗效显著, 比单独用异博定治疗房早效果更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脑心通提高细胞免疫和清除自由基抗衰老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细胞免疫和消除自由基延缓衰老的实验依据.方法用T淋巴细胞ANAE染色百分率、T淋巴细胞转化形态学观察法,观察脑心通治疗后,对自然衰老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测定小鼠脑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过氧化脂质代谢产物丙二醛(MDA)的水平,观察脑心通治疗后,对自然衰老鼠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自然衰老模型鼠经脑心通治疗后,α-醋酸酯酶(ANAE)百分率升高,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升高,GSH-PX活性增加,MDA含量降低.结论脑心通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和消除自由基的能力.

    作者:饶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加味血府通瘀汤治疗顽固性头痛62例

    顽固性头痛类似于西医血管神经性头痛,包括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等,属中医偏头痛的范畴,可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因素而诱发.本报道就25年来收治的顽固性头痛62例.用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金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气雾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速效作用观察

    目的评价复方丹参气雾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速效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 68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气雾剂组(治疗组)和复方丹参片组(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复方丹参气雾剂,每次喷吸3下~5下,每日3次,心绞痛发作时再喷吸3下~5下,观察其速效作用.对照组使用复方丹参片,每日3次,每次3片,观察其疗效作用.结果治疗组在控制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心电图近期等方面疗效显著,对心绞痛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达97.1%,对心电图总有效率65.7%,明显优于对照组,对心绞痛、心电图速效作用显著,气雾剂对心绞痛有速效作用,临床上无不良反应.结论复方丹参气雾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速效作用显著,吸收迅速.

    作者:谭健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腔隙性梗死中炎性反应介导的损伤研究近况

    综合有关的研究文献,探讨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腔隙性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损害中的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孙永胜;尉杰忠;马存根;梁丽云;米亚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临时起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

    临床应用临时心脏起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严重心律失常11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江林;刘云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代谢综合征防治的新概念和再认识

    分析中西医对代谢综合征的研究现状,研究中医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医证治规律,以寻找代谢综合征的防治对策.

    作者:李斌;张斌;温伟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冠胶囊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作用机制探讨

    通冠胶囊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改善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疗效,其机制主要表现在对凝血系统、血脂、血小板及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干预作用.

    作者:赵新军;张敏州;乔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五虎化栓丸对缺血性脑梗死病人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人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的变化,并观察五虎化栓丸和/或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梗死病人血浆LPA水平的影响.方法检测入院前未经治疗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人和40名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血浆LPA含量.将12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40例)、五虎化栓丸组(40例)和阿司匹林加五虎化栓丸组(联合用药组,40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的血浆LPA水平.结果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LPA的含量分别为(3.46±0.24)μmol/L和(1.95±0.41) μmol/L.治疗7 d和14 d后治疗组病人血浆LPA含量都明显降低(P<0.05或P<0.01 ).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浆LPA含量明显增高.五虎化栓丸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以明显降低脑梗死病人LPA含量.

    作者:唐新辉;曹燕;袁峰;王冬英;马秀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从肾论治方强心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理论及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从肾论治方法拟定的强心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120例符合Framingham CHF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属肾虚病人,随机单盲分为强心合剂组、卡托普利组和地高辛组各40例,疗程3个月.结果强心合剂组、卡托普利组与地高辛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90.0%与80.0%,经强心合剂治疗后病人肾虚症状总积分显著下降,而卡托普利组与地高辛组肾虚症状未见改善,两组分别与强心合剂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心合剂能显著改善CHF病人的NYHA心功能分级和Lee心力衰竭评分,同时对CHF病人临床症状有改善.

    作者:周华;胡婉英;陈兆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参附注射液在短时间内对窦房结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在短时间内(30 min)对窦房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窦房结功能正常病例6例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病例10例,采用食道电生理的方法观察参附注射液静脉注射前后窦房性恢复时间(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心率(HR)的变化.结果窦房结功能正常病例和SSS病例,在参附注射液静脉注射前后SNRT、CSNRT、SACT、HR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窦房结功能正常和SSS病人的窦房结功能在短时间内无影响.

    作者:程小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治疗Anton综合征1例报道

    Anton综合征为临床少见疾病,主要并发于脑梗死,现将山东省安丘市中医院收治Anton综合症1例报道如下.

    作者:曹忠义;张秀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昏迷病人监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不同病因、不同程度昏迷病人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特点.方法选择62例昏迷病人,记录昏迷原因、生命体征及有关辅助检查资料,同时进行TCD监测,观察频谱形态、颅内血流变化.结果昏迷病人的TCD表现无特征性改变,当出现中度昏迷或深昏迷时,颅内幕上结构损害,颅内幕下结构损害、代谢及弥漫性脑病病人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改变不明显,但死亡的18例病人中有13例出现了收缩期末血流速低于舒张期末血流速.结论颅内幕下结构损害、代谢及弥漫性脑病病人脑血流变化不明显,中度昏迷及深昏迷病人出现收缩期末血流速低于舒张期末血流速多,提示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丧失、预后不佳.

    作者:李松奎;刘姣长;刘海霞;韩其颖;卢艳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例TOB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是常见的临床表现,CT/MRI可发现病变,同时有幕上及幕下多处梗死.结论 TOB为一种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

    作者:唐妍妍;蒋少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心先安治疗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27例

    目的探讨心先安在中、重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7例病人通过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心先安治疗7 d~14 d,进行有效性、安全性评估.结果对比治疗前后病人自身的临床指标变化,1周总有效率85.2%,2周总有效率92.6%,心功能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结论心先安治疗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作者:张瑞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脑心通胶囊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和海马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脑心通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法制成VD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脑心通组(中药组)、西药组、模型组,另设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共治疗28 d,治疗后以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其学习记忆行为能力,以HE染色、Nissl染色检测其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脑心通胶囊可以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轻缺血对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损伤.结论脑心通胶囊为治疗VD大鼠的有效方,其治疗机制可能与减轻缺血对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损伤有关.

    作者:刘石梅;何明大;苏南湘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扶正护脑胶囊对脑出血大鼠血清肌钙蛋白和心肌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研究扶正护脑胶囊对脑出血大鼠血清肌钙蛋白I(cTn I)和心肌内皮素(E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80只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扶正护脑胶囊组和安宫牛黄丸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 h、24 h、72 h四个时相点取材,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放免的方法检测血清cTnⅠ和ET.结果血清cTn I:术后6 h安宫牛黄组丸优于扶正护脑组(P<0.05);术后24 h,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扶正护脑组优于安宫牛黄丸组(P<0.05).心肌ET:术后6 h、24 h安宫牛黄丸组优于扶正护脑组(P<0.05),但术后72 h扶正护脑组优于安宫牛黄丸组(P<0.05).结论扶正护脑胶囊能够减轻脑出血引起的心肌损伤,后期疗效好.

    作者:赵彦青;孙塑伦;高颖;王硕仁;朱陵群;张壮;牛福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100例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84例)用常规治疗方法,即吸氧、强心、利尿及扩血管等治疗.治疗组(10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500 mg加入5%葡萄糖150 mL~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结果经治疗1个~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为72.62%.结论葛根素治疗CHF安全有效.

    作者:徐志芳;赵志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药针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目的应用中药针灸联合甲钴胺治疗临床多见的感觉性多发性神经病变,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10月-2005年10月武当山特区医院针灸科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6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中药针灸联合甲钴胺组(治疗组)30例和甲钴胺组(对照组)30例.分组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止痛效果以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改善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止痛效果、MCV改善情况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针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明显优于单用甲钴胺.

    作者:刘宝国;张照庆;王金梅;胡现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通冠胶囊改善冠心病介入术后病人生命质量的随机双盲及安慰剂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中医药治疗对冠心病介入术后病人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9例进行了介入治疗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试验组以西药常规治疗加用中药通冠胶囊,对照组以西药常规治疗加用安慰剂,应用SF-36生命质量简表及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对病人介入术前后进行评价,观察介入术前后改善情况及不同组别之间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月后,两组病人的生命质量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SF-36量表评分中身体疼痛、精神健康、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等方面及总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中医药在冠心病介入术后病人中应用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作者:乔志强;张敏州;张翔炜;李松;程康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临床观察及治疗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血压持续升高和病情的不稳定可导致靶器官损害.心脏是高血压直接受累的主要脏器,左室肥厚(LVH)是其主要表现.通过对80例高血压病LVH病人临床相关因素的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干预LVH,希望能够了解高血压病LVH的患病情况和治疗现状,探讨防治LVH与避免LVH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更多地了解和重视高血压病左室肥厚.

    作者:齐丽伟;刘卓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