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肾论治方强心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理论及临床研究

周华;胡婉英;陈兆传

关键词:从肾论治, 强心合剂, 心力衰竭, 充血性
摘要:目的观察从肾论治方法拟定的强心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120例符合Framingham CHF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属肾虚病人,随机单盲分为强心合剂组、卡托普利组和地高辛组各40例,疗程3个月.结果强心合剂组、卡托普利组与地高辛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90.0%与80.0%,经强心合剂治疗后病人肾虚症状总积分显著下降,而卡托普利组与地高辛组肾虚症状未见改善,两组分别与强心合剂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心合剂能显著改善CHF病人的NYHA心功能分级和Lee心力衰竭评分,同时对CHF病人临床症状有改善.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通心络胶囊对高胆固醇病人单核内皮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高胆固醇病人单核内皮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34例高胆固醇病人服用通心络胶囊前后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与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黏附率.结果高胆固醇病人的总胆固醇降低19.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31.1%,三酰甘油(TG)降低5.1%,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率降低27.7%;高胆固醇病人的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率与总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性.结论通心络胶囊可直接作用于单核细胞而降低其与内皮细胞的黏附性.

    作者:赵焕东;王齐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腔隙性梗死中炎性反应介导的损伤研究近况

    综合有关的研究文献,探讨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腔隙性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损害中的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孙永胜;尉杰忠;马存根;梁丽云;米亚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100例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84例)用常规治疗方法,即吸氧、强心、利尿及扩血管等治疗.治疗组(10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500 mg加入5%葡萄糖150 mL~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结果经治疗1个~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为72.62%.结论葛根素治疗CHF安全有效.

    作者:徐志芳;赵志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临床观察及治疗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血压持续升高和病情的不稳定可导致靶器官损害.心脏是高血压直接受累的主要脏器,左室肥厚(LVH)是其主要表现.通过对80例高血压病LVH病人临床相关因素的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干预LVH,希望能够了解高血压病LVH的患病情况和治疗现状,探讨防治LVH与避免LVH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更多地了解和重视高血压病左室肥厚.

    作者:齐丽伟;刘卓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红细胞变形性与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脑卒中的病因、神经损伤机制和保护的实验研究,其中就血液流变学对脑卒中发生、发展、转归以及诊断和治疗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探讨.

    作者:高慧娟;李新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气雾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速效作用观察

    目的评价复方丹参气雾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速效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 68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气雾剂组(治疗组)和复方丹参片组(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复方丹参气雾剂,每次喷吸3下~5下,每日3次,心绞痛发作时再喷吸3下~5下,观察其速效作用.对照组使用复方丹参片,每日3次,每次3片,观察其疗效作用.结果治疗组在控制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心电图近期等方面疗效显著,对心绞痛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达97.1%,对心电图总有效率65.7%,明显优于对照组,对心绞痛、心电图速效作用显著,气雾剂对心绞痛有速效作用,临床上无不良反应.结论复方丹参气雾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速效作用显著,吸收迅速.

    作者:谭健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而冠脉造影正常的胸痛病人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或可疑阳性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胸痛待诊病人的临床特征,为胸痛的临床诊断提供思路.方法用回顾性病历分析方法.结果①不典型心绞痛症状病人16例(55.17%),典型心绞痛症状病人13例(44.8%);②伴高血压病者4例(13.79%);③心律失常6例(20.69%);④糖耐量异常3例(10.34%);⑤血脂异常16例(55.17%),其中三酰甘油增高14例(48.27%);⑥未发现心血管危险因素9例(31.03%).结论①以不典型心绞痛为主要症状,不伴或极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病人,临床诊断冠心病应慎重,好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②以典型心绞痛为主要症状,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考虑与冠状微血管异常及冠脉重构有关.

    作者:姚吉芳;鹿育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当代处理仍然以积极药物治疗为基础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主要涉及药物和介入两个方面.及时有效的介入治疗能迅速开通阻塞的冠状动脉、拯救濒危心肌,降低AMI病人的病死率和病残率.介入治疗、特别是急诊情况下直接介入治疗受限条件较多.如能实施强化的药物治疗,临床效益并不次于介入治疗.因此,AMI的当代处理仍然应该以佳的药物治疗作为基础.

    作者:施仲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药针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目的应用中药针灸联合甲钴胺治疗临床多见的感觉性多发性神经病变,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10月-2005年10月武当山特区医院针灸科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6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中药针灸联合甲钴胺组(治疗组)30例和甲钴胺组(对照组)30例.分组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止痛效果以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改善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止痛效果、MCV改善情况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针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明显优于单用甲钴胺.

    作者:刘宝国;张照庆;王金梅;胡现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昏迷病人监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不同病因、不同程度昏迷病人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特点.方法选择62例昏迷病人,记录昏迷原因、生命体征及有关辅助检查资料,同时进行TCD监测,观察频谱形态、颅内血流变化.结果昏迷病人的TCD表现无特征性改变,当出现中度昏迷或深昏迷时,颅内幕上结构损害,颅内幕下结构损害、代谢及弥漫性脑病病人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改变不明显,但死亡的18例病人中有13例出现了收缩期末血流速低于舒张期末血流速.结论颅内幕下结构损害、代谢及弥漫性脑病病人脑血流变化不明显,中度昏迷及深昏迷病人出现收缩期末血流速低于舒张期末血流速多,提示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丧失、预后不佳.

    作者:李松奎;刘姣长;刘海霞;韩其颖;卢艳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心电信息相关性的初步观察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和心电信息的相关性.方法对28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进行临床辨证分型判定和平板运动试验、Q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心室晚电位检查并统计分析.结果气虚血瘀型、痰浊内阻型总运动时间、大代谢当量相对较低,心阳亏虚型QT离散度高于其他型病人,气虚血瘀型QTcd相对痰浊内阻型较高,SDNN及DI以气阴两虚型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虚血瘀型心电信息异常变化较多,对病变程度和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杜廷海;朱明军;程江涛;王永霞;朱初麟;韩景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醒脑启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组织NGB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醒脑启智胶囊对小鼠脑组织海马区脑红蛋白(NGB)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12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醒脑液高剂量组、醒脑液低剂量组、银杏叶液对照组、尼莫地平液对照组,每组2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反复脑缺血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术后7 d进行行为学实验和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实验小鼠海马组织NGB mRNA的表达.结果①行为学实验观察显示,模型组小鼠学习成绩与记忆成绩下降,各治疗组小鼠的学习成绩与记忆成绩均有提高(P<0.05或P<0.01).②光镜下病理形态学显示,术后模型组小鼠脑组织海马区呈缺血性病理改变,各治疗组小鼠病变轻于模型组.③模型组小鼠脑组织海马区NGB mRN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增加(P<0.05);各用药组均较模型组增加(P<0.01).结论醒脑启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有明显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是调节海马组织NGB mRNA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杨牧祥;武常生;于文涛;徐华洲;胡金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阿魏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47例UAP病人随机分为阿魏酸钠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为14 d,记录两组病人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及心电图ST段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阿魏酸钠作为新的非肽类内皮素拮抗剂能保护内皮,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作者:肖佑生;李雪;邓小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脑梗死病人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检测

    目的了解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DACI)病人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探讨与脑梗死灶的关系.方法对50例DACI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50例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病人(NDACI)做对比分析.结果 DACI组与NDACI组脑CT、MRI检查单发、多发、腔隙性梗死灶各项指标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脂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指标升高与DACI的发生及梗死面积大小有密切关系.

    作者:赵杨敬;林淑美;金小桦;闫庆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乌拉地尔对高血压急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乌拉地尔对高血压急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高血压急症病人以12.5 mg~25.0 mg乌拉地尔静脉注射 (5 min内),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结果血压在用药后5 min明显下降,30 min达到高峰并保持稳定,心率无明显变化.结论静脉注射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急症安全、有效.

    作者:王晓艳;刘红光;陈少源;张野;刘金玲;唐琴芳;汪惠芝;邹晓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活血化瘀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

    从高血压病血瘀辨证的中医理论依据、高血压病血瘀证本质研究、临床及实验研究现状等几个方面,对十余年来的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潘立敏;徐贵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益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及血脂的影响

    目的探索益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临床疗效及心功能、血脂的影响.方法益心胶囊与西药作对照,观察两者治疗效果及对血脂、心功能的影响.结果益心胶囊组与西药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2.8%、77.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可明显缩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排血量(CO),两组治疗后比较益心胶囊组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益心胶囊可明显改善心室重构,改善心力衰竭病人的心功能.

    作者:吴进;许军;赵瑞东;王霞;张向花;杨新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扶正护脑胶囊对脑出血大鼠血清肌钙蛋白和心肌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研究扶正护脑胶囊对脑出血大鼠血清肌钙蛋白I(cTn I)和心肌内皮素(E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80只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扶正护脑胶囊组和安宫牛黄丸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 h、24 h、72 h四个时相点取材,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放免的方法检测血清cTnⅠ和ET.结果血清cTn I:术后6 h安宫牛黄组丸优于扶正护脑组(P<0.05);术后24 h,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扶正护脑组优于安宫牛黄丸组(P<0.05).心肌ET:术后6 h、24 h安宫牛黄丸组优于扶正护脑组(P<0.05),但术后72 h扶正护脑组优于安宫牛黄丸组(P<0.05).结论扶正护脑胶囊能够减轻脑出血引起的心肌损伤,后期疗效好.

    作者:赵彦青;孙塑伦;高颖;王硕仁;朱陵群;张壮;牛福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洛沙坦对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及凋亡基因Bax和Bcl-2的影响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T1-R阻滞剂洛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及凋亡基因Bax、Bcl-2的影响.方法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及RT-PCR、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Bax、Bcl-2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从(12~24)周龄,SHR VSMC凋亡逐渐减低,24周龄时,凋亡指数(APOI)低于同周龄正常血压大鼠(WKY)(P<0.05);洛沙坦应用8周和12周,使APOI增加71%、35%(P<0.05).随大鼠周龄增加,SHR胸主动脉Bax基因表达逐渐下调,与APOI变化趋势一致.洛沙坦降压治疗可使SHR胸主动脉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下调.结论洛沙坦长期降压治疗促进Bax蛋白表达和/或抑制Bcl-2蛋白表达,其机制可促进VSMC凋亡.

    作者:高天;方宁远;江立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降压合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0例疗效观察

    高血压病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国已有1.2亿以上高血压病病人,并且还在逐年上升,由高血压病引起的心、脑、肾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控制并预防高血压病是当务之急.2004年1月-2005年9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医辨证属肝阳上亢,风痰瘀阻型)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桂英;李泉红;孙昱;江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