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脉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李永旺

关键词:生脉注射液, 辛伐他汀, 心力衰竭, 慢性
摘要: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2002年4月-2005年12月收治的心力衰竭病人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与对照组(4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生脉注射液10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3周为一个疗程:联合应用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3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为87.50%、58.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6.82%、36.36%(P<0.05或P<0.01).治疗组病死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并能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目的 探讨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技术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04年7月-2006年5月收治的44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病人随机分为BiPAP组和面罩吸氧组.BiPAP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经鼻面罩连接BiPAP呼吸机,吸气末压力(IPAP)8 cmH2O~15 cmH2O、呼气末压力(EPAP)2 cmH2O~5 cmH2O,吸氧浓度28%~35%;面罩吸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单纯给予Ventuff面罩吸氧.监测病人心率、血压、呼吸、指端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和临床变化.结果 BiPAP组经无创机械通气后所有病人呼吸频率减慢,心率下降,呼吸困难缓解,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血压无明显影响.呼吸困难开始缓解时间40 min(10 min~10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0 min(50min~240 min)(P<0.01).对照组在相应时间治疗有效率仅为64.7%.结论 充分使用药物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基础上,合用BiPAP治疗可使肺水肿和心功能迅速改善,减少气管插管率.

    作者:李文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脑梗死与冠心病病人血脂及血黏度水平的比较分析

    目的 观察脑梗死、冠心痛病人血脂水平及血黏度指标的变化,进一步阐明血脂、血黏度与脑梗死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72例脑梗死病人、67例冠心病病人和62名健康人的血脂水平及血黏度指标.结果 脑梗死、冠心病病人的大部分血脂指标、血黏度与健康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与冠心病组比较,其血脂、血黏度的部分指标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血黏度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血脂、血黏度的检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麻志恒;张汉新;施志琴;高志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8例

    2005年9月-2006年2月,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8例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雁明;张湘玲;王海阳;张志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84例

    目的 评价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4例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加用参麦注射液,随访6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5%(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显著,症状缓解期显著延长.

    作者:倪海涛;茅健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结果 治疗后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是较理想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纯天然中药制剂.

    作者:顾立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丹红注射液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后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目的 研究倍通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后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时照组)、倍通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建立大鼠自体血栓局灶脑缺血模型,各组分别于1 d、3 d、5 d取大鼠脑组织,测定NOS及诱导型(iNOS)的活性.结果 治疗组大鼠脑组织总NOS和iNOS活性在造模后的各时间点(1 d、3d、5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倍通注射液可通过抑制总NOS和iNOS活性,减少NO释放,对大鼠局灶脑缺血脑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邓芬;胡长林;谢运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血塞通软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目的 观察血塞通软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血塞通软胶囊,每次120 mg,每日2次口服,2周后改为每次60 mg,每日2次口服,同时低分子肝素钙6 15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67.3%,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分别为26.9%、69.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生率、心电图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血塞通软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孔印琢;张洪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脑缺血的关系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属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成员,是一种与组织代谢和细胞分化、增殖有关的细胞因子.它来源于体内许多细胞,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机制发挥作用.近年研究发现,IGF-1对维持神经细胞生存、生长和损伤后修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3],被认为与缺血性脑损害修复密切相关.

    作者:莫国焕;曾祥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刘绍武调心汤应用论述

    刘绍武先生是山西省名老中医,也是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之一,毕生研究<伤寒杂病论>,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出了三部六病学说.对众多疑难杂症均有独到见解,并提出协调疗法的治疗原则,解决这些临床中棘手的问题,调心汤就是这众多方剂中有代表性的一个.

    作者:刘剑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冠心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50例

    冠心丹参滴丸是丹参片的改良剂型,是丹参滴丸的换代产品,临床上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100例病人均符合1979年WHO心绞痛分型中劳力型心绞痛标准,心绞痛至少稳定2个月.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34岁~70岁(52.3岁±4.5岁),平均病程38.2个月,每周平均发作4.25次;既往有陈旧性心肌梗死37例,首发原发性高血压39例,糖尿病20例.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间性别、年龄、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陈燕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

    目的 比较微创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评价微创术的手术时机.方法 选择2001年-2005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163例,其中微创手术79例,内科治疗84例.结果 治疗两周时微创手术组卒中量表评分(SSS)高于内科治疗组(P<0.001),6 h~24 h手术组早期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其他时间组.结论 微创清除术可显著改善脑出血的早期神经功能,降低病死率,但后期效果有待再评价,(6~24)h是佳手术时机.

    作者:刘毅;蒋开夫;王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结合现代医学进展分析传统中医中的若干思维模式

    中医学的发展是伴随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及临床经验的日积月累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是从系统的、宏观的方面来把握生命科学的典型特征.而现代医学的发展始终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步伐,从微观方面揭示人体科学的本质特征.但在西方医学已经由过去的经验医学进人现在的循证医学时代之际,从中又看到了若干传统中医学的思维模式.

    作者:张晓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除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治疗外,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60mg,每日1次静脉输注.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连续观察4周.观察两组病人心绞痛缓解程度、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的疗效及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 心绞痛缓解程度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6.67%、6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心率较对照组明显减慢(P<0.05),血压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作为活血化瘀药物,治疗UAP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对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张旭光;张予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生脉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CHF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0~14)d.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0.0%和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6.7%和81.7%(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合用西药可提高治疗CHF的疗效.

    作者:杨顺宏;俞立强;陈春望;李广洲;李允均;余永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应用降纤酶治疗脑梗死60例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脑梗死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应用降纤酶治疗;对照组60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7%(P<0.05).结论 降纤酶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且副反应少,使用方便.

    作者:王月环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cTn I)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ACS病人76例,入院后立即抽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清cTn Ⅰ水平,并观察病人住院期间和随访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76例ACS病人中,血清cTn Ⅰ值增高(≥0.16 ng/mL)者32例,在30 d随访中cTn Ⅰ增高组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明显高于cTn Ⅰ正常组(P<0.05).结论 血清cTn Ⅰ值增高是ACS病人预后预测因素,并且是ACS病人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巩怀征;刘霞;姜硕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类型及卒中部位回顾性分析

    脑卒中后癫痫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现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68例卒中后癫痫病人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郜立红;赵秀杰;刘颖慧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络泰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络泰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活化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应用洛秦注射液:应用流式细胞仪(FCM)对6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人和6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活化功能的检测,测定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膜蛋白(CD62p)、血小板糖蛋白GPⅡb/GPⅢa复合物的数值.对照组CD62p,GPⅡb/GPⅢa复合物的变化以及应用洛秦注射液;治疗组用药前后CD62p,GPⅡb/GPⅢa复合物的变化.结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CD62p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其CD62p的均值(2.51±0.68)较对照组(2.89±0.92)下降;治疗组治疗后GPⅡb/GPⅢb的均值(92.72±7.15)较对照组的(98.81±8.53)下降,治疗后治疗组CD62p、GPⅡb/GPⅢb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肺心病病人存在血小板功能活化;络泰注射液对肺心病病人血小板的活化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万颖;董昆芸;吴敏;师红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心主神明与冠心病病人认知障碍的关系探讨

    目的 了解祖国医学心主神明与冠心病病人的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65例冠心病病人和20名正常人进行量表问卷及电生理检查.结果 冠心病病人SCL-90总分、Hamiltion抑郁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结论 冠心病病人存在着认知障碍,心主神明与冠心病病人认知障碍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曹雪明;张泉;郑重;朱娜;毕榕;刘晋利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25例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对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 将48例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口服美西律(慢心律)150mg加稳心颗粒9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慢心律1 50mg,每日3次,疗程均为8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优于对照的87.00%(P<0.05),且在起效时间、复发率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药合用治疗室性早搏见效快、疗效好,且复发率低.

    作者:刘双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