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占全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入选标准,参照WHO有关诊断标准,临床有典型胸痛表现,伴或不伴疼痛放散、出汗及恶心、呕吐;入院心电图出现相关导联ST段抬高≥ 0.1 mV;实验室检查:磷酸肌酸激酶6 h~8 h,比正常值两倍以上升高,肌钙蛋白T2 h~4 h高于正常范围.本研究共入选确诊的AMI病人47例,剔除有β受体阻滞剂禁忌证、治疗中出现心功能有恶化和缓慢心律失常者17例,完成观察共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4岁~68岁,平均55.6岁.前壁心肌梗死18例,下壁心肌梗死9例,下壁+后壁心肌梗死3例.
作者:贺国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亚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的亚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MRI表现.结果 28例中12例位于颈段,5例位于胸段,11位于腰段.血肿累及1个~11个椎体高度,平均3.5个椎体高度.血肿呈短T1、短T2或短长混杂T2信号者8例,呈等T1、短T2或短长混杂T2信号者16例,呈等短混杂T1、短T2或短长混杂T2信号者4例.血肿在T1WI上均与脊髓间有低信号线相隔,T2WI上与蛛网膜下隙间有低信号线相隔者12例,不明显者16例.结论 MRI对亚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显示、明确范围及对脊髓受压损伤程度等有明显优势,是目前评价亚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佳方法.
作者:马洪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血塞通注射液为植物三七提取的有效成分三七总皂甙,主要为人参皂甙Rg1、人参皂甙Rb1、三七皂甙R1,其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作用,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有一定疗效,现将观察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心房颤动(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病人发生AF后,治疗上有两种选择:恢复窦律,维持窦律(节律控制);保留AF,控制心室率(室率控制).AF后可伴血流动力学障碍,生活质量下降,诱发心力衰竭同时栓塞发生率上升,而且部分AF病人即使无病因可查,经历一定时间后心房、心室也可扩大.窦性心律是生理性心律,AF以后转复窦性心律符合生理状态.因此,AF的治疗首先考虑能否恢复其窦律,尤其是心力衰竭并发阵发性房颤的病人.
作者:刘佳胜;马希贤;李蓉;郭瑞华;侯翠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高脂饮食兔AS模型,采用RT-PCR检测腹主动脉LOX-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脑心通可降低主动脉LOX-1 mRNA的表达,提示脑心通可降低LOX-1的表达水平.结论脑心通具有保护内皮的功能,对AS发生发展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董波;于永慧;刘忠志;刘颖;罗敏;张谨;许晓群;汪翼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超敏促甲状腺激素(hs-TSH)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作用,预测糖尿病合并AMI.方法正常对照组50例;A组为无合并症糖尿病病人67例;B组为非AMI急性合并症糖尿病病人53例;C组为非糖尿病史AMI病人104例;D组为糖尿病合并AMI病人32例.检测空腹hs-TSH.结果 A组hs-TSH浓度为(0.97±0.32)mIU/L,B组hs-TSH浓度为(0.47±0.19)mIU/L,C组为(0.67±0.42)mIU/L,D组为(0.49±0.23)mIU/L.正常对照组为(2.95±0.21)mIU/L.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D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合并AMI病人的hs-TSH浓度与非AMI急性合并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病人随着血糖的增高hs-TSH下降,当产生急性合并症时hs-TSH显著下降,hs-TSH可作为预测糖尿病合并AMI的指标.
作者:唐浩熙;李介华;夏明凯;张小勇;李绍清;李冬秀;岑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步复迈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VBI眩晕病人随机分组,观察组每日静脉输注步复迈和利多卡因,对照组每日静脉输注复方丹参注射液、维脑路通和胞二磷胆碱,疗程均为2周.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结果观察组在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及TCD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 结论步复迈联合利多卡因治疗VBI眩晕安全有效.
作者:崔洁;修新军;于云霞;崔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恢复期(2周~4周)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选定42例老年AMI恢复期病人,对照分析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1 d和术后1 h的标准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QTd及校正的QT(QTcd),并与2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行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大QT间期(QTmax)、大校正QT间期(QTcmax)、QTd及QTcd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1);介入手术后QTmax、QTcmax、QTd及QTcd 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而单独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QT离散度无明显影响.结论 AMI病人QTd和QTcd明显高于正常人,而AMI恢复期行PTCA及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可使QTd和QTcd显著降低,从而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改善老年AMI病人的远期预后.
作者:杨淑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糖尿病肾病(DN)合并心力衰竭是糖尿病病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我科用参附注射液治疗32例DN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占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4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1例,对照组113例.治疗组加服脑心通胶囊,每次两粒,每天3次,15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17.55%,总有效率95.42%.对照组基本治愈率7.14%,总有效率69.0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血脂等指标治疗前后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建平;李爱琴;郝素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CT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117例颅脑外伤病人的颅内血肿量、脑中线移位程度、基底池消失评分及弥漫性脑肿胀等CT表现,并对其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肿量>100 mL组的病死率高于其他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中线结构移位>10 mm组病死比例高于其他两组,但均无统计学意义.CES<10分的55例无一例死亡,死亡的21例均为CES>10分者.结论颅脑外伤病人的预后与其CT表现有一定的联系.
作者:刘金丰;李玉英;梁会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老年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易发生低血糖症,可表现为突发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及精神症状,误诊率高.我院1998年4月-2004年11月共收治貌似脑血管病的低血糖症50例,其中22例误诊,误诊率44%,通过病例资料分析,以增强对本病的识别.
作者:蒋清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葛根素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有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VBA)血流动力学平均血流速度(Vm)和脉动指数(PI)变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VBA的Vm和PI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陈金雄;潘振彬;许清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链激酶(r-SK)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用尿激酶(UK)作为对照,评价r-SK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单盲对照试验,将12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AMI病人随机分为两组,r-SK组65例,UK组63例,予r-SK 1.5×106 U于60 min内静脉输注,UK 1.5×106 U于30 min内静脉输注,观察血管再通的临床指标、药物不良反应及出血并发症等.结果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中,r-SK组的血管再通率为81.5%,UK组的血管再通率为58.7%,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r-SK 组的不良反应中,变态反应(寒战、发热及皮疹等)的发生率为9.5%,UK组为11.3%(P>0.05),低血压的发生率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过敏性休克和颅内出血发生.结论国产r-SK是一种血管再通率较高,不良反应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作者:张丽贞;张秀兰;陈洁;孔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专业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和日常活动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头体针并用配合康复(治疗组)与针刺配合无指导按摩(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分别评定两组神经缺损积分和日常活动Barthel(BI)指数,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配合康复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缺损功能和日常活动BI指数改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专业的康复治疗可加速病人各项功能的恢复,专业的康复治疗指导是必要的.
作者:王倩;贾超;姜桂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由于它发作时心率较快,特别是它合并有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如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等时往往需要急诊复律[1].现将应用普罗帕酮、电复律的方法急诊复律48例室上速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卓心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出血性腔隙综合征(HL)与腔隙性脑梗死(LI)的危险因素. 方法分析59例HL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并与353例LI进行发病危险因素的比较. 结果高血压病是HL和LI共同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是HL重要的危险因素.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病史者LI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结论临床是否发生HL或LI,关键取决于是否存在有关的危险因素.
作者:任旭;牛争平;胡晓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脑梗死后大脑皮质DNA断裂率变化和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中药活脑康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应用二苯胺法测定模型组及活脑康治疗组大脑皮质DNA断裂率变化和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脑缺血后DNA断裂率增加,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及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脑梗死后有DNA断裂损伤,中药活脑康能降低DNA断裂率,保护神经元,抑制缺血性脑损伤.
作者:石学魁;王雅贤;潘玉辉;李建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脑血栓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已确诊为心肌梗死或/和脑梗死的病人1 013例为研究对象,对其病情资料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 1 013例病例中饮酒者占55.7%,平均年龄 62.19岁、体重指数(BMI)24.15kg/m2、总胆固醇(TC)5.61mmol/L、三酰甘油(TG)1.66 mmol/L、血糖6.16 mmol/L、收缩压(SBP)144.2 mmHg、舒张压(DBP)87.4 mmHg.结论饮酒是心脑血栓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高龄、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血糖、高血压均为心脑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魏陵博;丁书文;戎冬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对近年来中药制剂、针刺疗法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作一综述.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中医证型分型及中药制剂、中医针刺疗效法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医家的关注.
作者:白雪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