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40例临床分析

张耀刚;岳峰

关键词:低钾型, 周期性瘫痪, 肌酸激酶
摘要: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0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病人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22例病人腱反射正常或活跃,10例出现肌肉酸痛和握痛,26例有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27例心电图出现典型的低血钾表现(U波).结论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可出现腱反射活跃,血清CK升高,若心电图出现U波可确诊本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三普心脑欣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观察

    三普心脑欣胶囊由藏药红景天、沙棘果和枸杞等药经加工精制而成(三普药业股份公司三普制药厂生产),2002年3月-2005年3月应用三普心脑欣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TIA)98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TIA54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44例,临床收到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玉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30例血管性痴呆病人应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并于治疗前后进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及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MSE)评定,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疗效的差异.结果应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后的血管性痴呆病人的HDS及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盐酸丁咯地尔能全面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对病人的认知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明显.

    作者:王静;田西菊;张东素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超声心动图分析心痛灵Ⅱ号对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定量分析心痛灵Ⅱ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将9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心痛灵Ⅱ号组30例、心痛灵Ⅰ号组30例、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组30例.测量左室腔内径(LVDs和LVDd);测定每搏量(SV)、每分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等指标定量左室收缩功能;测定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E峰与A峰的比值(E/A)等指标定量左室舒张功能.结果 3组病人治疗后,其左心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内径大小改变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心痛灵Ⅱ号组、心痛灵Ⅰ号组心脏功能均明显改善,SV、CO、CI、EF、E、E/A等值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心痛组治疗后SV、CO、CI、EF等值有所升高,但E、A、E/A等改变不明显;3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心痛灵Ⅱ号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作用比心痛灵Ⅰ号、消心痛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心痛灵Ⅱ号改善冠心病心绞痛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作用比心痛灵Ⅰ号、消心痛更为显著.

    作者:王建湘;王行宽;邓满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药物配合支架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1例报道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主动脉内膜撕裂后通过裂口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导致血壁分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延伸剥离.AD是一种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且危重的主动脉疾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易致命的急症之一,可并发心包填塞、急性左心衰竭、休克,甚至猝死,预后极为严重.未经治疗的急性期AD病人,发病于第1个24 h内病死率高达21%,半数以上1周内死亡;约70%在2周内死亡;90%在1月内死亡.及时准确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临床症状不典型易漏诊或误诊延误病情.本院成功治疗以髂动脉闭塞及腰痛为临床表现的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邦晗;张敏州;张迎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斜颈4例疗效观察

    痉挛性斜颈(spasmodie torticollls,ST)是由颈肌阵发性的不自主收缩,引起头向一侧扭转或阵挛性倾斜,常伴有局部疼痛或压痛,采用各种治疗方法,效果均差.我科采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斜颈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承伟;张金枝;贺红霞;叶金华;蔡谋善;方明;黄肖群;曾令海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进展

    阿司匹林能够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病人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但其抗血小板作用有个体差异性.现对阿司匹林抵抗的生物学机制、流行病学资料以及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作者:王睿;范春雨;吕吉元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75例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静脉输注参附注射液40 mL,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87%.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对治疗心力衰竭有一定疗效.

    作者:于国英;曲海军;宋金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醛固酮合成酶是醛固酮合成过程中后一步生化反应的催化酶,其编码基因为CYP11B2.醛固酮在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

    作者:王秀艳;袁建新;吴寿岭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乌拉地尔治疗慢性肾衰竭并发急性左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治疗慢性肾衰竭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慢性肾衰竭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病人42例分为两组,分别应用酚妥拉明和乌拉地尔治疗,并观察每组治疗后血压、心率和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减少肺部口罗音的效果和缓解急性左心衰竭呼吸困难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增快明显见于酚妥拉明治疗组,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注射乌拉地尔治疗慢性肾衰竭并发急性左心衰竭起效快,显效率高,无明显副反应,可作为慢性肾衰竭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首选药.

    作者:贾秀坤;王雅芬;李桂英;王艳华;梁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冠心病心房颤动与左房内径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与左房内径的关系.方法冠心病病人285例,根据临床症状分非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3组病人的左房内径与二尖瓣反流.结果非房颤组的左房内径与房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左房内径的增大,房颤和二尖瓣反流的发生率不断增加.结论积极预防房颤的发生,可防止心肌缺血缺氧的加重.超声心动图是监测左房内径及二尖瓣反流实用的检查手段之一.

    作者:李同社;周红萍;畅雪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通心络胶囊减轻再灌注诱导的家兔心肌细胞凋亡效应的研究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的抗心肌细胞凋亡效应,并探讨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cl-2和Bax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在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并随机分成3组,观察各组心肌梗死范围、心肌细胞凋亡以及Bcl-2和Bax的表达.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确定心肌梗死范围.心肌细胞凋亡采用末端标记法(TUNEL)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DNA Laddering)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用原位免疫组化检测.结果通心络组能明显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凋亡细胞较生理盐水组稀疏,生理盐水组梗死周边心肌组织DNA呈云梯状条带,通心络组则较为整齐.结论通心络可抑制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抑制Bcl-2、Bax的表达.

    作者:李松;丁家望;杨俊;李稳慧;席祖洋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冠心病心绞痛伴心律失常病人72例,随机分组:治疗组37例,口服硝酸异山梨酯 10 mg加稳心颗粒1袋,每日3次;对照组35例,口服硝酸异山梨酯 10 mg加普罗帕酮(心律平)150 mg,每日3次,总疗程4周.观察抗心律失常、心绞痛的疗效以及心肌缺血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抗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83.8%,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抗心绞痛总有效率为83.8%,两组对照组为77.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脂、血液流变学方面,治疗组能显著改善血脂、血液黏度,对照组无明显改变.结论稳心颗粒能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的心律失常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等项指标.

    作者:黎威;夏雪琼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小儿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小儿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偏头痛患儿88例随机分为两组,养血清脑颗粒组48例,氟桂利嗪(西比灵)胶囊组40例,疗程3个月,疗程结束后以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养血清脑颗粒能明显减少偏头痛患儿发作次数、降低头痛程度及持续时间,临床有效率为83.3%;西比灵胶囊组临床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是一种有效治疗小儿偏头痛的药物,临床副反应较少.

    作者:潘更毅;张宪秋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1例

    1 病例资料病人,男,农民,52岁,因反复胸闷气促5年加重2周入院.病人5年前起病,活动后气促、胸闷,双下肢水肿,多次心电图示:偶发室性期前收缩,ST-T改变;全胸片示:心影扩大,外院诊断冠心病,长期口服硝酸酯类药物和噻嗪类利尿剂治疗.

    作者:金波;施海明;罗心平;李剑;朱军;范维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白细胞介素-10与癫痫关系的研究进展

    从白细胞介素-10(IL-10)的生物学特性、癫痫发病时脑内IL-10的变化及IL-10在癫痫脑损伤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免疫手段有望成为治疗癫痫的一个新视窗.

    作者:费敏;郑辑英;李光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附气阴两虚、心络瘀阻型心悸病例20例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心络瘀阻型心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心律宁片为对照,进行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参松养心胶囊对室性早搏的疗效显效率为30.0%,总有效率为75.0%,治疗后能明显减少24 h室性早搏总数,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及中医证候总积分,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53.3%,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一般体检项目,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试验前正常者试验后无异常.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冠心病室性早搏(心悸气阴两虚、心络瘀阻证)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

    作者:胡有志;石杰;向楠;冯德勋;李大锋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纳络酮配合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纳络酮配合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的疗效.方法将急性CO中毒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治疗组(32例)用纳络酮和红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0例)用甘露醇、糖皮质激素及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等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纳络酮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88%和83.33%,发生迟发脑病例数分别为1例和5例,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意识、血氧饱和度(SaO2)恢复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纳络酮配合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CO中毒,能显著提高总有效率,缩短意识恢复时间,减少迟发脑病的发生,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陈高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治瘫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治瘫汤对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69例,除常规西药治疗外,加用治瘫汤,水煎服,每日1剂;对照组51例,常规西药治疗.结果两组基本痊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瘫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拥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老年人慢性心房颤动病因及与脑卒中的关系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病因及其与脑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法,将病人分成脑卒中组21例(40.4%)和无脑卒中组31例(59.6%).分析临床资料、生化检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并在两组间对比分析.结果房颤病因分布:冠心病19例(36.5%),高血压12例(23.1%),风湿性心瓣膜病5例(9.6%),心肌病5例(9.6%),甲亢性心脏病1例(1.9%),特发性10例(19.1%).左心房扩大48例(92.3%),左心室扩大32例(61.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0%24例(46.2%).与脑卒中有关的危险因素中房颤持续时间、年龄、LVEF值及使用抗血栓药物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慢性心房颤动病因多为非瓣膜病性,高龄、LVEF下降及慢性心房颤动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作者:岳晓军;胡志兵;李婉媚;戴建武;江朝强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冠心病中医证型的现代研究

    归纳近10年来有关冠心病资料,综述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型及其现代研究.

    作者:易建新;张敏州;李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