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

王静;田西菊;张东素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盐酸丁咯地尔, 认知功能, 长谷川痴呆量表
摘要: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30例血管性痴呆病人应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并于治疗前后进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及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MSE)评定,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疗效的差异.结果应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后的血管性痴呆病人的HDS及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盐酸丁咯地尔能全面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对病人的认知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明显.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通心络胶囊减轻再灌注诱导的家兔心肌细胞凋亡效应的研究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的抗心肌细胞凋亡效应,并探讨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cl-2和Bax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在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并随机分成3组,观察各组心肌梗死范围、心肌细胞凋亡以及Bcl-2和Bax的表达.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确定心肌梗死范围.心肌细胞凋亡采用末端标记法(TUNEL)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DNA Laddering)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用原位免疫组化检测.结果通心络组能明显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凋亡细胞较生理盐水组稀疏,生理盐水组梗死周边心肌组织DNA呈云梯状条带,通心络组则较为整齐.结论通心络可抑制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抑制Bcl-2、Bax的表达.

    作者:李松;丁家望;杨俊;李稳慧;席祖洋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西医研究概况

    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病理生理为切入点,系统概述了国内外近几年来有关中西医结合对ACS的研究现状,尤其是基于ACS不稳定斑块和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机制,阐述了中医药干预ACS的优势,并对中医药干预治疗ACS提供研究思路.

    作者:苗阳;雷燕;高铸烨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中医分型及中西医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172例肺心病病人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液状态比较,中西医组明显优于西医组.中西医组存活率95.8%,西医组存活率90.9%.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肺心病对临床症状改善和肺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梁晓海;黄平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在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寻求有效湿化气道的方法,以降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将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62例病人随机分组,观察组采用持续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间断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种气道湿化法在颅脑损伤病人中应用的效果.结果两组病人肺部感染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采用持续气道湿化法更有利于病人痰液的排出,可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作者:石兰萍;田琳琳;刘维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常由病毒感染、外伤、颅内外肿瘤、咽部或外耳道炎症引起,亦可见于脑桥或延髓的炎症、缺血或出血导致面神经损伤,但以面神经炎多见.

    作者:杨万章;吴芳;张敏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25例紧张型头痛的疗效观察

    2003年7月-2004年11月应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25例紧张型头痛病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建梅;朱天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中医外治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综述中医外治法对高血压病病人的一氧化氮、内皮素、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红细胞膜钠、钙泵活性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探讨其作用机制,发挥中医外治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简、便、验、廉等优势.

    作者:黎芳;方显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蒺藜总皂苷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ET/NO和NOS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内皮素(ET)、血浆一氧化碳(NO)水平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并探讨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取50只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喂普通饲料,其余40只给予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再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模型组继续喂高脂饲料;小剂量治疗组喂以高脂饲料和蒺藜总皂苷,每只6.3 mg/(kg·d);大剂量治疗组喂高脂饲料和蒺藜总皂苷,每只12.6 mg/(kg·d);阳性药物对照组,喂以高脂饲料和辛伐他汀,每只2.35 mg/(kg·d).2周后,测定血脂、血清NO和血浆ET水平及血管壁组织NOS的含量.结果小剂量、大剂量治疗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的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明显较模型组低(P<0.05),血清NO水平及血管壁NOS的表达呈相反变化 (P<0.05).结论蒺藜总皂苷可降低血脂和血浆ET-1水平,提高血清NO及动脉壁组织NOS的表达,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殷惠军;张波;史大卓;陈可冀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75例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静脉输注参附注射液40 mL,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87%.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对治疗心力衰竭有一定疗效.

    作者:于国英;曲海军;宋金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小儿脑瘫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康复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后,提高手术疗效的可行性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药泡洗并结合简易矫形方法,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疗效优16例(47.1%),良13例(38.2%),可5例(14.7%),优良率85.3%.治疗组疗效优19例(63.3%),良11例(36.7%),优良率100.0%.两组优良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78,P<0.05).结论在SPR术后使用中药泡洗加用简易矫形方法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袁海斌;张国勋;陶莹;陈乐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丹龙醒脑片对脑血栓形成大鼠脑血管通透性及对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龙醒脑片(DLXNP)对实验性脑血栓形成大鼠保护作用及对花生四烯酸(AA)代谢的影响.方法用结扎颈外动脉同时颈内动脉注射复合血栓诱导剂的方法建立实验性脑血栓形成大鼠模型.用伊文思兰法检测脑血栓形成后伊文思兰的渗出量,用放免法(RIA)检测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脑组织伊文思兰吸光度值(A620)、血浆TXB2、6-Keto-PGF1α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丹龙醒脑片大剂量组脑组织伊文思兰吸光度值A620、血浆6-Keto-PGF1α含量明显降低(P<0.05),丹龙醒脑片中剂量组脑组织伊文思兰吸光度值A620、血浆TXB2、6-Keto-PGF1α含量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丹龙醒脑片对血栓诱导剂诱导的脑血栓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可防止脑血栓形成后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的增加.

    作者:刘旺华;周小青;李花;邓常青;刘建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治瘫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治瘫汤对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69例,除常规西药治疗外,加用治瘫汤,水煎服,每日1剂;对照组51例,常规西药治疗.结果两组基本痊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瘫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拥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痰热清治疗脑卒中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痰热清注射液加一种抗生素治疗脑卒中并发下呼吸道感染35例为治疗组,对照组应用二联抗生素.结果两组治疗7 d后白细胞恢复正常例数、体温恢复正常(≤37.3 ℃)的例数与平均天数、症状与体征消失的例数和平均天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虞炳庆;黄红伟;吴丽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超声心动图分析心痛灵Ⅱ号对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定量分析心痛灵Ⅱ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将9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心痛灵Ⅱ号组30例、心痛灵Ⅰ号组30例、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组30例.测量左室腔内径(LVDs和LVDd);测定每搏量(SV)、每分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等指标定量左室收缩功能;测定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E峰与A峰的比值(E/A)等指标定量左室舒张功能.结果 3组病人治疗后,其左心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内径大小改变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心痛灵Ⅱ号组、心痛灵Ⅰ号组心脏功能均明显改善,SV、CO、CI、EF、E、E/A等值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心痛组治疗后SV、CO、CI、EF等值有所升高,但E、A、E/A等改变不明显;3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心痛灵Ⅱ号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作用比心痛灵Ⅰ号、消心痛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心痛灵Ⅱ号改善冠心病心绞痛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作用比心痛灵Ⅰ号、消心痛更为显著.

    作者:王建湘;王行宽;邓满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参附合香丹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参附合香丹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的疗效.方法将77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1 mL/kg、香丹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仅予西医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气分析(PaO2、PaCO2)、尿素氮(BUN)、肌酐(Cr)、心排血量(CO)、射血分数(EF)、意识、呕吐、黑便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合香丹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疗效显著.

    作者:薛卫林;李正光;丁明罡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肺栓塞心电图特点分析

    肺栓塞(PE),以其复杂多样的病因、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及体征,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造成了发病率、误诊率、漏诊率、致死率高的临床特点.心电图(ECG)作为一项基本的常规无创性检查,掌握其对PE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淑梅;仲玲;苏万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药物配合支架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1例报道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主动脉内膜撕裂后通过裂口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导致血壁分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延伸剥离.AD是一种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且危重的主动脉疾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易致命的急症之一,可并发心包填塞、急性左心衰竭、休克,甚至猝死,预后极为严重.未经治疗的急性期AD病人,发病于第1个24 h内病死率高达21%,半数以上1周内死亡;约70%在2周内死亡;90%在1月内死亡.及时准确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临床症状不典型易漏诊或误诊延误病情.本院成功治疗以髂动脉闭塞及腰痛为临床表现的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邦晗;张敏州;张迎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出现微量蛋白尿的病机浅析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高血压与肾脏的关系十分密切,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已经明确提出微量清蛋白尿(30 mg/24 h~300 mg/24 h)作为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的表现之一.中医药在治疗肾脏疾患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而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研究发现高血压病病人中出现蛋白尿的病机应该责之于肾虚血瘀.

    作者:周玲凤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老年人慢性心房颤动病因及与脑卒中的关系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病因及其与脑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法,将病人分成脑卒中组21例(40.4%)和无脑卒中组31例(59.6%).分析临床资料、生化检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并在两组间对比分析.结果房颤病因分布:冠心病19例(36.5%),高血压12例(23.1%),风湿性心瓣膜病5例(9.6%),心肌病5例(9.6%),甲亢性心脏病1例(1.9%),特发性10例(19.1%).左心房扩大48例(92.3%),左心室扩大32例(61.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0%24例(46.2%).与脑卒中有关的危险因素中房颤持续时间、年龄、LVEF值及使用抗血栓药物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慢性心房颤动病因多为非瓣膜病性,高龄、LVEF下降及慢性心房颤动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作者:岳晓军;胡志兵;李婉媚;戴建武;江朝强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针刺穴位控制急性脑卒中目标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在治疗急性脑卒中时控制目标血压的有效性.方法 24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采用捻转提插泻法针刺行间、太冲穴位,留针30 min,观察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24例病人收缩压下降(8.96±5.21)mmHg、舒张压下降(8.13±7.94)mmHg;在血压下降值为(5~20)mmHg范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的病例数分别为20例(83.33%)、19例(79.17%).结论针刺穴位在控制急性脑卒中目标血压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下降值易于控制的特点.

    作者:刘建新;樊平花;樊模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