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40例的动态心电图监测

张丽华

关键词:室性早搏, 动态心电图, 稳心颗粒
摘要:目的对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并评价临床疗效.方法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早搏病人40例,男15例,女25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停用目前病人服用的抗心律失常西药6个半衰期后,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每次1包,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4周为1个疗程,病情严重者,酌情加用其他药物.结果经动态心电图监测,40例病人室性早搏减少总有效率为63.6%.其中1例出现心动过缓,4例出现轻度头晕、恶心.结论稳心颗粒对临床治疗室性早搏较为理想,且副反应少,无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乌拉地尔治疗慢性肾衰竭并发急性左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治疗慢性肾衰竭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慢性肾衰竭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病人42例分为两组,分别应用酚妥拉明和乌拉地尔治疗,并观察每组治疗后血压、心率和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减少肺部口罗音的效果和缓解急性左心衰竭呼吸困难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增快明显见于酚妥拉明治疗组,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注射乌拉地尔治疗慢性肾衰竭并发急性左心衰竭起效快,显效率高,无明显副反应,可作为慢性肾衰竭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首选药.

    作者:贾秀坤;王雅芬;李桂英;王艳华;梁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1例

    1 病例资料病人,男,农民,52岁,因反复胸闷气促5年加重2周入院.病人5年前起病,活动后气促、胸闷,双下肢水肿,多次心电图示:偶发室性期前收缩,ST-T改变;全胸片示:心影扩大,外院诊断冠心病,长期口服硝酸酯类药物和噻嗪类利尿剂治疗.

    作者:金波;施海明;罗心平;李剑;朱军;范维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葛根素注射液(PI)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UAP病人145例,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48例给予基本抗心绞痛治疗;LMWH组47例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 5 0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连用7 d;LMWH加PI组50例在LMWH组基础上联用葛根素注射液400 mg,静脉输注,每日1次,共用14 d.治疗前后分别观察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变化、心肌耗氧量(SBP·HR)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低分子肝素联合葛根素治疗UAP病人后心绞痛症状缓解率及心电图改善率达94.0%,同时病人心肌耗氧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李金锋;陈惠萍;田艳华;孔莲花;王志红;张艳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经临床及头部CT扫描确诊的脑梗死病人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全血黏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明显改善脑梗死病人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促进脑梗死康复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吴立明;胡乔元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醛固酮合成酶是醛固酮合成过程中后一步生化反应的催化酶,其编码基因为CYP11B2.醛固酮在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

    作者:王秀艳;袁建新;吴寿岭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0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病人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22例病人腱反射正常或活跃,10例出现肌肉酸痛和握痛,26例有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27例心电图出现典型的低血钾表现(U波).结论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可出现腱反射活跃,血清CK升高,若心电图出现U波可确诊本病.

    作者:张耀刚;岳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40例的动态心电图监测

    目的对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并评价临床疗效.方法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早搏病人40例,男15例,女25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停用目前病人服用的抗心律失常西药6个半衰期后,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每次1包,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4周为1个疗程,病情严重者,酌情加用其他药物.结果经动态心电图监测,40例病人室性早搏减少总有效率为63.6%.其中1例出现心动过缓,4例出现轻度头晕、恶心.结论稳心颗粒对临床治疗室性早搏较为理想,且副反应少,无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右冠状动脉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右冠状动脉.方法 100例病人使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右冠状动脉.比较其检出率、收缩期及舒张期可视段的长度和宽度,各组右冠状动脉壁的低回声强度与其周围组织低回声强度之间的差值.结果冠心病病人的右冠状动脉检出率低;右冠状动脉在收缩期可视段宽度比舒张期长;在舒张期其可视长度比收缩期长.冠心病病人的右冠状动脉壁低回声强度与其周围组织的差值大.结论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段贵军;高露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25例紧张型头痛的疗效观察

    2003年7月-2004年11月应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25例紧张型头痛病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建梅;朱天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坐骨神经痛中西医治疗进展

    对中西医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力图探索佳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王顺;蔡玉颖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中医分型及中西医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172例肺心病病人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液状态比较,中西医组明显优于西医组.中西医组存活率95.8%,西医组存活率90.9%.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肺心病对临床症状改善和肺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梁晓海;黄平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出现微量蛋白尿的病机浅析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高血压与肾脏的关系十分密切,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已经明确提出微量清蛋白尿(30 mg/24 h~300 mg/24 h)作为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的表现之一.中医药在治疗肾脏疾患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而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研究发现高血压病病人中出现蛋白尿的病机应该责之于肾虚血瘀.

    作者:周玲凤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冠心病中医证型的现代研究

    归纳近10年来有关冠心病资料,综述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型及其现代研究.

    作者:易建新;张敏州;李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白细胞介素-10与癫痫关系的研究进展

    从白细胞介素-10(IL-10)的生物学特性、癫痫发病时脑内IL-10的变化及IL-10在癫痫脑损伤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免疫手段有望成为治疗癫痫的一个新视窗.

    作者:费敏;郑辑英;李光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三普心脑欣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观察

    三普心脑欣胶囊由藏药红景天、沙棘果和枸杞等药经加工精制而成(三普药业股份公司三普制药厂生产),2002年3月-2005年3月应用三普心脑欣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TIA)98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TIA54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44例,临床收到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玉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针刺穴位控制急性脑卒中目标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在治疗急性脑卒中时控制目标血压的有效性.方法 24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采用捻转提插泻法针刺行间、太冲穴位,留针30 min,观察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24例病人收缩压下降(8.96±5.21)mmHg、舒张压下降(8.13±7.94)mmHg;在血压下降值为(5~20)mmHg范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的病例数分别为20例(83.33%)、19例(79.17%).结论针刺穴位在控制急性脑卒中目标血压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下降值易于控制的特点.

    作者:刘建新;樊平花;樊模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血塞通联合丹参治疗老年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老年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以血塞通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用药.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对照组为69.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60.0%,明显高于对照组32.7%(P<0.01),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血塞通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作者:陆江;姜玉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冠心病病人心功能参数及分级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加福辛普利对改善老年冠心病病人的心功能参数及分级的效果.方法将78例老年冠心病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10粒,每日3次, 并加福辛普利10 mg,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福辛普利10 mg,每日1次,两组疗程皆为2个月.观察病人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参数及心功能分级情况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参数及心功能分级情况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能改善老年冠心病病人心功能参数及心功能分级.

    作者:廖习清;耿小茵;赖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0例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静脉输注葛根素;对照组口服曲克芦丁(维脑路通),配合静脉输注葛根素.结果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8%.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龙慎仪;侯工夫;黄清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培哚普利对高血压病病人血管结构功能改善的研究进展

    综述培哚普利对高血压病病人血管结构、功能的改善以及临床疗效,为培哚普利在高血压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莫雪妮;姜浩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