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藻酸双酯钠对心绞痛病人血浆t-PA/PAI-1的影响及其疗效观察

于涛;张文杰;王宝印;许月丹;毕展建

关键词:藻酸双酯钠,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 心绞痛
摘要:目的探讨藻酸双酯钠(PSS)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选择心绞痛病人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予PSS注射液200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静脉输注,每分钟25滴,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及血浆t-PA/PAI-1的活性均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S通过调节血清t-PA/PAI-1的活性,降低血黏度,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减轻和消除心绞痛,可用于心绞痛发作期治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脑出血病人急性期动态血压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研究脑出血急性期动态血压变化规律以及血压等因素对预后影响.方法对45例急性脑出血病人监测1周动态血压,分析1周内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出血量、出血部位、年龄、性别与预后关系.结果脑出血病人7 d血压变化呈逐渐下降趋势,第7天与第1天动态血压参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低龄、女性、出血量少以及收缩压及舒张压较低者病情预后较好.结论脑出血急性期病人血压变化呈逐渐下降趋势,对急性脑出血高血压的处理要慎重,应采取合理、个体化治疗.

    作者:刘腊平;张年萍;刘彦春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偏头痛病人血浆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测定偏头痛病人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探讨其在偏头痛发生与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择34例诊断明确的偏头痛病人,按发病时间分为发作期和间歇期,抽取肘静脉血2 mL,采用放免分析技术(RIA)分别测定ET及CGRP含量,并与31名同期健康人作对照.结果偏头痛组ET及CGR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度发作组与轻中度组及间歇期组相比,ET的水平前者高于后两者(P<0.05或P<0.01);CGRP轻中度组及间歇期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ET轻中度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0.5860,P<0.01)和间歇期组(r=0.6047,P<0.05)ET和CGRP含量变化呈正相关.结论偏头痛病人血浆ET及CGRP水平的变化可能参与了偏头痛的发病过程.

    作者:任旭;牛争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肿瘤样巨大脑动脉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2例报道

    巨大脑动脉瘤(>2.5 cm)的临床表现类似脑肿瘤,较易误诊,其理想的治疗是保持载瘤动脉的通畅,又切除动脉瘤,由于其瘤颈宽,常伴有动脉硬化或基底部钙化使得治疗较为困难.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1年-2003年对2例巨大脑动脉瘤成功实施手术切除,现报道如下.

    作者:闫青云;万大海;孙之洞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病人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左室功能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80例心力衰竭病人BNP水平,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其左室功能.结果 BNP水平随着心功能纽约分级(NYHA)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407,P<0.01),与LVEDD、LVMI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351(P<0.01)、r=0.369(P<0.05).结论心力衰竭病人血浆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并能较好地反映左室功能状态.

    作者:潘光明;邹旭;林晓忠;刘泽银;赵益业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藻酸双酯钠对心绞痛病人血浆t-PA/PAI-1的影响及其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藻酸双酯钠(PSS)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选择心绞痛病人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予PSS注射液200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静脉输注,每分钟25滴,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及血浆t-PA/PAI-1的活性均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S通过调节血清t-PA/PAI-1的活性,降低血黏度,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减轻和消除心绞痛,可用于心绞痛发作期治疗.

    作者:于涛;张文杰;王宝印;许月丹;毕展建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川芎嗪颈椎横突孔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96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ischemia,VBI)为中老年人常见病,眩晕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首发症状,也是常见严重的症状.山东省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2002年-2003年,采用川芎嗪颈椎横突孔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96例,内服中药,氟桂利嗪(氟桂嗪)治疗,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定病侧椎动脉血流量、血流管径和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血液比黏度计分别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殷民;翁志忠;陶延芳;杨咏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黄芪凌霄胶囊治疗失眠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黄芪凌霄胶囊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用黄芪凌霄胶囊治疗失眠病人100例,每次5粒,每天3次,连用30 d;并设置对照组:用谷维素治疗失眠病人100例,每次10 mg,每日3次,连服30 d.30 d后复查血脂、血液流变学,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总有效率68.0%;治疗组显效率54.0%,对照组显效率35.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凌霄胶囊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

    作者:付革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价值

    介绍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检测方法和意义,论述该指标测定在心血管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价值.

    作者:刘美霞;张文高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醒脑启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小鼠脑组织钙离子及谷氨酸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醒脑启智胶囊对小鼠脑组织钙离子(Ca2+)及谷氨酸(Glu)含量的影响.方法 12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醒脑启智高剂量组、醒脑启智低剂量组、银杏叶对照组、尼莫地平对照组,每组2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反复脑缺血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术后7 d进行行为学实验和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并用分光光度法测脑组织钙离子及谷氨酸含量.结果行为学实验显示,模型组小鼠学习成绩与记忆成绩下降,各治疗组小鼠的学习成绩与记忆成绩均有提高(P<0.05或P<0.01).光镜下病理形态学显示,术后模型组小鼠脑组织海马区呈缺血性病理改变,各治疗组小鼠病变轻于模型组.模型组小鼠脑组织Ca2+及Glu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各用药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醒脑启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有明显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降低脑组织Ca2+及Glu含量,减少其毒性作用.

    作者:武常生;杨牧祥;于文涛;徐华洲;胡金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概况

    探讨导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作用机制,并且就中西医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用药、药理等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栾天竹;赵秀琴;韩迪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急性脑梗死应用速避凝葛根素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速避凝葛根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速避凝0.4 mL,12 h注射1次,共用7 d,葛根素4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共14 d;对照组(58例)应用血栓通140 mg、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共14 d.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8.4%、95.7%;对照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4.8%、86.2%.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无继发出血等副反应.结论速避凝、葛根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安全.

    作者:张德清;王广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肺动脉高压主要与血管效应器失调、环境因素、相关疾病及遗传因素有关.近出现了许多关于肺动脉高压的分子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相关的研究,结合这些新的研究对肺动脉高压病因及发病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韦冬梅;戴万亨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稳心颗粒治疗成人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成人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成人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室性早搏的85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服用稳心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和普罗帕酮(每次150 mg,每日3次),4周为1疗程.结果稳心颗粒对室性早搏的影响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4.4%、85.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对心悸症状的影响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8.9%和7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心颗粒对成人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室性早搏、心悸症状的改善疗效显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小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黄芪注射液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对照组204例,给予单纯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328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208例,总有效率92.68%;对照组显效88例,总有效率为74.51%.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作为治疗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要辅助药物.

    作者:卜庆锋;李书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孕激素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AT1受体基因表达的作用差异及机制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孕激素对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AT1R mRNA表达的影响,并寻求探索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为临床干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用孕激素及其特异性受体拮抗剂对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行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处理,然后用胰蛋白酶-EDTA消化,离心收集,提取总RNA,用RT-PCR对AT1R mRNA进行半定量分析,利用Western-blot对其相应的蛋白进行测定.结果孕酮对VSMCs AT1R的影响呈现明显的时间依赖性,12 h达到大值为156%±18%,表现为上调;并呈现浓度依赖性,当孕酮浓度是10-10M时对AT1R mRNA的上调影响达到大为59.9%±4.2%;孕酮对AT1R mRNA蛋白的上调以12 h为大,达到大值为8.44%±1.08%;孕酮受体拮抗剂0.1 nM的米非司酮对VSMCs AT1R mRNA无影响,但米非司酮抵消了孕酮对VSMCs AT1R mRNA的上调作用,而孕酮引起的AT1R mRNA的上调只能被三磷酸肌醇(IP3)的抑制剂Wortmannin所抑制.结论孕酮对VSMCs AT1R mRNA表现为上调,其特征呈现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其大上调作用发生于12 h,大作用的浓度为0.1 nM,孕激素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与其受体结合后激活了IP3激酶的第二信号系统.

    作者:尚美生;乔中东;吕吉元;赵荣瑞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脑出血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的发病机制、防治与预后;总结治疗经验,便于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本病.方法分析253例脑出血并发MOF的临床资料,包括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年龄与MOF发生率、MOF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高龄、脑损害轻重与MOF发生关系密切,脏器衰竭数目与MOF病死率呈正相关.结论为降低MOF的发生率,对脑出血病人应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及严密的观察,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是减少MOF死亡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俊宏;李新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气管切开术在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病人中的作用.方法 324例GBS病人,回顾分析气管切开术82例.结果 1986年-1990年气管切开38例(20.32%),治愈率75.94%;1991年-1994年气管切开44例(32.12%),治愈率97.08%.结论气管切开术是治疗GBS出现呼吸肌麻痹时的主要措施之一,及早气管切开,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郭飞;田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124例急性心肌梗死伴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观察伴有高血压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4年住院的发病时间明确,且资料完整的AMI病人259例,按是否有高血压病病史分为高血压组124例,非高血压组135例.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易患因素、临床并发症及发病1个月内的死亡情况.结果高血压组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冠心病易患因素的比例均高于非高血压组,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1个月内住院病死者8.9%,高于非高血压组的1.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心力衰竭、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房颤动的比例高于非高血压组,有统计学意义,而休克房室传导阻滞者的比例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高血压病病史的AMI病人具有更多的冠心病易患因素,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作者:高晓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冠心病并发肾功能不全的心脏超声测量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肾功能不全病人心脏重构/功能变化在超声中的表现 .方法 2003年12月-2004年12月住院的冠心病病人共120例,根据2003年美国NKF-K/DOQI工作组的意见进行肾功能分期,其中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病例(A组)26例,冠心病并发早期肾功能不全病例(B组)77例.另选择同期住院的无心脏病的早期肾功能不全病人22例(C组)及正常人10名作为对照组(D组),观察4组观测者心脏结构/功能在超声中的变化.结果 A组、B组、C组与D组比较,舒张末期左心内径(LVDd)、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具有升高的趋势,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病人一旦出现肾功能不全,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各个超声指标则随之加重.

    作者:芮金兵;张君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抗震止痉胶囊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32例临床观察

    目的抗震止痉胶囊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临床疗效.方法 62例VP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抗震止痉胶囊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行Webster症状评分及TCD检查.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56.67%.治疗组治疗后评分下降、血流速度增加,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震止痉胶囊治疗VP疗效显著.

    作者:陈怀珍;鲍远程;张波;汪翰;王晓炀;徐国存;王艳昕;童建兵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