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绍椿;徐新;罗东云;唐良秋;林拓;张昌瑞
我院自2000年1月-2003年3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病例6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组30例相比较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黔云;余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多发病急骤,随着CT的普遍应用,临床诊断多无困难,但以眩晕为首发表现的SAH较为少见.我们在临床曾遇到以眩晕为首发表现的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修庄;王乾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中风病人由于脑高级运动调控中枢受损,使其对脊髓等低位运动中枢的调控及抑制作用中断,致使低级中枢的原始功能释放,导致运动环路的兴奋性增强,使患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呈痉挛状态.近年来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检测和中医治疗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本文对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赵建国;曹辰虹;徐振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吸烟已被公认为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吸烟可引起某些抗氧化物活性的改变,吸烟者红细胞对过氧化物的敏感性增高,血浆中共轭二烯浓度升高,提示脂质过氧化物的增加[2].但是,吸烟是否会导致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对两组同体质的健康男性吸烟者和健康男性不吸烟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
作者:周金玲;尹春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配合中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中风病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属风痰瘀阻证病人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运用针刺疗法配合熄风化痰通络中药,对照组单用熄风化痰通络中药,治疗3周后采用中风病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经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配合能明显提高中风病风痰瘀阻证的治疗效果,是治疗中风病风痰瘀阻证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章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降纤酶、舒血宁注射液对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内分泌激素(ACTH、ET、CORT、TXB2、PBI2)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急性期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24例),予降纤酶、舒血宁注射液分别行颈动脉灌注(治疗组)和静脉输注(对照组),治疗组降纤酶总量为对照组的一半;治疗前后分别测试血ACTH、ET、CORT、TXB2、PBI2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ACTH、ET、CORT、TXB2、PBI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上述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降纤酶、舒血宁注射液可降低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并可能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且颈动脉灌注使用较小剂量降纤酶的药效与静脉给予较大剂量作用相当.
作者:高敏;杨晓文;陈景亮;徐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心力衰竭(HF)是急诊科常见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研究不容忽视的课题.它是各种心脏病或心源性疾病发展恶化后几乎不可避免的一个共同结局.因HF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故又称之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20世纪50年代~80年代,血流动力学异常一直被认为是CHF发生、发展的机制.
作者:韩凡;梅广源;罗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冠心病(CH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常见病,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冠心病的发病有遗传因素作用.目前相继发现一些基因多态性影响脂质代谢、血栓形成及血管收缩与舒张等病理生理过程,与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关系密切.
作者:谭光波;毛以林;袁肇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过早搏动是人群中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不断上升,现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医药在治疗心律失常上因其毒副作用小、安全系数大、重视整体调节而显示出优势.我们在既往研究中发现传统抗疟疾中药黄花蒿、常山有防治快速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抗过早搏动的作用[1],因而希望通过对豚鼠心肌细胞电生理影响的研究从微观来探讨其作用机制.
作者:郭艳;丁书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缺血性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种,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如何准确把握时机、适时治疗对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继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病人70例,随机分为两组.脑心通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疗效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杨福泰;李向东;周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紫外线在治疗脑卒中后褥疮中的作用,为今后褥疮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79例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应用不同剂量的短波紫外线照射,同时给予全身抗生素及营养支持;对照组37例仅给予局部换药和全身应用抗生素及营养疗法.观察两组病人褥疮治愈所需的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褥疮的发病原因及临床分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人各期褥疮治愈所需的时间较对照组病人同期褥疮治愈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紫外线是治疗脑卒中后褥疮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新红;李风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偏头痛病人96例,随机分为3组:养血清脑组(A组)、星状神经节阻滞组(B组)和联合组即A组+B组(C组),每组32例.观察3组治疗后偏头痛疼痛强度、持续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3组病人治疗后偏头痛均有改善,疼痛强度减轻,头痛持续时间缩短(P<0.01);C组与A组、B组相比疼痛强度减轻明显,头痛持续时间更短(P<0.05),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可以缩短病程,改善头痛症状,近期效果满意.
作者:吴先平;陈浩铭;冯丽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对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住院病例,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黄芪注射液与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联用,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注射液静脉输注.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组有明显下降(P<0.01);旋颈试验阳性率治疗前(80.0%)、治疗后(12.5%)有明显改变;压顶试验阳性率治疗前(77.5%)、治疗后(20.0%)比较亦有明显改变,治疗组血脂、血流变、血管活性物质;基底动脉SV、DV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愈显率、有效率(75.0%、92.5%)优于对照组(52.5%、87.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可增加颈总动脉、椎-基底动脉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脑血流量,纠正缺血的作用.
作者:陈泽涛;杜健鹏;马剑峰;杨贵忠;王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脑血流灌注显像剂99mTc-亚锡葡庚糖酸钠加双半胱乙酯(ECD)需要做标记物的质量控制.而评价质量控制取决于放化纯度.近年来我们多次对同批次药物质量进行监控,筛选其中两例病人同时前后两次脑显像进行药物质量控制的对比,放化纯度数据不同,图像清晰度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有利于增强质量控制的可信度及临床价值.
作者:韩秀琴;胡光;刘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胸痹通胶囊(XBTC)对家兔动脉壁一氧化氮(NO)代谢的影响,探讨该药改善心肌血液灌流的机制.方法复制家兔高脂血症动物模型,造成动脉壁NO代谢异常,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C组)、模型对照组(MC组)、模型治疗组(XBTC组)血管壁组织中NO合酶(NOS)的活力和血清NO代谢产物(NOP)的浓度,观察胸痹通胶囊的干预效果.结果高脂饮食可造成动脉壁NO代谢紊乱,胸痹通胶囊可减轻这种损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胸痹通胶囊可显著增强模型治疗组动脉壁NOS的活力(P<0.05),提高血清NO代谢产物NOP的水平(P<0.05).结论保护动脉壁NO系统,可能是胸痹通胶囊抗心肌缺血、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唐可清;唐可欣;王金光;王凤斌;田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益气补肾化瘀治疗加用祛浊治疗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病人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及尿微量白蛋白(uAlb)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观察病人随机分为祛浊益气补肾化瘀组(治疗组)30例、益气补肾化瘀组(对照组)30例,两组疗程均为60 d,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尿β2-MG、尿α1-MG、uAlb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尿α1-MG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祛浊益气补肾化瘀治疗可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显著降低尿α1-MG水平.
作者:高志扬;易向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危险因素及治疗对策.方法对2002年2月-2003年2月揭阳市人民医院综合康复科全部冠心病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70岁~79岁病例占41.2%,60岁~69岁病例占29.8%.临床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脉综合征占8.8%,表现为典型或不典型心绞痛占21.1%,表现为严重心律失常占32.5%,表现为急、慢性心力衰竭占28.9%.冠心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病占61.4%,血脂异常占32.4%,2型糖尿病占28.9%.合并脑卒中占14.9%,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期)占10.5%,合并呼吸道感染占23.7%.治疗采用针对冠心病及其表现形式、危险因素、合并症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好转率95.6%,死亡率4.4%.结论冠心病以老年人所占比例大.临床表现以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所占比例大.冠心病危险因素中以高血压所占比例大,血脂异常次之,2型糖尿病排第3位.合并症以脑卒中占比例大,慢性肾功能不全次之.合并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占比例大.治疗应采用综合性治疗对策.
作者:陈小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简称病窦,由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障碍或窦房传导阻滞,而导致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表现,常见病因为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原因不明者约占37%,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于40岁以上出现症状,临床表现为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出现心悸、胸闷、气短、晕厥等,甚至猝死,近年来对病窦的研究从实验研究到临床观察逐渐增多,现综述如下.
作者:杨殿福;刘如秀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sICAM-1的含量.结果正常人脑脊液中sICAM-1含量低微,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脑脊液中sICAM-1含量显著升高(P<0.01),动态观察表明脑出血第1天已达高峰,第3天后开始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脑脊液中sICAM-1含量显著升高可反映脑组织损伤后的炎性反应程度,脑出血后第1天脑组织局部的炎症应激反应明显加强.
作者:李介华;徐国祥;冯建容;徐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