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0例临床观察

李黔云;余群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现报告如下, 疗效满意, 单纯西药, 治疗组, 病例
摘要:我院自2000年1月-2003年3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病例6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组30例相比较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降纤酶合舒血宁注射液对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降纤酶、舒血宁注射液对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内分泌激素(ACTH、ET、CORT、TXB2、PBI2)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急性期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24例),予降纤酶、舒血宁注射液分别行颈动脉灌注(治疗组)和静脉输注(对照组),治疗组降纤酶总量为对照组的一半;治疗前后分别测试血ACTH、ET、CORT、TXB2、PBI2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ACTH、ET、CORT、TXB2、PBI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上述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降纤酶、舒血宁注射液可降低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并可能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且颈动脉灌注使用较小剂量降纤酶的药效与静脉给予较大剂量作用相当.

    作者:高敏;杨晓文;陈景亮;徐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复方丹参与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合并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复方丹参注射液合并黄芪注射液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用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 ml加入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黄芪注射液16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对照组用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 ml加入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每日1次,两组均以14 d为1疗程.结果丹参合并黄芪用药治疗组较单一丹参用药对照组疗效显著,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结论阴虚、气滞、血瘀是冠心病的主要病机,而活血化瘀、补中益气是其治疗的根本;丹参合并黄芪用药其作用具有互补和相加,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明确有效的方法.

    作者:郭秋杰;丁薇;戴丽娜;李清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规范中若干问题探讨

    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脑卒中危险因素发病率增高趋势,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如何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合理、规范的治疗,减轻脑卒中所致的残障程度,提高生存质量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现对1999年1月-2003年1月3年间缺血性脑卒中病历资料800份进行查阅统计分析,其中三级医院100份、二级医院600份、一级医院100份,针对目前脑卒中治疗状况,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过程中的一些临床诊疗提出若干问题,就治疗规范、合理用药提出看法,希与同道商榷.

    作者:虞炳庆;芮小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冠心病114例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分析冠心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危险因素及治疗对策.方法对2002年2月-2003年2月揭阳市人民医院综合康复科全部冠心病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70岁~79岁病例占41.2%,60岁~69岁病例占29.8%.临床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脉综合征占8.8%,表现为典型或不典型心绞痛占21.1%,表现为严重心律失常占32.5%,表现为急、慢性心力衰竭占28.9%.冠心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病占61.4%,血脂异常占32.4%,2型糖尿病占28.9%.合并脑卒中占14.9%,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期)占10.5%,合并呼吸道感染占23.7%.治疗采用针对冠心病及其表现形式、危险因素、合并症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好转率95.6%,死亡率4.4%.结论冠心病以老年人所占比例大.临床表现以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所占比例大.冠心病危险因素中以高血压所占比例大,血脂异常次之,2型糖尿病排第3位.合并症以脑卒中占比例大,慢性肾功能不全次之.合并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占比例大.治疗应采用综合性治疗对策.

    作者:陈小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黄芪川芎嗪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对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住院病例,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黄芪注射液与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联用,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注射液静脉输注.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组有明显下降(P<0.01);旋颈试验阳性率治疗前(80.0%)、治疗后(12.5%)有明显改变;压顶试验阳性率治疗前(77.5%)、治疗后(20.0%)比较亦有明显改变,治疗组血脂、血流变、血管活性物质;基底动脉SV、DV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愈显率、有效率(75.0%、92.5%)优于对照组(52.5%、87.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可增加颈总动脉、椎-基底动脉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脑血流量,纠正缺血的作用.

    作者:陈泽涛;杜健鹏;马剑峰;杨贵忠;王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骨髓来源干细胞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作用.方法 27例AMI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连续3 d给予G-CSF 300 μg/d,用201Tl心肌显像比较两组第6天和第30天的梗死面积变化,超声心动图观察3 d内和3个月的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第30天的核素梗死缺损区面积明显减少(P<0.01),核素放射性计数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用G-CSF动员骨髓干细胞可再生成心肌组织,明显缩小AMI的梗死面积及改善心功能.

    作者:马绍椿;徐新;罗东云;唐良秋;林拓;张昌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治疗体会

    缺血性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种,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如何准确把握时机、适时治疗对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继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脑脊液中sICAM-1含量分析

    目的观察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sICAM-1的含量.结果正常人脑脊液中sICAM-1含量低微,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脑脊液中sICAM-1含量显著升高(P<0.01),动态观察表明脑出血第1天已达高峰,第3天后开始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脑脊液中sICAM-1含量显著升高可反映脑组织损伤后的炎性反应程度,脑出血后第1天脑组织局部的炎症应激反应明显加强.

    作者:李介华;徐国祥;冯建容;徐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针药配合治疗中风病风痰瘀阻证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配合中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中风病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属风痰瘀阻证病人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运用针刺疗法配合熄风化痰通络中药,对照组单用熄风化痰通络中药,治疗3周后采用中风病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经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配合能明显提高中风病风痰瘀阻证的治疗效果,是治疗中风病风痰瘀阻证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章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传统抗疟疾中药对豚鼠心肌细胞电生理影响的研究

    过早搏动是人群中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不断上升,现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医药在治疗心律失常上因其毒副作用小、安全系数大、重视整体调节而显示出优势.我们在既往研究中发现传统抗疟疾中药黄花蒿、常山有防治快速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抗过早搏动的作用[1],因而希望通过对豚鼠心肌细胞电生理影响的研究从微观来探讨其作用机制.

    作者:郭艳;丁书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脑心通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4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病人70例,随机分为两组.脑心通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疗效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杨福泰;李向东;周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天麻、钩藤降血压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天麻、钩藤的水提液及其混合液的降血压作用.方法:用肾动脉结扎法建立肾型高血压大鼠模型,灌胃给予中药水提液,观察大鼠血压变化.结果天麻、钩藤水提液及其混合液对肾型高血压大鼠均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但停药后,血压回升较快.其中混合液降血压的效果好.结论天麻、钩藤水提液的混合液具有显著的降血压作用,但药效持续时间较短.

    作者:冯蕾;黄志新;岳京丽;赵凤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0例临床观察

    我院自2000年1月-2003年3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病例6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组30例相比较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黔云;余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冠心病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冠心病(CH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常见病,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冠心病的发病有遗传因素作用.目前相继发现一些基因多态性影响脂质代谢、血栓形成及血管收缩与舒张等病理生理过程,与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关系密切.

    作者:谭光波;毛以林;袁肇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奥扎格雷钠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发病3 h~24 h内脑梗死病人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予以丹参注射液,每日1次;治疗组33例,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每日1次,2周后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变、疗效、凝血酶原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凝血酶原及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差异无显著性,且无明显副反应.结论早期应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可靠安全.

    作者:沈军;姜伟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胰岛素抵抗及白介素-6与心力衰竭相关性的研究

    心力衰竭(HF)是急诊科常见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研究不容忽视的课题.它是各种心脏病或心源性疾病发展恶化后几乎不可避免的一个共同结局.因HF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故又称之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20世纪50年代~80年代,血流动力学异常一直被认为是CHF发生、发展的机制.

    作者:韩凡;梅广源;罗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医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现状

    中风病人由于脑高级运动调控中枢受损,使其对脊髓等低位运动中枢的调控及抑制作用中断,致使低级中枢的原始功能释放,导致运动环路的兴奋性增强,使患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呈痉挛状态.近年来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检测和中医治疗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本文对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赵建国;曹辰虹;徐振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药治疗脑出血并急性肾衰竭50例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并发急性肾衰竭(ARF)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将50例ARF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黄、益母草、煅龙牡、蒲公英等中药全消化道透析(鼻饲及保留灌肠);7 d~14 d后观察两组病人血肌酐(Cr)、体温、颅内压、尿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预后改善显著(P<0.01),其中Cr下降35μmol/L,病死率下降30%.结论西医综合治疗加用大黄等中药全消化道透析对ARF疗效确切.

    作者:钱安民;杨金锁;茹则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研究进展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简称病窦,由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障碍或窦房传导阻滞,而导致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表现,常见病因为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原因不明者约占37%,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于40岁以上出现症状,临床表现为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出现心悸、胸闷、气短、晕厥等,甚至猝死,近年来对病窦的研究从实验研究到临床观察逐渐增多,现综述如下.

    作者:杨殿福;刘如秀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加味温胆汤治疗颈椎性眩晕60例临证报道

    目的探讨加味温胆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6.7%,对照组治愈率53.3%,两组相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温胆汤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改善脑功能,使眩晕症状缓解.

    作者:王素桂;张青洲;秦福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