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涛;姚家玲;王金灿;王利峰;王爱乔
绝经期妇女的冠心病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需要积极预防.基于雌激素有保护女性心血管系统作用的假设和一些观察性研究的结果,人们曾推荐在已患或易患冠心病的老年妇女人群中采用性激素替代疗法(HRT)[1,2].
作者:施仲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序贯综合治疗对脑梗死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序贯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药物治疗,序贯综合治疗组增加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和康复治疗,在病程第1天、第5天、第10天、第20天分别测试肌力.结果:序贯综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起效时间明显提前.结论:序贯综合治疗脑梗死起效时间早、效果好.
作者:肖成贤;李青梅;李俊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参麻益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体内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机制.方法:采用在Wistar大鼠左颈外动脉逆行注射自体血凝块栓子悬液法制作VD大鼠模型,并给予不同剂量的参麻益智胶囊,观察与学习记忆相关的胆碱能、神经递质的变化.结果:VD模型大鼠体内乙酰胆碱和单胺递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大鼠红细胞和脑组织乙酰胆碱含量明显升高,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降低;血浆单胺递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含量升高.结论:参麻益智胶囊可改善VD模型大鼠的记忆和认知功能,其机制与增强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增加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有关.
作者:罗增刚;周文泉;段有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治疗组共观察脑血管病病人50例,其中脑梗死4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例,脑出血恢复期或后遗症4例.
作者:张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沥水调脂胶囊抑制内皮细胞凋亡的机制,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观察Bcl 2、Bax、P53和Caspase-3蛋白表达.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并进行周期分析;用细胞免疫荧光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 Bcl-2、Bax、P53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沥水调脂胶囊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在此过程中沥水调脂胶囊上调了Bcl-2蛋白表达水平,对Bax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影响,同时下调了P53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论:推测沥水调脂胶囊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P53和Caspase-3蛋白表达抑制内皮细胞凋亡的.
作者:刘卫红;宋剑南;陈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脑梗死是由于血栓形成后使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其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使神经细胞损伤或坏死,而引起偏瘫等症状的神经系统疾病,是常见的内科急症之一.
作者:李静涛;姚家玲;王金灿;王利峰;王爱乔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痰瘀同治方逆转家兔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造成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再给予中药治疗,观察不同时期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高脂血症时,家兔血脂及ET、MDA含量升高,NO、SOD含量降低.结论:痰瘀同治方有明显调节NO、ET、MDA、SOD、TNF含量,抑制细胞过度凋亡,对损伤的内皮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韩学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龙津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完全随机化设计,将74例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降纤酶组(治疗组)37例与丹参组(对照组)37例.降纤酶总量为20 U,5 d内分3次给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49%,显效率64.85%;对照组分别为62.16%与18.92%.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疗程短,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张沽;赵焕昌;熊安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肌细胞缺氧时黄芪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N组)、缺氧对照组(H组)、缺氧加黄芪组1(A1组)、缺氧加黄芪组2(A2组)、缺氧加黄芪组3(A3组).A1组、A2组、A3组于缺氧前加入黄芪,黄芪的终浓度分别为10 mg/ml、100mg/ml、1000 mg/ml,缺氧30 min,观察心肌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上清液中丙二醛(MDA)、肌酸磷酸激酶(CK)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心肌细胞相比,缺氧30 min,培养上清液中MDA和CK浓度显著升高(P<0.01),且心肌细胞内SOD活性降低(P<0.001).与H组比较,A2组、A3组提高SDD活性,MDA、CK水平降低(P<0.05),但是均未恢复正常(P<0.01~0.05).结论:一定浓度的黄芪可能通过抗氧自由基、稳定细胞膜来减少缺氧心肌细胞损伤,但该作用并非与浓度正相关.
作者:李论;柯俐;彭定凤;顾晔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属临床危重症,病死率较高.近年来我院加用参脉注射液(杭州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训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上虽用药各异,但疗效均不尽人意,我院自1999年5月-2001年5月间应用赛莱乐和川芎嗪治疗35例VBI,与单用川芎嗪治疗35例比较,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闫鹏;姜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病人血浆及脑脊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5例脑血栓形成病人血浆和其中31例病人脑脊液t-PA及PAI-1抗原含量,与35例正常对照组血浆和其中20例对照组脑脊液进行比较.结果:脑血栓形成组血浆t-PA含量高于对照组,PAI-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脑脊液t-PA、PAI-1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脑脊液中t-PA、PAI-1的含量分别与血浆中t-PA、PAI-1的含量呈正相关;脑血栓形成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血浆及脑脊液t-PA、PAI-1抗原含量呈正相关.结论:脑血栓形成病人纤溶活性明显下降,t-PA及PAI-1参与了脑血栓形成之病理过程;t-PA及PAI-1抗原含量是反映体内纤溶活性的两个重要指标;可用血浆或脑脊液t-PA、PAI-1的含量作为判断病情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赵文洲;余绍祖;黄本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速避凝治疗急性脑梗死进展型病人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液黏度指标变化.方法:对50例急性脑梗死进展型病人应用速避凝0.4ml腹部皮下注射,每12 h注射1次,10 d为1疗程;对照组50例急性脑梗死进展型病人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脉络宁注射液2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14 d为1疗程,治疗前后测血液黏度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液黏度指标也明显改善,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无继发出血.结论:速避凝治疗急性脑梗死进展型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液黏度.
作者:高连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养阴熄风通络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肝肾阴虚、痰瘀阻络证型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病人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运用养阴熄风通络法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服用脑复康、维乐生配合常规康复治疗,6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肌张力评分.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病人肌张力增高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熄风通络法配合常规康复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肌张力增高,提示养阴熄风通络法有较好的抗痉挛作用.
作者:凌方明;陈景亮;高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应用心率功率谱(HRPS)分析单纯冠心病与冠心病伴糖尿病病人心率变异性(HRV)改变,探讨冠心病伴糖尿病病人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者较无VA者HRV变化.方法:观察单纯冠心病病人46例(A组)、冠心病伴糖尿病病人41例(B组)和健康人68例(C组)HRPS改变,并观察B组病人中合并VA和无VA者HRPS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A组VLF、HF有显著性降低外,其余指标无意义.B组与C组比较,B组TP、VLF、HF有显著降低(P<0.01),LF/HFF比值升高(P<0.05).B组与A组比较,B组TP、VLF、LF、HF均降低(P<0.05),LF/HF比值升高(P<0.05).B组中伴VA者与不伴VA者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0.01及P<0.05).结论:冠心病伴糖尿病病人HRPS显著异常,提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迷走神经张力减低,心脏自主神经失衡,可能与糖尿病性神经损害及心肌缺血程度有关.
作者:刁平然;刁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自1998年以来,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80例,内服银翘生脉饮,结合静脉输注中西药物,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福庆;周继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急性后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明确其预后.方法:对85例心电图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进行观察,并与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对照.结果:心电图为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的31例,其超声心动图也表现下后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梗死相关血管为右冠状动脉16例、左回旋支7例、三支病变4例;心电图为单纯下壁心肌梗死的54例,11例超声心动图出现下后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经核素显影证实下后壁心肌显像,占该组20%,另31例超声心动图为单纯下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12例室壁运动正常,梗死相关血管为右冠状动脉35例、左回旋支12例、三支病变2例.住院期间下后壁组死亡2例,单纯下壁组死亡3例.结论:心电图对急性后壁心肌梗死诊断存在假阴性.急性后壁心肌梗死对心功能影响不大,预后良好.
作者:闫宝臣;冯新庆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氯化钾(KCl)和L-谷氨酸(L-Glu)引起的新生大鼠脑细胞钙超载的影响.方法:应用Fura-2/AM及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正常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细胞和在加入KCl和L-Glu后大脑皮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并和经葛根素处理过的中药组作比较;西药对照组设为尼莫地平用药组.结果:葛根素在终浓度2.4μmol/L时,对以KCl和L-Glu诱导的大脑皮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具有抑制作用;同对照组相比,在对以KCl诱导的大脑皮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的抑制作用两者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以L-Glu诱导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的抑制作用,葛根素组要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葛根素对KCl和L-Glu诱导的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具有拮抗作用.
作者:许旭伟;李进禧;汪涛;赵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自1997年以来,笔者应用强筋活血汤合肝素钙治疗脑梗死后肌力下降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延华;刘汉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心安颗粒对VMC的治疗疗效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标准VMC病人90例,随机按2:1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心安颗粒每次1包,每日3次,对照组服用黄芪精口服液每次10 ml,每日3次.7 d为1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心电图及心肌酶改善情况.用心安颗粒混悬液0.3ml/10 g、0.15 ml/10 g和黄芪精口服液0.3 ml/10g、生理盐水0.3 ml/10g分别给四组实验小鼠灌胃给药,连续14 d后观察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另上述液体连续给另外四组实验小鼠连续灌胃给药7 d后观察由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临床观察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心肌酶下降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证明心安颗粒可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明显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结论:心安颗粒能明显提高VMC的治疗有效率,且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尹思源;杨思进;白雪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