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桂枝
目的 探讨急性颅内损伤患者血清IL-6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3组,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评估IL-6及CRP的含量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伤后第1、3、7、14天,3组患者的IL-6和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患者IL-6和CRP水平低于中度、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患者IL-6和CRP水平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伤3个月后,预后良好组患者CRP、IL-6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OS评分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CRP和IL-6水平与GOS评分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83、-0.469,P<0.05).结论 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情况与患者血清中IL-6和CRP水平有关,可通过检测两者的水平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作者:谭杨劲;文世宏;李雪松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冠心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38例,设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的冠心病患者138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对两组一般资料、心电图、彩超检查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 观察组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者少于对照组,心界向右或向左扩大者多于对照组,心电图电轴左偏、缺血性ST-T改变、束支传导阻滞及陈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心脏与颈动脉斑块彩超双室扩大、左心室扩大/球形变、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左室后壁搏幅降低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基础疾病,且容易出现持续缺血性ST-T改变,加强不同疾病的鉴别,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宁小方;姬富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不同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及Olson性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给予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及性功能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锐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采用探究式学习理念对心脏病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进行治疗的心脏病外科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法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心脏病外科护理教学,干预组患者采用探究式学习理念改良的护理教学方案.采用自拟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对护理教学方案的满意度,采用理论考试与操作结合的方式对护理能力进行评级并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探究式学习理念应用到对心脏外科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教学中,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毛蕾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系统化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济源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治疗依从性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治疗依从性(90.3%)高于对照组(5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88.7%)优于对照组(6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系统化护理可显著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提升其家属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玉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皮下可调式负压冲洗引流技术在预防腹部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对60例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高危因素患者实施可调式负压冲洗引流观察.结果 全组60例腹部手术高危切口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及皮下积液,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9.2±2.3)d,平均换药次数为(3.5±1.8)次,平均住院天数为(12.5±1.6)d.结论 皮下可调式负压冲洗引流治疗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有效预防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切口相关并发症.
作者:程科;庄競;李保东;刘永刚;王金榜;李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人工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治疗烧伤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东莞康华医院收治的102例烧伤瘢痕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自体刃厚皮片方法治疗,观察组给予人工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94.12%、72.5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烧伤瘢痕患者采取人工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治疗可显著改善皮肤色泽、质地疗效,对于提高美观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沈胜生;梁达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胃溃疡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胃溃疡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疾病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知识知晓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0.32%,高于对照组的67.74%(P<0.05).结论 个体化健康教育应用于胃溃疡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知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增强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王世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行气管切开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康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术后康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田卫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于济源市肿瘤医院进行治疗的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CT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使用增强CT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比较使用常规CT和增强CT诊断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1.11%(41/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33/45)(P<0.05).观察组患者小种植灶面积及种植灶的长度、宽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增强CT对腹部肿瘤转移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既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又能较为准确地测量种植灶大小,对临床诊治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黄利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模式对院外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63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1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院外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
作者:弓永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专项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周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专项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睡眠质量及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专项护理干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改善明显,睡眠质量好,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赵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两种采血方法在血液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内黄县人民医院行血常规检验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同期采用静脉采血法与末梢采血法进行血液常规检验.对两种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等指标与末梢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常规检验中两种采血方法检验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静脉采取法检验结果具有准确、稳定等优势,临床应用价值更为显著.
作者:张星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TA方案新辅助化疗的效果,观察彩超和术后病理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一致性及新辅助化疗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76例乳腺癌患者,均接受TA方案新辅助化疗,评估疗效,计算评估方法的一致性,分析新辅助化疗的影响因素.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彩超下观察疗效总有效率为81.5%,病理大部分缓解(mPR)率为88.2%,ER、PR阴性、HER-2阳性,肿瘤大小≤3 cm的患者疗效明显.结论 术前彩超与术后病理评估疗效有较高一致性,病理分型及癌肿大小是影响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因素.
作者:王鹊;李孟圈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差异,为探讨合理的雾化治疗小儿急性哮喘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方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15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方式均能有效缓解小儿急性期哮喘,雾化效果相当,氧驱动雾化吸入更利于提高患儿血氧饱和度,但需要氧气源,而空气压缩泵适合家庭使用,二者各有优势.
作者:李会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2例早期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施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灶以左半结肠多,占78.13%;内镜下隆起型比例高(62.50%),平坦型比例低(12.50%);手术时间为40~130 min;整块切除率为100%,治愈性切除率为93.75%;迟发性出血、术后感染各1例,对症处理后痊愈,无穿孔病例;随访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满意,且微创、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鹏;花亚伟;张占东;杨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LVDd、LVDs、FS、LVEF及心功能分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LVDd、LVDs明显低于对照组,FS、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8.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疗法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杨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产程和分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传统组和助产组,各68例.传统组给予常规护理,助产组给予助产护理干预,比较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差异.结果 助产组高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助产组53例自然分娩高龄产妇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助产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高龄产妇的产程时间,促进胎儿自然娩出,保障母婴健康,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邓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精神障碍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依从性.方法 选取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做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1个疗程8~12次,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治疗依从性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研究组在心理干预下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减少无抽搐电休克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增加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邹丽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11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6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在不同时间点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在3个月时,其智力发育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在护理后6、12、18个月时,其智力与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患儿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的预后,提高患儿的生长发育质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婕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