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建平;范才莲;陈中和
自1987年至2003年,笔者采用艾灸气海穴治疗多发性肌炎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洪生;韩洪逵;林树芬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9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选用葛根素注射液500 mg加入5%葡萄糖500 ml静脉输注;对照组48例,采用加镁极化液500 ml加丹参20 ml静脉输注.每天1次,14 d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①缓解心绞痛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为45.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心肌缺血改善后心电图评定: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35.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少.
作者:韩新生;杜晓凌;梁洪勇;汤其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1],常因肺部感染而急性发作,笔者应用参麦注射液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24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荣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脑卒中一证,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发病急骤,变化迅速,而且致死、致残率高,对于该病的治疗仍是临床上一个难题.而中医活血化瘀法对临床治疗及预防脑卒中病具有重要意义,现综述如下.
作者:张宁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中仍然是一种关键方法.对ST段抬高的详细分析可能会对是否选择再灌注治疗的决定产生影响.通过心电图尽快而准确识别梗死相关动脉对评估危险心肌量及决定是否行急诊血管再通将有所帮助.再灌注的心电图学证据是微血管血流及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心电图被证实能影响患者短期及长期预后的新发生的传导异常和心律失常也同样关键.近,美国的Peter J. Zimetbaum医师等综述了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并发表于近期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在该文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自己的一些认识,对发生于24 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处理过程中的心电图阐释进行讨论.
作者:李立志;陈可冀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前认为猝死和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密切关系,有效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可预防猝死和急性心肌梗死.现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一般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及抗凝剂,但亦有部分病人控制不理想,在条件好的医院可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以了解冠状动脉病变,但对基层医院使用药物治疗还是常用的手段.笔者应用肌氨肽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2例,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宏才;张海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室性早搏、中医辨证分型为气阴两虚兼心血瘀阻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慢心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记分及24 h动态心电图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室性早搏分级及室性早搏次数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63.33%和53.33%、56.6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0.0%、2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稳心颗粒对气阴两虚兼心血瘀阻型冠心病所致室性早搏疗效与慢心律对比无差异,但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慢心律.
作者:李玉峰;闫卫红;鲁卫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占全部脑卒中的80%.研究表明脑梗死的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45岁以后尤为明显[1].近年来脑梗死病人出现年轻化趋势,因其致残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负担极大,故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分析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对我院1995年3月至2003年3月收治的5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做一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清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益心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的方法.观察组口服益心胶囊每次4粒,模拟心可舒片每次4片,每日3次,餐后30 min服用;对照组口服心可舒片每次4片,模拟益心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餐后30 min服用.4周为一疗程.结果:益心胶囊对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为90%,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对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心胶囊可有效地缓解心绞痛症状,该药是纯中药制剂,服用方便,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亚滨;吴华慧;陈会君;孙静;丛杨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加早期康复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10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每日2次,10 d为一疗程,同时配合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维脑路通常规剂量静脉输注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早期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为92.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显效率治疗组为88.5%,对照组为51.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加早期康复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安全可靠,可降低病残率.
作者:张新;蒋居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致残率较高,目前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近年来对62例脑出血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滴尼莫通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作者:冯立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及其优越性.方法:将46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组(观察组)20例,与传统的经球囊预扩张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组(对照组)26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操作成功率相似,均能获得满意的支架置入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缓解心绞痛的效果两组无差异;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脏急性事件;但观察组可缩短手术时间34.87%,减少X线曝光时间26.76%,减少造影剂用量35.80%,降低治疗费用27.62%.结论: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某些方面优于传统的经球囊预扩张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作者:陈传民;夏立斌;张传海;张鸿雁;李玉香;张铀铀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心肌酶的变化及心安颗粒对心肌酶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0例VMC病人分为心安颗粒组(治疗组)和黄芪精口服液组(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心肌酶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心肌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GOT、LDH、CK、CK-MB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仅LDH、CK、CK-MB明显降低(P<0.01),且CK、CK-MB参数的降低程度不及治疗组(P<0.05~0.01).结论:心安颗粒在降低VMC病人心肌酶(尤其是CK及CK-MB)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杨思进;尹思源;白雪;晏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约占脑卒中的10%.随着城市人口日趋老龄化,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而其中基底节脑出血约占到80%.临床采用血肿碎吸治疗43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病人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越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病毒性心肌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中西医组)18例,西医组16例.根据心律失常的不同类型,两组均选用其敏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中西医组用参麦注射液40 mg静脉输注;西医组用三磷腺苷(ATP) 40 mg、辅酶A 100 U、维生素C 5.0 g静脉输注,每日1次,15 d为一疗程.结果:中西医组总有效率为88.9%,西医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辨证气血两虚型明显好于阴阳两虚型(P<0.05).结论:人参通过纠正缺血心肌的代谢系统,改变血流动力学,减少心肌耗氧量,抑制氧自由基产生,对损伤心肌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参麦注射液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中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李秀芝;苏玉山;王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冠脉宁口服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研冠脉宁口服液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86例(治疗组),与常规西药治疗100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两组均能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治疗组疗效显著,两组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47.3%、93.5%与34.0%、87.0%(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明显改善心电图(P<0.05),减少硝酸甘油的消耗量(P<0.05),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异常(P<0.01),降低血脂(P<0.001).结论:治疗组主要适合于心气不足型、气滞血瘀型,能明显缓解稳定型心绞痛(P<0.05).说明冠脉宁口服液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药物之一.
作者:张三林;倪军;卫世强;方亚伦;王振华;朱祥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葡萄糖-胰岛素-钾溶液(极化液,简称GIK)走过的里程很像中国的传统医学.早在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就进行了某些GIK的临床试验,然而15个试验中,由于数量少,设计不合理,方法学的不一致,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开始应用GIK的时间和剂量的不同,有些试验吸收的是胸痛发作48 h以后的病人,某些试验则用口服葡萄糖的方法伴皮下用胰岛素,而其他的试验则用持续的静脉输入的方式,且这些研究中有的应用的GIK量不充足,所以致报告结果不一致,加上缺乏商业兴趣,使GIK治疗AMI一度被忽视[1].后来由于以下试验,如南美多中心的预试验(ECLA),这是溶栓时代所做的唯一随机的、前瞻性研究,观察到院内总死亡率下降60%(GIK+再灌注),绝对死亡危险从15.2%降到5.2%.1年随访接受高剂量的GIK+再灌注的生存好处持续存在.又如糖尿病病人AMI时葡萄糖-胰岛素试验(DIGAMI)报告AMI应用GIK相关的死亡率降低29%~58%[2].通过以上这些试验,又重新恢复了人们对GIK的兴趣.
作者:张晓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脑智通胶囊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SOD活力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采用腹腔注射硝普钠及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制造拟VD模型,采用行为学、SOD等指标观察脑智通胶囊对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结果:脑智通胶囊可减少穿梭箱实验大鼠电击次数、电击时间,同时提高脑组织SOD的活力.结论:脑智通胶囊具有促智作用及抗自由基损伤作用.
作者:程为平;王庆武;马莉;张桂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特征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新出现的易感因素和院内感染病例的增多而发生着变化.本文就IE的病因和易感因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梦华;石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潘南金配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0例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潘南金50 ml、黄芪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500 ml中静脉输注.对照组采用能量合剂(5%葡萄糖500 ml,三磷腺苷40 mg,辅酶A 100 U,维生素C 3.0 g)静脉输注.每日1次,15 d为一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改善.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8%(χ2=6.09,P<0.05),心电图及心肌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潘南金配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顾旭;尚树忠;刘红;郭锐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