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本刊关于论文中插图的要求

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论文
摘要: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相关文献
  • 数值修约书写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雷公藤甲素对PAN致足细胞损伤中自噬作用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雷公藤甲素对氨基核苷嘌呤霉素( puromycin amino nucleotide,PAN)损伤足细胞的mTOR通路及自噬水平的影响,探讨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对mTOR-自噬通路的影响及其保护足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小鼠足细胞系(MPC5)为研究对象,PAN分别不同时间(0 h、1 h、3 h、4 h、6 h、24 h)刺激小鼠足细胞,检测p-mTOR、Beclin1、synaptopodin表达含量的变化,成功构建PAN致足细胞损伤模型。后将足细胞随机分为以下4组:(1)对照组( Con组);(2)PAN组(PAN组,PNA 50μg/ml);(3)雷帕霉素(rapamycin,Rap)组(Rap组,PNA 50μg/ml+RAP 200 ng/ml);(4) PAN+TP组( TP组,PNA 50μg/ml+TP 10 ng/ml)。各组培养时间均为4 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足细胞p-mTOR、p-Akt、p-ULK1、LC3、Beclin-1、Synaptopodin蛋白表达量。结果:PAN处理不同的时间梯度,与Con组相比,PAN处理4 h后,诱导p-mTOR的表达、减少Beclin1、synaptopodin表达(P<0.05),成功建立PAN作用致体外足细胞损伤模型。与PAN组比较,雷公藤甲素可使p-mTOR、p-ULK1及p-Akt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而LC3、Beclin1及Synaptopodin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实验表明足细胞损伤可能与足细胞内自噬水平的变化有关,PAN刺激可能呈时间依赖性通过mTOR通路降低足细胞自噬水平,诱导足细胞损伤;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作用mTOR通路调节足细胞自噬水平,从而对足细胞起保护作用。

    作者:刘丽秋;王珂;韩润鸿;宋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腺嘌呤灌胃联合高磷饮食诱导慢性肾衰竭血管钙化大鼠模型的探讨?

    目的::观察腺嘌呤灌胃联合高磷饮食方法诱导的慢性肾衰竭血管钙化大鼠模型。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每组15只。实验第1~4周,模型组大鼠按250 mg/kg剂量给予腺嘌呤混悬液灌胃及含1.8%高磷饲料喂养,第5~6周腺嘌呤改为隔日灌胃。正常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共给药6周。6周后杀检取材,苏木精-伊红( HE)染色法观察两组大鼠肾脏病理及主动脉钙化结节形成情况;检测主动脉血管壁钙含量及碱性磷酸酶( ALP)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钙( Ca2+)、血磷( P3-)、血肌酐( Scr)、血尿素氮( BUN)、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 iPTH)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肾小球结构紊乱,肾小管扩张积水,腔内有炎性细胞的浸润,肾小管内棕褐色结晶沉积,肾脏间质纤维化,肾脏血管明显减少;模型组主动脉出现广泛的呈连续线性分布的钙化结节;模型组大鼠主动脉钙含量及AL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P3-、Scr、BUN、iPTH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Ca2+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腺嘌呤灌胃联合高磷饮食是制备慢性肾衰竭血管钙化大鼠模型较为快速、可行、准确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柳诗意;孟祥飞;张宁;刘世巍;李兰芳;朱宏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补脾益肾活血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补脾益肾活血法对糖尿病肾病( DN)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及炎症因子的影响,从而防治蛋白氧化的损伤。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肾病科的住院和门诊的DN患者60例,按照国际统一诊断标准( Mogensen诊断分期标准)及血清肌酐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 DN1组)22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持续20~200μg/min;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2组)18例:UAER>200μg/min;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DN3组)20例:UAER>200μg/min且Cr>445μmol/L。 DN1、DN2、DN3组使用中药补脾益肾活血方治疗,所有入组成员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检测各组治疗前后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AOPP)、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随着DN的发展,DN患者体内AOPP、AGE、hsCRP及IL-6水平增加(P<0.05),SOD活性下降(P<0.05),AOPP与SOD显著负相关。治疗后,从中医临床症状总疗效来看,3组均显示了补脾益肾活血法有显著治疗效果,DN1组显效率为54.55%,总有效率为95.45%;DN2组显效率为38.89%,总有效率为88.89%;DN 3组显效率为40.00%,总有效率为85.00%。3组均能改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 DN1、DN2、DN3组血清AOPP、AGE、hsCRP及IL-6、UAER水平在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1),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中药补脾益肾活血法对DN患者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及抑制炎症反应相关。

    作者:王晓光;谭婷婷;任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肾衰饮对肾纤维化大鼠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肾衰饮抗肾纤维化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腺嘌呤肾病模型,随机将6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肾衰饮组与尿毒清组,采用RT-PCR观察肾衰饮对CRF大鼠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Smad2、Smad3、Smad7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α-SMA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TGF-β1 mRNA表达增强,Smad2、Smad3水平升高,Smad7下降,治疗后肾衰饮组TGF-β1 mRNA表达明显减少,Smad2、Smad3水平下降,Smad7升高,同时肾组织α-SMA表达下降,明显优于尿毒清(P<0.05)。结论:肾衰饮抑制TGF-β1 mRNA表达,提高Smad7水平,通过调节TGF-β1/Smad信号通路,以抑制肾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马晓燕;崔峥;闫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肾脏病学临床PBL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目的::临床CPBL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的PBL学习新模式。本研究探讨其在肾脏病学教学应用时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CPBL过程为挑选临床实际病例,教师培训,采用PBL方法进行教学并进行评价。将肾内科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C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中文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 CCTDI-CV),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进行测量。结果:教学前两组批判性思维能力没有差异,教学后试验组批判性思维能力表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在开放思想和认知成熟度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CPBL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作者:潘瑜;胡春;陈佩华;朱士建;张玉梅;郭丽萍;卞志翔;潘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虫草益肾颗粒对高糖培养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虫草益肾颗粒对体外高糖培养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HMC)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在防治糖尿病肾病( DKD)中的意义。方法:将常规培养的HMC分为正常组、高糖组、虫草益肾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福辛普利组,分别给予相应对照的动物含药血清处理后,用CCK-8法检测24 h、48 h及72 h细胞增殖情况。结果:HMC经高糖刺激后表现出明显的增殖现象,且在48 h增殖效果明显,72 h时呈下降趋势。虫草益肾颗粒及福辛普利药物血清对高糖刺激下的HMC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中虫草益肾颗粒高剂量组血清对HMC的抑制作用优于福辛普利组,且虫草益肾颗粒对HMC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高糖可促进HMC的增殖,虫草益肾颗粒能明显抑制高糖条件下HMC增殖,从而预防肾小球纤维化及硬化的发生、发展,延缓DKD病情进展。

    作者:宋立群;张慧杰;贠捷;宋业旭;刘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补肾排毒颗粒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贫血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排毒颗粒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微炎症及贫血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科透析3个月以上的维持性血透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常规透析组30例,补肾排毒颗粒组30例,立普妥组30例;健康对照组20例。透析组分别于服药前、服药4、8、12周后透析前空腹采血,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以r-HuEPO的用量( IU·kg-1·周)与Hct的比值( EPO/Hct)作为EPO反应性的指标。结果:各透析组治疗前均存在明显的炎症;治疗8周,补肾排毒颗粒组hs-CRP水平(P<0.05)及EPO/Hct比值(P<0.01)明显下降,治疗12周,补肾排毒颗粒组hs-CRP水平、EPO/Hct比值下降更明显,Hb水平明显升高,与立普妥相比,有显著疗效(P<0.01)。结论:补肾排毒颗粒可以明显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减少EPO用量,改善贫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福荣;王丽华;李平海;李淑秀;于俊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肾穿证实的急性间质肾炎:系列病例研究

    急性间质肾炎( AIN)是急性肾损伤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在住院的患者中。 AIN的原因和结果,尤其是药物引起的AIN与目前使用的药物密切相关,并随着这些药物流行情况的改变而改变。激素对AIN的治疗作用还存在争议。

    作者:张益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本刊关于论文中表格的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邓跃毅教授治疗IgA肾病临床经验?

    IgA肾病( IgA Nephropathy)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特征是肾活检免疫病理显示在肾小球系膜区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以肾小球系膜增生为基本组织学改变。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高血压和肾功能受损,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 IgA肾病在全世界分布广泛,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肾活检患者的30%~40%;在我国,IgA肾病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40%~47.2%,而且近10年有明显上升趋势[1]。迄今,IgA肾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种因素参与了IgA肾病的发生与发展,因此目前除了激素与细胞毒药物、ACEI/ARB 药物,以及对症治疗以外,缺乏针对IgA肾病的确切病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临床疗效并不令人满意,预后也不乐观。

    作者:郑蓉;姚晔;邓跃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本刊关于参考文献著录的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清热解毒法治疗慢性肾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免疫反应等介导的肾小球疾病。属中医学“水肿”、“肾风”、“腰痛”、“血尿”等范畴。热毒是慢性肾炎的发病过程中重要的致病因素,运用清热解毒法治疗慢性肾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从对毒邪的认识、热毒对慢性肾炎的致病机理、清热解毒法的临床应用等方面,论述清热解毒法在治疗慢性肾炎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陈静;杨丽平;米齐悦;占永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年总目次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对比剂肾病大鼠肾脏GRP78与caspase-12表达及胰激肽原酶干预研究

    目的::研究对比剂肾病大鼠肾脏中葡萄糖调节蛋白(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的表达情况,探讨内质网应激在对比剂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胰激肽原酶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D组),模型组(Z组),胰激肽原酶干预组(Y组)。自造模前3 d至处死日当天,Y组每天给予胰激肽原酶(15 U/kg)灌胃,D组及Z组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造模后12 h,24 h,48 h,72 h处死部分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变化;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 TUNEL)检测肾脏细胞凋亡情况;RT-PCR检测肾脏GRP78 mRNA及caspase-12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观察各组大鼠肾脏GRP78及caspase-1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D组GRP78 mRNA、caspase-12 mRNA及GRP78、caspase-12几乎无表达,且肾组织无明显病理损伤及细胞凋亡;Z组病理变化明显,细胞凋亡较重,且以上指标均明显升高;Y组病理变化、细胞凋亡及GRP78 mRNA、caspase-12 mRNA、GRP78、caspase-12升高均较Z组明显减轻(P<0.05),但仍高于D组(P<0.05)。结论:内质网应激参与大鼠对比剂肾病的发生发展,胰激肽原酶可能通过减少caspase-12表达减轻内质网应激,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单文红;于芬芬;郝娟芝;季文萱;黄俊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9例儿童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9例确诊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资料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患儿9例,男3例,女6例,平均发病年龄9.8岁,2例确诊为韦格纳肉芽肿,7例确诊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临床上表现为多器官损害,肾损害表现为血尿的有8例(88.9%)、蛋白尿7例(77.8%)、水肿2例(22.2%)、少尿2例(22.2%)、高血压3例(33.3%)、肾功能异常5例(55.5%)。实验室检查贫血7例,血沉全部升高,6例C反应蛋白升高,2例C3下降。肾脏病理可见肾小球节段性毛细血管袢坏死或硬化伴新月体形成,免疫荧光以肾小球及血管壁无或有少量免疫复合物沉积为主。肾外表现以肺部症状(6例)多见,皮疹5例,关节痛4例,腹痛3例,发热5例。结论:儿童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血尿合并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近半数肾功能异常,水肿和高血压发生率低。临床上肾受累的患儿有贫血、肺部症状时应常规检测ANCA。

    作者:赵丽君;崔建军;方琪玮;吴芳;杨跃红;吴淑芬;薛彩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科技期刊论文中量和单位的用法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金匮要略》治肾十法?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早论述内科杂病的专著,其中许多论述肾病的内容,对后世的肾脏病治疗具有重大影响。现将其治疗肾病的内容归纳为十法,分述于此。

    作者:黄燕峰;魏连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通量透析联合卫生连锁系统治疗对血清Hepcidin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不同通量透析联合卫生连锁系统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血清Hepcidin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MHD患者67例,FX高通量透析组(FXHFHD)34例,低通量透析组(LFHD)33例,联合卫生连锁系统治疗18个月。分别于0月、18个月采血,检测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尿素、肌酐、二氧化碳结合力、血钙、血无机磷、甲状旁腺素、超敏C反应蛋白、铁蛋白、血清Hepcidin。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血清Hepcidin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联合卫生连锁系统治疗18个月后,两组血清Hepcidin水平均低于0月(P<0.05);FXHFHD组血清白蛋白升高(P<0.05),血磷、甲状旁腺素明显升高(P<0.01)。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P<0.05)。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Hepcidin与年龄、铁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450、P<0.01,r=0.596、P<0.01,r=0.676、P<0.01);与血红蛋白、白蛋白、肌酐、血磷呈负相关(r=-0.267、P<0.01,r=-0.493、P<0.01,r=-0.214、P<0.05,r=-0.200、P<0.05)。多元回归显示,联合卫生连锁系统治疗的FXHFHD和LFHD患者的铁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清Hepcidin水平密切相关(R2=0.762,P<0.01)。结论:Hepcidin水平既可以反映铁储备情况,更可以反映机体微炎症状态。联合卫生连锁系统治疗可以降低Hepcidin水平,改善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低通量或FX高通量透析对Hepcidin的影响相似。

    作者:杨晓春;王国才;刘宝玲;杨慧洁;张晓暄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