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奕菁;徐宏
1.血液透析(HD)是一项特殊的治疗技术,通过建立体外循环完成,属于医疗高风险有创性操作[1].HD治疗期间各项技术环节的规范化操作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要条件,而透析回血是其重要环节之一.规范化的回血方法可以使HD治疗安全有效地完成,如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可直接或间接对患者造成伤害,存在安全隐患.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血透回血方法,临床上常用有基本式和密闭式回血方法[2],但在实际操作中该两种方法均存在一些问题,文献亦有类似报道[3,4].因此,寻找一种更佳的HD回血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尝试采用改良的回血方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兰珍;谷禾;金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HFHD)对尿毒症血透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组(A组)与低通量透析组(LFHD,B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分组治疗第一次透析前后1秒用力呼气量(FEV1.0)、大呼吸中段流量(MMEF)、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F-V)中的V50三项肺通气功能指标变化;分组治疗时和治疗6个月后透析前血红蛋白(H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中臂肌围(MAMC)、FEV1.0、MMEF、V50变化.结果:(1)单次透析后两组肺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6个月后A组Hb、Alb、PAB、MAMC明显上升(P<0.05),hs-CRP、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透前肺功能也有改善(P<0.05);B组患者各观察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可改善尿毒症患者肺功能,而长期应用HFHD较LFHD能更好的改善透析患者肺功能,可能与HFHD能清除一些不易被LFHD清除的大中分子物质(主要是细胞因子)、明显改善贫血、微炎症及营养状态有关.
作者:陈锐娟;沈淑琼;许树根;梁立徽;梁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糖(葡萄糖25 mmol/L)条件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MC)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高糖培养基体外培养未转染及分别用pcDNA3空载体、人反义TIMP-1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的RMC 24 h,将细胞分为未转染组、空载体组及反义组,并设正常培养条件下的RMC作为正常对照组。RT-PCR检测各组RMC TIMP-1、VEGF及TGF-β1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胞质中TIMP-1、VEGF及TGF-β1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各组RMC胞质中VEGF的表达。结果:高糖培养条件下未转染组及空载体组RMC 大鼠TIMP-1、VEGF及TGF-β1 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而此两组间相应指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义组大鼠TIMP-1、VEGF mRNA表达较未转染组显著降低(P<0.01),而TGF-β1 mRNA表达则无变化。Western印迹也得到相同的结果。免疫荧光检测发现,未转染组及空载体组VEGF荧光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反义组荧光则较未转染组明显减弱。结论:高糖可促进RMC TIMP-1、VEGF及TGF-β1表达增加。在高糖条件下,TIMP-1可能位于VEGF上游,促进其表达;而TGF-β1表达并不受TIMP-1调控,高糖可能通过其他途径上调其表达.
作者:温文斌;赵银娥;林洪丽;马艳梅;单路娟;郭广庆;师帅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较为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本病具有病情变化缓慢且有自发性波动、预后差别大以及现代医学治疗相对不敏感等特点.因此,至今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海涛;马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儿肾脏病理分级与临床分型及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经肾活检确诊的84例原发性IgAN患儿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分型为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者,病理改变轻;单纯性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炎综合征和慢性肾炎综合征者,病理改变逐渐加重;肾炎性肾病综合征者,病理改变重.高尿酸组肾脏病理改变以Ⅲ级为主,正常尿酸组以Ⅱ级为主,高尿酸组Ⅳ级、Ⅴ级病变较正常尿酸组多见,正常尿酸组Ⅰ级病变较高尿酸组多见.结论:病理分级与临床分型和血尿酸水平相关联,通过IgAN患儿的临床分型和血尿酸水平有助于了解其肾脏病理损伤的程度.
作者:符庆瑛;周柱亮;马路;潘涛;杨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动态观察肾气丸对Notch2/hes1通路在庆大霉素诱导肾损伤及修复过程中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生理盐水灌胃,6 ml/kg;生理盐水腹腔注射,3 ml/kg,1次/d,持继10 d)、金匮肾气丸组(金匮肾气丸灌胃:0.6 g·kg-1·d-1);Gen,120 mg/kg(3 ml/kg,1次/d,腹腔注射,持继10 d)和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6 ml/kg;Gen,120 mg/kg,1次/d,腹腔注射,持继10 d).应用光镜观察肾小管损伤情况;应用免疫印迹蛋白、实时定量PCR观察大鼠Notch2/hes1信号通路在造模后1、14、28 d肾脏的动态表达情况.结果:肾脏病理切片显示:在第1、14天,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肾气丸组造成的肾脏损伤程度有所不同;在第28天,各组肾小管基本恢复正常.免疫印迹蛋白、RT-PCR显示:在第1、14天,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和金匮肾气丸组Notch2/hes1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在第28天,各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14天,与模型组相比,金匮肾气丸组Notch2/hes1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在第28天,两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tch2/hes1信号通路可能是庆大霉素诱导肾损伤及修复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之一,肾气丸可能通过抑制Notch2/hes1信号通路减轻肾脏损伤并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修复.
作者:黄飞;刘成福;王小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孟如教授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南省名中医.孟教授从医50余年,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临床经验极为丰富, 临证谨守病机、知常达变,尤善治内科疑难杂症.孟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有深入研究和独到的治疗方法.现将其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吉勤;张春艳;王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百令与单独应用百令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本院DK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百令胶囊5粒,每日3次,加用雷公藤多苷片1 mg·kg-1·d-1,分3次口服,连续服用6个月.对照组给百令胶囊5粒,每日3次,连续服用6个月.在用药前、用药3个月时和6个月时分别测定尿白蛋白并比较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同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药联用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用百令,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用药3个月和用药6个月时,治疗组尿白蛋白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尿白蛋白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不同时间测得尿白蛋白下降幅度比较,治疗6个月较治疗3个月尿白蛋白下降更为显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百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单娟萍;王时敏;官继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联合ARB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按性别、年龄配对再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及治疗A组、治疗B组、治疗C组各21例).所有入组患者均予以优化糖尿病治疗,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骨化三醇胶丸0.25 μg每日1次,口服;治疗B组加厄贝沙坦片75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C组加骨化三醇胶丸0.25 μg每日1次,联合厄贝沙坦片75 mg每日1次,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浆血糖(FPG)及餐后2 h血浆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肾素(PRA)等.结果:治疗C组hs-CRP与对照组、治疗A组及治疗B组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治疗B组及治疗C组U-mAlb及PRA值分别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其前后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及治疗C组U-β2MG值分别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其前后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C组在U-mAlb、U-β2MG及PRA值变化方面分别与对照组、治疗A组及治疗B组相比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1,25-二羟维生素D3及ARB可有效减轻或逆转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及肾小管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联合用药加强抑制炎症反应及抑制RASS系统作用有关.
作者:周奕菁;徐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低温联合钠曲线模式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方法:2010年4月~2010年12月,将26例低血压患者分别采用钠曲线透析、低温透析及联合模式透析,三种透析模式在每一病人均行单盲交叉治疗,连续治疗8次.结果:联合透析模式病人的头晕出汗、恶心呕吐和肌肉痉挛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模式(P<0.05~0.01).方差结果分析,低温透析模式对收缩压有变化(P<0.05),钠曲线其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透析模式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影响相对小.钠曲线和联合透析模式病人透后血钠略有增高,并以前者明显 (t=2.57和2.81,P<0.05).低温模式透后血钠明显低于联合模式(t=2.69,P<0.05).结论:低温联合钠曲线模式对病人透析中的血压影响小,更适合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且不影响病人的透析效果.
作者:全丽芳;张菊芳;潘寄春;夏亚林;韦先进;周富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到目前为止,IgA肾病(IgA nephropathy, IgAN)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一组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的一组综合症,其病理改变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同时伴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扩张为主[1],其中IgA分为IgA1和IgA2两种亚类,研究均表明IgAN的肾小球上沉积的绝大部分为IgA1.该病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之比为2~6∶ 1,亚洲和白种人的发病要高于黑种人及印度人.虽然进展缓慢,在25年后大约有25%~50%的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而且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类型.
作者:伍刚;彭佑铭;徐道亮;刘昌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利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监测终末期肾病(ESRD)缺铁性贫血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及补铁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确诊ESRD的血液透析患者常规使用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贫血,分别以CHr和铁蛋白(SF)及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作为铁缺乏指标指导常规补铁,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在补铁治疗前后CHr和常规血液学指标的变化.结果:(1)CHr组与铁蛋白组实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使用的铁剂剂量小于后者(526.36±37.87比583.52±30.86,P<0.05);(2)CHr在补铁治疗后第4天就可看出显著效果(P<0.01),而其他指标要1月到2月才显现.结论:CHr作为铁缺乏指标能及时发现功能性缺铁,在指导ESRD透析患者的补铁治疗时较传统方法更安全、稳定,是铁剂治疗效果早期评估的快速有效指标.
作者:陈国强;郑彦博;赵湘;胡庆丰;盛思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横纹肌溶解致急性肾损伤大鼠肾功能指标、血浆Mb、MDA、肾组织HO-1表达的变化,以及山莨菪碱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N)、模型组(AKI)、山莨菪碱组(AD).采用甘油肌注法建立横纹肌溶解致急性肾损伤大鼠模型.血生化分析法检测血浆BUN、Cr、CK;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血浆MDA;ELISA法检测血浆Mb;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HO-1的表达.结果:AKI组血浆BUN、Cr、MDA、CK、Mb与CN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P<0.01);AD组1、6、24 h血浆BUN均显著低于同期AKI组(P<0.05、P<0.01);AD 24 h组血浆Cr明显低于同期AKI组(P<0.01);AD 6 h、AD 24 h组血浆MDA明显低于同期AKI组(P<0.01);AD组1、6 h血浆CK明显低于同期AKI组(P<0.05、P<0.01);AD 24 h组血浆Mb显著低于同期AKI组(P<0.05).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KI 6 h组及AKI 24 h组HO-1表达均显著强于CN组(P<0.01);AD 6 h组、AD 24 h组HO-1表达均显著高于同期AKI组(P<0.01).血浆Mb水平与BUN、Cr呈显著正相关(r=0.872,P=0.000;r=0.716,P=0.000);血浆MDA水平与HO-1/GAPDH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0.884,P=0.000).结论:山莨菪碱可通过减少Mb的产生、上调肾组织内HO-1的表达以及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赵维;吴广礼;何正佳;赵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妊娠期的肾脏发生一些改变.妊娠期细胞外液增加4~6 L,妊娠中期增加达50%,对肾脏造成负担.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血浆流量增加约50%~70%,肌酐(Scr)水平下降,由妊娠早期的73 μmol/L下降至65 μmol/L,再下降至妊娠中期的51 μmol/L,妊娠晚期的47 μmol/L,尿素氮分别降至3.5 mmol/L、3.3 mmol/L和3.1 mmol/L,尿酸减少约25%[1].
作者:刘玉梅;汪年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水是生命活动的根本,细胞摄取及排出水分是机体必须生命活动之一.细胞内外的水分子作为一种不带电荷且半径极小的极性分子以跨膜自由扩散的方式穿梭于脂质双分子层实现细胞的多种功能.近几十年来,大量研究证实机体内广泛存在着特异性的水通道蛋白家族(aquaporins,AQPs),是一个有选择性、高效率转运水分子的小分子孔道蛋白家族,存在于动植物、微生物和人体内的细胞膜上.
作者:赵岩茹;杜伟伟;杨洪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报道1例利福平致急性肾衰竭并高尿酸血症,病理诊断为急性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病例,提高对利福平肾损害的认识.方法:记录患者出院前用药、临床表现及病理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利福平在本病例的作用.结果:患者,男,31岁.入院前1月因排尿不适,当地医院给予利福平(6粒/d,用药剂量900 mg/d)联合呋喃妥因治疗溶血性葡萄球菌感染(前列腺液细菌培养结果)20余日.用药后22 d发现血肌酐升高达311.8 μmol/L,血尿酸升高,以急性肾衰竭收入我院.在完善相关检查后行肾穿刺活检术,病理诊断为急性肾小管间质损害;给予中剂量激素治疗,2周后患者血肌酐恢复正常.结论:本例患者在不当使用利福平后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伴高尿酸血症,激素治疗有效.提醒临床医师勿滥用抗生素,尤其是利福平这类药;一旦出现药物相关的急性肾衰竭,应尽早到肾脏病专科诊治,争取肾脏病理确诊,合理有效治疗.
作者:张琳;魏日胞;王远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简称紫癜性肾炎,发病以儿童及青少年居多.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变态反应性毛细血管炎,肾脏损害是其基本症状之一,单纯血尿、血尿伴蛋白尿是紫癜性肾炎常见的表现.病程绵长,且易反复,是肾科内科的难题之一.西医主要运用激素治疗,并寻找过敏原而避免之.然而相当多的患者检测不出过敏原,而且激素的疗效及副作用不尽如人意.本人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体会,中医药对本病有较大的优势,在控制紫癜与蛋白尿及血尿,改善患者的过敏体质等方面均有可靠的疗效,兹将临床经验介绍于下.
作者:聂莉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寻找有效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血液净化方式.方法:60例维持性血透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血液透析(HD)、高通量透析(HFHD)、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检测3组患者透析前、透析后4 h、24 h、48 h外周血CD4+、CD8+、CD25+(mIL-2R)、CD4+/CD8+及血清IL-2、sIL-2R的变化;另设健康对照组,检测透析前各组各项指标数值.结果:HD、HFHD、HDF 3组患者透析前CD4+、CD25+、CD4+/CD8+、IL-2较正常对照组下降,sIL-2R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透析前比较,HD组患者透析后4 h CD4+、CD25+、CD4+/CD8+、IL-2升高,sIL-2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24 h、48 h以上各指标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各时间点与透析前比较,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HD组、HDF组患者透析后4 h、24 h、48 h CD4+、CD25+、CD4+/CD8+、IL-2较透析前升高,sIL-2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各时间点与透析前比较,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D组相应时间点比较,HFHD组、HDF组透析后4 h、24 h、48 h CD4+、CD25+、CD4+/CD8+、IL-2升高,sIL-2R降低,透析后4 h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48 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FHD组相应时间点比较,HDF组透析后4 h、24 h、48 h CD4+、CD25+、CD4+/CD8+、IL-2升高,透析后4 h、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后48 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可短暂改善MH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HFHD、HDF可持续改善MH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以HDF疗效更佳.
作者:胡国强;钟雪莺;苏明;姜松青;石晓峰;冼翠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改良原有的免疫印迹检测尿蛋白组分方法.分析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尿白蛋白聚合现象,探讨其可能的病理生理和临床意义.方法:改良原有的尿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方法,利用改良法鉴定57例同步行肾活检诊断明确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尿白蛋白多聚体(PAs)阳性率.结果:改良法不需要精确调整尿蛋白浓度及使用梯度凝胶电泳仪,可清晰显示PAs条带.具有肾病综合征(NS)的患者中尿PAs阳性率87.5%;无NS患者为56.1%,尿PAs阳性率与NS密切相关(P<0.05).PAs阳性率以微小病变型肾小球肾炎(MCD)高(91.7%),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次之(76.9%),IgA肾病(IgAN)低(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改良了原有的免疫印迹检测尿蛋白组分方法.改良法较原有方法更加简便、易普及,适合国内学者研究及临床检测应用.尿PAs可能与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的某些病理生理过程有关,其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测,有助于评估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及预后.
作者:钱白音;崔彤霞;孔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对2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和24例非感染性休克患者分别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和AngⅡ浓度,以及血乳酸水平(LAC),并进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计算病死率,进一步将患者按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进行分析,对结果进行比较,并对PRA、AngⅡ浓度和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LAC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非感染性休克组相比,感染性休克组患者PRA、AngⅡ、APACHEⅡ、SOFA评分、LAC和病死率明显增高;与存活组患者相比,死亡组患者PRA、AngⅡ、APACHEⅡ、SOFA评分、LAC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结果,PRA和APACHEⅡ、SOFA、LAC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409、0.601和0.671(P<0.01);AngⅡ和APACHEⅡ、SOFA、LAC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491、0.776和0.690(P<0.01).结论:感染性休克激活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PRA和AngⅡ浓度明显升高,过度激活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参与器官功能损伤过程,PRA和AngⅡ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较好,对病情预后和严重程度判断有重要作用.
作者:夏炎火;童秋玲;周小洁;陈俊;王晓蓉;高秋琦;林锡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