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蓓蕾;徐霞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服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1.11%(41/45),对照组为71.11%(32/4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3/45),对照组为22.22%(10/4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和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普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优生教育与产前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准备怀孕妇女及孕早期孕妇3476例,孕前给予优生教育及检查,孕早期给予产前筛查,评估21-三体、18-三体及神经管畸形的风险,给予高风险者进一步的产前检查。结果经过优生教育及产前筛查,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20%。结论优生教育使育龄妇女了解缺陷儿带来的影响、产前检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出生缺陷的发生,产前筛查可早发现,早处理,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作者:刘喜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排气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较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好,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蔻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指原因不明的慢性弥漫性炎性病变,主要累及肺泡壁和邻近的肺泡腔,导致肺泡间隔增厚和肺间质纤维化,普通型间质性肺炎是 IPF 特征性的病理改变[1-2]。目前已证实,IPF 患者肺癌(lung cancer,LC)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3]。同时,在某些免疫相关性疾病(如系统性硬化症、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以及环境、职业相关性肺病等其他间质性肺疾病中LC 也有增高的趋势[4]。现本文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IPF -LC)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作者:余静;张国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单纯放疗与放化疗结合治疗结外鼻型 NK/T 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86例结外鼻型 NK/T 淋巴瘤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单用放疗组和放化疗联合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放化疗联合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放疗组(P <0.05);放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用放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放化疗联合疗法治疗结外鼻型 NK/T 淋巴瘤临床有效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鹦君;张明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无痛分娩技术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州市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130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7例)。观察组采用无痛分娩,对照组采用无镇痛自然分娩,对比两组产妇的疼痛情况、新生儿评分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在Ⅲ级及以上者有7例,占10.77%;对照组产妇疼痛程度在Ⅲ级及以上者有45例,占69.23%。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新生儿 Apgar 评分、低血糖发生率及产妇阴道分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采用无痛分娩技术进行分娩,能够显著缓解分娩疼痛,对新生儿影响较小,不会造成新生儿低血糖,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咏丰;吕玉芳;江婉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淇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则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邢振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对重型脑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沁阳市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8例重型脑外伤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4例)行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观察组(14例)行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术后比较两组 GCS 得分与疗效。结果观察组的 GCS 得分、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论治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淮阳县慢病医院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确诊的7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得舒特口服,观察组实施中医辨证论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肠道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腹痛、大便次数、大便急迫、精神及睡眠情况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肠易激综合征具有疗效高、安全性高等优势,有助于缓解患者肠道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对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作者:王保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探讨原发性肝癌(PHC)不同阶段(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差异基因的表达,进一步寻找 PHC 不同阶段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提取20例肝癌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的总RNA,应用 Agilent 人类全基因组4×44K 基因芯片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采用微阵列类分析(SAS)软件对芯片图像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癌组织与正常组织差异基因4175个,其中上调基因1850个,下调基因2325个。对筛选出的差异基因进行 GO 分类,主要分为催化活性、信号转导、酶活性调节、转录活性调节、蛋白运输功能、细胞生长、凋亡等功能过程。结论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可高通量地筛选出 PHC 不同阶段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阐明PHC 的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董亚辉;宋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继续医学教育是科研生命力的源泉。本文分析继续医学教育与科研的共同点,从继续医学教育延续技术生命、培养科研人才、扶植重点学科等方面论述继续医学教育在医院科研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措施。
作者:魏慧芸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难治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为难治性脑积水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民权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难治性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脑室心房分流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病情缓解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缓解率、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室心房分流术治疗难治性脑积水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吴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检测 miRNA -34c 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以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 -PCR)方法检测28例鼻咽癌石蜡包埋组织中相对于28例鼻咽部慢性炎症石蜡包埋组织中 miRNA -34c 的差异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 miRNA -34c 与鼻咽癌病例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鼻咽癌组织中 miRNA -34c 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淋巴结转移,miRNA -34c 的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miRNA -34c 可能参与鼻咽癌的发生与发展,调控 miRNA -34c 的表达量有望为鼻咽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或方法。
作者:魏贝;曹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两性霉素 B滴眼液+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伊曲康唑口服,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两性霉素 B 滴眼液、氟康唑滴眼液联合伊曲康唑口服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反复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血站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的200例反复输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外选取100例无输血史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37.5%)高于对照组(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输注无效率(85.0%)高于对照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反复输血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能够有效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为临床输血提供指导。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建议先滤除白细胞以降低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预防和控制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作者:张玉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对宫外孕患者行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宫外孕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行甲氨蝶呤肌内注射;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口服。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包块、腹痛及阴道流血症状的消失时间;每隔7 d 测量1次β-HCG 值,记录患者该值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包块、腹痛、阴道流血消失时间及β-HCG水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宫外孕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党秀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瑞通立与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辉县市人民医院进行救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尿激酶组(30例)和瑞通立组(58例),尿激酶组患者予以尿激酶进行溶栓,瑞通立组患者予以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进行溶栓,其余常规治疗相同,对治疗后两组患者溶栓再通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瑞通立组患者在60、90、120 min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尿激酶组患者(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瑞通立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面冠脉血管再通率高,不良反应发生少,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孙丽琴;马长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阴道分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滑县妇幼保健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6例瘢痕子宫孕妇,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阴道分娩,42例)和对照组(剖宫产,34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6例患者中42例试产成功,34例中转剖宫产,试产成功率为55.26%。观察组产妇产程、产时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 Apgar 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应给予全面、严格的产前检查,规范的助产手段,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及抢救措施,阴道分娩对母婴结局有显著优势,但需严格遵守分娩适应证。
作者:卢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断流术后早期应用奥曲肽的效果。方法对65例行脾切断流术治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后早期应用奥曲肽的29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应用奥曲肽的3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Hb)、腹腔引流液、尿量的变化,记录两组术后输血例数及输血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3、5、7天 Hb 水平明显升高,腹腔引流液明显减少,尿量明显增多(P <0.05)。对照组术后有2例因 Hb 偏低给予输血,观察组均未输血。结论对于行脾切断流术治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奥曲肽可降低门脉压力,减少创面渗血,降低术后输血率,减少腹腔积液的形成。
作者:胡洪涛;唐哲;万仁瑞;任浩;李向阳;吴阳;赵永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评估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接受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溶栓前后 NIHSS 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率(94.44%)高于对照组(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溶栓后 NIHSS 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溶栓后 NIHSS 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神经功能,进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吴幸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