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涛;唐哲;万仁瑞;任浩;李向阳;吴阳;赵永福
目的:分析 X 射线对 BGC -803胃癌细胞凋亡及 Survivin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 BGC -803胃癌细胞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分别给予1、2、5 Gy X 射线照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及 Survivin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着 X 射线剂量增大,BGC -803细胞凋亡率增大;在2 Gy、5 Gy 组,随 X 射线照射时间延长,细胞凋亡率增大,而1 Gy组无明显改变。大剂量(5 Gy)X 射线引起 BGC -803胃癌细胞 Survivin 蛋白表达增加,而小剂量 X 射线(1 Gy、2 Gy组)对 BGC -803胃癌细胞 Survivin 蛋白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X 线辐射引起 BGC -803胃癌细胞凋亡具有辐射剂量、时间依赖性;大剂量 X 射线照射使 Survivin 蛋白表达增加,可能与细胞周期、DNA 同源重组修复有关。
作者:任振泰;王晓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 CT 与 MRI 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博爱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治疗的25例胰腺实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 MRI 和 CT 特征。结果CT 扫描发现肿瘤囊性位置处于病灶中心内,囊壁分界不清晰,为多囊性分布,予以增强扫描后,其动脉期肿瘤组织的实质部位显示轻度强化,而静脉期肿瘤部分则显示部分增强,未发现有胰管、胆总管扩张以及淋巴结肿大;MRI 扫描发现肿瘤组织边缘较明显,轮廓规则,T1 WI 显示多发囊状低信号肿块或片状高信号;T2 WI 肿瘤显示混杂或高信号。结论MRI 和 CT 检查可为临床确诊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提供参考依据,对相关治疗方法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贾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登封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复杂胫骨平台型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牵引整复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陈廷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脊麻和硬膜外麻醉在小儿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上蔡协和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83例阑尾炎患儿,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将其分为硬膜外麻醉组(n =40)和脊麻组(n =43),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硬膜外麻醉组患儿肢体扭动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脊麻组,硬膜外麻醉组患儿术后平均苏醒时间短于脊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阑尾炎行脊麻的麻醉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可以延长患儿术后苏醒时间,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申春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胃肠外间质瘤(EGIST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分析9例 EGISTs 的临床资料和免疫组化结果。结果9例 EGISTs 中,男4例,女5例,年龄38~69岁,中位年龄55岁。3例发生于肠系膜,2例发生于大网膜,2例发生于食管胃交界处,食管和盆腔各1例。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腹部包块、尿频、呕吐等。梭形细胞型4例,上皮细胞型3例,混合细胞型2例。免疫组化:7例 CD117(+)、8例 DOG1(+)、3例 CD34(+)、2例 SMA(+)、desmin 和 S -100均为阴性。结论胃肠道外间质瘤好发于中老年人,CD117、DOG1和 CD34联合检测可提高 GIST 的诊断率,手术是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军扩;纪媛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胫骨干中下段骨折应用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胫骨干中下段骨折患者100例,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分别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 组,n =50)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B 组,n =50),对术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A组临床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 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干中下段骨折可提高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疗效优于交锁髓内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常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 D3水平与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6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肺炎组和重度肺炎组,同期选择4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3组25-羟维生素 D3水平。结果轻度肺炎组、重度肺炎组25-羟维生素 D3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重度肺炎组25-羟维生素 D3水平低于轻度肺炎组(P <0.05)。轻度肺炎组和重度肺炎组维生素 D 不足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重度肺炎组维生素 D 不足率高于轻度肺炎组(P <0.05)。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5-羟维生素 D3水平普遍低于健康婴幼儿,其中重度肺炎患儿尤为明显。维生素 D 缺乏或不足可能会导致下呼吸道感染风险的增加。
作者:章昌敏;史长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评估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接受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溶栓前后 NIHSS 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率(94.44%)高于对照组(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溶栓后 NIHSS 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溶栓后 NIHSS 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神经功能,进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吴幸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于叶县人民医院行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按其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外科手术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及护理质量满意率。结果研究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护理质量满意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显著,且能提高护理质量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晓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降阶梯抗生素治疗策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重症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4例 COPD 并发重症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实验组给予降阶梯抗生素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各项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总好转率(92.3%)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各项相关指标均有所改善(P <0.05),实验组改善更明显(P <0.05)。结论对 COPD 并发重症感染患者采用降阶梯抗生素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临床干预作用令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崔震宇;孙荣青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复杂肛瘘围手术期的临床有效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信阳市第二中医院外科收治的79例复杂肛瘘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例复杂肛瘘患者手术均一次性成功完成,住院12~31 d 后痊愈出院,平均(16.6±2.9)d,未见尿潴留、感染、创面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2 a,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或后遗症。结论精心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促进复杂肛瘘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率。
作者:赵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原发性早泄(PP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2例 PPE 患者,其中37例行改良式阴茎背神经离断术(A 组),61例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药物治疗(B 组),34例按需服用盐酸达泊西汀(C 组)。治疗1个月后随访记录阴道内射精潜伏期(IELT)变化情况并评价疗效。结果A、B、C 3组有效率分别为29.7%(11/37)、65.6%(40/61)和61.8%(21/34)。B 组与 C 组有效率均高于 A 组(P <0.05),B 组与 C 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组 IELT 均较治疗前延长(P <0.05),但B 组与 C 组 IELT 均较 A 组长(P <0.05),B 组与 C 组 IEL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A 组和 C 组(P <0.05)。结论改良式阴茎背神经离断术是一种侵入性且不可逆的治疗手段,有效率并不及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的水平,应慎重选择此手术;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和盐酸达泊西汀疗效相当,但盐酸达泊西汀并不影响患者勃起功能及性快感。
作者:虎志鹏;王瑞;张卫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永城市中心医院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48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热毒宁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每次25 ml;对照组采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每次35 ml。两组均持续治疗5 d。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使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曹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瑞通立与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辉县市人民医院进行救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尿激酶组(30例)和瑞通立组(58例),尿激酶组患者予以尿激酶进行溶栓,瑞通立组患者予以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进行溶栓,其余常规治疗相同,对治疗后两组患者溶栓再通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瑞通立组患者在60、90、120 min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尿激酶组患者(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瑞通立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面冠脉血管再通率高,不良反应发生少,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孙丽琴;马长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行乳腺癌根治术的老年乳腺癌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患肢功能锻炼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上述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肢功能锻炼基本知识掌握优良率、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加强对患肢功能锻炼基本知识的掌握,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超;陈长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入院顺序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20例 TIA 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所有患者均给予 TIA 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后统计分析两组治愈率、卒中率及复发率,通过问卷了解患者 TIA 知识掌握情况。结果研究组问卷得分为(89.3±5.4)分,对照组为(69.5±6.2)分;研究组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卒中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 TIA 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提高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玉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跟骨内固定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内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80例(80足),对所有患者行切开复位可塑形钛质钢板固定加植骨术治疗,术中以 L 型大切口跟骨钢板固定治疗,对患者术后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80例患者中优32例、良32例、差13例、失败3例,治疗优良率为80.0%。结论跟骨内骨折固定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王再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维生素 C 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口腔科进行治疗的108例口腔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云南白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云南白药联合维生素 C、西咪替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云南白药联合维生素 C、西咪替丁在治疗口腔溃疡方面临床效果理想,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素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标准三联疗法与中西医结合方法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92例,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可有效改善 Hp 相关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河南省西部地区2003-2013年三级医院罕见病住院患者的分布情况,了解罕见病的分布特征,为进一步进行罕见病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汇总河南省38家三级医院2003-2013年河南省西部地区罕见病住院患者病历进行描述性研究分析。结果排名第1位的罕见病类型为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占罕见病住院患者的35.59%。在男性罕见病住院患者中,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占32%,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病占18%,神经系统疾病占13%。在女性罕见病住院患者中,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占40%,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病占15%,神经系统疾病占13%。前10种罕见病中,大动脉先天性畸形男女比例为0.72,前庭功能疾病男女比例为0.65。其他罕见病男女比例为1.22~6.41。不同类型的罕见病中,男女比例差距较大,肛门及直肠区的裂和瘘男女比例为6.41,男性罕见病住院患者人数远高于女性。中位年龄位于10~30岁年龄段。结论不同类型罕见病患病人数有较大差异。不同性别主要罕见病类型不同,不同性别罕见病患者人数不同。不同年龄段主要罕见病类型不同,儿童主要罕见病为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且儿童罕见病住院患者人数远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罕见病人数逐年增加。
作者:马楠;聂伟;陈艺;曹晶晶;闫芮;陈晓霖;王凯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