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云飞;蔡敏英;周晓华;黄建慧;黄秀容
已酮可可(pentoxifyline,PTX)是一种非选择性的磷酸二酯酶掏剂.从上个世纪的70年代起,作为血管扩张剂用于冶疗间歇性跛行,后推广于动硬化、血栓形成、血管栓塞、糖尿病肾病变等箅管疾病.
作者:McCormick BB;张益民;李幼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白蛋白是否诱导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牛磺酸对此过程的影响,探讨其信号传导机制.方法:将培养的大鼠肾小管细胞(NRK-52E)与不同浓度的去脂无内毒素牛血清白蛋白(BSA)共同孵育6、12、18、24 h.然后用电镜、共聚焦激光显微系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将不同浓度的牛磺酸与NRK-52E细胞孵育1 h后加入30 mg/ml的白蛋白(BSA)再孵育12 h,然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以Westen blot法测定p38、JNK和ERK磷酸化水平.结果:白蛋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导致肾小管细胞凋亡;牛磺酸使白蛋白诱导的NRK-52E细胞凋亡率减少,呈剂量依赖性;牛磺酸以剂量依赖方式降低p38和JNK磷酸化水平,增加ERK磷酸化水平.结论:白蛋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诱导肾小管细胞凋亡;牛磺酸通过抑制白p38和JNK磷酸化,促进ERK磷酸化拮抗白蛋白诱导的肾小管细胞凋亡.
作者:赖小希;丁国华;贾汝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古方黑地黄丸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两虚兼湿浊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口服黑地黄丸,对照组口服肾康宁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0.56%,显著优于对照组63.39%(P<0.01),失代偿期患者更突出;两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cr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Ccr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BUN、CO2-CP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地黄丸是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两虚兼湿浊证的有效方剂.
作者:张法荣;王芳;付海霞;周兴刚;高伟;张凡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相关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血液透析相关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8岁~63岁.结果:8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无缓解,并同时行眼科手术治疗,效果佳.除2例患者肾移植退出透析,其余6例均能继续维持血液透析未再发作.结论:血液透析相关新生性血管性青光眼是罕见的血液透析并发症,血液透析多重因素诱发并加重其发生,对早期视网膜缺血进行尽早的治疗是预防新生血管化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重要手段.
作者:周参新;石书梅;张玉强;陈冬平;孙琳琳;叶朝阳;梅长林;蔡季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全球发病率呈逐步增高的趋势[1].CKD具有患病率高、知晓率低、进展迅速、预测手段匮乏等特点,如未及时诊治,将迅速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进一步导致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等各种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改善CKD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敏捷;倪兆慧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慢性肾脏疾病(CKD)已成为一个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如不及早预防与干预,将导致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目前的研究显示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脂质代谢紊乱能促进CKD的进展.鱼油中的主要成分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被证实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饮食富含n-3 PUFA的爱斯基摩人和日本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死亡比例较其他人群明显降低.
作者:钱家麒;张敏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甘露消毒丸是较常见的致马兜铃酸肾病(AAN)的药物,该方剂中含马兜铃酸类关木通成分.龙胆泻肝丸,减肥中草药(均含马兜铃酸类关木通成分)也是临床报道中较常见的致肾损害的药物[1].我院从2000年3月~2007年1月共有38例尿毒症期AAN患者,对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云飞;蔡敏英;周晓华;黄建慧;黄秀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IgA肾病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过去长时间被认为是一个良性过程的肾小球疾病,但是近年来对IgA肾病的自然病程观察发现患者中约5%~25%在10年内,25%~50%在20年可能进展到终末期肾病(ESRD)[1].
作者:沈水娟;胡作祥;王时敏;李青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症中暑患者急性肾损害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影响其发生的因素及治疗.方法: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军队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救治经验.结果:17例出现肾损害表现,占40.5%,其中16例出现不同程度蛋白尿,伴镜下血尿者9例,1例因DIC而肉眼血尿、肾衰竭.急性肾衰竭(ARF)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休克、DIC、肝功能衰竭及横纹肌溶解均为重症中暑并发ARF的影响因素,而病程长短及血WBC计数者升高并不影响其ARF的发生率.经综合治疗,平均住院(12.1±10.9)d,治愈者37例,好转1例,死亡4例,有效率90.5%.12例热射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者抢救成功率66.7%,4例死亡原因均为MOD6、DIC.除4例死亡外,13例尿蛋白及镜下血尿均恢复正常.结论:重症中暑患者急性肾损害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多为可逆性,采取综合性救治技术,提高MODS成功率才能提高重症中暑患者的救治水平.
作者:庄永泽;魏丽芳;赖国祥;盖哓波;杨勃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造影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指在血管内造影后新发的或是加重的肾功能损害,一般量化的定义是指使用血管内造影剂后48~72 h内出现的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升高大于或等于44.2~88.4μmol/L(0.5~1.0 mg/dl),或是Scr由基础值升高大于或等于25%~50%,可以诊断为CIN[1].
作者:宣昶有;汪年松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白细胞介素-13(IL-13)是一种主要由活化的Th2细胞分泌的抗炎性细胞因子,具有免疫抑制及免疫调节作用.其初被命名为p600蛋白,1993年Keystone细胞因子会议上被正式命名为IL-13.人IL-13基因约为4.5 kb,定位于人第5号染色体(5q23-31),包括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1].
作者:李小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与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NS)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直接计数法测定INS患儿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28、CD152、CD80和CD86的表达.结果:初发肾痛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CD80、CD86、CD28和CD152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初发肾病组CD28+/CD152+和CD80+/CD86+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与初发肾病组相比,激素完全效应组和激素部分效应组CD80、CD86、CD28和CD152的表达均明显降低;CD28+/CD152+和CD80+/CD86+则与初发肾病组无统计学差异.激素完全效应组CD80、CD86、CD28和CD152的表达,CD28+/CD152+和CD80+/CD86+均和激素部分效应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抗原递呈细胞表面抑制细胞活性的配体CD80的表达增高不足以抑制促进细胞活性的配体CD86异常的增高表达可能是促进INS的发生因素之一,糖皮质激素可影响INS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但与其激素治疗效应无关.
作者:马祖祥;祖莹;方湘玲;李湘蕾;赵维玲;李永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延缓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择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NC)与造模组,制作糖尿病模型分为模型组(DM)与维甲酸治疗组(DM+atRA).于模型成型后分别于第8、12周观察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Ualb),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重/体重.肾脏病理及电镜观察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肾组织Ⅳ、Ⅲ型胶原表达.结果:维甲酸组肾重/体重、Ualb、Ccr较同时期模型组下降(P<0.05),且12周大鼠肾组织细胞外基质(ECM)重要成分ColⅣ表达(5.75±0.41)、colⅢ表达(4.98±1.37)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减少(P<0.01).病理观察维甲酸组与模型组比较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减轻,足突融合改善,系膜基质增生缓解,基底膜厚度变薄,减轻了肾脏病理损害.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能减轻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理损伤,减少细胞外胶原基质积聚,延缓肾脏纤维化.
作者:姚春萌;郭汉城;黄清河;关天俊;刘俊兰;凌毅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缺血性急性肾衰竭大鼠肾脏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阿魏酸钠(SF)治疗组、SOD治疗对照组.检测肾功能;免疫组化、RT-PCR检测SDF-1的表达.结果:在假手术组,Scr(53.56±4.47)μmol/L,BUY(5.8±0.41)mmol/L;缺血再灌注导致大鼠肾脏损伤明显,Scr(105.10±6.31)μmol/L,BUN(19.60±0.56),mmol/L;SF治疗后,血清Scr、BUN水平较IR组下降明显.在SF20 mg治疗组,Scr(80.92±5.02)μmol/L,BUN(13.64±0.53)mmol/L;在SF 40 mg治疗组,Scr(66.88±4.86)μmol/L,BUN(10.46±0.79)mmoI/L;在SOD治疗对照组,Scr(57.04±2.1)μmol/L,BUN(7.98±0.48)mmol/L.在假手术组SDF-1有微量表达;大鼠肾脏缺血45 min再灌注24 h,肾组织SDF-1蛋白、mRNA的表达上调.阿魏酸钠上调SDF-1蛋白、mRNA的表达更加明显.SOD亦能上调SDF-1蛋白、mRNA的表达.结论:在缺血性急性肾衰竭中,阿魏酸钠可促进肾组织表达SDF-1,可能是促进造血干细胞(HSC)向肾脏归巢、加速损伤肾脏修复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宏天;马继伟;张翥;樊均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丹参对马兜铃酸诱导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及其同源物ACE2以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马兜铃酸肾损害大鼠模型,并灌服不同荆量丹参水溶液(5、10、15 g·Kg-1·d-1),于实验第12、16、20、24周留取肾组织标本,HE、PAS、Masson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印迹检测肾组织ACE、ACE2的蛋白表达量,RT-PCR检测AngⅡ、TGF-β1、PAI-1 mRNA水平.结果:第12周开始,模型大鼠出现肾小管结构损伤,表现为刷状缘消失、细胞空泡变性、脱落,并出现裸膜,伴炎细胞浸润,实验后期出现局部动脉管壁增厚及轻度纤维化表现.模型大鼠肾组织ACE的表达升高,并随实验进展而明显;第16周开始ACE2的表达降低.AngⅡ、TGF-β1、PAI-1 mRNA表达上调,以AngⅡmRNA上调明显.丹参干预后肾组织病变有所减轻,未出现纤维化表现;丹参可降低肾组织ACE的表迭,并下调AngⅡmR-NA水平.结论:丹参可能通过降低ACE的表达、促进ACE2的合成,抑制了AngⅡ的活性,并下调TGF-β1、PAI-1的过高表达,从而减轻马兜铃酸诱导的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巍巍;张金元;程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自20世纪80年代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丙型肝炎(HCV)基因克隆,并建立了抗HCV实验检验方法以来,各国很多学者在不同人群中进行了抗HCV的调查,现已发现多次受血者、静脉药瘾者、原冈不明的肝硬化者、血友病和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者等的抗HCV阳性率较高.
作者:李增录;许晓燕;桑晓红;李素华;刘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N)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近5年来收治的15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病例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重点对已经在B超或彩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活栓术,光镜、免疫组化及电镜检查,取得病理检查结果的48例LN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例中,男5例,女43例,男女比例为1:9;临床类型:亚临床型2例,肾炎综合征22例及肾病综合征24例;病理类型:Ⅱ型9例,Ⅲ型5例,Ⅳ型19例,Ⅴ型13例,Ⅵ型2例;肾小管间质轻度损害35例,中度损害10例,重度损害3例.LN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活动性(SLEDAI)与病理类型无相关性.结论:肾活检有助于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害进行明确诊断,有助于了解其病理活动性、慢性指数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有助于选择佳的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初步推测病理类型,但临床活动性与病理活动性存在不一致性;病理活动性及慢性评分能更准确了解肾损害情况.
作者:曹建南;王玉新;郭汉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12-脂氧合酶(12-lipoxygenase,12-LO)特异性抑制剂黄芩素(baicalein,BAI)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芩素低剂量治疗组(80 mg·kg-1·d-1)和高剂量治疗组(160 mg·kg-1·d-1).治疗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糖(B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肾组织中胶原Ⅳ(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的表达;应用RT-PCR方法检测12-LO 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尿白蛋白、BUN水平和肾脏肥大指数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ColⅣ、FN、LN的表达明显增加;治疗组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肾脏ColⅣ、FN、LN的表达.12-LO mRNA的相对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时照组(P<0.01);低、高剂量治疗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两治疗组之间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AI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12-LO mRNA的表达,从而下调肾脏ColⅣ、FN、LN的表达,减少ECM沉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吴泽成;刘慎微;董骏武;尹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高通量连析(HFHD)对糖尿病性肾衰竭患者血浆血糖、血脂IL-6及PTH的影响.方法:13例患者随机分为HFHD组(n=7)及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组(n=6),进行为期3月的研究,测定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浆BUN、Scr、血糖、血脂、IL-6、PTH的变化情况.结果:HFHD组对IL-6及PTH的清除率优于MHD组(P<0.05),对GLU、BUN、Scr的清除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FHD对IL-6、PTH的清除效果优于MHD.
作者:宋大伟;徐世文;程绪荣;黄理;张秀珠;庞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制备单克隆抗体OX7(monoclonal antibody OX7,mAb OX7)对建立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方法:弗氏不完全佐剂预免疫Balb/c小鼠,腹腔注射OX7细胞,Protein A亲和层析法纯化腹水.用SDS-PAGE鉴定纯化后抗体的纯度.将所得抗体尾静脉注射Wistar大鼠,PAS染色观察正常对照组注射前及注射后第3天、第7天大鼠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SDS-PAGE电泳显示,纯化的抗体有IgG的轻链和重链两条带,无其他杂带,抗体浓度为2.06 mg/ml.PAS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肾小球结构正常,毛细血管袢开放良好;模型组第3天开始出现大量系膜细胞破坏,系膜基质溶解,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第7天系膜细胞重度增生.结论:通过将OX7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并用ProteinA亲和层析法纯化腹水,可成功制备高效价、高纯度及特异性强的mAb OX7,该抗体可成功建立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动物模型.
作者:张术佳;吕杨;谢院生;解汝娟;师锁柱;马强;殷敏;陈香美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