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川芎嗪对白血病U93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王小静;杨桂存;陈红霞;张萍;徐酉华

关键词:川芎嗪, 白血病, U937细胞,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研究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白血病U937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TMP对U937细胞的增殖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分布,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bcl-2,P27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cl-2,caspase-3,cyclin E1,CDK2,P27的表达.结果:川芎嗪呈时间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U937细胞的增殖,作用48 h的IC50为160 mg·L-1;并且诱导U937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川芎嗪使U937细胞中凋亡相关分子bcl-2表达下调,caspase-3上调,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E1,CDK2表达下调,P27上调.结论:川芎嗪对白血病U937细胞呈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分布,下调bcl-2的表达,终激活caspase-3,启动凋亡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中国中药杂志相关文献
  • 川白芷根脂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该文研究川白芷Angelica dahurica var.formosana cv.Chuanbaizhi根脂溶性化学成分.采用硅胶和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共分离得到2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欧前胡素(1)、β-谷甾醇(2)、欧前胡素(3)、香柑内酯(4)、欧芹酚(5)、花椒毒素(6)、异茴芹内酯(7)、去氢柳叶白姜花内酯(8)、珊瑚菜内酯(9)、异去甲基呋喃羽叶芸香素(10)、7-脱甲基软木花椒素(11)、别欧前胡素(12)、花椒毒酚(13)、异氧化前胡内酯(14)、别异欧前胡素(15)、去甲基呋喃羽叶芸香素(16)、5-羟基-8-甲氧基补骨脂素(17)、氧化前胡素甲醚(18)、栓翅芹烯醇(19)、比克白芷素(20)、印枳苷元(21)、(+)-前胡醇(22)、独活属醇(23)、水合氧化前胡内酯(24)、印枳苷(25)、尤劳帕替醇(26)、赤式-愈创木基甘油-β-阿魏酸醚(27)、苏式-愈创木基甘油-β-阿魏酸醚(28)和尿嘧啶(29),其中,化合物5,8,11,18,21~23和26~28等10个化合物为首次从川白芷根中分离得到.

    作者:邓改改;杨秀伟;张友波;徐嵬;韦玮;陈天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藏茵陈川西獐牙菜转录组SSR信息分析

    利用MISA (MicroSAtelite)软件对藏茵陈川西獐牙菜转录组序列68 787条跨叠群(contigs)进行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的挖掘,发现5 099条序列中含有5 610个SSR位点,发生频率为7.41%,共有220种重复基元,平均每12.60 kb出现1个SSR位点.三核苷酸重复基元SSR出现频率高(45.99%),其次是二核苷酸(41.62%).AT/TA和AAT/TTA是二、三核苷酸中的优势重复基元.藏茵陈川西獐牙菜转录组SSR以5~10次重复为主,基序长度主要集中于12 ~ 30 bp.在藏茵陈川西獐牙菜转录组中注释的30 651个contigs中,有1 447个SSRs位于编码区,主要以三核苷酸重复为主(928,64.13%).藏茵陈川西獐牙菜转录组SSR的出现频率高,重复类型丰富,理论表明这些转录组SSR具有较高的可用性.该文通过对藏茵陈川西獐牙菜转录组资源的SSR信息的研究,为分子水平和生物信息学角度上开发藏茵陈川西獐牙菜的SSR功能性标记提供了丰富的候选序列.

    作者:刘越;岳春江;王翊;马加强;孙洪波;罗敏;马鹏举;张琳霞;马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益红抗脑栓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纯运动性轻偏瘫的临床研究

    随着临床上对腔隙性脑梗死纯运动性轻偏瘫(pure motor hemiparesis,PMH)治疗效果的不断重视,应用益红抗脑栓胶囊治疗得到进一步效果.对PMH的治疗主要是依靠对病因的彻底探讨,根据治疗原则来确定其临床价值.该研究通过对浙江省奉化市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4年9月178例腔隙性脑梗死纯运动性轻偏瘫病患分别采用益红抗脑栓胶囊和脉栓通胶囊治疗,对治疗后的有效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对比.后发现益红抗脑栓胶囊在应用过程中安全性高,治疗的有效性比例更大.并且有利于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稳定,对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更大.因此,临床上应推广应用益红抗脑栓胶囊治疗PMH.但药物之间的总体的差异还需进一步对比,以保证临床疗效.

    作者:周纪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金银花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基因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该研究从金银花转录组数据库中获得23个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基因,分别对其核苷酸特性、蛋白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及保守域、系统进化和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23个金银花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可以分为2类:赖氨酸甲基转移酶和精氨酸甲基转移酶.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金银花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基因具有明显的种间表达偏好性和器官表达偏好性,即23个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基因在金银花花蕾中表达量均高于红金银花,但在金银花叶中表达量均低于红金银花,并获得8个花蕾特异性表达基因,为进一步了解金银花类药用植物中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的功能以及活性成分表观调控提供依据.

    作者:齐琳洁;袁媛;黄璐琦;龙平;查良平;王尧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补骨脂及其与甘草配伍单次给药大鼠的毒代动力学及肝肾毒性初探

    研究补骨脂及补骨脂-甘草配伍水煎剂中对补骨脂酚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探讨单次经口给予高剂量补骨脂及其与甘草配伍水煎剂的肝、肾毒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新的科学依据.SD大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甘草组(20 g·kg-1)、肾毒性阳性对照组、补骨脂水煎液(40 g·kg-1)组(雄性、雌性)、补骨脂-甘草配伍合煎液(40 +20 g·kg-1)组(雄性、雌性),每组5只,单次灌胃给药.含补骨脂各组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静脉取血,HPLC测定血浆中补骨脂酚含量,DAS2.0软件拟合毒代动力学参数.测定各组大鼠给药24h后血中肝功能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以及肾功能生化指标尿素氮(BUN)、肌酐(Cr)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人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统计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显示雌、雄大鼠单次灌胃补骨脂单煎液,血浆中补骨脂酚的毒代动力学参数明显不同,且补骨脂与甘草配伍后,补骨脂酚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大血药浓度(Cmax)均升高,其中雌性大鼠AUC显著升高;血浆清除率(CL)降低;半衰期(t1/2)缩短,达峰时间(Tmax)延长;雄性大鼠表观分布容积(V)显著降低.各组ALT,AST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补骨脂组及其与甘草配伍组NAG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补骨脂酚在雌、雄大鼠体内的代谢存在性别差异.补骨脂与甘草配伍,甘草增加了大鼠对补骨脂酚的吸收和暴露量,延长了补骨脂酚在大鼠体内的作用时间,使补骨脂酚消除减慢.提示甘草影响补骨脂酚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单次大剂量经口给予补骨脂,可引起大鼠肾损伤,未见明显肝毒性.但长期服用补骨脂或与甘草配伍产生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作者:赵子婧;巩政;史少泽;杨津兰;马娜娜;王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微波技术在桂枝茯苓胶囊提取过程中的应用

    该文在中试规模下考察微波技术在桂枝茯苓胶囊提取过程中的佳条件,首先,对各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确定各因素大致的影响趋势及范围;其次,以L9(34)正交试验进行优化,检测药液中没食子酸、芍药苷、苯甲酸、肉桂酸、苯甲酰芍药苷、苦杏仁苷的含量,分别计算其提取率并进行综合评价,以其作为提取效果的评判依据.微波提取桂枝茯苓胶囊的佳工艺为按液固比6∶1加入饮用水,设定微波功率6 kW,提取20 min,提取3次.该工艺经3批放大试验验证,结果稳定,且相比常规煎煮提取具有节能、省时、高效的优势.以上结果显示该优化工艺提取效率高,且稳定可行.

    作者:王正宽;周茆;刘圆;毕宇安;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开心散类方对慢性应激大鼠行为学及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开心散类方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已得到多项研究证实,为研究组方相同、配比不同的6个开心散类方对慢性应激大鼠大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并结合类方的入血成分差异,比较其抗抑郁作用,探讨药效-配伍的关系及可能的药效机制.利用经典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抑郁模型,并建立HPLC和UPLC-Q-TOF-MSE检测方法,研究大鼠海马和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NE,DA,5-HT)的含量变化和部分类方的入血成分.结果显示,《备急千金要方》之定志小丸显著增加了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得分,并且明显增加了模型大鼠海马NE,5-HT的含量以及皮层NE,DA,5-HT的含量,抗抑郁作用显著;《古今录验》之定志丸明显增加了模型大鼠的糖水偏嗜度和旷场得分,显著增加了模型大鼠海马NE的含量以及皮层NE,DA,5-HT的含量,显示了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医心方》之开心散显著增加了模型大鼠的体重,明显增加了模型大鼠海马NE和皮层DA的含量;《千金翼》之补心汤明显增加了模型大鼠海马5-HT和皮层DA的含量;《医门方》之开心丸只显著增加了模型大鼠皮层DA的含量;《千金要方》之开心散未见抗抑郁作用.结果表明,类方抗抑郁作用的不同可能与入血成分的差异有关.

    作者:刘婉婉;许璐;董宪喆;谭潇;王石;朱维煜;刘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小鱼眼草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小鱼眼草Dichrocephala benthamii全草的三萜类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并运用质谱、核磁等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从小鱼眼草中分离得到9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香树脂醇甲酸酯(1),β-香树脂醇乙酸酯(2),β-香树脂醇(3),β-香树脂酮(4),3β-羟基,Δ11,13(18)-齐墩果二烯(5),Δ12-齐墩果烯(6),木栓酮(7),达玛烷二烯醇乙酸酯(8)和表木栓醇(9).化合物1~8为首次从鱼眼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天然产物.

    作者:宋波;张秋博;王孟华;田新慧;孙浩理;张福宝;邹忠梅;丁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组方对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模型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传统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组方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损伤中对抑制凋亡的研究很少,本实验通过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组方对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模型进行干预,观察此组方对该模型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Caspase-9表达的影响.采用中国实验小型猪15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痰瘀同治组.模型组和痰瘀同治组以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用介入法行冠状动脉拉伤,然后开始喂药同时继续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10周,不做冠状动脉拉伤.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取梗死交界处心肌,固定,常规制备石蜡切片,采用TUNEL技术检测心肌凋亡,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cal,IHC)技术检测心肌组织的Bcl-2,Bax,Caspase-3,Caspase-9水平.结果显示TUNEL法检测的对照组、模型组及痰瘀同治组的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分别为0.92%,27.68%,17.28%,痰瘀同治组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小于模型组的凋亡指数(P<0.01).痰瘀同治组与模型组比较,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痰瘀同治组Caspase-3,Caspase-9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以上结果表明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组方对小型猪痰瘀互结冠心病模型心肌凋亡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闫爱国;刘建勋;李欣志;董小霞;李宏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桂枝茯苓胶囊及其活性成分组合物抗大鼠子宫肌瘤作用研究

    为了研究桂枝茯苓胶囊及其活性成分组合物对大鼠子宫肌瘤模型的治疗作用,该研究以雌激素负荷法建立大鼠子宫肌瘤模型,灌胃给药后,观察大鼠子宫病理增生、子宫质量、血清中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等指标.结果表明,桂枝茯苓胶囊及活性成分组合物(75,150,300 mg·kg-1)均显著降低子宫肌瘤大鼠的子宫质量、子宫系数,抑制子宫平滑肌过度增殖,降低血清中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该研究提示,活性成分组合物与桂枝茯苓胶囊一样具有明显的抗实验性大鼠子宫肌瘤作用,且具有量效关系,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改善肌瘤子宫的病理学组织、降低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的含量,更进一步揭示了活性成分组合物可能是桂枝茯苓胶囊抗子宫肌瘤的效应物质基础.

    作者:衡晴晴;曹亮;李娜;丁岗;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黄脉九节的化学成分研究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分离技术,对茜草科九节属植物黄脉九节Psychotria straminea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通过与文献对照,鉴定了从黄脉九节枝叶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的16个化合物,包括8个黄酮类化合物、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和5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杨芽黄素(1)、芹菜素(2)、山柰酚(3)、木犀草素(4)、香叶木素(5)、槲皮素(6)、山柰酚-4'-O-甲醚(7)、鼠李素(8)、7-羟基香豆素(9)、7-甲氧基香豆素(10)、东莨菪内酯(11)、羽扇豆醇(12)、30-醛基羽扇豆醇(13)、羽扇豆醇乙酸酯(14)、α-香树脂醇(15)和熊果酸(16).该研究首次对黄脉九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除化合物6和9为首次从黄脉九节中分离得到以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九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付艳辉;黄丽刚;汪晓翠;李小宝;李科凯;吴水玲;刘艳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南美草药阿萨伊的中药性能与功用探析

    阿萨伊是南美洲地区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常用草药,由卫生部批准允许在我国使用,广东及中国台湾地区已有少量引种.中医药自古就有吸纳外来医药的传统,不少外来药物已成为中医临床应用必不可少的常用品种.我国历史上对外来医药历来持“开放”态度,但是,这种吸纳和应用必须经过充分的消化与吸收,经历长期反复的实践与认识,使之“本土化”,才能与我国已有的中药融为一体.该文通过总结分析阿萨伊的应用历史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结合阿萨伊在原产地的传统药用记载,及其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临床应用等现代研究报道以及笔者进行的实验研究结果,运用中医药传统哲学思维归纳总结阿萨伊的中药药性、用法用量,探讨其功能主治,以期为阿萨伊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张建军;陈绍红;朱映黎;王淳;王景霞;王林元;高学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三七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合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基于三七转录组测序结果,选择萜类代谢骨架上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合酶基因(GGPPS),结合RACE技术,克隆得到全长1 203 bp的cDNA序列,长开放阅读框为1 035 bp,命名为PnGGPPS,GeneBank登录号为KM486564,PnGGPPS基因全长2 370 bp,包含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该基因编码344个氨基酸,与蓖麻Ricinus communis、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等植物GGPPS的同源性达到73%以上,具有富天冬氨酸区等多个结构域,属于类异戊二烯合成酶超家族.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nGGPPS在一至三年生三七的根、茎、叶和三年生的花等不同器官组织中均有表达,但以三年生叶中具有显著水平的高表达量,暗示其既具有调节三七生长发育的基本功能,也与三七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叶绿体的发育、阴生适应性,以及品质的形成有关.

    作者:闵丹丹;唐美琼;李刚;屈啸声;缪剑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何首乌水提物大鼠连续灌胃给药28 d肝毒性研究——胆汁淤积相关机制探讨

    目的:考察何首乌水提物(AEPM)对大鼠肝脏中胆汁酸合成、代谢、转运相关分子影响,探讨何首乌肝毒性相关机制.方法:SD大鼠分别灌胃AEPM60,30 g·kg-1,每天1次,连续28 d.28 d后解剖取肝脏,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肝脏MRP3,MRP2,BSEP,FXR,CYP7A1等分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AEPM高剂量组雄性大鼠肝脏中MRP3和BSEP的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而AEPM高、低剂量组肝脏FXR的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AEPM高、低剂量组雌性大鼠肝脏MRP3,MRP2,BSEP,CYP7A1的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AEPM高、低剂量给药组雄性和雌性大鼠肝脏中MRP3,MRP2,BSEP,FXR,CYP7A1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变化基本一致,但均未达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AEPM大鼠灌胃给药28 d对肝脏胆汁酸合成、转运、排泄相关蛋白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影响,在mRNA表达水平既具有胆汁淤积分子特征,同时也可见促进胆汁酸排泄的分子特征.

    作者:王涛;王佳颖;周植星;江振洲;李妍妍;张良;张陆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珍稀药用植物珠子参的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药用植物珠子参的根茎在中国西南区域已有上千年的药用历史,三萜皂苷为珠子参主要的活性成分.为了探索珠子参根茎中皂苷物质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该文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测序获得珠子参根茎的转录组数据;使用Trinity和TGICL软件实现Unigene的de novo拼接;基于BLAST完成Unigene的蛋白功能注释、KOG功能注释、GO分类和KEGG代谢通路分析.终获得了短读序15.6 Gb,通过de novo拼接注释得到Unigene 62 240个.研究发现,珠子参根茎部表达的19个Unigene与三萜碳环骨架合成相关;69个Unigene与介导三萜碳环骨架的氧化和羟基化等修饰的CYP450相关,18个Unigene与负责三萜碳环骨架的糖基化的糖基化转移酶相关.该研究发现的三萜皂苷合成相关候选基因对于阐明珠子参三萜皂苷合成方式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作者:张绍鹏;金健;胡炳雄;吴亚运;闫祺;曾万勇;郑用琏;张西峰;陈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鼠尾草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的新进展

    唇形科鼠尾草属包括大约1 000余种植物,广泛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温带和热带地区.许多鼠尾草属植物是历史悠久的重要药用植物,其中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的干燥根和根茎)是许多亚洲国家常用的传统植物药材之一.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类型有倍半萜类,二萜类,三萜类,甾体类和多酚类等;这些化合物多具有抗菌,抗寄生虫,抗氧化,抗炎,抗肿瘤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鼠尾草属植物,该文对近5年来从该属植物中发现的新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

    作者:彭勍;刘建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3种来源藏紫菀药材的形态学与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对来源于缘毛紫菀Aster souliei、萎软紫菀A.flaccidus和块根紫菀A.asteroides的藏紫菀药材进行了鉴别研究.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相关方法,对药材进行了性状观察和描述,拍摄了药材照片;对药材粉末进行了显微观察,描述了主要显微特征,并制备了粉末显微图谱;以灯盏甲素和绿原酸为指标性成分,采用薄层色谱法建立了藏紫菀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3种来源藏紫菀在药材性状和粉末显微特征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区别,二者结合可以较好的区分3种不同的来源;薄层色谱鉴别结果显示,来源于缘毛紫菀和萎软紫菀的药材薄层色谱图较为一致,块根紫菀具有一定差别.该实验建立的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方便、有效地区别3种不同来源的藏紫菀药材.

    作者:丁锤;张炜;边樱;张朝凤;许翔鸿;张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基于LIBS技术对4种珍宝藏药快速多元素分析

    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对4种珍宝藏药仁青芒觉、仁青常觉、二十五味珊瑚丸和二十五味珍珠丸进行元素定性研究,建立4种珍宝藏药的元素特征图谱.实验采用Nd∶YAG和基频1 064nm的脉冲激光器;激光光束聚焦待测样品表面产生等离子体,采用光谱仪探测其光谱信号.基于美国国家原子光谱标准与技术(NIST)数据库,对LIBS谱线进行辨识.4种珍宝藏药主要含有Ca,Na,K,Mg等,同时检测到C-N分子谱带.其中,在仁青常觉和二十五味珍珠丸中检测到Fe;仁青常觉和仁青芒觉中检测到重金属Cu,Hg;仁青常觉中检测到Ag.结果表明,LIBS提供了4种珍宝藏药的可靠、快速多元素分析;LIBS具有实时、快速、近似无损的优势,该技术在民族药物的元素检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晓娜;史新元;贾帅芸;赵娜;吴志生;乔延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金钱草和广金钱草的药理作用比较

    金钱草LysimachiaeHerba和广金钱草Desmodii Styracifolii Herba都是中医治疗结石病的常用药,两者均具有清热、利尿、排石的功效,但临床应用又各有侧重,治疗肝胆结石、黄疸、淋证、痛风偏重于用前者,对泌尿系结石偏重于用后者.该文基于文献检索,对二者在排石、利胆、利尿、抗炎、抗氧化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进行较全面的比较分析,发现二者对肾结石和胆结石都有防治作用,但广金钱草对治疗已形成的肾结石较有优势,而金钱草对已形成的胆固醇结石较有优势;金钱草对治疗肝胆系统的炎症更显优势.

    作者:熊颖;王俊文;邓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药对网络中社团的网络特征数值分析

    利用网络科学技术刻画中医理论有助于中药配伍研究的现代化和程序化.该文通过药对网络表示药物之间的直接作用关系,然后分析该网络的社团特征与血气功效的映射关系,后以方剂为桥梁研究了血气理论在药对网络上的网络表达.研究发现,药对网络具有强的社团结构特征,每个社团由一系列关联紧密的药对组成.社团在药对功效上具有明显的理血和理气功效的相斥性,即同一个社团基本不会同时出现理血功效的药对和理气功效的药对,或者二者均不出现.由此将药对网络所涉及的386个单味中药划分成3类社团:理血(B)社团、理气(Q)社团和灰色社团.把262首方剂依次映射在这3类社团上的统计结果表明,如果一个方剂包含Q社团单味中药,那么它以99.84%的概率也包含B社团的单味中药;同时包含B和Q社团单味中药的方剂数量为140首.因此,对于一个方剂所包含的单味药物满足“有Q就有B,有B未必有Q”的规律,这个数值规律完全吻合中医的血气理论:理气必理血,理血未必理气(出血若因外伤或血热,那么理气就会加重出血).一方面该文寻找到具有高辨识度的宏观网络数值特征,可以为判断新方剂合理性提供网络数值参考;另一方面论文从数值分析的角度证明了人体血与气的关系.

    作者:曹佳;辛娟娟;王耘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主管:中药通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