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

林庆友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 复发率, 相关因素分析, 两种治疗方法, 现报道如下, 完全缓解, 门诊随访, 临床资料, 激素治疗, 住院, 病例
摘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首次激素治疗大多数能获得完全缓解,但复发率高.我们分析了1995年~1997年住院并门诊随访的98例NS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肾组织和外周血CD62P表达水平的变化

    尽管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病理改变是复杂多样的,但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的损伤致血浆白蛋白的滤过明显增加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共同特征.

    作者:涂晓文;张爱平;王艳侠;杨剑辉;丁尧海;尹格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陈以平教授分期论治IgA肾炎

    陈以平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龙华医院肾科主任医师,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肾脏病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学验俱丰.笔者1998年在龙华医院肾科学习期间,有幸侍诊左右,现将陈师分期论治Ig A肾炎28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姜鲁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肾病综合征患者抗心磷脂抗体检测的意义

    目的:为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L)在肾病综合征(NS)中检测的意义.方法:测定30例NS患者ACL、血栓素B2、高凝系列、血小板计数及血清胆固醇和白蛋白.结果:ACL阳性者9例,阴性者21例,ACL阳性者其血栓素B2、2'PAgT、4'PAgT、ⅧR:Ag较阴性者明显升高,ATⅢ明显降低,2'-PAgT与血胆固醇呈正相关,与白蛋白呈负相关,AT-Ⅲ含量与白蛋白呈正相关.9例ACL阳性者肾静脉血栓形成5例,ACL阴性者1例血栓形成,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CL可作为NS患者血栓形成的一项预测指标.

    作者:陈晓岚;钱桐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113例随访观察

    为了解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临床病理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远期疗效,我们对1988年2月~1995年12月经肾穿刺确诊的HSPN 113例进行了2年以上随访观察,以期提高对HSPN预后的认识.

    作者:周柱亮;汪建国;单福军;马路;潘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雷公藤在免疫性疾病治疗中副作用的观察

    目的:调查雷公藤多甙的副作用,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雷公藤多甙治疗免疫性疾病111例,分析副作用的发生情况及可能机制,并提出防治措施.结果:雷公藤多甙可引起程度不同的头痛头晕、白细胞减少和性腺抑制等副作用.经调整方案和相应处理,多能恢复.结论:雷公藤多甙应用中应注意药物副作用及易发生因素,调节剂量、疗程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作者:范兴忠;陈勇;李新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首次激素治疗大多数能获得完全缓解,但复发率高.我们分析了1995年~1997年住院并门诊随访的98例NS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庆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感染性尿道综合征

    非感染性尿道综合征是指临床上仅有尿频、尿急症状,关确切排除了尿路有细菌(含结核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等微生物的感染[1]。目前对此西医无特效疗法,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70例,并与西医组50例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旭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老年血透患者护理与生存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透析技术的提高,接受血透宁的老年患者呈增加趋势,并且由过去的为了保生命,已提高到在延长生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生存的质量.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是高老年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护理.

    作者:晏志军;季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防治肾移植排异反应中的作用和机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防治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81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观察和分析两组急性排异反应和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方法、血和尿IL-6水平等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急性排异反应发生率、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生率、血和尿IL-6水平等方面均较西医治疗组有显著的降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在防治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中具有可降低急性排异反应发生率、减少巨细胞病毒感染并发症、减少治疗费用等优点.其机制可能与合并中药的使用能更好地降低机体IL-6水平有关.

    作者:姜宗培;陈雄辉;邓创惠;阳晓;叶任高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肾病综合征患儿甲状腺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肾病综合征(NS)是儿科泌尿系统常见疾病,其患者约占泌尿系统住院患者的20%,仅次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糖皮质激素是诱导肾病综合征缓解的首选用药,但是通过临床治疗发现,多数肾炎性肾病对激素治疗不敏感,容易复发.

    作者:杜虹;白馨芝;才绍江;冯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尿路感染诊断现状

    尿路感染(尿感)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也是成年人中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约20%的妇女在一生中曾患过尿感,约6%的妇女每年会患一次症状性尿感,男:女为1:9,已婚比未婚为12.8:1[1].

    作者:黎文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IgA肾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研究

    为了进一步明确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的关系,我们随机对110例IgA肾病患者及116例正常人ACE基因进行检测,并结合IgA肾病临床及病理特点,对ACE基因多态性分布作了分析研究.

    作者:许菲菲;吕吟秋;邵蓉蓉;刘毅;徐玉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雷公藤多甙辅助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Ⅰ型疗效观察

    雷公藤多甙于1981年始国内临床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认为通过改变肾小球基底膜电荷屏障而减少尿蛋白[1,2],,但其治疗效果究竟如何,临床报道不多,我们对34例肾综Ⅰ型的病人治疗情况予以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蜀莲;李国贤;周丽华;黄珊;凌毅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与酚妥拉明联用治疗尿毒症期心衰

    我们于1997年~1999年对30例尿毒症期难治性心力衰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多巴胺、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氯酸钾致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2例报告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是一个临床经过比较凶险、预后较差的疾病[1],它的临床特点是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急性肾衰竭和血小板减少三联综合征[2]其病因是多方面的[3],现报道2例(母和其子)服用氯酸钾所致的急性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作者:梦雅平;赵瑞英;徐静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温阳活血法对细胞因子等指标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温阳活血法对微小病变肾病模型白细胞介素-8(IL-8)等指标的影响.方法:用阿霉素(ADR)诱导一种类似人类微小病变肾病模型,用温阳活血方治疗,并设空白、病理、强的松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IL-8、TNF-α的含量及高脂血症的部分指标,并做肾脏病理学检查.结果:温阳活血方能降低肾病大鼠血IL-8、TNF-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修复肾脏病理损伤,从而减少尿蛋白,升高血清蛋白.结论:温阳活血方对肾病大鼠肾脏病理损伤的修复,与降低IL-8、TNF-α、LDL-C水平有关.

    作者:鲁艳芳;黄琼霞;周桂元;徐敏;陈陶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川芎嗪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川芎嗪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的有效生物碱单体(四甲基哔嗪),具有扩张外围血管、抗血小板凝集、抗纤维化、减少氧自由基产生[1],以及减轻肾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等作用.我科应用川芎嗪治疗慢性肾衰竭(CRF)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朝霞;王景梅;段丽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叶任高教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经验介绍

    高血压是肾脏疾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亦是加促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如何控制好肾性高血压,大限度地保护肾脏、延缓肾功能的恶化,是临床肾科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业师中山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叶任高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认为:西药在降压方面效果好、起效快,可为首选;但中药在改善症状,防止肾功能进一步恶化方面疗效较好,可结合二者之长进行综合治疗,创造一种降压与改善症状并举,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兼顾的高血压诊治新模式,在临床中往往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黄雪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活血化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水平改变的研究

    糖尿病肾病(DN)伴血脂紊乱病人常表现为血TC、TG水平升高的高血脂症和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紊乱,是促使ND患者肾小管进行性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治疗非胰岛素依赖性DN首推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格列吡嗪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1],针对高血脂症的治疗.

    作者:尹继明;许杰州;方建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生血片”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分析

    肾性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病及多发病,更是难治性疾病之一,由于很长时间在世界范围内对肾性贫血的治疗未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手段,目前往往依赖大剂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但是由于生产的血源不足和产品价格的昂贵,在临床上往往难以普及,患者因昂贵的价格也难以长久坚持,治疗不得已而中断,疗效得不到保证,患者病情加重.

    作者:左澄章;胡建萍;阮宗武;阮荣彬;柏正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