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阳还五汤及其精简方(脑健片)对脑缺血大鼠海马组织CDK4/Cyclin D1表达的影响

刘芳;王宇红;蔡光先;佘颜;邵乐;夏相宜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精简方(脑健片), 脑缺血, CDK4/Cyclin D1
摘要:评价补阳还五汤及其精简方(脑健片)对脑缺血体内模型大鼠海马组织周期蛋白CDK4/Cyclin D1的调控.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干预组(灌胃3.15 g·kg-1)及补阳精简方干预组(灌胃2.41 g·kg-1),每组按给药后1,3,7,14,28 d再各分5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考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DK4/CyclinD1的表达.结果发现脑缺血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CDK4/Cyclin D1的表达上调,与假手术组比P<0.01,提示脑缺血损伤将激活细胞周期信号通路;补阳还五汤及其精简方干预后的3,7,14,28 d均能显著降低周期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P<0.05,提示补阳还五汤及其精简方均可通过细胞周期信号通路对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中国中药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液相蛋白芯片的3种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的抗炎作用研究

    以3种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的抗炎活性为研究对象,基于液相蛋白芯片的高通量同步23种炎症因子检测技术,采用均匀设计结合综合权重法,按照均匀试验设计-药效试验-数学建模及模型验证-综合权重法药效评价程序,进行了甘草酸、川芎嗪和葛根素3种中药有效组分不同配伍剂量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表达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的研究.该实验采用均匀设计表U9(93)进行甘草酸、川芎嗪和葛根素3种有效组分剂量配伍设计;采用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检测3组分不同配伍组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表达的23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应用中药组分优化软件,采用改进小角回归算法分析配伍3组分浓度和细胞因子抑制率间的量效关系,得到回归方程;结合综合权重法,获得甘草酸-川芎嗪-葛根素3种有效组分优综合药效的佳剂量组合为25:2:13,并对优化配伍进行实验验证;验证实验结果与预测趋势一致,说明该研究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对该实验的预测非常准确.实验结果体现了甘草酸、川芎嗪和葛根素配伍多靶点、多方面、多层次的整体疗效的优势和特点,获得了具有较强抗炎活性的中药组分配伍,为后续药物开发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刘钊;钟菊迎;高尔宁;杨鸿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2000例痛经患者问卷调查及临床特点分析

    对2 000例痛经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探讨痛经临床特点,以期对痛经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参考依据.结果显示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短、经量多、经期时间长与痛经的发生未见有明显关系.痛经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感受寒凉;证候(症状)特点主要为虚实夹杂,且随着程度加重,虚证的症状表现越明显;在不同程度痛经中,小腹畏寒症状出现的频率多;寒凝血瘀证型所占比多为53.2%;痛经应对措施以选择卧床休息为主,占79.6%,对于重度痛经患者的药物选择以中西药联合应用为主占43.4%.痛经患者对中药剂型的选择以汤药剂型所占比多26.5%.调查结果得出,避免寒凉对预防痛经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治疗痛经应注重温经散寒.

    作者:王艳英;马堃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基于1H-NMR的当归四逆汤抗凝血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

    采用1 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当归四逆汤抗凝血作用机制以及对小鼠血浆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当归四逆汤灌胃给药1周后,观察当归四逆汤对小鼠凝血酶时间的影响,并采用1 H-NMR技术分析小鼠血浆代谢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研究给药组与正常组之间的代谢物组差异,筛选与抗凝血作用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连续当归四逆汤灌胃给药1周后,能显著延长小鼠凝血酶时间(P<0.05).代谢组学结果显示空白组和复方组能明显区分,与空白组比较,复方组内源性代谢产物肉碱、苯丙氨酸和异丁酸显著上调(P<0.01),赖氨酸、组氨酸和胆固醇显著下调(P<0.05).肉碱、苯丙氨酸、组氨酸和胆固醇为当归四逆汤抗凝过程中潜在代谢标志物,当归四逆汤可能通过调节脂质代谢、能量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影响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组织因子、纤维蛋白酶的表达来发挥抗凝作用.

    作者:郑华;秦霞;宋慧;唐超玲;阮俊翔;张洪也;陆世银;梁永红;苏志恒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人参总皂苷对γ射线照射后大鼠肝P450酶调节作用研究

    该研究用5.5Gy的γ射线照射大鼠,用Cocktail探针法结合液质联用、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450各个同工酶的酶活性、mRNA和蛋白表达来评价人参总皂苷对γ射线照射后大鼠肝P450酶调节作用.结果发现,辐射组CYP1 A2,2B1,2E1,3A4与空白组相比,表达增加;人参总皂苷组CYP1 A2,2B1,2E1,3A4与辐射组相比,表达下降.表明人参总皂苷对辐射诱导大鼠P450酶上调起到反向干预作用.

    作者:易剑峰;吴波;刘苍龙;高月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评定标准的探讨

    该研究通过对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各项特征指标的研究,选定同只动物给药部位皮肤蓝斑OD与对照部位皮肤蓝斑OD比值(K)作为新的评定标准.并以有临床类过敏反应报道的常用造影剂、中药注射剂和注射剂原料药或辅料为受试药物进行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以对K进行界定:K>2为类过敏反应阳性;1.2≤K≤2为类过敏性可疑;K<1.2为类过敏反应阴性.以此标准对受试药物的类过敏性进行评定.评定结果与经典标准的评定结果进行比较,以考察K的适用性.比较结果显示,以K作为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的评定标准,可更真实地反映皮肤蓝染的实际情况,同时将因动物个体因素造成的误差降到低.其阳性、可疑、阴性3级标准相对蓝斑直径阳性、阴性2级标准,具有更为客观、准确的特点,建议尝试选择K作为药物致大鼠皮肤类过敏反应的评定标准.

    作者:康黎静;谢家骏;赵琳;易娟娟;黄玉萨;阮克锋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一线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评价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一线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通过检索Medline,EM base,Clin-ical Trials,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筛选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一线化疗(试验组)对比单纯化疗组(对照组)治疗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用Cochrane协作网评价偏倚风险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后共纳入43个符合标准的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试验组客观缓解率较对照组增加约20% [RR=1.23,95% CI(1.11,1.35),P<0.000 1].疾病控制率: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NSCLC较单纯化疗组疾病控制率增加了11%[RR=1.11,95% CI(1.07,1.16),P<0.000 01].采用体力状况(KPS)评分评价生活质量显示:试验组生活质量改善率约为对照组的2倍[RR=2.02,95% CI(1.81,2.26),P<0.000.01].毒副反应对比分析显示:试验组毒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约50% [RR =0.59,95% CI(0.53,0.66),P<0.000 01].2组免疫功能检测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免疫功能增加了约3.2倍的标准差[MD =3.23,95% CI(2.86,3.60),P<0.000 01].可见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一线化疗治疗NSCLC,可提高客观疗效,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化疗所致毒副作用的发生,提高免疫功能.鉴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的研究大多质量低下,使结论证据支持力度较弱,有必要进行更多方法学质量高,设计严谨,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郝腾腾;谢雁鸣;廖星;王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白头翁皂苷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FZD8表达的影响

    研究中药白头翁有效成分白头翁皂苷(pulchinenoside,PULC)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Frizzled(FZD)表达的影响.采用足跖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制备AA大鼠,原代培养AA大鼠滑膜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Real-time qPCR检测PULC灌胃治疗对AA大鼠FLS FZD8表达的影响,MTT,ELISA检测FZD8敲除对FLS增殖和IL-1,IL-6,IL-8表达的影响,Real-time qPCR检测miR-375在FZD8异常表达中的作用.检测发现经PULC灌胃治疗后,AA大鼠FLS中FZD8表达明显降低,FZD8敲除后FLS增殖明显减弱,IL-1,IL-6,IL-8表达明显减少,PULC灌胃治疗后miR-375表达明显升高,上调表达的miR-375能够抑制FZD8的表达.PULC可能通过上调miR-375表达抑制FZD8的表达.

    作者:缪成贵;周国梁;秦梅颂;陈建中;李成凤;何华奇;张兵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银杏叶对照提取物中7种黄酮醇苷类化合物的定量研究

    从银杏叶提取物中提取分离得到6种黄酮醇苷单体化合物,并对其进行标化,在4种分析条件下,用标定后的单体化合物,对2批银杏叶对照提取物中该6个化合物及芦丁进行标定.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山柰酚-3-O-鼠李糖-2-葡萄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2-O-(6-O-对羟基反式桂皮酰)-葡萄糖苷、山柰酚-3-O-鼠李糖-2-O-(6-O-对羟基反式桂皮酰)-葡萄糖苷含量测定结果的RSD为1.1%~4.6%,槲皮素-3-O-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的测定结果RSD大于5%.结果表明,用银杏叶对照提取物替代相应的对照品,可用于同时测定银杏叶制品中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山柰酚-3-O-鼠李糖-2-葡萄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2-O-(6-O-对羟基反式桂皮酰)-葡萄糖苷、山柰酚-3-O-鼠李糖-2-O-(6-O-对羟基反式桂皮酰)-葡萄糖苷5个黄酮醇苷成分的含量.因此使用对照提取物代替单体对照品测定银杏叶制品具有可行性.

    作者:王京辉;陈晶;王萌萌;傅欣彤;陈有根;郭洪祝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不同干燥方法对光慈姑加工性能和品质影响研究

    为探索不同干燥方法对光慈姑加工性能和品质的影响,为光慈姑规范化加工方法提供依据,研究了普通晾晒、蒸制、水煮、恒温烘干(40,50,60℃)等8种不同干燥方法对光慈姑外观性状、折干率、硬度、复水率及水分、灰分、浸出物和多糖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晾晒及40℃恒温干燥的光慈姑复水率佳,但所需时间长、折干率小、硬度大,色泽差,且组织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形和皱缩;60 ℃恒温干燥的光慈姑干燥时间短、含水量低、多糖含量高,但其他各项指标均较差.烫制处理(蒸制和水煮)后的光慈姑虽干燥时间缩短、外观品质较佳,但浸出物及多糖含量降低.50 ℃恒温干燥光慈姑外观品质与市售光慈姑较接近,硬度小,折干率大,复水率较高,浸出物及多糖含量较高,且水分、灰分含量适中.综合考虑,建议选择50℃恒温干燥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缩短了干燥时间,还能保证药材质量.

    作者:杨小花;郭巧生;朱再标;陈军;缪媛媛;杨颖;孙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补肾活血方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不育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采用多中心随机双模双模拟阳性药物对照设计,验证补肾活血方案治疗卵巢功能障碍性(排卵障碍性)不孕不育的贡献度,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严格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病例,6种排卵障碍性不孕不育患者入组34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77例(补肾促卵冲剂组)和对照组172例(克罗米芬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排卵率、妊娠率、总有效率、子宫内膜、优势卵泡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排卵率试验组为69.34%,对照组71.01%;妊娠率试验组为41.35%,对照组为29.23%;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1.73%,对照组为80.77%.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血清性激素PRL、E2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现试验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指标无异常.结论:6种疾病采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前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妊娠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排卵率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均可以促进卵泡发育及排出,试验组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提高子宫内膜胚胎容受性,调节PRL,E2,优于对照组.

    作者:马堃;刘雁峰;何军琴;李敏;单婧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定坤丹临床应用的系统评价

    定坤丹是妇科经典成药的代表者,具有补益肝肾,益气养血,调经舒郁,活血止痛.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气滞血瘀引起的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下血、赤白带下、血晕血脱、不孕、产后诸虚以及骨蒸潮热等妇科常见病.近年来关于定坤丹的新用途屡见报道,其在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挖掘.该文就定坤丹建国以来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简要论述,并对其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概括.

    作者:陈燕霞;马堃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活性炭吸附工艺的优选

    以银杏内酯A,B,K转移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选取活性炭加入量、吸附时间、搅拌速度和吸附温度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同时采用基于信息熵的综合评价方法,筛选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活性炭吸附工艺,确定佳活性炭吸附工艺为活性炭加入量为0.2%,吸附温度为25℃,搅拌速度为40 r·min-1,吸附时间为30 min,验证试验结果显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的活性炭吸附工艺提供了依据.

    作者:周恩丽;王仁杰;李淼;王伟;徐殿红;胡杨;王振中;毕宇安;萧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补阳还五汤及其精简方(脑健片)对脑缺血大鼠海马组织CDK4/Cyclin D1表达的影响

    评价补阳还五汤及其精简方(脑健片)对脑缺血体内模型大鼠海马组织周期蛋白CDK4/Cyclin D1的调控.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干预组(灌胃3.15 g·kg-1)及补阳精简方干预组(灌胃2.41 g·kg-1),每组按给药后1,3,7,14,28 d再各分5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考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DK4/CyclinD1的表达.结果发现脑缺血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CDK4/Cyclin D1的表达上调,与假手术组比P<0.01,提示脑缺血损伤将激活细胞周期信号通路;补阳还五汤及其精简方干预后的3,7,14,28 d均能显著降低周期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P<0.05,提示补阳还五汤及其精简方均可通过细胞周期信号通路对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刘芳;王宇红;蔡光先;佘颜;邵乐;夏相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西藏林芝地区产红花中的8种重金属及2种有效成分的质量研究

    该文使用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处理,通过ICP-MS对西藏藏林芝地区产的红花样品中的8种重金属进行研究.同时依照《中国药典》方法对样品的2个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山柰素进行含量考察.结果表明该地区产红花的重金属含量低,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这可能与当地高海拔、无污染的自然环境有关.

    作者:冯欣;杜小伟;周钢;王栋;仲格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辛香料挥发油类化学成分的新型载体系统研究进展

    近年来,辛香料挥发油类化学成分因诸多药理活性,尤其是作为安全可食用的天然抗菌剂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而辛香料挥发油类化学成分普遍具有几乎不溶于水、刺激性大、挥发性强、稳定性差、易氧化、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口服制剂开发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发展.因此针对辛香料挥发油类化学成分的上述特性,通过选择合适的制剂学手段,筛选出既能高效传递辛香料挥发油类化学成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稳定性及缓解其刺激性的新型药物载体系统,进而开发能充分发挥各自药理活性的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乃至具有较好临床效果的药品,是其应用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方向.该文就环糊精包合物、脂质体、纳米乳、纳米粒和固体分散体等新型载体系统在辛香料挥发油类化学成分中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并概述了每一种新型载体系统各具有的特点、适用的对象及存在的问题等,为进一步开发辛香料挥发油类化学成分的新产品提供参考与借鉴.

    作者:张佳佳;朱源;余江南;徐希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植物源烟水和干馏液对栝楼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采用1:500,1:1 000,1:2 000的烟水和干馏液处理栝楼种子,研究其对栝楼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烟水和干馏液处理后,栝楼种子萌发率、萌发势和萌发指数这3项指标均显著增加,且1:2 000浓度处理增加幅度较大.随烟水和干馏液处理浓度的降低,栝楼种子α-淀粉酶活性升高;SOD活性无显著性变化;1:2 000浓度烟水和干馏液处理后,POD活性显著升高;CAT活性表现出显著的低浓度升高而高浓度降低的趋势;1:1 000和1:2 000浓度的烟水和干馏液处理显著促进栝楼幼苗的生长;随着烟水和干馏液浓度增加,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但仍旧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证实1:2 000浓度的烟水和干馏液可以促进栝楼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这为探索栝楼种子催芽技术提供了参考资料.

    作者:周洁;边丽华;邹琳;周冰谦;刘伟;王晓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三七中三七素含量

    建立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三七中三七素含量.通过超声提取样品中的三七素,并采用四丁基氢氧化铵离子对试剂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直接测定三七素含量.确定超声提取优化条件为物液比为1:20,连续超声提取2次,每次15min,3500r·min-1,离心15 min.三七不同生长年限、产地、部位、以及同属植株中三七素含量均有差异:一年生三七茎叶三七素含量高;红河州样品三七素含量高于文山州;真空冷冻干燥方式优于其他加工方式;三七高于其他同属植株.该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分离度好,稳定性好,适用于三七素含量直接测定,为三七中三七素的质量标准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李琳;王承潇;曲媛;崔秀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化妆品中常用中草药原料研究进展

    现今世界化妆品的发展趋势是倡导绿色、天然、环保和安全,且追求功效.近年来,以作用温和,刺激性小,安全性高的中草药提取物作为添加剂,应用于化妆品中已经成为新产品开发的热点.该文从化妆品中草药原料的主要功能分类,对应用于化妆品的常用中草药原料进行综述,为今后开发常用中草药的化妆品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谢艳君;孔维军;杨美华;杨世海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策略的探讨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是妇女常见病症之一.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围绝经期综合征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现代医学在基础理论与临床研究方面发展迅速,但在治疗方面还存在一些难题.临床主要以激素替代疗法为主,但由于存在潜在的危险性,不良反应,并且具有多种禁忌症,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和耐受性.中医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辨证论治,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方法多样、副作用少、疗效确切等,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欢迎.研究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马堃;陈燕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模块分析法:解密复杂疾病和药物作用机制的新策略

    大部分复杂疾病并不是由单个致病基因引起的,药物作用于疾病网络的多个靶点,产生协同效应,从而干预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作用于单个分子或通路的传统方法不同,高通量数据构建的疾病-药物靶点网络形象地展示了药物、靶点和疾病之间的复杂关系.但此类网络通常极为复杂,为了降低分析的复杂性,必须对大网络进行分解,识别出模块结构.该研究从模块的概念、结构和识别方法、疾病-药物模块识别的重要性及应用4个方面对模块分析法的框架进行了概述.模块分析法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密药物干预复杂疾病的机制,为揭示多组分多靶点药物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作者:陈寅萤;冯丽鹏;李勇;吴萍;王忠;王阶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主管:中药通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