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伴有甲损害的二期梅毒1例

张凤妹;袁肖海;宋宁静;周平玉

关键词:二期梅毒, 损害, 甲
摘要:二期梅毒可累及皮肤黏膜及附属器.尽管二期梅毒的皮肤黏膜损害常见,但伴皮肤附属器损害的二期梅毒疹临床上少见,而梅毒性甲损害则更为罕见[1].我们报告1例伴有甲及甲沟损害的二期梅毒疹并对可溯报道作分析.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因左足拇趾溃疡7个月余,于2009年3月来我院就诊.患者7个月前发现左足拇趾甲根部出现绿豆大褐色无痛痒增生物,逐渐增至蚕豆大,趾甲同时发生改变,从中央部开始出现甲下溃烂、化脓及甲破坏.
临床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湿疹样表现的淋巴瘤样丘疹病

    报告1例湿疹样表现的淋巴瘤样丘疹病.患者男,57岁.躯干四肢散发红斑丘疹,渗出伴瘙痒1个月就诊.体检可见躯干及四肢散发绿豆至花生大小不一的红斑、丘疹,中央可见坏死,部分红斑表面渗出结痂,融合成斑块.皮损组织病理提示部分表皮坏死,周围棘细胞间水肿,形成水疱,真皮浅、中层小血管周围大片状淋巴、组织细胞浸润伴较多嗜酸性粒细胞,部分淋巴细胞核大有异形,可见到较多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CD30(+),诊断为湿疹样表现的淋巴瘤样丘疹病.

    作者:吴磊;黄琼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3岁女童眼睑睫毛阴虱感染1例及文献复习

    报告1例儿童眼睑睫毛及头发阴虱感染.患儿女,3岁.因其家长发现其反复揉眼约1周来诊.检查:双上眼睑睫毛处及头发上有活动的虫体和半透明的白色水滴状物.将虫体和虫卵取下,经鉴定为阴虱的虫体及虫卵.其睑睫毛处经金霉素眼膏治疗1周后复诊睫毛阴虱消失.

    作者:郑优优;朱文元;范卫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并发鳞状细胞癌1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34岁.因全身丘疹30年伴额部斑块1年余,于2011年5月21日至我院就诊.患者于30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散在的红色斑丘疹,并逐渐扩大,不能自行消退.近一年来额面部出现结节,并逐渐增大,破溃结痂不能愈合.患者未正规就诊及治疗,外用各种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效果不佳.有乙肝病史,职业为农民,经常日晒.父母非近亲结婚,患者系足月顺产,家族中无类似疾病.

    作者:罗婕;向明明;阎衡;杨希川;郝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雄激素性秃发的分类和分级方法

    雄激素性秃发根据性别、种族、病情严重程度等可表现为不同的脱发模式,Hamilton-Norwood分类法通常用于男性型脱发,Ludwig法则适用于女性型脱发.BASP分类法涵盖种族、性别的差异,易于记忆和掌握.

    作者:庄晓晟;许嘉家;郑优优;张建中;范卫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皮肤多发性肥大细胞瘤1例

    患儿男,52 d.因面部、躯干多发性红棕色斑块50 d余,于201 1年12月5日来我院就诊.患儿出生时家长即发现其面部、躯干有多个散在米粒至核桃大红色丘疹、斑块及结节,随患儿生长渐增大增多,逐渐变为肤色或棕褐色,20 d前于左侧跖部出现一淡褐色斑块.皮损摩擦刺激后局部肿胀发红,易出现水疱,水疱易破溃,未经任何处理能自行愈合.曾在当地医院给予对症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发病以来,患儿精神、食欲、睡眠及大小便均正常.

    作者:付桂莉;黄美莲;卢静静;郑源泉;姚兴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原发性皮肤骨瘤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骨瘤.患儿女,1岁.出生2个月时其母发现其右腹部、右腰部、左大腿皮肤多发性大小不等的扁平结节,质硬,无明显自觉症状.血清钙磷水平正常.右腹部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层及真皮下层可见板层状不规则排列的分化成熟的骨组织,部分骨小梁周围可见成骨细胞.诊断:原发性皮肤骨瘤.

    作者:胡继旭;严煜林;罗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福格特-小柳综合征1例

    患者男,50岁.因双手臂、臀部发现白斑1个月,于2006年7月到我院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羽显诱因发现臀部起白斑并逐渐增多扩大,近几日手臂又发新疹,遂到我院就诊.追问病史,患者3年前因感冒发热,1周后觉视力模糊、眼痛,到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4,左眼0.5,双侧视乳头边界模糊,色红,水肿,涉及黄斑,视盘血管扩张充血,边界模糊(图1),后极部视网膜浅脱离,诊断:葡萄膜炎.给予地塞米松10 mg、ATP 40 mg静脉滴注5d后改口服,外用新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后马托品滴眼液,治疗1个月后视力好转,右眼1.0,左眼1.2,2个月后视力恢复到右眼1.2,左眼1.5,中途有反复,1年后确诊为福格特-小柳综合征,半年前停药.

    作者:许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皮肤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并文献复习

    报告1例皮肤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男,25岁.全身泛发性皮损5年,主要表现为全身弥漫性色素减退伴色素加深的苔藓样斑片.面部呈现激素依赖性皮炎样表现.毛发稀疏,眉毛和腋毛脱落,睫毛及阴毛发白.手(足)指(趾)甲失去光泽,表面有纵嵴,部分缺损、萎缩.臀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现为苔藓样浸润模式.诊断:皮肤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给予糖皮质激素及他克莫司系统治疗,皮损改善不明显.

    作者:熊晓刚;刘业强;徐晓;刘波;雷晴;卢军;余泽莹;陈方元;涂圣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

    目的:探讨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lymphocytic infiltration of skin,LIS)的病因、临床与组织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报告1例少见的LIS,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典型皮损表现为紫红色或黄红色浸润性斑块,好发于面部;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团块状浸润,表皮无异常改变.病程经过良性,常可自发性缓解和复发.LIS需与盘状红斑狼疮、多形日光疹、网状红斑黏蛋白病、假性淋巴瘤鉴别,但鉴别困难.治疗方法有多种,但不能预防复发.结论:LIS皮损主要累及头、面、颈部等曝光部位,组织病理学表现以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对LIS治疗有良好的效果,并且无不良反应,但是否复发,须进一步观察.

    作者:何泽生;安国芝;张久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儿童非真菌性甲营养不良170例临床分析

    甲病变病因复杂,可为先天性或获得性,表现多样,临床医生常常感到诊断困难、治疗棘手.儿童作为相对特殊的群体,其甲病表现与成人有较大的区别,儿童甲真菌病的发病率较成人低,临床多见的是非真菌性甲营养不良.为了加强对儿童甲病的认知,我们观察总结了170例儿童非真菌性甲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瑞瑞;王秀荣;宋贤响;张传玲;魏淑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获得性指状纤维角化瘤1例

    患者女,20岁.因左手拇指指腹突起性增生物5年余于2011年3月20日至我院门诊就诊.5年前患者左手拇指指腹曾被水果刀刺伤,自行愈合未留明显瘢痕,随后该指腹出现一米粒大肤色结节,无自觉症状,逐渐增大突起,未曾治疗.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手拇指指腹一0.5 cm× 0.5 cm×0.5 cm肤色增生物,表面光滑,基底有衣领状表皮隆起环绕皮损(图1),质韧.

    作者:聂廷芬;郑宝勇;张彦秀;赵卫红;张文生;吴金环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2011年国外报告的皮肤病新治疗回顾

    对2011年部分国外皮肤性病杂志关于皮肤病新治疗方法的文献综述如下,其中大部分为个案报道.1 沙利度胺治疗家族性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An等[1]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familial primary cutaneous amyloidosis)患者应用沙利度胺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患者为51岁女性,病程25年,皮疹表现为广泛分布的暗红色、褐色扁平丘疹,下肢明显.瘙痒剧烈,难以忍受.家族多名成员有类似疾病.曾经外用多种糖皮质激素、口服抗组胺药及中药等治疗,效果欠佳.作者予其沙利度胺口服,初始量100 mg/d,每隔3周剂量减少25 mg,共维持12周.治疗开始数天后瘙痒即明显减轻[视觉模拟尺度(VAS)评分由10分减至2分],此后瘙痒持续减轻,后偶有手足瘙痒,皮疹亦逐渐减轻.

    作者:高小曼;常建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强脉冲光联合糖皮质激素皮损内注射治疗异物肉芽肿伴红斑

    目的:报告1例采用强脉冲光(IPL,波长560 nm)结合局部封闭成功治疗“爱贝芙”注射填充面部除皱术后致异物肉芽肿并发红斑.方法:在患者异物肉芽肿及红斑部位,先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随后以IPL治疗红斑.结果:患者局部肉芽肿封闭注射3次,IPL治疗4次后,局部丘疹、结节消退,皮肤平整,面部红斑颜色明显变浅.治疗完成后随访6~10个月,红斑结节已全部消退,未复发.结论:IPL结合封闭治疗该例“爱贝芙”注射填充致异物肉芽肿并发红斑疗效确切.

    作者:王艳春;高天文;刘斌;马翠玲;齐显龙;付俊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获得性单侧痣样毛细血管扩张1例

    患者男,36岁.因左侧胸背部、左上肢起红斑1年,于2010年7月17日至我科就诊.患者于2009年初无明显诱因左侧胸背部出现散在米粒至绿豆大褐色斑,无瘙痒、疼痛,后皮损逐渐增多,并逐渐播散至左上肢.患者从未诊治.患者否认有酗酒史、肝病、内分泌疾病史,其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否认近亲婚配史.

    作者:游弋;余佳;王欢;杨希川;郝飞;钟白玉;阎衡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临床观察

    目的: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337例银屑病患者,观察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银屑病患者进行全身NB-UVB照射,每周3次,应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痊愈所需治疗次数为12~62次,平均治疗次数为29.47次,照射累积剂量为8.24~126.18 J/cm2,平均累积剂量为53.3 J/cm2,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NB-UVB治疗银屑病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特点.

    作者:李亚婷;史同新;秦智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获得性指状纤维角化瘤7例临床分析

    目的:加深对获得性指状纤维角化瘤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间我科确诊为获得性指状纤维角化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和治疗反应.结果: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5.6±10.1)岁(26~52岁),平均病程(3.3±4.0)年(0.5~10年),男女比例1∶1.3.皮损表现为单发、大小不等、肤色的增生性肿物,呈圆顶状或柱状.主要累及指、趾部,也可见于手掌及甲沟等部位.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层不规则肥厚,表皮突增宽、延长;真皮乳头大量扩张毛细血管及粗大纤维增生,与真皮乳头平行.结论:获得性指状纤维角化瘤为单发增生性肿物,常发生在指、趾部,也可累及肢端其他部位.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有特征性改变,切除可治愈.

    作者:张红叶;王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急性横断性脊髓炎1例

    患者女,47岁.因反复面部红斑、口腔溃疡伴关节肿痛1年,突发双下肌无力1d,于2010年8月10日就诊.患者1年来反复面部红斑、口腔溃疡及关节肿痛一直未予重视,1周前患者出现发热,高体温39℃伴畏寒或寒战,于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但1d来突发双下肢麻木无力.体格检查:神清,精神差,面部蝶形红斑,口腔多发溃疡,双下肢肌力均为0级,伴感觉缺失,胸部束带感,尿潴留,双手掌指关节明显肿胀.

    作者:徐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巨大型水疱型毛母质瘤

    报告1例巨大型水疱型毛母质瘤.患者男,24岁.因左上臂肿块7个月,表面出现水疱3个月余就诊.皮肤科检查:左上臂见一12.5cm×6c@m囊样肿块,囊壁松弛,表面呈暗红色,内含黄色血清样液体,触诊可及一质硬肿块,界清,无压痛.手术切除整个新生物后行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中下部由嗜碱性细胞、过渡细胞和影细胞构成边界清楚的肿瘤团块,肿瘤团块上部真皮浅层可见淋巴水肿、增生扩张的淋巴管,其中充满淡嗜伊红淋巴液,胶原纤维稀疏.诊断:巨大型水疱型毛母质瘤.

    作者:黄东北;钟宝兴;万春雷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抗白三烯药物在炎症性皮肤病中的应用

    白三烯(leukotriene,LT)是重要炎症递质,参与多种皮肤病的发生、持续和发展.该文对LT在炎症性皮肤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抗白三烯药物在该类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作者:刘静;李邻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金黄色苔藓1例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10岁.因右大腿红斑8个月,于2010年10月就诊于我科.8个月前患儿无意中发现右大腿伸侧出现带状分布的暗红斑,无自觉症状.10余天后皮损颜色逐渐变为紫红色及黄褐色,未予治疗.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异常体征,肝脾未触及.皮肤科检查:右大腿伸侧可见斑疹数块,相连呈带状,0.5 cm×0.5 cm~2 cm×2 cm,中央为暗红色或紫红色,周边为褐色的,压之不褪色,表面轻度苔藓样变(图1A、B).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肾功能、B超及胸部X线片均正常.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轻度角化,基底细胞局灶性液化变性;真皮乳头层内有中等量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其间可见红细胞外渗(图2A);普鲁士蓝染色见真皮内有蓝色含铁血黄素沉积(图2B).

    作者:陶诗沁;朱小红;华海康;金城;杨莉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