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依巴斯汀治疗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王忠永;邱会芬;张玉杰;张建明;安荣贞

关键词:荨麻疹, 依巴斯汀
摘要:2006年1月以来笔者应用依巴斯汀(商品名:开思亭.西班牙艾美罗医用药物有限公司)治疗156例急、慢性荨麻疹.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

    患者女,57岁.皮肤出现红斑4年,结节半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轻度萎缩,Pautrier微脓肿形成,真皮大片状单一核细胞和组织细胞为主浸润,呈肉芽肿样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LCA(+),CD2(+),CD3(+),CD4(+),CD8部分阳性,CD45Ro(+),CD68部分阳性,CD20(-).诊断为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

    作者:耿松梅;王俊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42例治疗分析

    通过对我院2002年6月-2008年7月收住的42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儿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有效治疗方案.根据皮损面积及全身情况将其分为轻、中、重3型,病情分级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及愈后有关键性的指导作用.轻型患儿单用抗生素即可;中度患儿在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同时加用适量糖皮质激素,可加快病情恢复;重度患儿在应用广谱抗生素和适量糖皮质激素的同时加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可有效控制病情,缩短病程.

    作者:陈颖;程波;施秀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白塞综合征1例

    1病历摘要患者女,43岁.因反复口腔溃疡,四肢红斑、结节、水肿性斑块5年,再发并加重2周,于2008年5月20日就诊.患者5年前口腔先出现溃疡,随后小腿出现散在分布的结节性红斑,手腕出现水肿性斑块,伴疼痛,无发热.

    作者:陈艳华;吴文育;罗燕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并发腹部多重血管畸形和右肾萎缩

    报告1例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并发腹部多重血管畸形和右肾萎缩.患者男,26岁.全身皮肤散在分布咖啡斑26年,鼻部、躯干多发结节、肿块16年,血压升高5年.体格检查:血压220/130mmHg(1 mmHg=0.133 kPa),躯干、四肢可见10余处咖啡斑,呈棕色,深浅不一,直径2~10 cm.右鼻翼有一不规则肿块,躯干、四肢密布数百个黄豆、蚕豆大结节,部分呈暗褐色,质韧,互相不融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提示:腹部多发血管畸形;双肾三维CT提示:右肾萎缩.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S-100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核因子(NF)弱阳性.

    作者:李廷慧;王强;宋晶莹;全昌斌;张华;姚昊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依巴斯汀治疗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2006年1月以来笔者应用依巴斯汀(商品名:开思亭.西班牙艾美罗医用药物有限公司)治疗156例急、慢性荨麻疹.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忠永;邱会芬;张玉杰;张建明;安荣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Merkel细胞癌1例

    1病历摘要患者女,88岁.因左颊部肿物5个月,于2008年9月29日至我科就诊.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颊部有一结节,如绿豆大,质地韧,呈红色,无破溃,无痒痛等自觉症状.

    作者:韩永春;蔡东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糖皮质激素对表皮功能的调节

    糖皮质激素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之一.它对表皮的发育、表皮屏障功能的形成、表皮脂代谢、角质层致密性、角质形成细胞的增生和分化均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恰当地应用糖皮质激素能有利于治疗包括皮肤病在内某些疾病;使用不当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很好地了解糖皮质激素对表皮功能的影响,对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防治由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艹問)茂强;宋顺鹏;Kenneth R.Feingold;Peter M Elias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结节型淀粉样变

    患者女,48岁.主诉:下肢黄色结节14年.现病史:14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下肢出现棕黄色斑块,逐渐增大形成结节,无自觉症状.4年前左下肢亦出现类似皮损.2008年8月来我院就诊.发病以来一般情况良好.

    作者:耿松梅;李伯埙;靳耀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发生于毛囊的银屑病1例

    1病历摘要患者男,20岁.因双上肢反复出现鳞屑性红斑、丘疹,伴瘙痒6个月余,泛发全身2个月余入院.6个月前患者双肘部出现绿豆大丘疹,上覆鳞屑,伴瘙痒.2个月前皮损渐发至全身,部分融合.

    作者:刘静穆;张敏;王琳;郭在培;张谊芝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儿童线状局限性弹性组织变性

    报告1例儿童线状局限性弹性组织变性.患儿男,4岁.因出生时即发现左股部淡黄色水平条纹而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中层胶原纤维束间隙增宽.Verhoeff-van Gieson染色见真皮中层簇集大量弹性纤维碎片.该文作者对线状局限性弹性组织变性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进行了研究,并对近30年的文献作一复习.

    作者:相广财;韩冰;汪晨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0.1%他扎罗汀乳膏短时接触隔日维持治疗对寻常痤疮复发的影响

    目的:评价0.1%他扎罗汀乳膏短时接触隔日维持治疗对寻常痤疮复发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对纳入观察的126例经治疗后症状缓解达到Pillsbury分级法属I级以下的寻常痤疮患者.采用0.1%他扎罗汀乳膏(或安慰剂)短时接触隔日维持治疗,按Doshi的痤疮综合分级系统(the global ache grading system,GAGS)计分评价,观察维持疗程第4、8、12周症状变化情况,评估其对症状复发的影响.结果:0.1%他扎罗汀乳膏维持治疗组较安慰剂组的复发率明显降低,在随访的第8和12周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5和8.147,P<0.05);两组无论是轻、中、重度,还是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相近,发生率极低.总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3.33%/1.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5、P>0.05).结论:0.1%他扎罗汀乳膏短时接触隔日维持治疗能减少寻常痤疮复发,且局部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源;张雅洁;莫衍石;李多茹;贺勤;陈加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先天性巨大色素痣并发白癜风1例

    患者男,37岁.因腰背部出现黑褐色斑片37年,全身散在白斑20年.于2008年7月16日就诊.患者自出生右侧腰背部即有大片黑褐色斑片,随着年龄增长斑片逐渐增大,其上有粗的黑色毛发,无任何不适.

    作者:褚昕;陈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

    报告1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TEN).患者男,62岁.心脏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出现全身红斑7 d,脱屑3 d.围术期曾使用过多种药物.全身表皮剥脱面积>30%体表面积,伴有黏膜损害.停用其他药物,继续给予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同时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后获得治愈.

    作者:夏萍;吴文育;任捷;侯旭敏;郑志忠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累及黏液囊的关节病性银屑病

    报告关节病性银屑病致黏液囊炎1例.患者男,60岁.因银屑病15年,指(趾)关节疼痛3年,右肘伸侧肿胀1个月来诊.右肘关节外侧鳞屑性红斑伴压痛,关节伸侧有一囊肿;双膝关节肿胀无压痛.影像学检查示尺骨鹰嘴和髌上黏液囊炎均伴有邻近部位的附着点炎.

    作者:屈丽娜;张福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单纯性汗腺棘皮瘤

    报告1例单纯性汗腺棘皮瘤.患者女,48岁.因右股后侧淡粉色斑块10余年就诊.患者10余年前右股后侧出现一淡粉色甲盖大的斑块,缓慢增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内境界清楚的肿瘤团块,细胞类似汗孔样细胞.诊断:单纯性汗腺棘皮瘤.

    作者:杨励;惠海英;马学良;张美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病1例

    患者男,60岁.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双手背、足背出现少量角化性丘疹,自觉轻度瘙痒,丘疹表面角化物去除后露出红色皮面,但不久又会出现丘疹.

    作者:朱文全;蒋建震;卞国玮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掌纤维瘤病1例

    1病历摘要患者男,54岁.因双手掌出现结节、掌指关节挛缩3年,于2007年5月17日来我科就诊.患者2004年初偶然发现右手掌指关节处有一结节,质地坚硬,无痛痒等不适,未予重视;随后左手掌亦出现类似皮损,仍无明显自觉症状.

    作者:葛兰;杨希川;郝飞;阎衡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外毛根鞘癌

    报告1例外毛根鞘癌.患者女,84岁.右侧面部出现肿块半年,增大、破溃,大小约3 cm×3 cm.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呈小叶状增生且与表皮相连的肿瘤组织.部分肿瘤组织显示外毛根鞘角化.该肿瘤组织主要由内含透明细胞质之非典型大型细胞所组成,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阳性,过碘酸-希夫染色(PAS)阳性,上皮膜抗原(EMA)阳性,S-100蛋白(S-100)阴性,平滑肌抗体(SMA)阴性,细胞角蛋白7(CK-7)阴性,临床诊断为外毛根鞘癌.建议患者行局部肿瘤切除.

    作者:王涛;刘跃华;方凯;赵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蛋白酶激活受体2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研究

    目的:观察蛋白酶激活受体(PAR)2及其相关蛋白在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探索AD的发病机制.方法:AD患者15例,正常对照1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ABC法),对皮肤组织中PAR2的表达及组织分布进行测定.结果:AD患者皮损组织呈现以慢性皮炎为主的病理改变:表皮突向下增生延长,棘层肥厚,细胞增生明显;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单一核细胞浸润,患者非皮损组织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但可见轻度棘层细胞增生.PAR2表达水平在AD患者皮损组织中明显升高,但在AD患者非皮损组织中变化并不显著.结论:在AD患者中,PAR2表达水平异常增加,由于PAR2表达的增加主要见于AD患者的皮损组织,南此推测.PAR2的激活和表达主要与AD的早期急性炎症反应有直接关联.

    作者:苏忠兰;张美华;王宏伟;毕志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

    报告1例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患者女,24岁.左侧季肋部丘疹伴疼痛3个月余.系统检查无异常.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一隆起性损害,部分表皮增生肥厚,表皮突伸长增宽,真皮内可见增牛的血管腔隙呈网状排列.腔内可见较多红细胞,管壁为单层内皮细胞,包绕多少不等的胶原组织.诊断为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予手术切除治疗.

    作者:翟志芳;阎衡;杨希川;钟白玉;沈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