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抵抗中波紫外线对小鼠皮肤的慢性光损伤作用

徐丽贤;骆丹;徐晶;林向飞;吉玺;朱洁;吴迪;李巍

关键词: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紫外线, 中波, Balb/c小鼠
摘要: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UVB)慢性辐射BALB/C小鼠后皮肤的组织病理改变、表皮细胞凋亡情况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其的影响.方法:EGCG局部外用于小鼠耳、背部皮肤后分别给予不同强度的UVB辐射,每日1次,连续1个月,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不同处理条件下皮肤组织病理变化,同时应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门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小鼠表皮中的凋亡细胞.结果:UVB慢性辐射对BALB/C小鼠皮肤有明显影响,主要表现有表皮过度角化、棘层肥厚、海绵样水肿、晒斑细胞、真皮乳头层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等.EGCG预处理能减轻UVB诱导的上述组织病理变化.另外,对慢性低剂量UVB辐射组,EGCG有一定的促细胞凋亡作用.结论:不同剂量UVB慢性辐射后小鼠皮肤组织病理改变明显,EGCG可保护UVB辐射诱导的光损伤作用,并对低剂量慢性UVB辐射后BALB/C小鼠皮肤细胞有促进凋亡作用.
临床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须部假性毛囊炎

    报告1例须部假性毛囊炎.患者男,25岁.右侧颏部出现-3 cm长的线状限局性、复发性红色丘疹及脓疱4个月.经检查证实该线状损害是一根在真皮浅层潜行的毛发.根据病史及皮肤科检查确诊为须部假性毛囊炎.

    作者:何威;吴军;闫国富;杨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Paget样网状细胞增生病

    组织病理特征图1的组织病理特征是表皮增生,表皮下部有较多的细胞浸润,浸润细胞体积较大,细胞核染色较深,形态不规则,核周有明显的空晕,似Paget样细胞.真皮浅层可见淋巴细胞浸润.

    作者:常建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红皮病性银屑病并发鳞状细胞癌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男,47岁,躯干、四肢出现丘疹和斑块24年,周身皮肤潮红20年,下肢肿物1年,于2007年9月2日就诊于我科门诊.患者24年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和双肘、膝出现散在大小不等的丘疹及斑块,微痒.曾诊断为银屑病,给予内服及外用药物治疗(具体药名不详),病情未见明显好转.1年前左下肢出现黄豆大结节,表面呈菜花样,有渗出,增长迅速.3个月前右股外侧亦出现类似皮损.患者既往无传染病史,双眼白内障10年,否认有过度曝晒史及特殊物品接触史.

    作者:王颖;管秀好;郑松;李久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进行性肢端黑变病

    报告1例进行性肢端黑变病.患者男,15岁.双手(足)、指(趾)甲、面颊、耳郭出现褐色斑疹9年.皮肤科检查示双手(足)背侧及掌(跖)侧缘、面颊、耳郭、指(趾)甲弥漫分布暗褐色斑疹及斑片,双手(足)背关节处及耳郭皮肤轻度萎缩、变硬,手指间关节屈侧可见黑褐色色素性条纹,指(趾)甲有纵行的黑褐色色素线.4个月后手(足)背、掌(跖)侧缘、面颊及耳郭弥漫性暗褐色斑疹稍减退,耳郭呈现蛛网状线状褐色斑.组织病理检查示基底层黑素细胞增多,透明细胞呈簇状,黑素增加,真皮浅层见大量噬黑索细胞及黑素颗粒.

    作者:潘敏;朱文元;骆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微波联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Ⅲ期酒渣鼻1例

    患者男,38岁.鼻红斑7年,近2年在红斑基础上出现增生物,且逐渐增大,于2004年10月16日来诊.患者平素体健,无家族史,无烟酒嗜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以鼻尖为中心一隆起性红色肿物约3 cm×2.5 cm×1.5 cm.表面不平,呈橘皮样外观,肿物表面及相邻皮肤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及丘疹、结节(图1 A).血、尿常规,肝功能、肝炎标志物均正常.诊断:酒渣鼻(Ⅲ期).

    作者:刘毅;崔艳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环状型皮肤结节病并发白癜风1例

    结节病是一种病因未明、可累及多系统的疾病,临床表现随受累脏器不同而呈多样性,皮肤表现也多种多样.环状型皮肤结节病较少见,而同时并发白癜风者更为少见.现将笔者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赵娜;马东来;宿斌;晋红中;王宝玺;方凯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脐肠系膜管残留致脐息肉

    报告1例脐息肉.患儿男,12岁.脐窝起-黄豆大红色丘疹伴反复出血6年余,组织病理示皮损表皮缺如,局部含有大量肠腺腺腔和血管.诊断为脐肠系膜管残留致脐息肉.

    作者:杨玲;何威;黎智;何云志;胡学强;余小勤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以皮损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白血病1例

    急性白血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肿瘤,常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肝脾及淋巴结增大,一般诊断不难.但对于首发表现以皮肤结节、斑块、溃疡为主者临床罕见,较易误诊.现报告1例.

    作者:张凡;杨勇;董玉君;李若瑜;涂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染料激光联合药物皮损内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临床观察

    2003年3月-2007年12月笔者采用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皮损内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174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抗;陈勇军;刘巧;沈静;翟培明;姚小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麻风患者愈后表皮某些生理功能障碍研究

    目的:了解麻风愈后者其原受累及部位是否存在角质层生理功能障碍.方法:利用多功能皮肤生理仪对麻风患者痊愈后前臂原皮损处角质层含水量、酸碱度、透过皮肤水分丢失率及屏障功能的恢复速度进行测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麻风愈后者原皮损处角质层含水量明显降低(P<0.002),以瘤型麻风患者降低幅度大;皮肤表面的pH明显增高(P<0.000 1),界线类偏结核型患者pH改变不甚明显;麻风愈后者原皮损处的基础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好于正常人,以界线类偏瘤型患者水分丢失量降低明显;麻风愈后者原皮损处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的恢复速度元明显改变.结论:麻风患者痊愈后仍然有角质层生理功能障碍.

    作者:宋顺鹏;吕成志;李兆研;郭晨雁;(問)茂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毛发老化

    毛发老化包括毛干的剥蚀作用以及毛囊的老化.前者包括整个毛干纤维逐渐退化,后者表现为头发变白,或者头发生长缓慢.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均会导致毛发老化.外用抗毛发老化的药物包括护发素、光防护剂和抗氧化剂.染发是治疗灰发症的主要手段.目前用于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方法包括外用米诺地尔、口服非那雄胺以及自体毛发移植术.生物工程技术将在抗毛发老化方面发挥作用.

    作者:曹蕾;朱文元;王磊;范卫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重庆地区2135例浅部真菌病患者病原学分析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浅部真菌病病原菌菌种分布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集的2135例浅部真菌病临床标本进行直接镜检、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镜检阳性率为66.5%,培养阳性率为55.7%.菌种分布丰要为:红色毛癣菌872株(68.2%),犬小孢子菌50株(3.9%),须癣毛癣菌48株(3.8%),念珠菌及酵母样菌173株(13.5%),曲霉26株(2.0%),青霉11株(O.9%).结论:①重庆地区浅部真菌感染中,皮肤癣菌仍占主导地位.男性皮肤癣菌的镜检及培养阳性率均高于女性,冬季癣菌的检出率低于春、夏、秋三季.②红色毛癣菌为优势致病菌,但其在15岁以下年龄组患者中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

    作者:熊亚;周村建;李芹阶;黄秀英;黄元辉;钟白玉;唐书谦;戴玮;郝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阴虱眉毛寄生1例

    患者男,40岁.双侧眉部红斑、剧烈瘙痒2个月,于2007年12月13日来诊.曾在外院及本院门诊多次诊断为神经性皮炎,给予糠酸莫米松乳膏、复方酮康唑霜等外用后均无好转.皮肤科检查:双侧眉部红斑,少许抓痕.眉毛排列整齐,表面有淡褐色细小附着物(图1).

    作者:李秀丽;高飞;戴玲源;廖万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放射性纤维瘤病

    报告2例放射性纤维瘤病.2例患者中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42岁和64岁.临床上均为放射治疗部位出现质硬的小结节.组织病理检查均表现为真皮和皮下组织成纤维细胞增生和纤维化,真皮结缔组织中可见胞核大而畸形的星形成纤维细胞,并可见有丝分裂象,符合放射性纤维瘤病的诊断.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该病主要须与瘢痕疙瘩和纤维肉瘤鉴别.

    作者:马东来;郑和义;方凯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评《国际皮肤病分类与名称》出版发行

    作者:龙振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黄色肉芽肿1例

    黄色肉芽肿为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一种,临床较少见,发生于成人更为罕见.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瑛;周村建;杨希川;郝飞;钟白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浅表性大疱型坏疽性脓皮病

    报告1例浅表性大疱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女,58岁.四肢红斑、水疱、溃疡伴疼痛9 d入院.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内有一大脓疱,脓疱两侧表皮内有较多中性粒细胞侵入,两侧表皮有明显细胞间及细胞内水肿,真皮浅层及中层有弥漫性中性粒细胞浸润,有明显核尘,核碎裂,真皮胶原纤维间水肿,皮下组织有部分区域出血.类似于典型坏疽性脓皮病,但是在真皮中的位置更表浅.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米诺环素,雷公藤多苷治疗,2个月后痊愈.

    作者:刘平;唐妮娜;王琼玉;彭振辉;王俊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患者女,82岁.左小腿出现3个红色结节2个月,组织病理检查发现真皮内淋巴样细胞浸润,无嗜表皮现象,细胞体积大,肿瘤细胞CD20(+),CD79a(+),Bcl-2(+),Bcl-6(+),Ki-67 70%(+),MUM-1(+),Pax-5(+),CD10(-),诊断为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全身检查未发现皮肤以外系统受累证据,行局部肿瘤切除及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作者:刘洁;王涛;马东来;方凯;晋红中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先天性厚甲症1例

    患者女,19岁.因双手(足)指(趾)甲肥厚19年,于2007年5月25日就诊.患者出生后不久双手(足)指(趾)甲开始肥厚,逐年加重,出现远端上翘,呈黄褐色,无自觉症状.随着年龄增长双足跖摩擦后经常出现大疱,有时破溃,行走时疼痛,日久形成角化性斑块.腰背部及四肢伸侧皮肤出现干燥性丘疹,冬季加重.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患者智力正常,营养中等,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杨宝琦;张法义;周桂芝;张福仁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尼群地平引起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1例

    尼群地平为钙离子拮抗剂,临床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等病,发生重症药疹的病例较少见.我科收治1例由尼群地平引起的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颖;刘茁;计雄飞;施秀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