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在重症胸外伤肋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吕晓东

关键词:肋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保守治疗
摘要:目的 比较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在重症胸外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固定术组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保守治疗组则予以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相关监测指标、镇痛药应用、住院时间与并发症.结果 内固定术组患者治疗后2h、1d、2d与3d的视觉模拟评分、心率与呼吸频率水平均显著性低于保守治疗组,PaO2水平显著性高于保守治疗组;镇痛药应用次数、住院时间与肺部并发症率均显著性低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相比较保守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肋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保守手术与根治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并比较腹腔镜保守及根治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确诊为输卵管妊娠的妇女100例,随机分为保守组(腹腔镜保守治疗)和根治组(腹腔镜根治治疗).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情况及术后2年生育率.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和根治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无大出血.保守组和根治组术中手术失血、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12%)高于根治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术后2年生育率(68%)高于根治组(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守性手术能增加术后的宫内妊娠率,根治性手术术后重复性异位妊娠的风险低,但对输卵管损伤大,不利于患者的妊娠.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需要权衡利弊,做出选择.

    作者:仉元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IABP辅助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重症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重症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重症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IABP辅助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相关指标、心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血小板减少、术后低心排、中转体外循环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VEF水平更高,LVDD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冠心病采用IABP辅助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能显著缩短治疗时间,改善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作者:庞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埃克替尼联合消癌平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及血清SCCA、 MMP-9、TGF-β1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消癌平注射液与埃克替尼联合对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及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30例予以埃克替尼治疗,研究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血清SCCA、MMP-9、TGF-β1水平、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WHOQOL-100)评分.结果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肿瘤局部控制率(83.33%)高于对照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2个月血清SCCA、MMP-9、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3.3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2个月心理健康、生活能力、环境适应力、社会关系等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予以消癌平注射液与埃克替尼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其症状及血清SCCA、MMP-9、TGF-β1水平,提高预后,且具有安全性.

    作者:高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6个月应用低剂量替格瑞洛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6个月应用低剂量替格瑞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行PCI术后6个月复查患者52例,根据患者术后服用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类型,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替格瑞洛组)和对照组(氯吡格雷组),每组26例.其中观察组术后服用替格瑞洛(90 mg),术后6个月改用低剂量替格瑞洛(45 mg),对照组术后持续服用氯吡格雷(75 mg),两组患者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连续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服药3个月后血栓弹力图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炎症因子情况.结果 服药后3个月检测显示,观察组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68.24±17.63)%]高于对照组[(47.91±15.97)%],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71.48±l2.78)%]高于对照组[(59.63土14.26)%],观察组ADP激活血小板形成大血凝块强度[(31.76±6.88)mm]低于对照组[(46.28±10.9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药物相关不良事件例数[4例(15.38%)]低于对照组[8例(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6个月应用低剂量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聚集强度高,能够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建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分泌型IgA在IgA肾病发病中的作用

    IgA肾病(IgAN)是我国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多发生于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后.有学者推测黏膜免疫可能与IgAN的发生相关,而分泌型IgA (SIgA)在黏膜免疫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SIgA在IgAN发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曾婉;张军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维生素D3在2型糖尿病并结直肠息肉与结直肠癌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合并结直肠息肉或结直肠癌患者中维生素D3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糖控制标准及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的诊断,分为2型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HbA1c》 >6.5%]组(其中合并结直肠息肉30例为A组,合并结直肠癌30例为B组)、2型糖尿病伴血糖控制良好(HbA1c <6.5%)组(其中合并结直肠息肉30例为C组,合并结直肠癌30例为D组);另选取同期无糖尿病患者60例设为无糖尿病组(其中合并结直肠息肉30例为E组,合并结直肠癌30例为F组).入组研究对象均检测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 2-VD3]、血糖、HbA1c,并行胃肠镜检查.观察血清1,25-(OH) 2-VD3与HbA1c、空腹血糖相关性;分析血清1,25-(OH) 2-VD3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不同1,25-(OH) 2-VD3水平2型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出现结直肠息肉或结直肠癌的情况.结果 各组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3、空腹血糖、HbA1c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结直肠癌的B、D、F组HbA1c、空 腹血糖水平分别高于合并结直肠息肉的A、C、E组(P<0.05);B、D、F组1,25-(OH)2-VD3水平分别低于合并结直肠息肉的A、C、E组(P<0.05).血清1,25-(OH)2-VD3与HbA1c、空腹血糖均呈负相关(P均<0.05).各组患者血清1,25-(OH) 2-VD3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OH) 2-VD3与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均呈正相关(P<0.05),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均呈负相关(P<0.05).1,25-(OH) 2-VD3水平缺乏(<25 μg/L)者中2型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出现合并结直肠息肉或结直肠癌的比例高于1,25-(OH) 2-VD3水平非缺乏(≥25 μ,g/L)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合并结直肠息肉或结直肠癌患者中1,25-(OH) 2-VD3水平呈低表达,1,25-(OH)2-VD3与2型糖尿病并结直肠息肉或结直肠癌患者的血糖控制呈负相关,且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存在良好相关性,1,25-(OH) 2-VD3缺乏的2型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合并出现结直肠息肉或结直肠癌的概率可能增大.

    作者:牛爱原;田庆刚;薄建华;韩冬梅;吴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骨刀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应用骨刀进行改良的全椎管扩大潜行减压术和传统咬骨钳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86例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7例,女39例,年龄61.8岁.对照组40例狭窄节段采用传统咬骨钳手术治疗,实验组46例狭窄节段应用骨刀进行改良的全椎管扩大潜行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的变化情况.所有患者随访7 ~18个月,手术效果根据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VAS及ODI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并复查腰椎X线查看腰椎稳定性.结果 两组手术均进展顺利,无术中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2.02±0.25)h比(2.99±0.18)h],术中出血量减少[(219.35±26.45) ml比(264.75±28.19) ml,P<0.05];而引流量减少变化不大[(242.28±23.06) ml比(250.50±19.67) ml],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术后症状明显改善29例(72.5%),优良率为82.5%,实验组术后症状明显改善38例(80.4%),优良率为87.0%.末次随访时均未见不稳现象.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骨刀进行改良的椎管扩大潜行减压治疗椎管狭窄症短期效果良好,能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但需要术者掌握骨刀使用技巧并对腰椎解剖结构理解详细.

    作者:朱俊博;黄宗强;严鹏辉;吴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隐匿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一例的诊治

    患者,女,74岁,农民,既往体健,因“上腹部胀痛不适、纳差10d,黑便1d”入院,10 d前,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胀,呈阵发性闷胀不适,纳差,食欲较前明显下降,当时未给予重视和特殊处理,1d前患者突然出现黑便,呈柏油样大便,急来医院.体检:体温(T):36.8℃,心率(P):73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33/58 mmHg(1 mmHg =0.133 kPa);患者神志清醒,精神差,慢性病容,中度贫血貌,四肢湿冷,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中上腹部压之不适,腹水征阳性,肠鸣音亢进,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张彦;胡国启;张学武;刘朋;刘萍;刘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提高动脉瘤的处理效率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后动脉瘤再破裂风险的影响

    目的 评价提高动脉瘤患者的处理效率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入院后动脉瘤再破裂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467例aSAH患者作为观察组,共467例,同时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22例aSAH患者为对照组,共422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前等待时间、总住院时间、院前等待时间与动脉瘤处理效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再破裂率显著降低[3.0%(14/467)比14.0%(59/422),x2=35.479,P<0.01].观察组患者院前等待时间[3(1,5)d比6(4,13)d,z=1.386,P<0.01],术前等待时间[4(1,6)d比8(4,15)d,z=12.597,P<0.01]与总体住院时间[12(3,17)d比18(7,21)d,z=1.981,P<0.01]均显著降低.结论 提高动脉瘤的处理效率可以显著降低aSAH患者入院后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的发生率,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

    作者:王文福;纪德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在重症胸外伤肋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在重症胸外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固定术组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保守治疗组则予以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相关监测指标、镇痛药应用、住院时间与并发症.结果 内固定术组患者治疗后2h、1d、2d与3d的视觉模拟评分、心率与呼吸频率水平均显著性低于保守治疗组,PaO2水平显著性高于保守治疗组;镇痛药应用次数、住院时间与肺部并发症率均显著性低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相比较保守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肋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吕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普瑞巴林治疗)和观察组(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治疗),每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感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嗜睡、头晕、共济失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不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刘兆华;李诗彬;赵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微创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

    目的 观察小儿腹股沟斜疝行微创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接诊的94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按术式不同分成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8h、12 h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6.38%)、复发率(0)均低于对照组(25.53%、12.77%) (P <0.05).结论 微创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可显著减轻腹股沟斜疝患儿手术疼痛,减少并发症及复发风险,加快患儿康复.

    作者:莫海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甲钴胺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甲钴胺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甲钴胺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与对照组(仅使用甲钴胺进行治疗),每组42例.84例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为(95.23±2.11)分,对照组的治疗满意度为(75.23±4.14)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使用甲钴胺联合神经节苷酯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用药安全性得以保障,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得到优化,使其能够快速恢复正常生活,患者治疗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栾慧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对ICU机械通气继发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FBPL)治疗ICU机械通气继发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ICU机械通气继发肺部感染患者90例按住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吸痰,观察组实施FBPL,1次/d,持续治疗7d.治疗前后观察患者呼吸功能及炎症因子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71.11%,P<0.05);治疗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大通气量(MVV)、肺总量(TLC)、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等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氧合指数(PaO2/FiO2)高于对照组,呼吸功能(WOB)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机械通气继发肺部感染患者实施FBPL,可有效控制感染,改善肺功能及呼吸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

    作者:李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导管溶栓联合介入重建深静脉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目的 研究导管溶栓联合介入重建深静脉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选择48例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行单纯导管溶栓治疗,观察组行导管溶栓联合血管重建.比较两组溶栓治疗后大腿消肿率、通畅率、D-二聚体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溶栓治疗后肢体消肿率为(0.642±0.131),通畅率为(0.673±0.116),D-二聚体水平为(2471±793) μg/L;观察组溶栓治疗后肢体消肿率为(0.725±0.085),通畅率为(0.798±0.079),D-二聚体水平为(3075±689) μg/L.两组比较,观察组消肿率、通畅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未见增多.结论 导管溶栓联合介入重建深静脉较单纯导管溶栓治疗急性期DVT溶栓效果增强.

    作者:郝玉军;李炜芹;牟德堂;崔国伟;崔秀梅;董晖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医用生物组织胶水点涂法、分解法和胶线结合法对位黏合急诊面部创伤伤口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医用生物组织胶水点涂法、分解法和胶线结合法对位黏合急诊面部创伤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115例面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15例均为单纯缝线缝合或单纯组织胶水手法未能解剖复位.通过医用生物组织胶水分解法、点涂法与胶线结合法对其面部创伤进行对位黏合,并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15例患者治疗后均能解剖对位黏合,其中1例(0.87%)患者发生创面感染,其余患者均无开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医用生物组织胶水点涂法、分解法和胶线结合法对位黏合急诊面部创伤伤口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术后美观、可靠,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强;杨晓明;陈锦华;田超;毕淑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超声造影指导不同大小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指导不同大小肝细胞肝癌(HCC)射频消融(RFA)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5例HCC患者,其中A组27例肿瘤大径≤3.0 cm,B组18例肿瘤大径3.1 ~5.0 cm,根据超声造影确认的肿瘤浸润范围制定RFA方案,CECT或CEMRI判断病灶灭活情况.分析两组病灶完全消融率、1年内无瘤生存期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超声造影后57.8%(26/45)患者肿瘤大径增大,但与CEUS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3个病灶完全灭活,A组完全灭活率为96.3%,B组完全灭活率为94.4%,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A组15例(55.6%)无瘤存活,B组11例(61.1%)无瘤存活,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甲胎蛋白水平对短期无瘤生存率有影响(P<0.05).结论 超声造影对指导较大肝癌RFA治疗中的应用值得重视.

    作者:郝艳红;陈敏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Plasma射频离子束与CO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

    目的 比较CO2点阵激光疗法与Plasma射频离子束疗法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中至重度面部痤疮瘢痕患者173例,其中CO2点阵激光治疗组113例,Plasma射频离子束治疗组60例,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均衡两组间混杂因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以Plasma射频离子束治疗组为基准组进行匹配,共42例匹配成功,该组患者治疗后面部痤疮瘢痕的质地和萎缩情况改善明显,质地和萎缩改善率>50%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2.9%和88.1%,均好于CO2点阵激光组患者(P<0.01);除皮肤变色情况以外,其他不良反应在Plasma射频离子束组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 Plasma射频离子束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CO2点阵激光治疗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李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卡铂+紫杉醇化疗致卵巢癌患者药物超敏反应的临床观察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卵巢癌患者因卡铂+紫杉醇化疗导致的超敏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诱发超敏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予以卡铂联合紫杉醇化疗,观察患者用药后超敏反应发生情况与临床表现,并比较发生超敏反应、未发生超敏反应患者的基线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进一步明确导致超敏反应出现的相关因素.结果 60例患者中,16例(26.67%)化疗后出现超敏反应,按受累脏器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皮肤黏膜(10.00%)、消化系统(5.00%)、循环系统(3.33%)、呼吸系统(3.33%)、神经系统(1.67%)、泌尿系统(1.67%)及眼部反应(1.67%).超敏反应发生与微生物感染、预防用药时间、输液器具使用类型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卡铂与紫杉醇联合化疗应用于卵巢癌的治疗中,输液器具类型、微生物感染以及预防用药时间,会导致患者用药后出现超敏反应,临床需对此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减少超敏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敏;薛惠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数字化X线钡餐造影对诊断食管型颈椎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数字化X线钡餐造影对诊断食管型颈椎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63例拟诊食管型颈椎病患者,均行常规X线平片检查及数字化X线钡餐造影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对拟诊食管型颈椎病患者,数字化X线钡餐造影诊断准确度为85.71% (54/63)、灵敏度为90.00% (36/40)、特异度为78.26% (18/23),均高于X线平片检查(61.90%、70.00%、47.83%);误诊率为21.74% (5/23)、漏诊率为10.00% (4/40),均低于X线平片检查(52.17%、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字化X线钡餐造影诊断食管型颈椎病,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且漏诊率及误诊率低.

    作者:周亚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