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爱军
目的 研究小儿急性肠梗阻A2B腺苷受体、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医院小儿科收治的30 例急性肠梗阻肠坏死患儿作为治疗组,30 例消化道畸形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行肠切除肠吻合术.检测方法:①免疫组化方式检测肠管黏膜上皮细胞中A2B腺苷受体( A2BAR)、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②蛋白印记(WB)检测两组患儿肠黏膜上皮细胞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酶(p38MAPK)以及磷酸化p38MAPK (p-p38MAPK)的表达;③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A)检测术前以及术后7 d 血清中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含量.结果 治疗组患儿A2BAR灰度值(139.33 ±34.06)低于对照组(177.60 ±11.58,P<0.01);治疗组患儿Occludin蛋白灰度值(198.63 ±14.23)高于对照组(175.64 ±18.17,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的p38MAPK表达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p-p38MAPK的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治疗组患儿TNF-α浓度为(95.30 ±9.39)pg/ml,高于对照组的(70.57 ±5.84)pg/ml(P<0.05);治疗后7 d治疗组患儿TNF-α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急性肠梗阻肠坏死导致缺血缺氧,促进了细胞的凋亡及TNF-α释放,造成A2BAR表达量增多,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下降,这可能是导致肠道细菌移位的原因.
作者:袁小锋;田霞;李红军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尿毒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行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均治疗3个月.统计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生化指标[血磷、血钙、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并发症(心脏瓣膜钙化、低血压、皮肤瘙痒)发生率,并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SF-36)分值.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β2-MG、血磷、血钙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清β2-MG、血磷、血钙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脏瓣膜钙化率(2.5%)、皮肤瘙痒率(7.5%)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F-36分值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SF-36分值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磷、血钙等生化指标水平,降低心脏瓣膜钙化等发生风险,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郑世荣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影响面肌痉挛( HFS)患者微血管减压术( MVD)后发生迟发性面瘫( DFP)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神经外科就诊的MVD术后发生DFP的HFS患者30例为DFP组,同时收集同期接受MVD手术且效果良好无任何并发症的患者62 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和病症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迟发性面瘫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责任血管数量[OR(95%CI)=3.129(1.021, 6.432),P<0.05]、责任血管对脑干区压痕[OR(95%CI)=2.046(0.785, 4.252),P<0.05 ]是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危险因素,而围术期使用尼莫地平是 DFP 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446(0.324, 0.975),P<0.05].结论 面肌痉挛患者的责任血管数量和责任血管对脑干区有压痕会增加MVD术后发生DFP的风险,而围术期使用尼莫地平则会降低DFP发生率.
作者:凌兴飞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曲美他嗪对PCI相关心肌损伤及术后长期应用对心绞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治疗,曲美他嗪组入院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40 mg负荷量,以后20 mg/次,3次/d.于入院时,术后6、12、24、48 h检测血清心肌肌钙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术后12个月随访心绞痛缓解情况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终有132例完成实验,曲美他嗪组69例,对照组63例,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cTnI(F组间 =8.392,P>0.05)与CK-MB(F组间 =6.725,P>0.05)水平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水平均有升高,但曲美他嗪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2个月随访,曲美他嗪组患者心绞痛缓解及心电图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曲美他嗪能够预防或改善PCI相关的心肌损伤,长期应用可明显缓解心绞痛发作.
作者:韩明磊;金卫东;刘振;王成;崔佳佳;李艳茹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孕前优生TORCH感染筛查的结果,总结TORCH感染现状.方法 将进行孕前优生TORCH感染筛查的1 200 例待孕妇女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感染比例,同时对感染详情进行总结探讨.结果 1 200 例受检者中,风疹病毒IgG抗体(RV-IgG)的感染率(48.33%)高,其次为巨细胞病毒IgG抗体(CMV-IgG,45.00%),弓形虫IgG抗体(TOX-IgG)、弓形虫IgM(TOX-IgM)、巨细胞病毒IgM(CMV-IgM)的感染率分别为2.91%、1.67%、0.41%;城镇RV-IgG、CMV-IgM、CMV-IgG感染率高于农村,TOX-IgM、TOX-IgG感染率低于农村.结论 孕前优生TORCH感染筛查可判断备孕女性的感染状况,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基础,同时实施便于准确治疗,对降低TORCH感染引起的出生缺陷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高志岗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131I联合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 rhTSH)在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DTC患者60例,按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激素撤退疗法介导131I清甲治疗,观察组采用rhTSH介导131I清甲治疗.比较两组清甲疗效、不同检测时间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甲状腺免疫球蛋白(Tg)水平、131I半排期与摄取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清甲总有效率(76.67%)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注射后1 d血清TSH、FT3、FT4及Tg水平高于对照组,且血清FT3、FT4水平仍处于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131I摄取率[(48.67 ±5.78)%比(46.86 ±10.0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31I半排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DTC患者行131I与rhTSH治疗清甲疗效显著,可在短时间内提高血清TSH、Tg水平,有助于清除病灶及检测肿瘤残存、复发与转移,且对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影响,安全性高.
作者:焦奋哲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邻近间隙椎间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盘摘除术,对照组采用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术后疗效的随访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研究结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JOA评分及ODI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JOA评分及ODI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期疗效高于对照组(83.33%比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盘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确切,与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相比对患者邻近间隙椎间盘的影响更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元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颅内压、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NIHSS评分、颅内压水平均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21.27 ±3.15)分]、颅内压水平[(16.64 ±2.76)mmHg(1 mmHg=0.133 kPa)]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32%)低于对照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较常规骨瓣开颅术更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低颅内压,且术后并发症少、预后效果佳,可作为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单国防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其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胎盘源性生长因子(PL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血清bFGF、PLGF水平变化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FGF、PL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神经功能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BFGF、PLGF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用药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情况,对其血清bFGF、PLGF等神经营养因子影响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张珺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脑损伤合并视神经萎缩儿童应用早期视觉训练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经神经外科诊治后病情稳定的脑损伤合并神经萎缩儿童11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早期视觉训练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6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儿视力分布以0.30~0.60和≥0.80为主,优于对照组患儿的视力分布以0.06~0.25和0.30~0.60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21,P<0.05).结论 脑损伤合并视神经萎缩儿童应用早期视觉训练干预可提高患儿的视觉功能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的视力恢复.
作者:丁兰菊;张瑞娟;廖旭莉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内镜下切除联合尼龙绳配合钛夹结扎闭合术在胃固有肌层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胃固有肌层肿瘤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以内镜下黏膜结扎剥离术,研究组则予以内镜下切除联合尼龙绳配合钛夹结扎闭合术.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水平,围术期应激反应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年、2年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切除标本直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0.23 ±7.34) min、(4.27 ±0.58) mm、(2.83 ±0.61)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3.59 ±11.27) min、(7.12 ± 0.77)mm、(2.07 ±0.55)d](P均<0.05).研究组术中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分别为(77.32 ±9.05) ng/ml、(84.12 ±10.37) ng/ml、(20.48 ±3.18) 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32.05 ± 16.89)ng/ml、(147.38 ±19.22)ng/ml、(34.27 ±5.38)pg/ml](P均<0.05).研究组术后胃出血以及局限性腹膜炎发生率分别为2.4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7.07%、9.76%)(P均<0.05).研究组术后1年、2年复发率分别为4.88%、9.7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9.51%、3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内镜下切除联合尼龙绳配合钛夹结扎闭合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增加切除标本直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有利于稳定患者围术期的应激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燕;杨利国;李彩霞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宁德市蕉城区脑卒中干预后复筛结果,与初筛进行比较,总结脑卒中干预中存在的不足.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蕉城区城乡筛查点,筛查对象为年龄≥40 岁常住人口,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方式,采用脑卒中风险评估表进行脑卒中风险评估.结果 2013年度总筛查人群5 956 例,2015年度复筛时失访471例,死亡56 例,余5 429 例中高危人群占9.76%,中危人群占14.51%,低危人群占75.72%.各危险因素的检出率:体力活动少为45.33%,血脂异常为1.69%,吸烟为16.53%,高血压病为19.87%,明显超重或肥胖为8.59%,糖尿病为4.25%,房颤或心脏瓣膜病为0.12%,卒中家族史为1.90%,脑卒中粗患病率为0.54%. 2015年前3位危险因素由2013年的体力活动少、血脂异常和吸烟变为体力活动少、高血压和吸烟.结论 宁德市蕉城区脑卒中干预后复筛,血脂异常比例下降,高危人群比率和脑卒中患病率下降,干预有一定成效.
作者:辛勇通;叶林峰;曾玉李;林铃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素替代疗法治疗妊娠期合并甲状腺亚临床功能减退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40例妊娠期合并甲状腺亚临床功能减退患者作为研究组,使用甲状腺素替代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甲状腺激素的替代量与游离甲状腺素(FT4)比入组时明显提高,治疗后各个时间的TSH水平与入组时比较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和瘦素指标孕9个月时与入组时比较都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对妊娠期合并甲状腺亚临床功能减退的孕妇在妊娠早期应用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可以明显改善孕妇的甲状腺素水平,不良妊娠概率降低,能达到优生优育的效果.
作者:关洪亮;谢石云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高危妊娠中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50例急性绒毛膜羊膜炎高危妊娠产妇为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组,收集同期100例非急性绒毛膜羊膜炎高危妊娠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妊娠结局、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记录死亡过程等.结果 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组剖宫产(56%)、早产(32%)、胎膜早破(20%)、胎盘早剥(26%)、前置胎盘(28%)、产后出血(32%)、羊水过多(20%)与产褥感染发生率(30%)均高于对照组(33%、17%、2%、1%、4%、7%、3%、9%);总体并发症发生率(62%)与病死率(22%)均高于对照组(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组新生儿有3例于剖宫产前死亡,8例产后死亡,出生体质量较轻;对照组新生儿有2例于剖宫产前死亡,3例产后死亡,出生体质量较轻;两组新生儿死亡原因多为重度窒息、贫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感染、败血症等.结论 高危妊娠中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严重,是引发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作者:孙丽俊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脑室及脑池出血为主的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 选择脑室及脑池出血为主的颅脑损伤患者27 例,综合分析本研究27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充分了解其多排螺旋CT 血管造影(CTA)或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的结果以及有效治疗的方法和疗效.结果 本研究24例患者接受DSA或者CTA检查,阳性10例,包括4例颅内动脉瘤、2例多发颅内外血管闭塞或者严重狭窄、3例脑动静脉畸形以及1例烟雾病;余下14例均为阴性患者. 27例患者中除1例发生死亡事件外,余下26例都经保守或者手术治疗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1例烟雾患者者发生再出血,而其余患者的预后都比较好,无再出血征象.结论 通过对脑室及脑池出血为主的颅脑损伤患者施以常规DSA或者CTA检查,可显著提升其病情诊断的准确性,降低漏诊率.
作者:周大志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结肠镜直视非X线下金属支架置入术在结直肠恶性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36例因结直肠癌急性梗阻在医院接受结肠镜直视非X线透视下金属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资料,观察患者一般情况、腹部症状缓解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接受支架置入术的36例患者中,35例支架释放成功,1例因即时穿孔转急诊外科手术;1例症状缓解不明显,经腹部按摩及灌肠后3 d缓解,其余35例患者腹部症状快速缓解;24例症状缓解后行肿瘤一期手术,术后恢复顺利.结论 结肠镜直视非X线下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结直肠恶性梗阻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绍岐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与多层螺旋CT断层融合显像(SPECT/CT)诊断异位胃黏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2月至2018年1月诊治的异位胃黏膜患者70例,38例行高锝酸盐(99m Tc04-)动态平面显像患者纳入对照组,32例行99mTc04-动态平面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显像的患者纳入观察组.以患者的术后病理检查、胃肠镜检查及临床症状体征为依据,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临床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的灵敏度(84.38%)高于对照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特异性(90.63%)高于对照组(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正确率(87.50%)高于对照组(5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9mTc04-动态平面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显像诊断异位胃黏膜能够提高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正确率.
作者:李新经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对药物治疗与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外颈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颅外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96 例.其中对照组56 例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40 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短暂性缺血性发作(TIA)发生率及新发脑梗死率进行统计,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末次随访的TIA发生率及新发脑梗死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NIHSS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DL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ADL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对于颅外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在无明显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血管内介入治疗可作为首选推荐治疗,值得临床广泛推荐使用.
作者:孔侦宇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更年期症状及更年期保健行为.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围绝经期综合征6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124例行健康检查女性为对照组,观察所有研究对象的更年期保健行为及更年期症状.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性功能症状、血管舒张性症状及躯体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评分均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中,高中以上学历者的保健行为情况优于高中以下学历者(P<0.05).研究组中,高中以下学历者对围绝经期各方面知识的掌握率(72.41%)低于高中以上学历者(93.94%,P<0.05).结论 对围绝经期女性,更年期症状是其常见表现,受学历高低影响,较高学历患者有较好的保健行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予以加强,能使其相关症状有所减轻.
作者:洪爱军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尼可地尔对老年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6 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 mg,每日1次;观察组口服尼可地尔5 mg,每日3次.治疗前后化验两组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 MWD),观察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显效和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2.6%比10.9%,87.0%比58.7%,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显效和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4.8%比15.2%,83.0%比57.0%,P<0.05);观察组治疗后BNP、LVEDD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减小,而LVEF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6 MWD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尼可地尔可减轻老年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同时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
作者:邓荣花 刊期: 201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