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化疗致37例血栓性静脉炎及局部皮炎临床病例分析

苏敬泽;范敏;苏禧;罗绍淼;张存石

关键词:静脉炎, 血栓性, 皮炎, 静脉周围, 肿瘤, 化疗, 并发症
摘要:静脉化学疗法(简称化疗)为治疗内脏肿瘤的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化疗使患者获益匪浅,但化疗中所引起的血栓性静脉炎常常给患者增加了痛苦.我们在2000年7月-2003年7月,共收集了37例因化疗引起的血栓性静脉炎患者资料,现回顾分析如下.
临床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加替沙星引起迟发性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30岁.因患非淋菌性尿道炎合并念珠菌感染使用加替沙星400mg,氟康唑400mg静脉滴注治疗.在静脉滴注加替沙星时静脉穿刺部位有轻度瘙痒,穿刺部位静脉周围潮红,未予处理.静脉给药结束后患者有轻度心慌,休息约10 min后症状缓解.20min后患者再次出现心悸,伴烦躁、恶心、乏力.体格检查:面色苍白,神志淡漠,出大量冷汗,四肢湿冷,桡动脉搏动不能触及.立即给予盐酸肾上腺素0.5mg、地塞米松5mg肌内注射,同时吸氧,此时体温35.5℃,血压测不到,心率40次/min.给药5min后动脉搏动可以触及,脉率为52次/min,神志逐渐清楚,15min后测血压120/80mm Hg(1mm Hg=0.133 kPa),基本恢复正常.

    作者:孙建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37例临床疗效观察

    我们与2002年7月-2003年2月应用咪唑斯汀(商品名:皿治林,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治疗37例慢性荨麻疹,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辅助治疗15例重症皮肤病疗效分析

    近年来我们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辅助治疗重症天疱疮9例、白塞病1例、带状疱疹2例、皮肌炎1例、脓疱性银屑病2例,均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向农;陈向齐;陈胜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和脱氧核糖核酸酶Ⅰ活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和血清脱氧核糖核酸酶I(deoxyribonuclease Ⅰ,DNase Ⅰ)的活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DNA-甲基绿比色法测定其血清DNase Ⅰ的活性.结果: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且与SLE病情活动程度、肾脏损害、血管炎及补体下降相关;SLE患者组血清DNase Ⅰ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与病情活动程度相关;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与DNase Ⅰ的活性成负相关.结论:抗核小体抗体是SLE的主要自身抗体之一,核小体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可能原因是DNase Ⅰ的活性下降.

    作者:吴玮;曾凡钦;李伯有;范瑞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蕈样肉芽肿1例

    蕈样肉芽肿(granuloma fungoides)又称蕈样霉菌病(mycosis fungoides,MF)是一种原发于皮肤、来源于T淋巴细胞的恶性淋巴瘤,该病发病率较低.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蕈样肉芽肿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宏;马东来;方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自体表皮移植联合祛白酊外用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目前治疗方法虽多,但均未获满意疗效.我们采用自体表皮移植联合自制祛白酊[批准文号:通制剂(2000)17-023]外用治疗白癜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明生;谢勇;盛国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阿达帕林凝胶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1年6月-2003年3月,采用0.1%阿达帕林凝胶(达芙文,法国高德美制药公司)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尤靖安,合肥兆峰科大药业有限公司)治疗扁平疣,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杨铭华;曾平;林伟才;徐彩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皮肌炎伴胸腺增生1例

    皮肌炎常合并恶性肿瘤,并发率为29%,并发胸腺异常者较少,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皮肌炎伴胸腺增生病例报告如下.患者女,31岁.因全身皮肤弥漫性色素沉着、肿胀、硬化1年余,于2003年3月收入我科.患者2001年11月起出现大腿肌肉乏力,渐累及四肢,严重时不能下蹲、起立,行动困难,上肢不能上举,无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发现胸腺增大,密度不均,有小点状钙化.

    作者:陈浩;冒长峙;张佩莲;邓丹琪;周晓鸿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伊曲康唑(美扶)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60例临床疗效观察

    我科自2003年7-10月,采用伊曲康唑(商品名:美扶,天津力生制药厂)治疗60例皮肤浅部真菌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琼;张义秀;魏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羟氯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皮肌炎临床观察

    临床上对于无肿瘤的皮肌炎患者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了减少单纯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我们采用羟氯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皮肌炎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高;黄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正常及突变角蛋白K1部分螺旋亚区分子模拟及其比较

    目的:研究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BCIE)患者存在角蛋白K1 E477K突变的可能致病途径.方法:对K1E477K突变所在的K1 2B尾区进行分子模拟,观察角蛋白中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突变所造成的影响.结果:突变后的赖氨酸与对应链上的精氨酸理论距离增大.结论:突变使分子间相互作用减弱,影响了角蛋白K1/K10异源二聚体的稳定性,这可能是导致角蛋白细丝网络破坏的部分原因.

    作者:孙秀坤;朱学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色素丘疹性尖锐湿疣1例

    报告1例色素丘疹性尖锐湿疣.患者男,35岁.阴阜部深褐色丘疹2个月,无自觉症状.5%醋酸白试验阳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棘层肥厚,表皮上部可见典型的凹空细胞,基底层色素增加,表皮细胞无明显异形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皮损HPV6、11DNA阳性.给予手术切除治疗,随访1个月无复发.

    作者:马慧军;朱文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核抗原单克隆抗体Ki-67在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分类中的表达

    Ki-67作为识别存在于增殖细胞周期中除G0期细胞外的所有期中核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是细胞增殖的标志之一,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测定各种肿瘤的增殖活性.原发性皮肤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lymphoma,PCL)是以皮肤损害为原发或主要表现的一组异质性、极为复杂的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其中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lymphoma,CTCL)占80%以上,各类型的预后有很大的差别.本文就Ki-67的免疫组化表达在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分类中的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阳娟;刁庆春;郝飞;叶庆佾;钟白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化疗致37例血栓性静脉炎及局部皮炎临床病例分析

    静脉化学疗法(简称化疗)为治疗内脏肿瘤的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化疗使患者获益匪浅,但化疗中所引起的血栓性静脉炎常常给患者增加了痛苦.我们在2000年7月-2003年7月,共收集了37例因化疗引起的血栓性静脉炎患者资料,现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苏敬泽;范敏;苏禧;罗绍淼;张存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0.05%卤米松乳膏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研究

    目的:观察0.05%卤米松乳膏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0.1%糠酸莫米松乳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试验,对92例亚急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患者外用0.05%卤米松乳膏或0.1%糠酸莫米松乳膏进行治疗,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结果:0.05%卤米松乳膏临床疗效优于0.1%糠酸莫米松乳膏,有效率分别为91.3%和71.7%(P<0.05),治疗指数分别为86.79%和74.37%(P<0.05).结论:0.05%卤米松乳膏治疗亚急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效果好,不良反应轻.

    作者:黄岚;曾宪玉;段逸群;刘迎红;池信银;宋为民;许爱娥;郑志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Madelung综合征

    患者男,44岁.主诉:颈周、腹股沟及阴囊肿物逐渐增大2年.现病史:2年前无任何诱因颈周出现肿物,尤以颈后部明显,自觉颈部活动受限,余无其他不适.肿物逐渐增大,近3个月来两侧腹股沟也出现类似肿物,生长较快,影响行走,遂来我院就诊,要求手术治疗.

    作者:宋志新;李宝;贺长江;冯春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带状疱疹致尿潴留1例

    患者女,76岁.因患尿潴留在外院诊治.2003年12月4日又因全身突发皮疹请笔者会诊.患者在会诊前12 d突感排尿不畅,排尿困难,日排尿次数增多,排尿时间延长,每次排尿长达半小时,仅能排出100mL左右尿液.次日患者发现尾骨旁右侧、坐骨结节内侧及右大阴唇有皮疹,微高出皮面,无疼痛.右侧臂部、右下肢屈侧及足跖有麻木感.因排粪困难,致痔疮复发,需服麻仁丸始能排出粪便.

    作者:罗汉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1%煤焦油洗剂、紫外线光疗、光量子氧透射液体三联疗法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我科2001年8月-2003年5月采用1%煤焦油洗剂(泽它浴)、紫外线(UV-N)光疗、光量子氧透射液体三联疗法治疗银屑病3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皮肤美白化妆品的进展

    近年来不断有新的外用美白制剂迅速地被研发,其中主要的是作用于黑素细胞,尤其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而达到美白效果的制剂.对酪氨酸酶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酪氨酸酶的产生或合成,抑制酪氨酸酶的糖化,加速酪氨酸酶的分解.该文对曲酸、熊果素、桑科植物、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磷酸镁盐、维生素C配糖体、烟酰胺、甘草酸等美白成分的作用机制、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等进行了综述.

    作者:蔡呈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2002年1月-2003年6月我科对斑秃患者的秃发区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商品名:得宝松,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斑秃,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洪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