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生素C与三氧化二砷联用对小鼠恶性黑素瘤Cloundman S9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侯麦花;朱文元;卢新政

关键词:黑素瘤Cloundman S91细胞, 维生素C, 三氧化二砷, 细胞凋亡, 增殖, 小鼠
摘要:目的:观察维生素C与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应用对小鼠恶性黑素瘤Cloundman S9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Cloundman S91细胞,观察维生素C与As2O3对S91细胞的作用,并与单用维生素C或As2O3相比较.以四甲基偶氮唑蓝还原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集落形成试验检测集落形成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及维生素C组相比,单用As2O3组可以明显抑制S91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P<0.01).维生素C与As2O3联用对Cloundman S91细胞增殖比As2O3单用组明显抑制(P<0.01),集落形成率明显减少(P<0.01),凋亡率明显提高(16.96%±2.82%对4.25%±0.92%,P<0.01).结论:维生素C与As2O3联用可明显抑制小鼠黑素瘤Cloundman S91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临床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青黛胶囊治疗皮炎、湿疹和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

    笔者于2001年7月~2002年10月应用复方青黛胶囊治疗皮炎、湿疹及过敏性紫癜,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庆利;朱金鸽;刘雯;张英伟;夏海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雷诺现象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RP)系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肢体末端皮肤颜色改变及感觉异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症等结缔组织疾病中较为常见.笔者对近10年在所在医院住院的64例伴RP的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雷诺现象在SLE发病中的意义.

    作者:彭学标;李莉;曾抗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太田痣952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重庆及邻近地区太田痣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方法:总结952例太田痣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性别、发病时间、临床分型、皮损颜色等方面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太田痣患者的男女性别之比为1:2.5,先天发病占56%,后天发病出现儿童早期及青少年期两个发病高峰.少数患者可与鲜红斑痣(0.53%)、伊藤痣(0.32%)等并发,有家族史者占0.84%.以Ⅱ、Ⅲ型多见,Ⅳ型少.皮损颜色可有褐色、青灰、黑褐、蓝紫色的变化,皮损面积大小与颜色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太田痣在性别、发病时间、临床轻重分型上具有分布特征.

    作者:邓军;程良金;陈其富;郝飞;叶庆佾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2002年11月~2003年6月笔者所在科室应用依巴斯汀(商品名开思亭,法国罗纳普朗克乐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西班牙艾美罗医用药物有限公司开发)治疗慢性荨麻疹,并以西替利嗪作为对照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将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彤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淋病奈瑟菌分离株3种药物耐药基因检测

    目的:从基因水平了解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常州地区的50株淋病奈瑟菌进行TEM-1基因、tetM基因检测并对gyrA基因的DNA进行测序分析.结果:50株淋病奈瑟菌中32株TEM-1基因阳性,24例tet基因阳性,经PCR扩增和DNA测序,gyrA基因全部存在突变,PPNG-TRNG-QRNG 3种分子检测发现青霉素类、四环素类与喹诺酮类二重耐药分别占26%和10%,耐多种药物(MDR)菌株总数已达74%.结论:淋球菌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相当高,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敏感抗菌药物.

    作者:曹佩霞;黄瑞萍;郑亚芬;承晓京;汤韧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黏液脓性宫颈炎的诊断和治疗

    对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引起的宫颈内膜炎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建议,以期引起同道们的注意.

    作者:邵长庚;苏晓红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阿维A口服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疗效观察

    笔者于2001年6月~2002年8月采用阿维A(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口服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2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冉立伟;谭升顺;雷小兵;张江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紫草水提液对实验性鼠阴道上皮细胞过度增殖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紫草水煎服治疗银屑病有较好疗效[1,2],且疗效与剂量有关.笔者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紫草水提物对表皮细胞过度增殖的抑制作用,为临床治疗银屑病表皮细胞增殖有效剂量的选定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刘梅青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皮肤结节病1例

    结节病的特点是病变器官和组织出现上皮样细胞肉芽肿而无干酪样坏死.该病病因不明,除皮肤病变外,还可累及人体多个系统[1].笔者近期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克玲;朱冬兵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泛发性色素异常症1例

    泛发性色素异常症(dyschromatosis universalis,DU)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性疾病,临床较为少见.现将笔者所见1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雨华;李绍兴;魏水华;陈丽;刘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0.1%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小儿皮炎、湿疹多中心临床观察

    为观察0.1%糠酸莫米松乳膏(商品名艾洛松,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疗效、耐受性及不良反应,艾洛松全国临床协作小组(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北京首都儿童研究所皮肤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和儿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科、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皮肤科组成)于2002年4月~2002年7月,应用艾洛松对577例小儿皮炎、湿疹进行了多中心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文慧;李邻峰;路雪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氯雷他定糖浆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疗效观察

    笔者于2002年3月~2003年3月,应用氯雷他定糖浆(开瑞坦糖浆,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治疗了57例小儿皮炎、湿疹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义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小汗腺血管错构瘤1例

    患者女,28岁.背部皮疹伴发作性疼痛,出汗15年余,于2003年1月10日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患者在13岁时偶然发现右背部一直径3 cm大的红色斑片,皮损逐渐扩大,局部皮损颜色逐渐变暗.

    作者:李葆春;董兵卫;张江安;谭升顺;孔春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角层下脓疱性皮病

    1病例资料病史:患者女,12岁.以颈周、躯干、外阴部脓疱伴发热反复发作1年入笔者所在医院.1年前,患者每遇吃海鲜后颈部出现数个散在粟粒大小的脓疱,无自觉症状,外用复方达克宁、丁酸氢化可的松(尤卓尔)治疗可消退.

    作者:王家璧;刘跃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检测和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2000~2002年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分离的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应用Mycoplasma IST试剂盒对Uu和Mh进行检测,并对6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6 966例可疑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2 365例检出支原体,其中Uu 1 589例,Mh 154例,Uu+Mh 622例.3组检出的支原体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Uu、Mu、Uu+Mh.3组检出的支原体对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原始霉素敏感性均很高,对氧氟沙星的敏感性较低.支原体对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逐年下降,出现对6种抗菌药物均耐药的支原体.结论: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年增加.支原体药敏试验可以指导合理用药,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刘文力;杨琳;金宁;张颖;姜震宁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梅毒、红斑狼疮和皮肌炎患者抗磷脂抗体检测

    目的:探讨抗磷脂抗体与梅毒、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皮肌炎(DM)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6例梅毒患者、32例SLE患者和11例皮肌炎患者血清中的抗磷脂抗体.结果:①梅毒患者抗磷脂抗体的吸光度(A值)[IgG型抗磷脂酰胆碱抗体(aPC)除外]和IgM型阳性率[抗磷脂酸抗体(aPA)除外]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IgG型抗磷脂抗体阳性率只有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磷脂酸抗体(aPA),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②SLE患者抗磷脂抗体的A值和阳性率[IgG型抗磷脂酰乙醇胺抗体(aPE)和IgM型抗磷脂酰肌醇抗体(aPI)除外]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③DM患者抗磷脂抗体的A值[IgG型抗磷脂酰乙醇胺抗体(aPE)除外]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④梅毒和SLE患者总阳性率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结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抗磷脂抗体与感染时有所不同;抗磷脂抗体虽然存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但以SLE的阳性率高.

    作者:郭哲;赵玉铭;王雅坤;赖鑫;陈洪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具有广泛的疾病分布谱,不仅对原发性小血管炎的诊断敏感,还对多种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而且在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该文就ANCA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作者:蔡涛;李惠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20甲扁平苔藓1例

    患者男,38岁,农民.因双手、双足指(趾)甲进行性萎缩2年于2002年10月8日就诊.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左手中指指甲出现裂纹、变薄、萎缩,渐累及20甲,无自觉症状.

    作者:龙福泉;周晓鸿;冒长峙;李学平;邓丹琪;樊应俊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1例

    患儿男,8岁.面颈部、双手反复出现水疱伴尿色发红7年余.面容呈老态,面部毳毛粗长,牙齿棕色(Wood灯下有粉红色荧光),指端毁形,暴露部位有较多萎缩性瘢痕.尿卟啉定性(+++),血卟啉定性(++).诊断为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

    作者:沈征宇;廖康煌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须癣毛癣菌致儿童面癣1例

    患儿男,4岁.于1999年12月起无明显诱因于左上唇出现一粟粒大的丘疹,基底发红,上覆细小鳞屑.曾在当地医院治疗(具体治疗不详),皮损未能得到控制,且逐渐扩大,至2000年1月份皮损已累及左侧面颊、下唇及下颌部,伴有轻度疼痛、瘙痒,患儿经常搔抓.

    作者:宗文凯;贾虹;沈永年;刘维达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