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先彪;廖万清
近我们采用多中心开放性研究,对派瑞松霜治疗各种湿疹及皮炎类皮肤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各类观察对象共84例,均来自门诊,以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为主.其中男45例,女39例.平均年龄为42.76±10.04岁(3~76岁),平均病程为5.02±7.45年(1周~12年).病种:各型湿疹28例、神经性皮炎24例、异位性皮炎11例、脂溢性皮炎21例.发病部位主要位于颈、躯干、四肢、手足背及皱褶处.
作者:刘劲松;邢勇君;刘菡;朱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患者女,38岁.20年前面颊部、头顶、枕部及颈后起红斑及红色丘疹,逐渐增多,扩大融合成斑块,表面渗出,形成黄褐色厚痂.头面部出现皮损1年后手指及指背出现类似皮损,以后皮损表面呈蜂窝状,基底部增厚,无明显自觉症状.初发皮损5年后因面部红斑在外院就诊,疑为盘状红斑狼疮(DLE),给予泼尼松、雷公藤等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且逐渐加重.曾在我院门诊就诊,真菌镜检、培养均阴性,给予维胺酯胶囊、泰利必妥口服,外涂维A酸乳膏,症状无明显改善.组织病理报告为肉芽肿样改变.实验室检查血IgA略增高.无其他系统症状.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异常发现.
作者:刘方;刘金耀;李福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我们对32例面部寻常痤疮患者使用自制面霜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处方:甲硝唑2g、丹参酮0.5g、Vit B6 1.2g;霜剂基质加瓶60g.制法:丹参粉(丹参乙醇提取液→浓缩→水洗过滤→晾干→粉碎)过200目筛,然后加入甲硝唑,Vit B6过120目筛3遍混匀,后分次加入乳膏基质,研匀即得.使用方法:让患者先用市售洁面乳等清洁面部,再用面霜均匀涂抹于患处,轻揉片刻.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使用6周(或至面部皮疹基本消退).
作者:周细中;陈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汗孔角化病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进行性皮肤病.其病因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亦有无家族发病者,多为幼年发病,亦有青春期发病者.我科门诊曾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2岁,本地农民.因四肢、臀部丘疹及斑块17年,前来我院就医.17年前,无任何诱因,从臀部开始出现绿豆大、浅褐色斑丘疹,中央凹陷,边缘隆起,渐扩大增厚,角化,并逐渐延至双膝关节、双踝关节.病程中双腕、双足背出现大小不等相同皮损,在大片皮损周围出现散在点状角化性丘疹.曾在外院多次就医,拟以银屑病治疗,但无效果.无家族发病史.
作者:杨淑林;田君才;李昌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患者女,22岁.自幼于左面部出现褐色角化性油腻斑,逐渐扩大波及上半身.家族中父亲及一挛生妹妹身上有较轻的类似皮损.查体右眼轻度斜视.皮疹呈环形堤状隆起,褐色角化斑,部分皮疹匐行性延长呈条索状或地图状,与肢体长轴呈平行排列,背部左侧呈单侧分布,其余部位对称分布.组织病理检查示汗孔角化症.
作者:褚京津;佟盼琢;李魏菊;李洪菲;卫连坤;郑茂荣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我们从1998年1月~1999年6月,应用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司帕沙星(商品名倍特巴沙片)治疗由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并与美满霉素进行对比观察,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潘龙;吴汉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应用微波手术治疗仪(MTC-4型,南京产),用凝固法治疗25种皮肤病共计2268例,其中寻常疣420例,色素痣394例,扁平疣239例,尖锐湿疣238例,传染性软疣167例,海绵状血管瘤138例,跖疣127例,皮脂腺痣95例,皮赘58例,脂溢性角化病49例,鸡眼46例,粟丘疹45例,单纯性血管瘤(进展期)34例,老年性血管瘤26例,血管角皮瘤25例,化脓性肉芽肿25例,黑头粉刺24例,疣状痣23例,汗管瘤20例,乳头状瘤20例,睑黄瘤14例,皮角13例,毛发上皮瘤12例,多发性皮脂囊瘤10例,副耳6例.
作者:叶秀娣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采用医用美容胶原注射剂局部注射治疗面部皱纹86例.结果表明:总有效率达95.35%,其中优占43.02%,良占52.33%,差占4.65%.经6月随访,36例未吸收,35例部分吸收,15例完全吸收.提示胶原注射安全、简便、易行,副作用少,短期效果好,是面部除皱的新的有效疗法.
作者:吴军;陈军;匡中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皮肌炎合并恶性肿瘤早已为人们所认识.为了进一步了解皮肌炎和恶性肿瘤的关系,我们对本院1980年~1998年收集的43例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秉煦;林孝华;邵笑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报道连续性肢端皮炎继发鳞癌1例,其发生可能与长期局部炎症刺激和全身应用免疫抑制剂有关.
作者:史小俊;赵德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报告1例罕见的原发于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女,18岁,头顶部不明原因的反复出现结节状肿物.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瘤细胞CD30+、CD3+、LCA+、EMA+、CEA-、CD20-.对肿瘤局部放射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邢传平;李宁;哈英娣;陈菊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使用维生素K1引起的13例接触性皮炎中,患有上呼吸道感染伴咳嗽的患者8例,产后围产期出血较多的患者5例;年龄小的5岁,大28岁;均为女性.13例均在用维生素K1治疗3~5天后出现皮疹,双侧臀部肌注局部出现手掌大水肿性红斑,边缘清楚,在红斑的基础上可见米粒大丘疱疹、水疱,局部皮温较高.自觉有烧灼感及微痒,追问病史,既往注射其它药物后均未发生过局部皮肤过敏史.
作者:孙玉娥;常青;邓红琼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患者男性,43岁,因颈部及耳后皮疹、瘙痒5年,于1998年11月来我科就诊.5年前无明显诱因颈后发际处出现较多淡红色丘疹,逐步沿着枕后发际横向扩大、融合,形成大小不等的条状斑块及结节.耳后出现红色小丘疹,偶有糜烂渗出,夏重冬轻,痒甚.1998年3月在外院行皮损组织培养,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给予青霉素、头孢唑啉钠静滴,皮损有所好转.患者之祖母(已逝)、父亲颈部均有类似皮损.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乔正贵;杨蓉娅;王文岭;李大伟;杜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我们于1997年9月~1998年12月,应用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患者50例,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彤;张小莲;赵恩兵;张志灵;武萌;穆欣;马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自1978年Smith和Samman[1]报告第1例皮疹表现为色素减退斑的蕈样肉芽肿(hypopigmented mycosis fungoies,HMF)以来,国外文献陆续报道20余例,我们近年来遇到2例HMF,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宏;王宏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锌铜是人体多种蛋白质所必需的元素,锌、铜的代谢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1,2].为探讨硬皮病、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重叠综合征和混合型结缔组织病(MCTD)等结缔组织病(CTD)患者血清铜、锌及铜/锌比值的关系,本文作者检测了181例CTD患者血清铜(Cu)和锌(Zn),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倚;庄杰;杨蓉弟;李薇;蒲存庄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为探讨白癜风血清中的抗黑素细胞抗体类型和反应模式以及对黑素细胞的损伤作用,以免疫组化法检测了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细胞IgG、IgM抗体,并以吖啶橙/溴化乙锭细胞染色法观察补体介导的白癜风血清对黑素细胞损伤作用.结果发现25例活动性寻常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有19例检出IgG型抗体,21例检出IgM型抗体,明显高于稳定期和正常对照组血清;25例活动期血清9例出现对黑素细胞的明显细胞毒作用,高于正常人血清,对照的成纤维细胞未出现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结果提示白癜风患者血清内有抗黑素细胞IgG、IgM抗体,这些抗体可以通过补体选择性的损伤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支持白癜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假设.
作者:李志强;高天文;马翠玲;陈金穆;黄慧;刘荣卿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尖锐湿疣(CA)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近年来关于其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研究较多,证实尖锐湿疣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缺陷,但对其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尖锐湿疣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我们对45例CA患者进行了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苗青;苗薇;徐慧;于建斌;傅世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毛细血管扩张症若发生于面部,影响美观,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以往的治疗包括:冷冻、铜蒸汽激光、同位素等.这些方法往往造成不可逆转的皮肤结构改变、瘢痕、色素变化等后遗症.我科自1998年4月引进长脉宽倍频532固体激光治疗此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伍凝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作者:张建中;金江;朱铁君;马圣清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