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中;金江;朱铁君;马圣清
现代医学文献浩如烟海,仅美国的<医学索引>(IM>中就收录期刊达2900多种,其中皮肤病学29种,性病学11种,全世界每年发表的皮肤性病学方面文献达20,000篇,如何能迅速准确地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文献呢?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手段,使得我们能有效地跟踪世界范围内皮肤性病学发展的方向.
作者:邹先彪;廖万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我科于1996年4月~1998年12月采用负压吸疱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5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白癜风患者55例,男48例,女7例;年龄平均21.6岁(21~60岁);病程平均6.3年(2月~22年).局限型28例,散发型21例,肢端型6例,其中1例合并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以上患者病情均为稳定期,且多数曾用多种方法治疗无效.
作者:罗卫;梅英杰;赵广;蔡瑞康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为探讨淋球菌耐药谱与质粒谱之间的相互关系,对1998年~1999年广东省湛江地区分离鉴定出的98株淋球菌,以碱裂解法进行质粒的抽提,并分析质粒谱型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98株淋球菌流行株,检出质粒的有90株,占91.84%;质粒谱型12种,以7.4kb+4.2kb,39.5kb+7.4kb+4.2kb为主,占38.76%.从而揭示湛江地区淋球菌流行株质粒的分布现状,为该地区淋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打下了基础,但质粒谱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国明;陈群;王胜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我们从1998年1月~1999年6月,应用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司帕沙星(商品名倍特巴沙片)治疗由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并与美满霉素进行对比观察,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潘龙;吴汉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为了研究复方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筛选有作用的中药方剂,为中药治疗白癜风提供实验依据.通过计算机排序选定应用频次较高的治疗白癜风中药复方5首,应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白驳片、白癜风丸、柴胡疏肝汤、白蚀丸组酪氨酸酶活性增高(P<0.01),白癜风丸组方中药补骨脂、当归、地肤子、刺蒺藜对酪氨酸酶活性均有激活作用,其中补骨脂较高,刺蒺藜次之,当归、地肤子较弱.提示白驳片、白癜风丸、柴胡疏肝汤、白蚀丸可使酪氨酸酶活性增高;白癜风丸组方中药补骨脂、当归、地肤子、刺蒺藜对酪氨酸酶活性有激活作用.
作者:李洪武;朱文元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近我们采用多中心开放性研究,对派瑞松霜治疗各种湿疹及皮炎类皮肤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各类观察对象共84例,均来自门诊,以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为主.其中男45例,女39例.平均年龄为42.76±10.04岁(3~76岁),平均病程为5.02±7.45年(1周~12年).病种:各型湿疹28例、神经性皮炎24例、异位性皮炎11例、脂溢性皮炎21例.发病部位主要位于颈、躯干、四肢、手足背及皱褶处.
作者:刘劲松;邢勇君;刘菡;朱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淋病是我国主要的性传播疾病(STD),目前占报告性病总数首位[1].其中相当一部分伴有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为了解淋病患者中Ct感染的频率及分布情况,制定正确的预防治疗措施,对269例患者作了Ct检测,并对症状、发病时间、分泌物数量、颜色、镜检所见与Ct抗体检出率的关系作了探讨.
作者:李琴;肖琛月;施和建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皮肤肌纤维瘤[1]1991年Hügel首先描述了一种斑块状皮肤纤维瘤病,随后Kamino等也报道了这种病,并命名为皮肤肌纤维瘤.本病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皮肤肌纤维细胞增生,主要发生在年轻女性,男性少见.据统计全世界迄今只报道了49例.
作者:耿建丽;刘季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病历摘要:患儿男,15岁.头皮脱发、白斑7个月.患者于7个月前发现枕上部头皮出现一指甲大小脱发区,局部皮肤发白,并逐渐扩大,无自觉症状.自述发病前与发病初期因中考精神紧张伴失眠多梦.局部皮肤无创伤及疮疡史,家族无脱发、白斑史.体检:身高140cm,体重30kg,发育差,营养中等,其他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头枕上部可见4cm×4.5cm脱发区,脱发区中有2cm×2cm白斑,边缘不规则,并残留少许白发.皮损区无红肿萎缩,表面光滑无鳞屑,周边头发易拔起(见图1).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血T3、T4值正常,真菌镜检头皮及头发均(-).脑电图正常,脑血流图示血管紧张度增高.诊断:(1)斑秃.(2)白癜风.治疗:口服胱氨酸、VitE、养血生发胶囊.外擦补骨脂、地塞米松复方酊剂.治疗1月后复查,皮损未见扩大,白斑颜色已变深褐色,脱发区已长出许多毳毛.
作者:胡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为了了解先天性小痣(SCN)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对82例进行了分析.在临床上,SCN损害常为梭形或椭圆形褐黑色斑块,84%的损害大小超过1cm,表面粗糙不平,常覆盖有黑色粗毛;部位常见于躯干和四肢.病理上,大部分病例黑素细胞巢局限于真皮网状层的上半部;2/3的SCN可见到明显的交界活动性.由于先天性小痣比后天性痣易于恶变,故支持尽量在青春期前作预防性切除的意见.
作者:叶庆佾;唐书谦;钟白玉;刁庆春;刘荣卿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近年来我科开展自体表皮移植术治疗白癜风,供皮区采用负压吸疱法,在白斑处用CO2激光去除表皮进行移植,共治疗50例白癜风患者,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0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男24例,女26例,年龄13~52岁;病程6个月~25年;局限型40例,节段型7例,泛发型3例,共96个白斑区,皮损大小0.5~50cm2不等.
作者:金永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患者女,22岁.自幼于左面部出现褐色角化性油腻斑,逐渐扩大波及上半身.家族中父亲及一挛生妹妹身上有较轻的类似皮损.查体右眼轻度斜视.皮疹呈环形堤状隆起,褐色角化斑,部分皮疹匐行性延长呈条索状或地图状,与肢体长轴呈平行排列,背部左侧呈单侧分布,其余部位对称分布.组织病理检查示汗孔角化症.
作者:褚京津;佟盼琢;李魏菊;李洪菲;卫连坤;郑茂荣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例1.女,20岁,额部正中发际处患神经性皮炎1年.用确炎舒松 A混悬液1mL+2%利多卡因1mL局封1次.1周后皮损渐变薄,1个月后皮损全部消失,但注射药液部位皮肤色素完全脱失,呈圆形凹陷的瓷白色.再过15天,从注射部位到鼻根部的皮肤呈凹陷性条状萎缩,似刀砍状,表面光滑呈白色.例2.男,19岁,颈部3cm×5cm瘢痕疙瘩用确炎舒松 A混悬液1mL+2%利多卡因1mL局部注射治疗.每15天注射1次,共注射2次.1个月后,原皮损变平坦、柔软、自觉症状消失,但注射部位中心凹陷约0.6cm,皮肤表面呈瓷白色.
作者:林华裕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作者:张建中;金江;朱铁君;马圣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锌铜是人体多种蛋白质所必需的元素,锌、铜的代谢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1,2].为探讨硬皮病、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重叠综合征和混合型结缔组织病(MCTD)等结缔组织病(CTD)患者血清铜、锌及铜/锌比值的关系,本文作者检测了181例CTD患者血清铜(Cu)和锌(Zn),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倚;庄杰;杨蓉弟;李薇;蒲存庄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患者男性,43岁,因颈部及耳后皮疹、瘙痒5年,于1998年11月来我科就诊.5年前无明显诱因颈后发际处出现较多淡红色丘疹,逐步沿着枕后发际横向扩大、融合,形成大小不等的条状斑块及结节.耳后出现红色小丘疹,偶有糜烂渗出,夏重冬轻,痒甚.1998年3月在外院行皮损组织培养,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给予青霉素、头孢唑啉钠静滴,皮损有所好转.患者之祖母(已逝)、父亲颈部均有类似皮损.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乔正贵;杨蓉娅;王文岭;李大伟;杜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患者男,17岁.因颜面部密集丘疹、脓疱、脓血性渗出,经美满霉素治疗3周无好转而加用甲硝唑注射液(武汉滨湖制药厂生产)500mg/d静滴治疗.用药5min后即感胸闷、心慌、头昏、眼花,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全身出冷汗,随即意识模糊.立即撤除甲硝唑,测血压10.75/5.3kPa,心率60次/min,脉弱,同时予以吸氧,用1‰肾上腺素0.5mL肌注,地塞米松10mg加50%葡萄糖液20mL静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静滴.
作者:唐新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观察纤维连接蛋白(FN)在皮肤鳞癌(SSC)中的表现形式,探讨其与SSC生物学行为和癌间质巨噬细胞(Mφ)、淋巴细胞(Lc)反应的关系.用FN、PCNA、CD68抗体分别对50例SSC作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在癌中的表达.结果显示FN在SSC中表现为3种形式,细胞FN、基膜FN与间质FN,细胞FN与基膜FN常同时消失,与SSC的生长、分化、增殖、转移密切相关,而且其减少程度与局部Mφ、Lc浸润量的减少有潜在的平行关系.本文结果说明SSC中细胞FN和基膜FN的减少与癌恶性程度成正比,而间质FN的作用不显著.细胞FN、基膜FN有利于间质免疫活性细胞Mφ、Lc在肿瘤局部发挥作用,癌中细胞和基膜FN表达、Mφ、Lc的浸润都是宿主抗肿瘤的成分.
作者:王建力;陈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我们于1999年3月~9月,用伊曲康唑(斯皮仁诺)治疗277例体股癣,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77例入选病例均为临床诊断为体股癣、真菌镜检阳性、同意接受治疗者.对唑类药物过敏、妊娠、哺乳及未采取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3个月内接受过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1个月内接受过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者不入选.同时接受H2受体拮抗剂、环孢素、利福平、苯妥英钠、阿司米唑、西沙必利、特非那丁、咪达唑仑、皮质类固醇等药物者及患有肝、肾、血液病者,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患者亦不入选.
作者:金学洙;庞传超;刘喜福;姜日花;刘兵;罗庆禄;崔志新;金哲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患者女性,43岁.1年前腋窝、外阴部开始微痒,随后出现淡褐色粟粒大丘疹,皮疹不断增多增大,瘙痒逐渐加重,尤以月经来潮期间明显.
作者:李福昌;高猛;刘金耀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