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翌明;吴志华
本文收集了2000年2月~6月国外部分期刊皮肤病治疗方面的文献,现综述如下.感染性皮肤病Usha[1]等比较口服伊维菌素(抗寄生虫药)和外用海尔地斯乳剂治疗85例疥疮及所接触的5岁以上家属的疗效.方法:按顺序随机分为2组,40例病人及家属接受单剂量200μg/kg伊维菌素,45例病人及家属外用1次5%海尔地斯乳剂.治疗后第1、2、4和8周随访.结果:治疗后第1周,伊维菌素组和海尔地斯组分别有20例(50%)和35例(84.3%)症状改善.
作者:张美华;苏忠兰;毕志刚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治疗组:2100例疥疮中男性1300例,女性800例;对照组1000例疥疮中男性600例,女性400例.治疗组用自制灭疥霜(药物组成为升华硫10g、樟脑10g、苯酚10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0mL、乳剂基质加至1000g).每日2次遍全身,3日为一疗程,然后洗澡更衣,休息4日后再重复1疗程,结束后复诊,判断疗效.对照组用10%硫黄软膏,方法同治疗组.
作者:周武军;汤谷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特应性皮炎(AD)为一种慢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明确.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细菌感染性因素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疾病关系密切,可加重本病.本文就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外毒素对AD致病性的发现、致病机理与AD治疗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林麟;周淑华;邵长庚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采用伊曲康唑200mg,每日1次,连服7天治疗体股癣40例.结果显示,疗后4周临床治愈率为52.5%,总有效率为85%,真菌治愈率为77.5%.笔者认为此方法疗程短,见效快,副作用轻.
作者:高玉雪;王美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20例头癣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4~15岁,病程10天~14个月.其中白癣12例,脓癣6例,黑癣2例.皮损数目1~18处.治疗方法:口服盐酸持比萘芬片(山东齐鲁制药厂生产),体重40kg者服250mg.
作者:马超;朱丽敏;李淑玲;吴玉红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患者女,54岁.主诉:左膝部附近发疹30年余.现病史:30年前左膝部附近出现暗红色的小丘疹,无自觉症状,以后皮损逐渐扩大,形成黄豆至蚕豆大结节和斑块,有时搔抓后有少量出血、渗出、干燥结痂.30年来从未诊治过,近几月皮疹蔓延扩大.
作者:戚丽华;张怀亮;曾学思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患者女性,18岁,反复20个指/趾甲增厚、脱落18年,伴掌跖受压部位皮肤变黄增厚16年,脚底及脚缘起痛性大疱6年.其母、兄患同样疾病.诊断为先天性厚甲综合征.
作者:李薇;冉玉平;魏发荣;周光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了了解内皮素 1(ET 1)在白癜风发病及预后中的作用,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了68例白癜风血浆ET 1的水平.结果显示:稳定期白癜风患者血浆ET 1水平明显高于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及正常人.血浆ET 1可能在白癜风的色素恢复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常建民;冯和平;杨敏;杜娟;朱铁君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了研究细胞因子在银屑病中的作用,用ELISA法测定了银屑病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的水平.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NFα是重要的炎症前介质,介导局部免疫反应.IL-6则具有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生的作用.因此,TNFα和IL 6的增高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春玲;谢志宏;贾青;金祖余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对21例初诊确诊早期梅毒的患者及其性伴进行检查及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临床情况:性伴双方均有梅毒仍7对,其中同为一期1对,同为二期5对,分别为一、二期者1对,有14对患者仅一方有梅毒疹,其中男8例,女6例.
作者:黄龙;张继斌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从1997年10月开始,采用无锡市圣宝罗药业公司生产的1%阿昔洛韦凝胶治疗带状疱疹和单纯疱疹,并与3%阿昔洛韦软膏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作者:曹扬;谭立恒;倪容之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16岁,出生时左小腿即有皮损.皮肤科检查见左小退中、下部交界处有一环绕小腿的挛缩带,质地硬.左足各趾均无趾甲.
作者:黄巧洪;朱小平;黄朝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儿童获得性大疱表皮松解症(EB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比较少见.本文报道4例儿童EBA,年龄为1、4、7、14岁,均为男性.临床上似营养不良性大疱表皮松解症2例,儿童型线形IgA大疱病2例.3例有口腔损害,伴血疱,萎缩性瘢痕和粟丘疹.病理为表皮下水疱.DIF均示IgG和C3呈线状分布于基底膜带,3例还见IgA,1例见IgM沉积于基底膜带.盐裂DIF示3例IgG沉积于真皮侧.IIF示3例IgG和1例IgA抗基底膜抗体,免疫印迹测得4例均结合290kD蛋白条带.应用皮质类固醇,DDS或中药雷公藤能很好控制病情.
作者:翁孟武;谭庆梅;骆肖群;苏玮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我们于1992年4月~1999年7月应用斑贴试验标准筛选系列肮原,对190例接触性皮炎及湿疹类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分成I组接触性皮炎82例(43.2%),Ⅱ组湿疹108例(56.8%).
作者:冯启仁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我们于1997年4月起应用无锡圣宝罗药业公司生产的0.75%甲硝唑凝胶治疗酒渣鼻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曹扬;谭立恒;倪容之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采乐组和煤焦油组各60例进行对照.两组患者分别采用采乐和煤焦油洗剂洗头,每周2次,4周为1疗程.其结果显示采乐组疗效优于煤焦油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采乐较煤焦油洗剂能更有效地治疗脂溢性皮炎和头皮糠疹.
作者:李福昌;刘方;王新岭;张喜林;李春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了探讨紫翠宝石激光治疗太田痣的疗效,运用PhotoGenica T10激光器,对69例患者进行多次局部照射,治疗间期1~3月,观察疗效.经过2~8次治疗后,39例痊愈,显效26例,有效4例,有效率94.2%.婴幼儿疗效明显优于成年人.无1例留下瘢痕,为目前治疗太田痣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邓波;杜乾君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探讨和评价PCR技术在检则和鉴定病原真菌方面的作用,重点是引物的选择.首先比较了来自rDNA基因序列的通用引物的通用性,并用3对种特异性引物进行2次套式扩增.结果表明3对通用引物均能扩增出预期的靶DNA带,平均大小分别为620bp,485bp和580bp;3对种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出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和烟曲霉DNA,并提高了敏感性.说明用通用引物和种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可以用于病原真菌的检测和鉴定.
作者:陈官芝;符美华;刘维达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采用达芙文治疗毛周角化病,33例患者完成了持续8周的观察治疗,有效26例,总有效率78.8%.以面颊部疗效佳,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作者:谭恩鹏;刘彦群;魏志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采用APAAP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技术检测150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水平.结果显示:(1)寻常型白癜风外周血CD3+、CD4+细胞数、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sIL-2R活性显著性高于节段型白癜风和正常人(P<0.01);节段型白癜风CD4+、CD4+/CD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也显著减少(P<0.01).(2)白癜风进展期与稳定期比较,CD3+、CD4+、CD8+显著减少(P<0.05~0.01),sIL-2R活性明显增高(P<0.01).(3)治疗后,sIL-2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提示寻常型和节段型白癜风均有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血清中sIL-2R水平与白癜风的活动性有一定关系.
作者:汪新义;张福仁;施仲香;杜文莉;史本青;潘富堂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