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玲;谢志宏;贾青;金祖余
分析了1808例白癜风临床资料,青壮年为发病高峰,头面部为好发部位.夏季发病占40%,70%发生于暴露部位.晕痣、晕轮、卫星疹等自身免疫现象在寻常型中多见,节段型学生与青年所占比例较大.
作者:马宏裕;倪修年;徐杩平;薛国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采乐组和煤焦油组各60例进行对照.两组患者分别采用采乐和煤焦油洗剂洗头,每周2次,4周为1疗程.其结果显示采乐组疗效优于煤焦油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采乐较煤焦油洗剂能更有效地治疗脂溢性皮炎和头皮糠疹.
作者:李福昌;刘方;王新岭;张喜林;李春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了研究细胞因子在银屑病中的作用,用ELISA法测定了银屑病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的水平.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NFα是重要的炎症前介质,介导局部免疫反应.IL-6则具有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生的作用.因此,TNFα和IL 6的增高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春玲;谢志宏;贾青;金祖余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重型水痘常见于年长儿童和青年人,其临床症状重,病程较长,可合并肺炎、心肌炎等.试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8例重型水痘,表明单次剂量2.5g安全有效,使症状迅速缓解,病程明显缩短.
作者:李惠;唐九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患者女,13岁.于出生时左右腰部即有数个针帽大肤色丘疹.2年前皮损逐渐增大、增多.皮肤科情况:右后腰部见1.5cm×1.2cm×0.7cm~7.5cm×1.1cm大乳头状增殖性结节3个,呈肤色,质软,表面分叶状,基部有蒂.组织病理变化符合浅表脂肪样痣.
作者:彭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采用达芙文治疗毛周角化病,33例患者完成了持续8周的观察治疗,有效26例,总有效率78.8%.以面颊部疗效佳,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作者:谭恩鹏;刘彦群;魏志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多中心研究派瑞松治疗2741例浅部真菌病3周的临床和真菌学疗效.结果显示有效率为96.1%,真菌学清除率为95.4%.患者对派瑞松的耐受性良好,仅13例(0.5%)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马东来;王家璧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了解系统性硬皮病(SSc)病人肺部病变情况,对176例SSc病人(均无肺部病变的临床表现)作胸片和肺功能检查,并与32例局限性硬皮病(LSc)患者及469例正常体检者作对照.结果SS组肺部病变发生率为89.8%,显著高于LSc组(28.1%)及正常人群组(13.4%)(P<0.01),SSc组Ⅰ、Ⅱ、Ⅲ型间肺部病变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本文结果提示肺部病变是SSc常见并早期发生的内脏损害,宜常规作胸片及肺功能检查.
作者:钟冬梅;屠文震;孙家英;钮斌;陈冬冬;郭敏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治疗方法:72例银屑病患者采用上海希格玛公司SS 03光疗机,照射前2h服光敏剂(白芷15g、补骨脂15g),照射时眼戴防护罩,初剂量:UVA1.044J/cm2、UVB0.02J/cm2,每治疗2~3次UVA递增0.52J/cm2,UVB递增0.02J/cm2,终剂量:UVA14.17J/cm2,UVA0.19J/cm2.每周照射3次,逐渐减少,总次数平均8次(4~15次),平均总剂量UVA:12.5J/cm2、UVB0.36J/cm2;每天同时服复方昆明山海棠汤(昆明山海棠生药30、口芪15g、丹参15g、元胡12g、法夏12g、甘草8g)1剂.治疗30天,随访3个月.
作者:何黎;刘慧惠;王红兵;高燕;刘玲;邹勇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方法:黑故纸60g,紫草20g,加60度白酒至1000mL浸泡2周,取上清液,压榨残渣,压出液与上清液合并滤过,置密闭容器中备用.用时取储备液100mL置外用药瓶中,涂于患处,每日3~5次.疗程为3个月.
作者:任素兰;张美丽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16岁,出生时左小腿即有皮损.皮肤科检查见左小退中、下部交界处有一环绕小腿的挛缩带,质地硬.左足各趾均无趾甲.
作者:黄巧洪;朱小平;黄朝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治疗组:2100例疥疮中男性1300例,女性800例;对照组1000例疥疮中男性600例,女性400例.治疗组用自制灭疥霜(药物组成为升华硫10g、樟脑10g、苯酚10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0mL、乳剂基质加至1000g).每日2次遍全身,3日为一疗程,然后洗澡更衣,休息4日后再重复1疗程,结束后复诊,判断疗效.对照组用10%硫黄软膏,方法同治疗组.
作者:周武军;汤谷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对21例初诊确诊早期梅毒的患者及其性伴进行检查及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临床情况:性伴双方均有梅毒仍7对,其中同为一期1对,同为二期5对,分别为一、二期者1对,有14对患者仅一方有梅毒疹,其中男8例,女6例.
作者:黄龙;张继斌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采用APAAP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技术检测150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水平.结果显示:(1)寻常型白癜风外周血CD3+、CD4+细胞数、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sIL-2R活性显著性高于节段型白癜风和正常人(P<0.01);节段型白癜风CD4+、CD4+/CD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也显著减少(P<0.01).(2)白癜风进展期与稳定期比较,CD3+、CD4+、CD8+显著减少(P<0.05~0.01),sIL-2R活性明显增高(P<0.01).(3)治疗后,sIL-2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提示寻常型和节段型白癜风均有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血清中sIL-2R水平与白癜风的活动性有一定关系.
作者:汪新义;张福仁;施仲香;杜文莉;史本青;潘富堂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探讨和评价PCR技术在检则和鉴定病原真菌方面的作用,重点是引物的选择.首先比较了来自rDNA基因序列的通用引物的通用性,并用3对种特异性引物进行2次套式扩增.结果表明3对通用引物均能扩增出预期的靶DNA带,平均大小分别为620bp,485bp和580bp;3对种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出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和烟曲霉DNA,并提高了敏感性.说明用通用引物和种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可以用于病原真菌的检测和鉴定.
作者:陈官芝;符美华;刘维达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对念珠菌属显色培养基在念珠菌性阴道炎检测中应用的评价.利用念珠菌属显色培养基根据不同种类念珠菌呈现不同颜色,直接判定结果,并与生化试验对72h内鉴定效率进行比较.该培养基对24h、48h、72h鉴定效率为88%,93%,100%,均高于生化试验(39%,81%,93%).故认为念珠菌属显色培养基在念珠菌性阴道炎检测中的应用优于传统检测法,对指导临床诊断和选择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青;汪定成;刘树林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我们于1997年4月起应用无锡圣宝罗药业公司生产的0.75%甲硝唑凝胶治疗酒渣鼻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曹扬;谭立恒;倪容之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报告梅毒再感染3例,均具有可靠而完整的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发病病史,临床体征及实验室依据.作者认为:性伴的梅毒未确诊和彻底治愈,是梅毒再感染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胜欣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患者男,21岁,因左侧胸背疼痛、起水疱1周以带状疱疹入院,既往无肝肾疾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腹部未见异常,查血、尿常规正常,肝功、肾功、心肌酶等正常.
作者:赵洪波;袁姗;雷鹏程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患者女,54岁.主诉:左膝部附近发疹30年余.现病史:30年前左膝部附近出现暗红色的小丘疹,无自觉症状,以后皮损逐渐扩大,形成黄豆至蚕豆大结节和斑块,有时搔抓后有少量出血、渗出、干燥结痂.30年来从未诊治过,近几月皮疹蔓延扩大.
作者:戚丽华;张怀亮;曾学思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