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波;袁姗;雷鹏程
方法:黑故纸60g,紫草20g,加60度白酒至1000mL浸泡2周,取上清液,压榨残渣,压出液与上清液合并滤过,置密闭容器中备用.用时取储备液100mL置外用药瓶中,涂于患处,每日3~5次.疗程为3个月.
作者:任素兰;张美丽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应用7,12 二甲基苯蒽/巴豆油二阶段诱癌法诱发小鼠皮肤乳头状瘤,观察口服芳维A酸乙酯14天的消退作用,利用原位DNA未端标记技术(TUNEL法)和电镜检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对表皮细胞亡进行检测.结果,在第14天,对照组和各服药组小鼠皮肤乳头状瘤平均直径增殖率分别为125.3%、66.7%、79.2%、91.6%;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2.3%、37.7%、32.3%、20.5%;服药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异差(P<0.001),其消退作用与剂量呈依赖关系,并与细胞凋亡程度正相关(r=0.89).结果表明,芳维A酸乙酯对DMBA/巴豆油诱发的小鼠皮肤乳头状瘤有明显的消退作用,其作用与诱导异常增殖表皮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刘仲荣;张国威;吴军;何云志;黄海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报告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扁平苔藓.患者,女18岁,面部蝶型红斑3个月,躯干、四肢紫红斑丘疹伴脱屑1个月,伴关节疼痛.血清抗核抗体及抗Sm抗体均阳性.手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扁平苔藓.
作者:王红兰;李林峰;雷鹏程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对21例初诊确诊早期梅毒的患者及其性伴进行检查及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临床情况:性伴双方均有梅毒仍7对,其中同为一期1对,同为二期5对,分别为一、二期者1对,有14对患者仅一方有梅毒疹,其中男8例,女6例.
作者:黄龙;张继斌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从1997年10月开始,采用无锡市圣宝罗药业公司生产的1%阿昔洛韦凝胶治疗带状疱疹和单纯疱疹,并与3%阿昔洛韦软膏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作者:曹扬;谭立恒;倪容之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了解系统性硬皮病(SSc)病人肺部病变情况,对176例SSc病人(均无肺部病变的临床表现)作胸片和肺功能检查,并与32例局限性硬皮病(LSc)患者及469例正常体检者作对照.结果SS组肺部病变发生率为89.8%,显著高于LSc组(28.1%)及正常人群组(13.4%)(P<0.01),SSc组Ⅰ、Ⅱ、Ⅲ型间肺部病变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本文结果提示肺部病变是SSc常见并早期发生的内脏损害,宜常规作胸片及肺功能检查.
作者:钟冬梅;屠文震;孙家英;钮斌;陈冬冬;郭敏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特应性皮炎(AD)为一种慢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明确.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细菌感染性因素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疾病关系密切,可加重本病.本文就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外毒素对AD致病性的发现、致病机理与AD治疗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林麟;周淑华;邵长庚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报告1例胫前粘液性水肿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4年来的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示:心悸,双眼突出,体重减轻.近2年来出现双下肢高低不平的蜡样结节、斑块,毛孔粗大,非凹陷性水肿.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血清T3、TT4水平异常增高.皮损部位组织病理检查显示大量粘蛋白沉积于真皮,出现真皮增厚和胶原纤维束分离.
作者:邱家全;孙国钧;郑敏;鲍彰;孙丽萍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临床资料:280例中男171例,女109例;年龄6个月~13岁,以1~7岁为多;病程1周~1年;皮损数目少1个,多137个.
作者:欧阳莹;刘德明;曾庆玉;张志能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采用APAAP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技术检测150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水平.结果显示:(1)寻常型白癜风外周血CD3+、CD4+细胞数、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sIL-2R活性显著性高于节段型白癜风和正常人(P<0.01);节段型白癜风CD4+、CD4+/CD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也显著减少(P<0.01).(2)白癜风进展期与稳定期比较,CD3+、CD4+、CD8+显著减少(P<0.05~0.01),sIL-2R活性明显增高(P<0.01).(3)治疗后,sIL-2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提示寻常型和节段型白癜风均有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血清中sIL-2R水平与白癜风的活动性有一定关系.
作者:汪新义;张福仁;施仲香;杜文莉;史本青;潘富堂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探讨和评价PCR技术在检则和鉴定病原真菌方面的作用,重点是引物的选择.首先比较了来自rDNA基因序列的通用引物的通用性,并用3对种特异性引物进行2次套式扩增.结果表明3对通用引物均能扩增出预期的靶DNA带,平均大小分别为620bp,485bp和580bp;3对种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出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和烟曲霉DNA,并提高了敏感性.说明用通用引物和种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可以用于病原真菌的检测和鉴定.
作者:陈官芝;符美华;刘维达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采用达芙文治疗毛周角化病,33例患者完成了持续8周的观察治疗,有效26例,总有效率78.8%.以面颊部疗效佳,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作者:谭恩鹏;刘彦群;魏志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了探讨长效皮质类固醇对痒疹的疗效,采用得宝松1mL肌注,每3周1次,共2次,取得一定的近期疗效.
作者:张民夫;李钟洙;赵德成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了探讨性激素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20例女性SLE患者血清睾酮(T)、游离睾酮(FT)、二氢睾酮(DHT)、脱氢表雄酮(DHEA)、雌二醇(E2)、孕酮(Pr)和泌乳素(PRL)水平.结果发现患者血清T、FT、DHT、DHEA、P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R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E2无显著差异(P>0.05);未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患者血清雄激素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提示性激素异常在SLE的发病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张敏;张谊之;曹波;邱东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我们于1997年4月起应用无锡圣宝罗药业公司生产的0.75%甲硝唑凝胶治疗酒渣鼻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曹扬;谭立恒;倪容之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分析了1808例白癜风临床资料,青壮年为发病高峰,头面部为好发部位.夏季发病占40%,70%发生于暴露部位.晕痣、晕轮、卫星疹等自身免疫现象在寻常型中多见,节段型学生与青年所占比例较大.
作者:马宏裕;倪修年;徐杩平;薛国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20例头癣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4~15岁,病程10天~14个月.其中白癣12例,脓癣6例,黑癣2例.皮损数目1~18处.治疗方法:口服盐酸持比萘芬片(山东齐鲁制药厂生产),体重40kg者服250mg.
作者:马超;朱丽敏;李淑玲;吴玉红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了了解内皮素 1(ET 1)在白癜风发病及预后中的作用,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了68例白癜风血浆ET 1的水平.结果显示:稳定期白癜风患者血浆ET 1水平明显高于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及正常人.血浆ET 1可能在白癜风的色素恢复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常建民;冯和平;杨敏;杜娟;朱铁君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治疗方法:72例银屑病患者采用上海希格玛公司SS 03光疗机,照射前2h服光敏剂(白芷15g、补骨脂15g),照射时眼戴防护罩,初剂量:UVA1.044J/cm2、UVB0.02J/cm2,每治疗2~3次UVA递增0.52J/cm2,UVB递增0.02J/cm2,终剂量:UVA14.17J/cm2,UVA0.19J/cm2.每周照射3次,逐渐减少,总次数平均8次(4~15次),平均总剂量UVA:12.5J/cm2、UVB0.36J/cm2;每天同时服复方昆明山海棠汤(昆明山海棠生药30、口芪15g、丹参15g、元胡12g、法夏12g、甘草8g)1剂.治疗30天,随访3个月.
作者:何黎;刘慧惠;王红兵;高燕;刘玲;邹勇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采用伊曲康唑200mg,每日1次,连服7天治疗体股癣40例.结果显示,疗后4周临床治愈率为52.5%,总有效率为85%,真菌治愈率为77.5%.笔者认为此方法疗程短,见效快,副作用轻.
作者:高玉雪;王美娜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