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吡格列酮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代谢综合征患者控脂控压效果的影响

张亚兰

关键词:吡格列酮, 生活方式, 干预, 代谢综合征, 控脂控压
摘要: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控脂控压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 MS 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观察组吡格列酮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控脂控压效果及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相关指标包括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腹围及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G、TC、FBG、BMI 水平均显著降低,腹围显著减小(P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 TG(1.41±0.16)mmol/ L、TC (4.30±0.69)mmol/ L、FBG(4.18±0.79)mmol/ L、BMI(22.06±1.71)kg/ m2水平显著降低,腹围(96.91±3.46)cm 显著减小(P ﹤0.05);两组治疗前 SBP、DBP、FINS、HOMA-IR 比较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 SBP (113.54±18.46)mmHg、DBP(73.73±12.16)mmHg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FINS(17.56±4.23)mU/ L 显著低于对照组,HOMA-IR(-3.53±0.91)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生活方式干预能够明显改善MS 的多种异常代谢,对患者控脂控压效果显著,同时可明显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Hem-o-lock 夹用于腹膜后腹腔镜下肾盂旁囊肿去顶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 Hem-o-lock 夹用于腹膜后腹腔镜下肾盂旁囊肿去顶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肾盂旁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肾盂旁囊肿去顶术,采用 Hem-o-lock 钳夹囊壁残端;对照组采用常规性腹腔镜下肾盂旁囊肿去顶术。所有患者均于术后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随访。结果60例患者手术均较成功,均未发生肾盂、肾蒂或肾实质的受损等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 Hem-o-lock 夹用于腹膜后腹腔镜下肾盂旁囊肿去顶术中并钳夹于其囊壁残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可行,可有效降低其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解福军;韩升;王云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低压与标准气腹对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术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压气腹与标准气腹对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TEP)围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1月普外科腹股沟疝患者162例,其中86例行低压气腹 TEP 手术为低压气腹组,另76例行标准气腹 TEP 手术为标准气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气腹前(T0)、气腹后10 min(T1)、气腹后30 min (T2)和气腹撤除后5 min( T3)的呼吸循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结果 T1标准气腹组 HR 高于低压气腹组[(88.3±9.6)次/ min vs.(84.6±8.2)次/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5,P ﹤0.01);T2标准气腹组 PAP 高于低压气腹组[(20.6±4.3)cmH2 O vs.(18.8±3.5)cmH2 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03,P ﹤0.01)。标准气腹组手术时间短于低压气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其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长于低压气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低压气腹对 TEP 手术患者呼吸循环和肛门排气的影响较标准气腹小,但手术耗时更长。

    作者:尹润彬;罗冬改;范志勇;熊德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前路手术与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前路手术与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 A 组与 B 组,每组34例。A组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B 组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PCL),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随访1年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颈椎活动度(ROM)、颈椎功能残障指数(DNI)评定颈椎功能改善情况、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OA)评定神经功能状况、JOA 改善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A 组术后颈部疼痛程度[(0.86±0.43)分]低于 B 组[(1.37±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 DNI指数、ROM 低于术前,JOA 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 DNI 指数[(28.36±5.67)分]、ROM [(42.12±7.54)°]明显低于 B 组[(36.25±6.11)分、(48.34±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JOA 改善优良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6.47%)显著低于 B 组(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路手术与后路单开门手术临床效果较好,前路手术颈椎功能改善情况、疼痛程度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后路单开门手术,后路单开门手术颈椎活动度丧失情况优于前路手术。

    作者:王林杰;孙国绍;盛伟超;吴青坡;高延征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异甘草酸镁和熊去氧胆酸对化疗药物所致胃肠道肿瘤患者急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经病理学确诊并行化疗的8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预防组(观察组)和异甘草酸镁预防组(对照组),每组40例。在化疗前1天以及化疗后1周送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肝毒性反应发生率。结果80例患者中出现肝功能异常17例,其中观察组5例(12.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例(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观察组中出现Ⅰ度毒性反应3例(7.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各指标(ALT、AST、TBiL、AL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化疗前后肝功能生化各指标的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合应用异甘草酸镁和熊去氧胆酸可有效地预防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化疗药物性肝损害。

    作者:翟兴菊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近期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的近期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0例,将脐血干细胞经肝动脉途径移植入患者体内,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分别于移植前及移植后第2、4、8、12、24周检测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移植术后患者临床症状(乏力、腹胀、纳差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自移植术后第4周始患者的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Ⅲ型前胶原逐渐下降,血清白蛋白水平逐渐增高,至移植术后第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周改善更明显(P ﹤0.01);至移植术后第24周,除血清白蛋白水平略下降外,余监测指标较移植术后第12周略增高,但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自术后第4周起水平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近期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在脐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第24周时可能是再次移植的佳时机。

    作者:朱彦红;武利萍;杨文义;魏书堂;韩大正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急性病毒性脑炎继发性癫痫6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继发癫痫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影像学特征及脑电图改变。结果65例患者中简单部分性发作5例,复杂部分性发作8例,全面强直-阵挛发作36例,12例出现癫痫持续状态。结论病毒性脑炎引起的大脑皮质损伤易继发癫痫。影像学提示脑皮层特别是颞、额叶皮层受累,脑电图显示中、重度异常的患者,需要注意癫痫发作。

    作者:黄圣明;郑春玲;应元杰;张倩;吕建勋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兴奋性氨基酸水平与中毒性脑病患者脑损伤程度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兴奋性氨基酸(EAA)和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与中毒性脑病患者脑损伤程度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中毒性脑病患者(中毒性脑病组)及30例同期住院无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 NSE、GFAP 及其 EAA。结果中毒性脑病组血清 NSE、GFAP 及其 EAA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型患者为明显(P ﹤0.05)。患者 NSE、GFAP 和 EAA 水平与中毒性脑病患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 =0.042,0.038,0.030,P ﹤0.05)。结论血清 NSE、GFAP 及其 EAA 含量与中毒性脑病患者脑损伤程度有关,脑损伤程度越重,其血清中 NSE、GFAP及 EAA 含量越高。

    作者:张玉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胆囊结石与高脂血症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并分析胆囊结石与高脂血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64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空腹12 h 后进行静脉抽血检测,通过对血液中血脂含量的比较,分析血脂正常与血脂异常对胆囊结石患者的影响情况。结果在264例胆囊结石患者中,血脂正常97例(36.74%),血脂异常167例(63.26%),通过比较观察发现,胆囊结石患者中血脂异常者明显多于血脂正常,胆囊结石患者通常患有高脂血症。因此,高脂血症是促进胆囊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胆囊结石患者普遍患有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会促使胆囊结石的形成以及发生。胆囊结石中胆固醇、胆色素以及混合性的胆囊结石发生的概率较大,与高脂血症有重要的联系,及时预防高脂血症的产生对降低胆囊结石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作者:黄维学;甘进;杨贵;毛席强;魏国映;孙先龙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来曲唑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来曲唑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1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亮丙瑞林治疗,治疗组采用来曲唑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VAS 评分、血清 CA125相比,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VAS 评分、血清 CA125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的 VAS 评分、血清 CA12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采用来曲唑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疗效,缓解痛经症状,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鞠红;张毅;陈睿;张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腰大池引流在颅内动脉瘤开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在颅内动脉瘤开颅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颅内动脉瘤开颅手术患者96例,治疗组51例患者在颅内动脉瘤开颅手术中行腰大池引流,对照组45例在颅内动脉瘤开颅手术后每天腰椎穿刺,通过比较开颅手术中颅内压、开颅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发生率评定疗效。结果开颅术中行腰大池引流者颅内压低,分离侧裂容易,对脑组织损伤小;治疗组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13.7%和9.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和20.0%。结论腰大池引流能减轻动脉瘤开颅手术时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减少开颅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发生率,且操作简易,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凯;陈清山;刘昆;刘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高尿酸血症对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高血压患者104例,根据血尿酸检测值分为高尿酸组和尿酸正常组,每组52例。比较两组超声检测结果及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水平。结果高尿酸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1.0 mm、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别为71.15%、73.08%、48.08%,均高于尿酸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尿酸组 P-选择素、GMP-140、血栓素 B2水平均高于尿酸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可增强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丁华永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 Caveoline -1蛋白表达量的变化

    目的:观察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疼痛模型中不同作用时间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 Caveolin-1表达量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雄性 SD 大鼠50只,随机选取2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50 mg/ kg 氯化钠注射液;余30只腹腔注射50 mg/ kg 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注射 STZ 1周后,测大鼠尾静脉随机血糖,﹥16.7 mmol/ L 者为糖尿病造模成功大鼠,2周后,测定糖尿病大鼠的50%机械缩足阈值(PWT),将50%机械缩足阈值﹤4 g 的大鼠作为糖尿病神经痛造模成功大鼠。于注射 STZ 后4、6、8周每组选取5只大鼠,处死取第5腰椎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用 western-blot 的方法检测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 Caveolin-1的表达量。结果 STZ 造模后4、6、8周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 Caveoline-1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升高了(144.40±6.04)%、(105.50±5.12)%、(177.80±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背根神经节处 Caveoline-1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升高了(128.60±6.51)%、(160.00±6.72)%、(120.10±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尿病神经损伤引起的慢性痛可诱导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 Caveolin-1的表达量的增加。

    作者:王丹萍;韩坤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10例患者,其中55例经由头部 MRI 或 CT 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将其纳入观察组,另55例排除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对其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不稳定性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其中不稳定性斑块是引起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加强早期控制可有效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

    作者:韩存永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肺动脉 CT 不同管电压及对比剂剂量的成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肺动脉 CT 不同管电压及对比剂剂量的成像质量与辐射剂量,进而制定合理的 CT肺动脉成像方案。方法选择接受检查的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两组分别应用不同的对比剂剂量和管电压,比较两组肺动脉节段的 CT 值、对比噪声比、信噪比、背景噪声水平、静脉伪影显示情况、肺动脉影像评分与辐射剂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对比噪声比、信噪比、背景噪声水平、静脉伪影显示情况以及辐射剂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肺动脉影像评分与肺动脉节段的 CT 值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动脉 CT 成像选择较低对比剂剂量和管电压能够获取较好的肺动脉成像,不仅能够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同时可以减少对比剂用量和辐射剂量,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庆生;成新玲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胸大肌和前臂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应用

    目的:探讨胸大肌和前臂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2年3月至2013年3月口腔癌患者72例,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6例。胸大肌皮瓣组采用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术后缺损,前臂皮瓣组采用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比较两组修复效果及手术指标。结果胸大肌皮瓣组优良率为83.3%(30/36),低于前臂游离皮瓣组的94.4%(34/36),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胸大肌皮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前臂皮瓣组[(49.2±8.3)min 比(61.9±7.7)min],术中出血量高于前臂游离皮瓣组[(28.2±3.5)ml 比(24.6±4.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大肌肌皮瓣移植手术时间较短,而前臂游离皮瓣患者的出血量较少且更为美观,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皮瓣供区。

    作者:程祥永;张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奈达铂为主的化疗对妇科肿瘤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以奈达铂为主的化疗方案对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妇科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20例,按照化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 A 组和对照 B 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奈达铂为主方案进行化疗,对照 A 组采用奥沙利铂,对照 B 组则采用卡铂,对三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存在一定优势,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同对照 A 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降低发生率明显降低;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发热、神经感觉异常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P ﹤0.05)。结论奈达铂有显著抗肿瘤活性,在有效控制肿瘤发展的同时可促进不良反应的减少,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经济条件合理选择化疗方案,以保证化疗强度,并促进患者化疗依从性的提高。

    作者:万光珍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PLR、NLR、APRI 指数、FIB-4指数对丙肝病毒清除的预测意义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值(APRI 指数)和 FIB-4指数对丙肝病毒清除的预测意义。方法对比分析9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的数据,通过计算得到 PLR、NLR、APRI、FIB-4。同时进一步分组对比分析不同丙肝患者的各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丙肝患者 APRI、FIB-4升高,NLR 降低,两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组分析,病毒清除患者 PLR 明显高于未治疗和治疗后病毒未清除患者。结论 PLR、NLR、APRI、FIB-4均与丙肝病毒清除存在一定关联,合理运用可帮助临床更好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陈会枝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乳脂联素、Apelin 及婴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水平与儿童体质量的关系研究

    目的:通过测定妊娠期糖尿病(GDM)哺乳期妇女初乳和90 d 成熟乳中脂联素(Adiponectin)、Ape-lin、婴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 VEGF-R1)受体的水平,探讨母体血脂、血糖代谢异常与儿童体质量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平行对照试验,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分娩的 GDM 产妇及其新生儿为 GDM 组(20对);另外选取产科同期单胎足月分娩,且无妊娠合并症的健康产妇及其新生儿为对照组(25对)。检测各组母亲初乳及成熟乳中 Adiponectin、Apelin 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新生儿脐血中的 VEGF-R1水平,并且分析 Adiponec-tin、Apelin、VEGF-R1与儿童体质量的关系。结果①GDM 组母乳中,无论是初乳还是成熟乳中 Adiponectin 水平均远低于对照组(P ﹤0.05),但新生儿脐血中 VEGF-R1水平却高于对照组(P ﹤0.05);初乳和成熟乳中 Apelin 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②GDM 哺乳期妇女母乳中 Adiponectin 和新生儿脐血中 VEGF-R1均与新生儿体质量呈正相关。但 GDM 哺乳期妇女母乳中 Apelin 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不相关。结论在糖代谢异常的孕妇中,孕前及产前的肥胖程度对其儿童体质量有很大影响,其与母亲乳汁中的 Adiponectin、Apelin 及婴儿自身VEGF-R1的水平均存在密切关系。

    作者:李宁;吴明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144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水肿类型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144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水肿类型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4例2012年7月至2015年11月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水肿类型将其分为四组,其中 A 组患者21例,均未发生水肿;B 组患者77例,为单纯组织间隙水肿;C 组患者9例,为单纯器官内腔隙水肿;D 组患者37例,为混合型水肿(D 型),即同时发生组织间隙水肿以及腔隙水肿。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病史及其临床资料,观察指标主要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白蛋白水平及尿蛋白峰值、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围生结局等。结果除头晕外,各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 B、C、D 组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和上腹不适等症状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 A 组(P 均﹤0.05);各组白蛋白水平和尿蛋白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 A、B 组相比,C、D 组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而尿蛋白峰值明显升高(P 均﹤0.01);各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 A 组胎盘早剥的发生率高于 B、C、D 组(χ2=88.718,P ﹤0.001),C、D 组HELLP 综合征发生率明显较 A、B 组高(χ2=58.993,P ﹤0.01),B、D 组子痫、心肾功能衰竭以及视网膜脱落发生率明显高于 A、C 组(P 均﹤0.01)。各组围生结局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水肿是子痫前期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不同的临床水肿类型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相关。临床应加强对妊娠期妇女临床水肿症状的重视程度,及早给予相对应的预防及治疗干预措施,以降低母婴的患病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致残致死率。

    作者:李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个性化手术方案治疗不稳定型盆骨骨折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个性化手术方案治疗不稳定型盆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骨科94例不稳定型盆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均采取不同入路加钢板内固定方式,观察组患者实行个性化手术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采用 Matta 标准评估两组出院时骨折复位质量,随访了解两组手术远期疗效,术后1年时分别进行 Majeed 疗效评估,并统计随访期内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31±1.50)h、(247.53±52.47)ml、(15.88±4.62)d,与对照组(4.19±1.68)h、(234.89±53.24)ml、(16.27±5.01)d 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可达89.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4%(P ﹤0.05),观察组术后1年疗效评估优良率为82.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70%(P ﹤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发生1例尿道损伤,对照组发生1例切口感染,1例脂肪液化,均经治疗后短期内治愈。结论对不稳定型盆骨骨折患者进行个性化手术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可明显提升其骨折复位质量与治疗效果,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式。

    作者:马守战;娄茜华;邵越峰;张益宏;贾思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