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存永
目的:探讨初期开展腹腔镜辅助结直肠肿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的结直肠肿瘤患者110例,其中55例行初期开展腹腔镜辅助手术为观察组,另55例行传统开腹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82%)低于对照组(1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初期开展腹腔镜辅助结直肠肿瘤手术中,要求术者熟练规范操作,以保障手术安全。
作者:张晓辉;赵文召;叶鹏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性缺血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96例缺血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美托洛尔单药疗法和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疗法,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心电图和心律失常等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9.58%、75.00%;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率、QT 间期和每天发生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的次数均显著下降(P ﹤0.05);而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药物联用不但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率、QT 间期和每天发生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平均次数,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运用。
作者:孙亚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究个性化手术方案治疗不稳定型盆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骨科94例不稳定型盆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均采取不同入路加钢板内固定方式,观察组患者实行个性化手术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采用 Matta 标准评估两组出院时骨折复位质量,随访了解两组手术远期疗效,术后1年时分别进行 Majeed 疗效评估,并统计随访期内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31±1.50)h、(247.53±52.47)ml、(15.88±4.62)d,与对照组(4.19±1.68)h、(234.89±53.24)ml、(16.27±5.01)d 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可达89.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4%(P ﹤0.05),观察组术后1年疗效评估优良率为82.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70%(P ﹤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发生1例尿道损伤,对照组发生1例切口感染,1例脂肪液化,均经治疗后短期内治愈。结论对不稳定型盆骨骨折患者进行个性化手术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可明显提升其骨折复位质量与治疗效果,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式。
作者:马守战;娄茜华;邵越峰;张益宏;贾思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 X 线微钙化导丝定位活检中表现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钙化特点及组织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 FFDM 检查中表现为微钙化、导丝定位活检的206例患者的乳腺钙化病理学形态、定位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钙化的形态学及定位在良恶性病变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良性病变之间和恶性病变之间钙化形态及定位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析钙化的形态、数目、部位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辨别病变的性质有较大的帮助。
作者:刘云霄;赵丽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的近期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0例,将脐血干细胞经肝动脉途径移植入患者体内,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分别于移植前及移植后第2、4、8、12、24周检测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移植术后患者临床症状(乏力、腹胀、纳差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自移植术后第4周始患者的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Ⅲ型前胶原逐渐下降,血清白蛋白水平逐渐增高,至移植术后第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周改善更明显(P ﹤0.01);至移植术后第24周,除血清白蛋白水平略下降外,余监测指标较移植术后第12周略增高,但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自术后第4周起水平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近期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在脐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第24周时可能是再次移植的佳时机。
作者:朱彦红;武利萍;杨文义;魏书堂;韩大正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比较斜视矫正术中氯胺酮、瑞芬太尼麻醉对患者眼心反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斜视矫正术患者共84例为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氯胺酮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42例。氯胺酮组使用2 mg/ kg 氯胺酮静脉滴注麻醉诱导,术中微量泵持续静脉泵注0.2%氯胺酮2~3 mg/(kg·h)、1%丙泊酚10 mg/( kg · h)维持麻醉。瑞芬太尼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保持血药浓度1.8~2.4 ng/ ml,并在术中动态调整。比较两组呼吸抑制发生情况、体动反应情况、血氧饱和度、眼心反射发生情况。结果氯胺酮组麻醉期间发生呼吸抑制2例,呼吸抑制发生率为4.76%,显著低于瑞芬太尼组的21.43%(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6,P ﹤0.05)。氯胺酮组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为11.90%(5/42),瑞芬太尼组未发生体动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6,P ﹤0.05)。氯胺酮组眼心反射Ⅰ级5例,Ⅱ级1例,Ⅲ级1例,眼心反射总发生率为16.67%(7/42),显著低于瑞芬太尼组的42.86%(1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1, P ﹤0.05)。结论相比于瑞芬太尼麻醉,氯胺酮能够更好地降低呼吸抑制和眼心反射发生率,但是体动反应发射率较高。在临床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
作者:叶菊香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异甘草酸镁和熊去氧胆酸对化疗药物所致胃肠道肿瘤患者急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经病理学确诊并行化疗的8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预防组(观察组)和异甘草酸镁预防组(对照组),每组40例。在化疗前1天以及化疗后1周送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肝毒性反应发生率。结果80例患者中出现肝功能异常17例,其中观察组5例(12.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例(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观察组中出现Ⅰ度毒性反应3例(7.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各指标(ALT、AST、TBiL、AL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化疗前后肝功能生化各指标的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合应用异甘草酸镁和熊去氧胆酸可有效地预防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化疗药物性肝损害。
作者:翟兴菊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在颅内动脉瘤开颅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颅内动脉瘤开颅手术患者96例,治疗组51例患者在颅内动脉瘤开颅手术中行腰大池引流,对照组45例在颅内动脉瘤开颅手术后每天腰椎穿刺,通过比较开颅手术中颅内压、开颅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发生率评定疗效。结果开颅术中行腰大池引流者颅内压低,分离侧裂容易,对脑组织损伤小;治疗组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13.7%和9.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和20.0%。结论腰大池引流能减轻动脉瘤开颅手术时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减少开颅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发生率,且操作简易,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凯;陈清山;刘昆;刘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4-N-亚硝基甲基氨-1-(3-吡啶基)丁酮对 A549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含3%4-N-亚硝基甲基氨-1-(3-吡啶基)丁酮的培养基处理肺腺癌 A549细胞,分别收集培养1周、2周、3周的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增殖特性,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对照组 A549细胞培养3周后吸光度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F =0.554,P =0.650),经4-N-亚硝基甲基氨-1-(3-吡啶基)丁酮处理1周、2周、3周后 A549细胞吸光度分别为(0.516±0.007)、(0.485±0.005)、(0.432±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171.804,P ﹤0.001),各处理组与对照组吸光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01)。随着4-N-亚硝基甲基氨-1-(3-吡啶基)丁酮对 A549细胞作用时间的增加,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加,分别为(22.28±1.58)%、(27.06±0.70)%、(34.60±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69.77,P ﹤0.001)。4-N-亚硝基甲基氨-1-(3-吡啶基)丁酮可诱导 A549细胞的凋亡,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分别为(16.32±0.93)%、(22.92±1.11)%、(29.88±0.81)%,与对照组[(10.22±1.2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87.171,P ﹤0.001)。结论4-N-亚硝基甲基氨-1-(3-吡啶基)丁酮可抑制 A549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作者:张桢;程哲;王茜;贾留群;代灵灵;景晓刚;蒋天赐;施洋峰;王欢;安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术前单纯化疗及放化疗联合干预对保肛率、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确诊为低位直肠癌且择期行低位直肠癌术的患者5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术前实施放化疗联合干预,对照组术前仅实施单纯化疗干预,两组均行低位直肠癌术。手术期间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比较两组保肛率,免疫功能指标包括 CD3+、CD4+、CD8+、CD4+/ CD8+及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2.44±0.55)d]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放化疗前免疫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 CD3+、CD4+、CD8+、CD4+/ CD8+指标分别为(38.04±5.49)%、(21.72±4.94)%、(24.68±4.20)%、1.51±0.19,均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观察组保肛率(91.43%)高于对照组(P ﹤0.05),并发症发生率(11.43%)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前联合放化疗干预不仅不会影响手术基本情况,甚至可对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产生积极影响,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保肛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侯生槐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盆腔生物反馈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自行在家进行盆底肌肉训练,观察组应用生物电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持续收缩力、大尿流量、协调性以及盆底肌肉大收缩力等各项指标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效率为60.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度,且并发症较少,治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玲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 Hem-o-lock 夹用于腹膜后腹腔镜下肾盂旁囊肿去顶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肾盂旁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肾盂旁囊肿去顶术,采用 Hem-o-lock 钳夹囊壁残端;对照组采用常规性腹腔镜下肾盂旁囊肿去顶术。所有患者均于术后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随访。结果60例患者手术均较成功,均未发生肾盂、肾蒂或肾实质的受损等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 Hem-o-lock 夹用于腹膜后腹腔镜下肾盂旁囊肿去顶术中并钳夹于其囊壁残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可行,可有效降低其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解福军;韩升;王云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 Hp 相关性溃疡患者80例,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加用康复新液,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2.5%(37/40)]高于对照组[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三联疗法治疗 Hp 相关性溃疡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雪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病情较重者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并可伴有器官功能障碍。临床上常见急性胰腺炎多伴明显腹痛,血尿淀粉酶和(或)脂肪酶升高,酶不升高者在临床上少见。
作者:王静;亓民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高血压患者104例,根据血尿酸检测值分为高尿酸组和尿酸正常组,每组52例。比较两组超声检测结果及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水平。结果高尿酸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1.0 mm、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别为71.15%、73.08%、48.08%,均高于尿酸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尿酸组 P-选择素、GMP-140、血栓素 B2水平均高于尿酸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可增强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丁华永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2(CHEK2)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女性乳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运用等位基因扩增-聚合酶链反应(ASA-PCR)方法,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分析200例乳腺癌患者(病例组)和200例非乳腺癌患者(对照组)CHEK2基因 rs17878974和 rs17883911基因型的分布,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CHEK2基因 rs17878974基因位点 C/ C、C/ T、T/ T 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041,P =0.839);T、C 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377,P =0.539)。rs17883911基因位点 A/ A、A/ G、G/ G 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22,P ﹤0.001);G、A 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15,P ﹤0.001,OR =1.804,95% CI:1.308~2.488)。结论 CHEK2基因 rs17878974多态性不能增加女性乳腺癌的易感性,rs17878974多态性可能增加女性乳腺癌的易感性。
作者:刘海峰;杨林;张文刚;郭宝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继发癫痫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影像学特征及脑电图改变。结果65例患者中简单部分性发作5例,复杂部分性发作8例,全面强直-阵挛发作36例,12例出现癫痫持续状态。结论病毒性脑炎引起的大脑皮质损伤易继发癫痫。影像学提示脑皮层特别是颞、额叶皮层受累,脑电图显示中、重度异常的患者,需要注意癫痫发作。
作者:黄圣明;郑春玲;应元杰;张倩;吕建勋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胆囊结石与高脂血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64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空腹12 h 后进行静脉抽血检测,通过对血液中血脂含量的比较,分析血脂正常与血脂异常对胆囊结石患者的影响情况。结果在264例胆囊结石患者中,血脂正常97例(36.74%),血脂异常167例(63.26%),通过比较观察发现,胆囊结石患者中血脂异常者明显多于血脂正常,胆囊结石患者通常患有高脂血症。因此,高脂血症是促进胆囊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胆囊结石患者普遍患有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会促使胆囊结石的形成以及发生。胆囊结石中胆固醇、胆色素以及混合性的胆囊结石发生的概率较大,与高脂血症有重要的联系,及时预防高脂血症的产生对降低胆囊结石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作者:黄维学;甘进;杨贵;毛席强;魏国映;孙先龙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以奈达铂为主的化疗方案对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妇科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20例,按照化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 A 组和对照 B 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奈达铂为主方案进行化疗,对照 A 组采用奥沙利铂,对照 B 组则采用卡铂,对三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存在一定优势,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同对照 A 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降低发生率明显降低;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发热、神经感觉异常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P ﹤0.05)。结论奈达铂有显著抗肿瘤活性,在有效控制肿瘤发展的同时可促进不良反应的减少,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经济条件合理选择化疗方案,以保证化疗强度,并促进患者化疗依从性的提高。
作者:万光珍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瓣膜病对房颤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房颤复发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房颤患者70例,按照是否合并瓣膜病将其分为观察组20例(合并瓣膜病组)和对照组50例(无瓣膜病),采用酶联免疫法对两组患者房颤发作时的血浆脑钠肽(BNP)浓度进行测定,并对其 BNP浓度及房颤复发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左房直径[(47.9±10.5)mm]、房颤发作时的血浆 BNP 浓度[(631.7±553.9 pg/ ml)]明显高于对照组[(38.9±7.6)mm、(319.5±387.6)pg/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房颤复发率(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3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房颤合并瓣膜病患者血浆 BNP 水平明显上升,且患者存在更高的房颤复发风险,建议将复律前血浆 BNP 浓度变化情况作为患者房颤复发风险的评估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王垒;李允;常晓杰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