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维洪;荆淑云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周口市妇幼保健院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间经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研究腹腔镜下完成手术123例,中转开腹手术5例,平均手术时间(60±20) min,平均住院时间(5±1)d,术后病理检查均为卵巢良性肿瘤,手术成功率为96%.结论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具有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凤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 对吕梁市人民医院儿科2000年1月至2012年6月住院的98例川崎病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98例KD中男62例,女36例,男:女为1.72∶1.<1岁20例,l~<3岁61例,3~<5岁13例,≥5岁4例.平均发病年龄2岁6个月.冠状动脉异常32例(32.65%),其中冠状动脉内径正常,但冠状动脉壁增厚,回声增强5例(5.10%),冠状动脉扩张24例(24.49%),冠状动脉瘤3例(3.06%).结论 川崎病主要见于儿童,尤其3岁以下儿童,男多于女.临床表现多样,不典型病例也较多.且两者均易合并冠状动脉损害,严重影响儿童身体健康.早期诊断、及时适当治疗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孙平莲;李亚蕊;郭志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小板大聚集率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31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hs-CRP水平、血小板大聚集率与血尿酸水平的组间差异性,并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hs-CRP、血小板大聚集率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间hs-CRP、血小板大聚集率与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患者hs-CRP和血小板大聚集率与血尿酸水平存在正相关(r=0.703,P =0.003).结论 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增高,hs-CRP水平升高,两者呈正相关.
作者:杨道荣;姜霖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腭裂手术后松弛切口止血、封闭死腔、防止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1年采用可吸收止血纱布对40例先天性腭裂术后松弛切口填塞止血的临床效果.结果 40例腭裂术后无一例并发症,近、远期效果良好.结论 可吸收止血纱布应用于腭裂术后松弛切口优于以往常规处理,更比松弛切口裸露安全便于术后早期饮食.可广泛应用于腭裂松弛切口中.
作者:谢素娟;徐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分析并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继发肺动脉高压症(PAH)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在我科住院的93例SLE患者按入选标准筛查出PAH组24例和非PAH组6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检测结果数据.结果 临床特征方面,两组患者雷诺现象、运动后呼吸困难、肺间质病变和多浆膜腔积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PAH组比较,PAH组实验室检测血小板减少、高滴度抗RNP抗体、球蛋白升高、C3减少、类风湿因子升高和循环免疫复合物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循环免疫复合物增多明显(P<0.01).结论 SLE继发PAH患者总体预后不良,早期诊断及早期药物干预有望逆转或者延缓病情的进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进行PAH的筛查和疗效监测的有效手段.雷诺氏症、肺间质病变、高滴度抗RNP抗体等均是PAH发病的相关因素和危险因子.轻中度患者的PAH与SLE活动性相关.
作者:邹霓;白秀芝;谢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县级医院医生基本药物制度认知水平和政策执行意愿.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阳城县人民医院135名医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收集医生信息,经统计软件计算认知水平和政策执行意愿水平.结果 在满分为5分的评价中,制度认知水平得分为3.38分,政策执行意向得分3.87分;在制度认知影响因素中,政策学习时间、意愿和政策信息可及性得分分别为3.43、2.22和3.03分,政策学习时间和政策信息可及性与政策认知呈正相关,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意愿和政策信息可及性还能直接影响政策执行意向.结论 被调查县级医院医生基本了解基本药物制度,但对制度细节了解较少.加强医生学习政策有关知识的意愿和时间,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可以有效改善医生制度认知和政策执行意愿.
作者:刘新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腔镜入路与锁骨上斜切口入路甲状腺切除术之间的差异,探讨良性甲状腺肿瘤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选择因“单侧良性甲状腺结节”接受手术治疗的135例患者,按照患者的意愿分为腔镜组(45例)和锁骨上斜切口入路组(90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近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①术中情况:所有患者均接受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或部分切除,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锁骨上斜切口入路组,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锁骨上斜切口入路组.腔镜组的住院时间短于锁骨上斜切口入路组,腔镜组的住院费用高于锁骨上斜切口入路组.②术后近期疗效:术后3个月腔镜组美容效果明显优于锁骨上斜切口入路组.术后半年彩超复查均无复发.结论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安全可行,但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增加.与锁骨上斜切口入路组相比,腔镜手术的美容效果明显.
作者:雷周满;郭宁;孙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椎弓根钉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脊髓功能改善、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Cobb's角的矫正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平均随访18.7个月,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增加57.6%,Cobb's角由术前25.1°恢复到8.8°,无断钉及松动.对照组术后推体前缘高度比值增加48.6%,Cobb's角由术前31.1°恢复到1 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弓根钉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力学性能,减少内固定物折断、椎体高度再丢失等并发症.
作者:庄冠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根据我国的资料,中国房颤的患病率约为0.61%,在所有房颤患者中,瓣膜性、非瓣膜性和孤立性房颤所占比例分别为12.9%、65.2%和21.9%.在房颤相关因素中老年为58.1%.因血栓栓塞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合理的抗凝治疗降低血栓栓塞更具必要性.本研究分析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
作者:梅宝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人脐血干细胞(UCBSC)外周静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2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采用UCBSC外周静脉血移植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IB)、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变化,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变化与不良反应.结果 UCBSC治疗2周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除ALT和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24周后TBiL明显改善(P<0.05),ALB及TP治疗过程中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乏力改善20例(76.9%),食欲改善16例(61.5%),腹水减少或完全消失19例(73.1%).治疗10周后有1例患者死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出现低热,不影响治疗,其余患者未发现与细胞移植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UCBSC外周静脉治疗是短期内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海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2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肝功能的变化,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 =4.180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基转肽酶和总胆红素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且治疗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移酶、γ-谷氨酰基转肽酶和总胆红素下降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10.589,6.8388,3.4320,3.9504,4.2626,P均<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酒精性肝病安全有效,优于单用复方甘草酸苷.
作者:王瑞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应城市中医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锁定钢板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有56例进行了完整的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56例完整随访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无内固定断裂或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治疗效果优38例,占67.9%;良14例,占25%;中3例,占5.4%;差1例,占1.8%.结论 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明显较少了骨折并发症的出现,是现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法.
作者:田旭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在胃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将260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丙泊酚组),B组(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组),每组130例.给药后睫毛反射消失,行胃镜检查,术中保留自主呼吸,鼻导管吸氧.记录给药前(T0),首次完全给药后1 min(T1)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注射痛、肌阵挛、恶心呕吐、检查时间、苏醒时间的指标及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发生率降低(P<0.05).B组的苏醒时间较A组有所缩短(P<0.05).B组在恶心呕吐,注射痛情况发生率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 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对呼吸和循环影响轻.
作者:王大月;杨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卵巢癌不同病理分类、组织学分级、二元论分型中输卵管结扎的比例,了解输卵管结扎对卵巢癌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1年6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就诊的89例卵巢癌患者及同期因子宫肌瘤、子宫脱垂就诊的149例患者中输卵管结扎的比例.结果 卵巢浆液性癌49例,其中行输卵管结扎者13例;卵巢黏液性癌33例,其中行输卵管结扎者14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7例,均未行输卵管结扎.卵巢浆液性癌G1、G2、G3级中输卵管结扎的分别为6、8、1例;卵巢黏液性癌G1、G2、G3级中输卵管结扎的分别为5、6、1例;子宫内膜样癌G1、G2、G3级分别为3、2、2例(均未行输卵管结扎);二元论分型Ⅰ型中输卵管结扎5例;Ⅱ型中输卵管结扎22例;卵巢癌组、对照组中输卵管结扎<5年者分别为15、29例,5~10年者分别为10、26例,>10年者分别为2、4例;卵巢癌中输卵管结扎比例低于对照组;卵巢癌G3组输卵管结扎比例低于非G3组;随着输卵管结扎年限的增长,卵巢癌中输卵管结扎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卵管结扎对卵巢癌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但输卵管结扎年限对卵巢癌并无明显影响.
作者:程一姗;孔红霞;杨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在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70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歧三联活茵胶囊,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肝功能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改变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内毒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能够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体内内毒素水平,改善肝功能,抑制炎性反应损伤,疗效显著.
作者:黄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人婆罗双树样基因(SALL4) mRNA及其蛋白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对急性白血病患儿及正常对照的单核细胞进行SALL4 mRNA表达测定,运用ELISA法同步检测惠儿血清中SALL4蛋白表达水平,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①AL组与对照组之间SALL4 mRNA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B-ALL和T-ALL之间的SALL4 mRNA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ALL与ANL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ALL组、T-ALL组、AN-LL组、正常对照组的SALL4蛋白表达量均数分别为:136±17、33±23、151±64、55±16.③各组中的SALL4 mRNA和外周血清中的SALL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931,P<0.01).结论 儿童AL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存在SALL4基因的异常高表达,与健康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SALL4基因参与了儿童AL的发病.儿童AL中,SALL4 mRNA及其蛋白在B-ALL和ANLL中高表达,且呈正相关;而在T-ALL和健康对照中不表达,提示儿童AL中B-ALL和T-ALL的发病机制可能不同;而B-ALL和ANLL可能存在同样的发病机制.
作者:吴爽;徐学聚;杨成胜;张园;刘玉峰;盛光耀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微型钢板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3月至201 1年3月收治的MasonⅡ、Ⅲ型挠骨小头骨折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桡骨头切除治疗或保守治疗.所有患者随访3 ~ 24个月,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优7例,良12例,优良率为82.61%;对照组优1例,良11例,优良率为52.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型钢板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早期可进行功能锻炼的优点,且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丁飞;牟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手术结束前静脉泵注不同浓度的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全身麻醉围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及苏醒的影响.方法 选择6 ~10岁,ASA Ⅰ~Ⅱ级,全身麻醉下行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84例,随机分为四组,右美托咪定0.7 μg/kg组(A组),右美托咪定0.5μg/kg组(B组),右美托咪定0.3 μg/kg组(C组),生理盐水组(D组).术毕前30 min静脉泵注相应药品,15 min内泵注完毕.观察并记录用药前(T0),拔管前(Tl),拔管时(T2),拔管后5 min(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肌耗氧量(MCO)及患儿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不同时间点的警觉/镇静评分(OAA/S).结果 T2、T3时,与A、B组比较,C、D两组血压及HR、MCO均增高(P<0.05);A、B组间血压及HR、M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不同时间点的OAA/S评分,B、C、D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C、D三组比较,拔管和苏醒时间延长,OAA/S评分减少(P<0.05).结论 0.5 μg/kg右美托咪定使患儿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平稳并能减少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增加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性,有利于患儿平稳度过麻醉苏醒期.
作者:王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m23-H1、MMP-2蛋白在5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23例正常食管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nm23-H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为43.1%,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为91.4%,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4.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H1、MMP-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m23-H1的表达与切端癌残留有关(P<0.05).nm23-H1与MMP-2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nm23-H1、MMP-2均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均可促进远处转移的发生;nm23-H1的表达缺失可能与切端癌残留有关;nm23-H1、MMP-2可作为判断食管癌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黄国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子宫切除的佳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10年间31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31例产后大出血子宫切除患者中,胎盘因素居子宫切除首位原因(51.61%),子宫收缩乏力导致子宫切除居第2位(29.03%).出血量在1000~6000 ml,平均4130 ml.31例患者均输血,输血量800 ~ 3800 ml,平均2280 ml.结论 子宫切除是治疗产后严重出血、抢救孕产妇生命的重要措施;掌握子宫切除佳手术时机,对于减少后术并发症,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待霞;刘展;孙克佳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