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丽君;孙海峰;陈志刚;宋玉兰;禹玉洪;任武贤
目的:建立湿消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湿消丸中的木瓜、乌梅、白芍进行薄层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湿消丸中白芍的有效成分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含量测定芍药苷在0.1018μg~2.54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83%,RSD为0.62%。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以有效控制湿消丸的质量。
作者:马军;宋立平;赵晨;李凤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优选复方脑清胶囊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总挥发油得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总挥发油得量的影响。结果: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水,浸泡1 h,提取6h。结论:优化得到的挥发油提取工艺简单、稳定、可行。
作者:梁惠珍;李先荣;王瑞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配合放化疗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患者是否接受中药治疗分为单纯放化疗组和中药联合放化疗组,2组病例均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放化疗治疗,中药联合放化疗组病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结果:2组病例治疗后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组病例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病例治疗后体重变化情况及身体状况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施治配合放化疗对于改善患者疾病相关症状有显著疗效,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祺箐;王莉;冯正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复方倍他米松迎香穴注射合口服鼻炎宁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制定临床研究病例纳入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采取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迎香穴注射,并口服鼻炎宁颗粒,对照组38例予布地奈德鼻喷剂喷鼻,并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 w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第1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整体疗效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个疗程结束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在整体疗效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复方倍他米松迎香穴注射并口服鼻炎宁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比较理想的疗效。
作者:荣全胜;郭晓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医补肾活血、调理冲任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不孕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各30例,中药治疗组采用补肾活血、调理冲任法进行治疗,西药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血清CA125、EMAB水平等。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妊娠率为47%,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妊娠率为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对照组比较,中药治疗组治疗后EMAB阳性率、血清CA125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补肾活血、调理冲任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不孕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受孕率。
作者:朱丽娟;徐义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优选雄芍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以成型率、溶化性、吸湿性、堆密度及休止角为考察指标,筛选制备雄芍颗粒的佳辅料及其配比,测定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结果:佳成型工艺为干膏粉与糊精按1∶2比例混匀,以85%乙醇为润湿剂,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为74%。结论:该优选工艺方法简便易行,可为雄芍颗粒大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李霞;梁惠珍;门九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左归丸水提液中总环烯醚萜苷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水提液通过醇沉后经大孔树脂D101对环烯醚萜苷进行分离纯化,蒸干后加香草醛和高氯酸水浴显色后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大孔树脂D101对环烯醚萜苷的分离纯化效果良好,左归丸中环烯醚萜苷以马钱苷含量较高,故选马钱苷为对照品,显色后在24.96μg~99.8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左归丸水提液中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任蕾;陈垒;王颖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是汪昂选录《素问》《灵枢》二经中除针灸以外的主要内容,分类编纂,分为藏象、经络、病机、脉要、诊候、运气、审治、生死、杂论9篇,参考各家学说予以简注,在《内经》节注本中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其编写特点、版本情况、校注特点、学术思想、后世影响等研究概况进行分析,发现其版本源流不清晰、校注研究不完善、学术渊源探讨少。
作者:赵剑波;穆俊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并维持生命的基本的物质,气在人体内不断运动变化,通过升降出入的形式表现出来,全身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皆为其出入的场所。气的运动称为气机,若气机升降功能失常,则会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在临床遣方用药时应引起医者足够的重视并加以遵循。
作者:黄朝忠;苏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普通针刺组)采用一次性毫针据病情选5~8个穴位,施平补平泻法至得气;治疗组(电针组)针法同上,然后选同侧夹脊穴1对(可配合其他部位腧穴1对),接电针仪用断续波,频率为4 Hz,电流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次30 min。2组均以10次为1个疗程,疗程开始前及结束后各进行VAS评分1次,对治疗前后及组间评分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6.0%,2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普通针刺疗效突出,且副作用小,远期疗效卓著,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郝先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医旧典指早期的经典著作,也指后人眼中的前代文献。中医旧典之阙疑指其部分阙失或全书亡佚,也指其因时代悬隔而出现的文义理解问题和撰写流传过程中出现的讹、夺、衍、倒等错误,以及内容方面的不足等。中国学术文化有尊崇传统和经典的特点,因此“旧典阙疑”成为引导新文献产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焦振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固定结合改良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在腰椎翻修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3月-2010年5月我院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的26例腰椎翻修患者,收集分析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比分析翻修术前、末次随访时腰痛及腿痛VAS评分,临床疗效评估采用29分法(JOA)评分,并计算临床疗效改善率。结果:手术切口长度为(4.1±0.5)cm、手术时间为(119.3±25.8)min、术中出血量为(193.3±14.6)mL,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术前为(4.98±0.65)分和(7.21±0.34)分,末次随访为(0.90±0.69)分和(1.41±0.2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术前为(13.8±4.4)分,末次随访为(24.1±2.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法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腰背痛缓解快,是腰椎翻修的一种可行方法。
作者:刘海明;杨刚;潘兵;张志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瘫三针”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450例病例随机分为针药组、针刺组和中药组3组,每组150例,观察患者的疗效,记录治疗疗程。结果:针药组、针刺组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中药组;针药组患者病程越短疗效越佳,针药组显效病例治疗疗程较针刺组与中药组短。结论:“瘫三针”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及疗程均有优势。
作者:闫改霞;邢文堂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89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辨证以虚证为主,兼夹实证,虚证主要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3型,所兼夹实证主要为血瘀证、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所有病例均予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并分析证型与显像结果的关系。结果:各虚证中所占比例为脾肾气虚证(51.68%)>脾肾阳虚证(34.82%)>肝肾阴虚证(13.5%),脾肾阳虚证肾小球滤过率(GFR)及有效血浆流量(ERPF)水平明显低于其他虚证(P<0.05);兼证中湿浊证(49.4%)>血瘀证(24.7%)>湿热证(19.1%)>水气证(6.7%),血瘀证GFR及ERPF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型(P<0.05)。结论:总体来看,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GFR、ERPF密切相关,各证型在CKD 5期呈动态变化趋势,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可以为CKD的中医证候诊断提供一个参考依据,并为CKD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史佳丽;马红珍;陈红波;张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推论23:在经典方剂学中,方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可以基于基本方随证加减变化而形成经方的类方和极其多样化的加减方,因此,在许多情况下需要对这些方剂结构进行比较。以上已经提出了几种可用于这些方剂结构比较研究的化学图论和分子拓扑学方法,这里我们讨论利用分子量子拓扑理论的分子结构突变理论(molecular structure catastrophe theory)进行方剂结构比较研究的假设和思路。突变理论是研究不连续现象的一个新的数学理论,是微分拓扑学(differential topology)和结构或系统分叉理论(bifurca-tion theory)及奇异性理论(singularity theory)的一个发展,而将突变理论用于分子结构变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包括基于对分子电荷密度分布的拓扑性质分别给出了分子中的原子、键和分子结构的拓扑定义,明确地区分出了分子结构的几何概念和拓扑概念,将分子结构定义为分子图的一个拓扑等价类,即分子的几何差异是非本质性的,其拓扑差异才是本质性的,两种几何构象所对应的分子图,如果能够经拓扑变换而相互等价,则这两种分子图具有同一结构,拓扑性质不同的分子图对应不同的分子结构。在该定义下,分子量子拓扑学理论将突变理论引入分子结构变化的研究中,给出了包含有给定化学体系全部可能有的结构和全部可能有的结构变化机理的分子结构突变图(molecular structure catastrophe graph),阐明了分子结构变化的突变机制及其不同形式(例如折迭突变和椭圆脐点突变等),确定了分子结构突变图的具体构造,而在实际应用上,这可以作为进行分子结构比较的拓扑学标准。因此,基于与上同样的逻辑,我们可以在方剂图和方剂拓扑图模型上研究方剂类方和其它加减方变化所具有的突变性质和规律,给出方剂结构突变图(FangJi structure catastrophe graph)及其构造和突变类型,从而通过这些突变性质和特征进行方剂结构的比较研究和从中发现方剂的组方规律,为定量方剂结构设计奠定基础。
作者:冯前进;刘润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同中医证型的疗效。方法:对6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观察治疗第24周、第48周及停药随访第24周时不同证型患者对药物的应答情况。结果:治疗第48周及随访第24周时不同证型患者生化学应答率及血清学应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肝郁脾虚型疗效显著,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次之。治疗第24周、第48周及随访第24周时不同证型间病毒学应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肝郁脾虚型疗效佳,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次之。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优,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次之,瘀血阻络型疗效欠佳。
作者:周萍;朱肖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调研太原市非高发季节小儿泄泻的流行特征,为临床和相关药品研发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泄泻患儿性别、年龄以及证型的构成特征。结果:该地区小儿泄泻男性患儿比例较高,达77.61%;7~12个月龄患儿所占比例为52.24%;单纯湿热证患儿占40.3%,单纯脾虚证与伤食证患儿共占10.45%。结论:太原地区非高发季节小儿泄泻流行具有一定的年龄、性别和证型倾向性。
作者:段丽君;孙海峰;陈志刚;宋玉兰;禹玉洪;任武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艾灸神阙、关元、足三里、脾俞、肾俞等穴对中青年亚健康状态人群血细胞系列的影响。方法:经过体检筛选中青年亚健康志愿者37名,男性11例,女性26例,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24例)和中年组(13例)。采用艾灸器施灸的方式,在受试者神阙、关元、足三里、脾俞、肾俞等穴施灸,隔日1次,共灸10次,每次20 min。在施灸前、后分别抽取2 mL静脉血进行白细胞系列、红细胞系列的检测。结果:施灸后青年组WBC、NEU绝对值、LYM、LYM(%)、NEU、MID绝对值、MID(%)、RBC、HGB、HCT、MCV、MCH、MCHC、RDW、MP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施灸后中年组LYM、MID绝对值、MCV、MCH、MCHC、RDW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艾灸对中、青年亚健康状态人群血细胞系列均有调节作用,对青年组人群的作用更显著。
作者:陈猛;李雷勇;田岳凤;袁叶;王军;吴爱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只采用常规的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相同,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治疗指标结果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观察组的治疗指标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结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对于肩周炎的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君莉;王红香;韩美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2组病例分别给予天麻钩藤饮与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临床观察1个疗程后,比较2组病例的降压疗效与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84.44%,2组在降压疗效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为77.18%,2组病例在证候疗效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效果可与西药降压药相媲美,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具有突出效果。
作者:刘士举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