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经》与《易经》中的阴阳异位解析

侯玉铎

关键词:内经, 易经, 阴阳异位
摘要: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及其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这一概念起源于《易经》的易卦。至春秋时期,医家开始将阴阳概念用于医道,阐述以《内经》为详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的论述明确了阴阳论在中医领域其哲学思维模式的属性,一直沿用至今。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麝香保心丸联合冠心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冠心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32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6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及冠心舒通胶囊治疗,每日3次,每次2粒口服。结果:对照组治疗后对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为60.9%,治疗组对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50.0%,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7.9%;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51.6%,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0.9%,治疗组在改善心绞痛、心电图及临床常见症状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冠心舒通胶囊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及胸憋、乏力、气短、头晕等常见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理想药物。

    作者:任恩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通痹方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4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通痹方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痹方治疗,疗程为4 w,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8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88%,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痹方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焦锐;赵莉娟;贾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黄帝内经》成书的西汉文化背景

    《黄帝内经》成书于《史记》之后《七略》之前的几十年期间,其主要内容的建构汲取了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受到了秦汉诸家思想的影响极为深刻。这一时期的“重生”、“重民”、“重阳”、“重土”、“天论”、“天人合一”等思想,以及《淮南子》、《春秋繁露》、《史记》等重要著述都对《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的构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至于这一时期的天文历法知识乃至医药学成就,更是其理论构建时必须吸纳的基本材料。

    作者:张登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肝脏增强扫描在低场强磁共振检查技术中应用

    目的:研究肝脏增强扫描在低场强磁共振检查技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GE 0.35 T永磁型磁共振扫描仪,用腹部表面线圈,对21例腹部疾病患者进行检查,主要序列为Ax T2 FSE,Ax T1 SE,Ax STIR,采用三期增强扫描序列。结果:21例病例中,良性病变12例,其中肝结核3例,肝脓肿2例,肝硬化结节样增生3例,结节样增生2例;恶性病变(肝癌)9例,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5%。结论:低场强磁共振也一样可以进行腹部增强扫描,并取得较满意的诊断效果。

    作者:李改兰;康素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3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肾脏疾病且蛋白尿为轻中度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口服氯沙坦钾治疗,研究组加服黄葵胶囊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6.67%,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降低尿蛋白效果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黄葵胶囊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慢性肾脏病(CKD)轻中度蛋白尿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衡长征;侯燕琳;杨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温肾丸对少弱精子症患者生精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温肾丸治疗少弱精子症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5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口服金匮肾气丸,治疗组口服温肾丸,分别于治疗前、服药4w、8w、12w后的3d内进行精液常规、血清生精激素检测,并评定疗效。结果:经过12 w的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精子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治疗组血清睾酮显著上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丸对男性少精子、弱精子、畸形精子所致的不育以及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有显著疗效。

    作者:肖惠英;嵇玉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单纯肘管原位松解与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单纯肘管原位松解与尺神经筋膜下前置两种术式治疗中度以上肘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通过对21例(22侧)肘管综合征的治疗,其中9例(9侧)采用单纯肘管减压;12例(13侧)采用尺神经筋膜下前置,评价两种术式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结果: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优良率(84.6%)明显优于单纯肘管减压术优良率(77.7%)。结论:对于中度以上的肘管综合征,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疗效优于单纯肘管原位松解术。

    作者:申全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内经》与《易经》中的阴阳异位解析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及其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这一概念起源于《易经》的易卦。至春秋时期,医家开始将阴阳概念用于医道,阐述以《内经》为详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的论述明确了阴阳论在中医领域其哲学思维模式的属性,一直沿用至今。

    作者:侯玉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开辟稿件刊发绿色通道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乌萸汤含药血清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P38 MAPK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

    目的: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乌萸汤含药血清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方法: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乌萸汤低、中、高剂量组,给药4 d后采血并分离血清。然后在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各组血清,培养48 h后,用Western blot测定颗粒细胞P38 MAPK磷酸化蛋白的相对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颗粒细胞P38 MAPK磷酸化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多(P<0.01),乌萸汤中剂量组效果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乌萸汤含药血清通过提高P38 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从而促进卵巢颗粒细胞增殖,表明乌萸汤是通过调控P38 MAPK信号转导途径以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及排出。

    作者:李玲;李云波;李柳叶;朱秀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乳腺病变患者行术前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评价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弹性成像的评估采用5分法。结果:手术病理结果证实,所有病例中乳腺良性病变62例,恶性病变38例;弹性成像检查结果乳腺良性病变58例,恶性病变42例;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9.47%(34/38)、87.10%(54/62)、88.00%(88/100)。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可以为临床提供重要资料。

    作者:张永红;林红英;高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藤梨根含药血清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目的:研究藤梨根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增殖作用的影响,从抑制血管生成途径探讨藤梨根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MTT法,观察高、中、低剂量藤梨根含药血清对HUVECS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藤梨根高、中剂量血清组OD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藤梨根含药血清有一定的抑制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作者:吴秋玲;李建宽;刘竺华;李朝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肺间质病变低剂量容积数据高分辨CT重组与直接高分辨CT扫描对比研究

    目的:讨论低剂量容积数据薄层高分辨CT重组(VHRCT)在肺间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50例肺间质病变患者进行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容积扫描薄层高分辨重组和直接HRCT扫描,对比两种方法的图像质量。结果:50例肺间质病变患者低剂量VHRCT图像与直接HRCT图像在网状影、蜂窝影、肺大泡、磨玻璃密度影、肺实变显示方面基本一致,在线状影、结节病灶显示方面低剂量VHRCT较直接HRCT图像质量略差,但不影响临床诊断。结论:在肺间质病变诊断中,低剂量VHRCT基本可以取代直接HRCT,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作者:张世峰;房宾;李捷;王冠民;张俊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升降祛湿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分别用升降祛湿汤结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和单纯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进行为期1 w~2 w的临床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中转手术率。结果:治疗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转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升降祛湿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优于单纯应用西医常规治疗。

    作者:赵永锋;李艳彦;李朝喧;樊华;王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自拟通腑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通腑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治疗组给予自拟通腑汤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67%,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通腑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小琴;赵国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吕国泰老中医辨治眩晕学术经验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晕倒等症状。

    作者:吕慧玲;吕国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国内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近年国内陆续有一些关于变应性鼻炎(AR)流行病学方面的报道,但由于AR病因较复杂,给AR的流行病学研究带来一定的难度。且由于研究单位采用的诊断标准不同,调查内容缺乏统一性,人群无可比性,因而报道结果各不相同。现将国内有关AR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作一综述。

    作者:王惠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雾化吸入配合体位引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肺部并发感染3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配合体位引流对急性心肌梗死肺部并发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患者知情同意后,行雾化吸入配合体位引流。结果:所有病例经治疗后,效果良好,总有效率为90%。结论:雾化吸入配合体位引流治疗心肌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有利于痰液的稀释排出,效果良好。

    作者:王彩星;马淑丽;王美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黄芪及其发酵产物对免疫低下糖尿病大鼠的影响

    目的:研究黄芪及其发酵产物对免疫低下糖尿病大鼠的影响。方法:80只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70只用来造模。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片组、酵母溶液组、黄芪提取液组、黄芪发酵产物组5组。持续给药4 w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糖、血常规、IgG、IL-2、INS水平,并进行胰腺组织形态学观察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提取液组、黄芪发酵产物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结论:应进一步深入开展黄芪发酵产物临床应用的研究。

    作者:刘必旺;许凯霞;解冬;朱冰清;赵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桂芍知母汤加味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桂芍知母汤加味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符合标准的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口服西药甲氨蝶呤加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组口服桂芍知母汤加味联合甲氨蝶呤。两组病例均用药1个疗程(1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关节肿胀数,治疗前后其评分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后实验室检验指标如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CCP的改善情况等;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重要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显效率为26.7%;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3%,显效率为40.0%,治疗组治疗后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病例治疗后关节压痛数、肿胀数、晨僵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病例治疗后RF、ESR、CRP及CC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在ESR、CRP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桂芍知母汤加味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能缓解关节肿胀,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是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雅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山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