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加长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伴骨质疏松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靳艳斌;罗润明;李兵

关键词:骨质疏松,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内钉内固定, 加长型人工关节置换术
摘要:目的 比较加长型人工关节置换术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5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26例,关节置换组25例,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关节置换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明显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置换组的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及加长型人工关节置换术均为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有效方法,对于骨质较好的患者可选择PFNA,但对于合并症多,骨质疏松患者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更为合理.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治疗Jones骨折不愈合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空心螺钉固定结合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Jones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县人民医院于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6例Jones骨折不愈合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8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优4例,良2例.结论 空心螺钉固定结合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Jones骨折不愈合,固定可靠,愈合率高,是治疗Jones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国祥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加长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伴骨质疏松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加长型人工关节置换术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5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26例,关节置换组25例,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关节置换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明显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置换组的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及加长型人工关节置换术均为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有效方法,对于骨质较好的患者可选择PFNA,但对于合并症多,骨质疏松患者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更为合理.

    作者:靳艳斌;罗润明;李兵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56例胸壁结核的外科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胸壁结核的诊断及外科治疗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11月西峰区人民医院住院确诊并行外科手术治疗的56例胸壁结核患者,通过胸部拍片及CT检查判断脓肿范围、肋骨破坏程度及窦道走行方向等.术前行正规的抗结核治疗2~4周以上,根据术中情况行彻底的脓腔及病灶清除,术后放置引流及合理的加压包扎.结果 切口Ⅰ期愈合48例,Ⅱ、Ⅲ期愈合8例.术后复发4例,3例原切口部位复发,1例非切口部位复发.术中并发症2例,均为气胸,行胸腔穿刺抽气治愈.结论 尽可能通过无创检查明确诊断,术前及术后行正规的抗结核治疗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前提,术中彻底的脓腔及病灶清除,术后引流及合理的加压包扎是胸壁结核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廉金明;郭考银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 4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均在臂丛神经麻醉下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手术前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给予细致的患肢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 经随访10~24个月,患者全部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5个月.腕关节功能采用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优29例,良10例,可3例,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 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手术前后正确的护理措施,能起到避免切口感染、防止肢体缺血坏死的作用.术后的康复指导可以避免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对骨折的愈合亦能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王珊珊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血清CA125和VEGF的影响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和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将7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手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测定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CA125和VEGF.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7%;肿瘤平均直径从化疗前的(5.2±1.3)cm缩小为化疗后的(2.5±0.7)c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22,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淋巴结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A125和VEGF在化疗后明显降低(P<0.01).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以明显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效果,减少肿瘤体积,改善预后.

    作者:武庆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危重冠心病搭桥术后氧合指数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 观察危重冠心痛体外循环术后血氧指数的变化趋势,为早期无创干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对316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监测体外循环术后各时间段血氧指数的变化趋势,对低氧血症患者无创上机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撤离呼吸机后血氧指数短暂升高,然后渐呈下降趋势,于12 ~48 h为无创上机高峰期,48 h后血氧进入稳定期.结论 危重冠心病患者撤离呼吸机后血氧指数呈下降趋势,能指导临床早期无创干预治疗.

    作者:赵健;程兆云;权晓强;赵子牛;赵小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脐血流监测在产前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胎儿脐血流监测在产前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郑州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256例孕妇的临床资料,以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S/D) ≥2.7为胎儿脐血流异常.S/D异常者共170例为研究组.其中S/D >4.0 50例,2.7 ~4.0 120例,另选S/D <2.7的同孕周孕妇86例设为正常对照组.对其分娩方式及妊娠期合并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7 ~4.0组剖宫产率与<2.7组剖宫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4.0组中予痫前期发生率虽增高,但与<2.7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组与<2.7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4.0组羊水异常、脐带异常发生率与<3.0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儿脐血流监测是反映胎儿宫内窘迫的可靠监护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杜德奇;吴爱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整体护理

    目的 总结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整体护理体会.方法 对197例老年骨折患者入院时、术前及术后不同阶段实施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结果 192例(97.46%)老年骨折患者经住院治疗、精心护理后取得满意效果顺利出院.结论 针对老年骨折患者的特点,加强临床整体护理,能够调动老年骨折患者战胜疾病的能动作用,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作者:季艳玲;费萍;张守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加长柄双极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人群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人群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实用性和疗效.方法 2004年3月至2010年3月应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23例高龄人群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3例患者平均年龄83.1岁.按Tronzo和Evan分型,其中Ⅲ型10例,Ⅳ型13例,合并内科基础疾病19例,均在伤后72 h以后手术治疗,全部采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假体.结果 23例患者全部Ⅰ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18.8 d,1例术后3d发生肺部感染,经抗炎、雾化、平喘、气管切开等治疗痊愈,1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溶栓后好转.其中19例得到随访,优良率达到84.2%,无一例发生假体松动下沉、骨溶解、异位骨化.结论 加长柄双极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人群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价格低廉,效果确实,患者能早期下地负重活动,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适宜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作者:王文生;杨朝晖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弧形吻合器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肛门功能及白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全直肠系膜切除(TME)联合弧形吻合器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肛门功能及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4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TME联合弧形吻合器保肛手术,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的肛门功能和血浆白蛋白.结果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肛门功能优良率为85.1%.治疗前患者血白蛋白(26±12) g/L,治疗后为(37±1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E联合弧形吻合器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保肛治疗,患者肛门功能和白蛋白恢复良好.

    作者:孙士营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容积重建技术、多平面重建、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等后处理软件诊断61例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结果 发现颅内动脉瘤24例,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36例.结论 SCTA可以作为临床怀疑动脉瘤及身体素质较差、手术评估风险较大的需要了解脑血管情况的患者的首选.SCTA可以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提高身体条件一般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

    作者:魏全杰;李小燕;井志强;蔡林波;牛建西;卫亚南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切除术56例护理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5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治疗,给予术前、术中、术后的整体护理.结果 5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整体护理到位,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术的患者给予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手术的成功、患者的痊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妇科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围术期妇科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妇科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妇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填写的问卷调查结果,给予术前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感低于对照组,术后肠蠕动及离床活动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王香枝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口服茶碱联合吸入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吸入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62例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病情稳定后2周进入观察期,两组患者口服茶碱缓释片0.2g,2次/d.试验组加用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50/250)吸入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回顾记录上1年及治疗后1年内急性发作及相关情况,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6 min行走距离及肺功能检查等,记录两组患者病死率.结果 试验组82例中9例退出,1例死亡;对照组80例中7例退出,6例死亡.试验组72例与对照组67例患者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6 min行走距离明显延长,呼吸困难评分明显改善,急性发作次数及再入院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半年时试验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明显改善,对照组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茶碱基础上加用吸入舒利迭治疗稳定期COP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胡翠花;张颖;王新安;欧阳修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早期综合康复训练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8h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康复组术后即进行足踝(被、主)动屈伸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和深呼吸训练以及梯度压力抗栓袜与压力抗栓泵辅助双侧小腿肌群收缩.术前和术后第7天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股静脉血流速度及观察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 训练后,康复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有1例患者(3.57%)发生DVT,对照组有2例患者(6.67%)发生DVT,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安全、有效地预防术后下肢DVT形成.

    作者:郭光远;孙夫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防治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导致晓期产后出血发生的病因是: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胎膜残留、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等.结论 加强对孕龄妇女宣教,避免多次人工流产手术;做好产前保健、产时第三产程的处理以及加强产褥期护理是防止期产后出血发生主要措施.

    作者:马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紧密配合,准确传递器械及工具.结果 9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5~2h,围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关节正常,功能良好.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护士高度的责任心及娴熟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吴宜;周玉琴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静脉置管在胸外科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静脉置管在胸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239例胸外手术患者采用PICC置管输入药物.结果 PICC置管化疗全过程顺利进行,其中锁骨下静脉置管145例,发生血栓性阻塞3例;PICC置管94例,发生血栓性阻塞6例.结论 胸外科手术患者施行PICC置管能很好地保护血管,给患者提供一个可靠安全的补液通路,减少反复穿刺输液的痛苦,防止刺激性药物对静脉的损伤减少护理的工作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秦殊;李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术中快速冷冻切片3207例病理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术中快速冷冻切片诊断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更好的开展术中冷冻切片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207例术中快速冷冻切片诊断和相应石蜡切片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3207例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的组织来源主要为甲状腺、乳腺、卵巢、宫颈等,确诊3105例(96.82%),误诊6例(0.19%),其中假阳性1例(0.031%),假阴性5例(0.16%),延迟诊断100例(3.12%).结论 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对术中组织定性、决定手术方式及切缘情况、快速冷冻切片的质量、病理诊断医师的诊断水平等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军红;程蔚蔚;魏素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常规护理与常规的抗糖尿病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同时给予积极的人性化护理.结果 两组护理前SAS与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DS与S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后两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各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3%,明显优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人性化护理干预仅能够提高糖尿病疗效,也可以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谢纳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