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
目的 比较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空心钉加带缝匠肌骨瓣治疗青少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集隰县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牧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带缝匠肌骨瓣移植术,对照组给予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手术疗效进行评价,并进行随访研究.结果 术后3个月随访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对照组为74.4分,实验组为73.8分;术后12个月随访平均分对照组为84.5分,实验组为86.7分;末次随访对照组为89.8分,实验组为93.1分.对照组骨折不愈合发生率为9.5%,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为14.3%;实验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为2.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6%,实验组为96.0% (P <0.05).结论 空心钉加带缝匠肌骨瓣治疗青少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再次手术率低,骨折不愈合率及骨坏死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刘丽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PET/CT在经动脉导管栓塞化疗(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有31个病变,肿瘤大径为1.0~12.5 cm.其中15例为初治病例,6例为肝癌手术后复发.经过TACE联合RFA治疗后3周,对比CT和PET/CT检查的结果.如发现有肿瘤残留,在1周内对其再次行RFA治疗.结果 21例患者经一次TACE联合一次RFA治疗3周,经病变区域活检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检查发现19例有部分肿瘤残留,肿瘤残留大径为0.5~3.5 cm.CT增强扫描检查检出10例,检出率为52.6%;PET/CT检出有17例残留,检出率为89.5%.根据PET/CT检查结果,在1周内再次行RFA治疗,PET/CT检查发现16例患者肿瘤无残留,1例患者3周后复查PET/CT发现肝内病变未完全控制,行第3次RFA.结论 原发性肝癌经TACE联合RFA治疗后,PET/CT对判断肿瘤残留以及指导进一步RFA治疗较CT检查具有更大的优势.
作者:蔡越飞;钟胜;冼重杨;谭小明;贾志斌;高中山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TLA-4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5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41例健康对照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RT-PCR法检测CTLA-4 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HCV RNA.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CTLA-4 mRNA水平是健康对照组的3.4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1b基因型患者CTLA-4 mRNA水平较2a基因型分别升高3.8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3 ULN组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3 ULN组患者CTLA-4 mRNA水平分别显著低于ALT<3 ULN和AST<3 ULN组(P =0.026 <0.05).结论 HCV感染者机体处于一定的免疫耐受状态,HCV 1b基因型的患者机体处于较强的免疫耐受状态,T细胞反应性较低.CTLA-4表达水平降低可以启动炎症反应并加重慢性丙肝者肝细胞损伤.CTLA-4可能在HCV感染慢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康谊;曾艳丽;张晓菊;尚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四肢主干血管损伤围术期的护理特点.方法 对35例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患者进行急救和护理.结果 35例患者术后患肢血运恢复、功能良好,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四肢主干血管损伤围术期内,术前全面认真的评估、及时的抢救,术中细致的配合,术后严密的观察和指导等护理措施,是手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陈良英;陈仙英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区域内社区卫生机构收录在册的糖尿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认知干预、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用药干预、运动干预、预防并发症干预),综合护理干预前对入选病例各项检验指标及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估,社区综合护理干预6个月后与干预前各项指标对比分析.结果 社区综合护理干预6个月后患者的各项检验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的补充和延续,对增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及生活质量、防止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瑛;费萍;田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总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社区护理指导措施,探讨社区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日照市人民医院管辖范围内的、在医疗社区登记注册的1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社区对其实施全方位的护理指导(认知指导、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行为指导)6个月,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对比社区护理指导前后患者的血糖控制及治疗有效率的变化.结果 社区护理指导6个月后,患者的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临床治疗有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社区护理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有效手段,可以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及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邢燕;吴鹏;王连春;许乐芬;李宁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5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治疗,给予术前、术中、术后的整体护理.结果 5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整体护理到位,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术的患者给予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手术的成功、患者的痊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检查的护理配合及处理措施,以提高其检查成功率,减少患者不适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47例经阴道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护理人员与超声造影医生密切配合,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成像质量高,检查结果满意,其中3例患者诉头晕、心慌,5例诉有便意,4例出现轻度的腹部不适及疼痛(其中2例伴头晕),2例患者出现较剧烈的腹部疼痛且伴头晕、心慌、恶心,休息30~ 120 min后不适均消失,安全离开检查室.结论 经阴道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是一项较新且不良反应相对较传统输卵管造影少的检查方法,其操作成功与否,离不开护理工作的密切配合,整个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给予的心理支持、知识宣教、熟练操作、密切观察是检查成功的前提.
作者:祖倩丹;朱好辉;李丽娜;田青;程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手术室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在普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的167例进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观察组采用手术室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进行围术期的健康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宣教.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工作满意度、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后,术后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工作满意度、心理状态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普外科手术患者,在围术期配合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干预,可以增加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凤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待产妇出现胎膜早破促宫颈成熟的作用.方法 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在南宁市第六人民医院接收的待产妇中,选择70例胎膜早破待产妇为观察组,69例胎膜无早破现象的待产妇为对照组,分别给予10 mg/粒的欣普贝生横放于其阴道后穹隆处,对比宫颈成熟状况.结果 两组待产妇在宫颈Bishop评分、用药至临盆时间、阴道自然分娩比率、新生儿状况及其不良反应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待产妇欣普贝生促其宫颈成熟的方式,是较为安全可靠的方式,临床可以采纳,但在用药期间应注意加强监护工作.
作者:谢晓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3]水平的变化,以及25-(OH) D3水平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 87例男性T2DM患者为病例组,均行腰椎及髋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同期男性健康体检者90名为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25-(OH) D3水平及相关临床和生化指标.比较两组25-(OH) D3的水平以及25-(OH) D3与男性病例组BMD的相关性.结果 ①病例组25-(OH) D3水平为(10±4)ng/ml,对照组为(12±4)ng/ml,T2DM组25-(OH)D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病例组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25-(OH) D3为(10±3)ng/ml,无OP患者为(9±4)ng/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25-(OH) D3水平明显降低,25-(OH) D3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王爱霞;詹志伟;李全民;赵保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鲍曼不动杆菌(ABA)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谱的改变.方法 收集2011年至2012年不同科室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情况及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并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多的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ICU),主要来源于痰及咽拭子,2012年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比2011年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012年其耐药率大部分超过50%.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数量日趋增多,其耐药率逐年增高,耐药种类亦显著上升.
作者:曹美华;于水清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比较加长型人工关节置换术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5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26例,关节置换组25例,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关节置换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明显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置换组的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及加长型人工关节置换术均为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有效方法,对于骨质较好的患者可选择PFNA,但对于合并症多,骨质疏松患者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更为合理.
作者:靳艳斌;罗润明;李兵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口服补液盐配合直立训练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反复晕厥、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分为基础治疗组、口服补液盐组、直立训练组、口服补液盐配合直立训练组,比较患儿的转阴率、晕厥复发情况.结果 口服补液盐配合直立训练组、直立训练组、口服补液盐组、基础治疗组患儿直立倾斜试验转阴率分别为96.67%、80.00%、53.33%、23.33%.口服补液盐配合直立训练组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 口服补液盐配合直立训练可有效治疗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且效果优于单用直立训练及单用口服补液盐组.
作者:孟晓晖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求血液透析直穿致腕上桡动脉假性动脉瘤手术的同时,大程度使用血液透析可用血管一期行动静脉内瘘,从而增加透析可用血管的储备,达到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 总结农垦中心医院对133例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治疗经验并进行分析,找出手术佳方法与疗效的关系,除9例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瘤体破裂出血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急诊手术,其他均择期手术,106例切除瘤体同时行一期头静脉-桡动脉吻合内瘘成形术.结果 133例中9例瘤体破裂出血休克,急诊手术抢救患者生命,2例抢救无效死亡;106例并一期行内瘘成形术,占手术总数的79.7%;术后平均随访(16.0±0.5)个月,93例内瘘成熟后血流能满足血液透析需要,成功率为87.7%.结论 对血液透析直穿致腕上桡动脉假性动脉瘤治疗不能满足于流体切除加血管重建,大部分患者切除瘤体同时可一期行内瘘成形术,能充分使用血液透析可用血管,成功率较高,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作者:温国贤;黄军成;朱震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胸壁结核的诊断及外科治疗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11月西峰区人民医院住院确诊并行外科手术治疗的56例胸壁结核患者,通过胸部拍片及CT检查判断脓肿范围、肋骨破坏程度及窦道走行方向等.术前行正规的抗结核治疗2~4周以上,根据术中情况行彻底的脓腔及病灶清除,术后放置引流及合理的加压包扎.结果 切口Ⅰ期愈合48例,Ⅱ、Ⅲ期愈合8例.术后复发4例,3例原切口部位复发,1例非切口部位复发.术中并发症2例,均为气胸,行胸腔穿刺抽气治愈.结论 尽可能通过无创检查明确诊断,术前及术后行正规的抗结核治疗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前提,术中彻底的脓腔及病灶清除,术后引流及合理的加压包扎是胸壁结核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廉金明;郭考银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危重冠心痛体外循环术后血氧指数的变化趋势,为早期无创干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对316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监测体外循环术后各时间段血氧指数的变化趋势,对低氧血症患者无创上机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撤离呼吸机后血氧指数短暂升高,然后渐呈下降趋势,于12 ~48 h为无创上机高峰期,48 h后血氧进入稳定期.结论 危重冠心病患者撤离呼吸机后血氧指数呈下降趋势,能指导临床早期无创干预治疗.
作者:赵健;程兆云;权晓强;赵子牛;赵小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40例,按照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AS评分比术前均有所改善,观察组干预后比对照组干预后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有87.50%的患者对护理感到满意,对照组为5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手术期采取临床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护理相关并发症,并有利于良好护惠关系的建立.
作者:董和桂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中应用右旋美托咪定对全凭静脉麻醉中各项指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山西省闻喜县人民医院近期收治的行腹部手术患者12例,随机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对照组三组,每组40例.实验1组的患者在实验开始时进行右旋美托咪定的输注,剂量0.5 μg/kg,输注时间不超过15 min,再进行0.25 μg/(kg· h)的右旋美托咪定的输注.实验2组的患者实验第一步同1组,15 min输注相同浓度的右旋美托咪定,再进行0.5μg/(kg·h)的输注.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右旋美托咪定,其他步骤同实验1组.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手术过程中丙泊酚用量、拔管时间、睁眼时间、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结果 在麻醉过程中,实验1组和2组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睁眼时间1、2组均长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变化,1、2组较 对照组稳定,2组比1组更稳定.结论 腹部手术中,应用较大剂量的右旋美托咪定可以减少丙泊酚、瑞芬大尼等其他药物的应用,同时随着输注的右旋美托咪定的剂量增加,睁眼时间延长,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增加.
作者:贾瑞云;杨红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肛瘘患者术后疼痛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46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2例,实验组24例.对照组行肛瘘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在肛瘘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让护士分管患者,对患者进行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环境干预、合理止痛等全方位护理服务.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分别于术后6h、术后第1~3天连续评分4次,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并在患者出院前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h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优质护理服务的实验组术后1~3d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肛瘘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张英 刊期: 2013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