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患者hs-CRP和IL-18水平分析

王大强

关键词:冠心病,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18
摘要:目的 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202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55例(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85例,急性心肌梗死62例(AMI组).另选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CHD者37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18的水平,记录Gensini积分.结果 四组研究对象血清hs-CRP、IL-1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HD患者血清hs-CRP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358,P<0.05;r =0.445,P<0.05);血清IL-18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57,P<0.05;r =0.542,P<0.05);CHD患者血清hs-CRP和IL-18水平呈正相关(r=0.714,P<0.01).结论 血清hs-CRP和IL-18是CHD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炎症因子,炎症因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恶化.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腹部手术中右旋美托咪定对全凭静脉麻醉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中应用右旋美托咪定对全凭静脉麻醉中各项指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山西省闻喜县人民医院近期收治的行腹部手术患者12例,随机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对照组三组,每组40例.实验1组的患者在实验开始时进行右旋美托咪定的输注,剂量0.5 μg/kg,输注时间不超过15 min,再进行0.25 μg/(kg· h)的右旋美托咪定的输注.实验2组的患者实验第一步同1组,15 min输注相同浓度的右旋美托咪定,再进行0.5μg/(kg·h)的输注.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右旋美托咪定,其他步骤同实验1组.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手术过程中丙泊酚用量、拔管时间、睁眼时间、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结果 在麻醉过程中,实验1组和2组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睁眼时间1、2组均长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变化,1、2组较 对照组稳定,2组比1组更稳定.结论 腹部手术中,应用较大剂量的右旋美托咪定可以减少丙泊酚、瑞芬大尼等其他药物的应用,同时随着输注的右旋美托咪定的剂量增加,睁眼时间延长,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增加.

    作者:贾瑞云;杨红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依达拉奉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肌钙蛋白Ⅰ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肌钙蛋白Ⅰ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测定溶栓后2、24h的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rI),溶栓后24 h、48 h、7d的C-反应蛋白.结果 两组治疗后24h的CK-MB和2、24h的cTnI及治疗后48 h、7d的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可明显减轻再灌注损伤,改善AMI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

    作者:沈桂彬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容积重建技术、多平面重建、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等后处理软件诊断61例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结果 发现颅内动脉瘤24例,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36例.结论 SCTA可以作为临床怀疑动脉瘤及身体素质较差、手术评估风险较大的需要了解脑血管情况的患者的首选.SCTA可以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提高身体条件一般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

    作者:魏全杰;李小燕;井志强;蔡林波;牛建西;卫亚南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TLA-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TLA-4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5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41例健康对照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RT-PCR法检测CTLA-4 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HCV RNA.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CTLA-4 mRNA水平是健康对照组的3.4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1b基因型患者CTLA-4 mRNA水平较2a基因型分别升高3.8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3 ULN组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3 ULN组患者CTLA-4 mRNA水平分别显著低于ALT<3 ULN和AST<3 ULN组(P =0.026 <0.05).结论 HCV感染者机体处于一定的免疫耐受状态,HCV 1b基因型的患者机体处于较强的免疫耐受状态,T细胞反应性较低.CTLA-4表达水平降低可以启动炎症反应并加重慢性丙肝者肝细胞损伤.CTLA-4可能在HCV感染慢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康谊;曾艳丽;张晓菊;尚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平坦型结直肠腺瘤黏膜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 评价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腺瘤(C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35例CRA行EMR治疗患者的资料,选择直径≥10 mm的平坦型腺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大小、治疗经过及内镜和病理特征,统计病灶残留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局部复发率.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1±12)岁,35例患者中发现38个病灶,病变平均(18±8)mm,病变多数位于盲肠/升结肠(44.7%,17/38).整块切除术占60.5%,病变直径>20mm的病灶具有较高的分片切除率(P<0.01)和切除后病灶残留率(P<0.05).内镜下完整切除率达到92.1%.组织学分类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占多数(78.9%),并发症发生率为5.7%,平均随访时间(16±9)个月,局部复发率为17.2%(5/29).结论 EMR治疗平坦型CRA是有效和安全的.病变>20mm分片切除术,虽没有导致较高的复发率,但病灶残留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整块切除高,术前应做认真细致的评估.

    作者:段淑芬;高扬;范兆红;于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度洛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伴躯体化症状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伴躯体化症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伴躯体化症状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度洛西汀(40~60 mg/d)联合阿立哌唑(2.5~7.5 mg/d)组(研究组)、度洛西汀(40~60 mg/d)组(对照组),治疗观察期均为8周.两组患者于基线及治疗后1、2、4、8周末分别评定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及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的部分单项分,并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分别脱落3、2例;1周末与基线比较,研究组的抑郁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该组四类躯体化症状及对照组的抑郁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抑郁症状及四类躯体化症状评分差异在1、2、4、8周末时点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周末时两组间抑郁症状有效率及四类躯体化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度洛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伴躯体化症状中度抑郁症患者可有效、持续改善其抑郁及躯体化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一度洛西汀治疗相当.

    作者:魏宏强;康瑞;霍军;曹雍华;李淑英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健康教育路径表在尿路结石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表在尿路结石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0例尿路结石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护理,对照组按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尿路结石手术患者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表,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使健康教育更具系统性、规范性、时效性,有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刘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MRI与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MRI和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8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和20例健康者行颅脑MRI平扫和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 病例组多数显示MRI或(和)MRA异常表现,其中在MRI上显示颅内腔隙性梗塞灶40例(69%);MRA显示动脉闭塞5例,动脉狭窄7例,扭曲9例,管腔变细22例.对照组管腔变细4例,扭曲1例,狭窄1例.病例组与对照组MRA两组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74.14%存在椎基底动脉病变,MRA能直观地显示双侧椎基底动脉的粗细、走行、扭曲、狭窄和闭塞,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一个重要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MRA与MRI检查相结合,从不同角度提供了脑血管病变的证据,对诊断、治疗、预后评估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邵永;李晓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术中快速冷冻切片3207例病理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术中快速冷冻切片诊断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更好的开展术中冷冻切片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207例术中快速冷冻切片诊断和相应石蜡切片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3207例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的组织来源主要为甲状腺、乳腺、卵巢、宫颈等,确诊3105例(96.82%),误诊6例(0.19%),其中假阳性1例(0.031%),假阴性5例(0.16%),延迟诊断100例(3.12%).结论 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对术中组织定性、决定手术方式及切缘情况、快速冷冻切片的质量、病理诊断医师的诊断水平等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军红;程蔚蔚;魏素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血清CA125和VEGF的影响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和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将7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手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测定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CA125和VEGF.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7%;肿瘤平均直径从化疗前的(5.2±1.3)cm缩小为化疗后的(2.5±0.7)c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22,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淋巴结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A125和VEGF在化疗后明显降低(P<0.01).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以明显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效果,减少肿瘤体积,改善预后.

    作者:武庆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56例胸壁结核的外科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胸壁结核的诊断及外科治疗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11月西峰区人民医院住院确诊并行外科手术治疗的56例胸壁结核患者,通过胸部拍片及CT检查判断脓肿范围、肋骨破坏程度及窦道走行方向等.术前行正规的抗结核治疗2~4周以上,根据术中情况行彻底的脓腔及病灶清除,术后放置引流及合理的加压包扎.结果 切口Ⅰ期愈合48例,Ⅱ、Ⅲ期愈合8例.术后复发4例,3例原切口部位复发,1例非切口部位复发.术中并发症2例,均为气胸,行胸腔穿刺抽气治愈.结论 尽可能通过无创检查明确诊断,术前及术后行正规的抗结核治疗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前提,术中彻底的脓腔及病灶清除,术后引流及合理的加压包扎是胸壁结核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廉金明;郭考银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社区护理

    目的 总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社区护理指导措施,探讨社区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日照市人民医院管辖范围内的、在医疗社区登记注册的1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社区对其实施全方位的护理指导(认知指导、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行为指导)6个月,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对比社区护理指导前后患者的血糖控制及治疗有效率的变化.结果 社区护理指导6个月后,患者的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临床治疗有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社区护理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有效手段,可以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及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邢燕;吴鹏;王连春;许乐芬;李宁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加长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伴骨质疏松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加长型人工关节置换术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5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26例,关节置换组25例,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关节置换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明显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置换组的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及加长型人工关节置换术均为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有效方法,对于骨质较好的患者可选择PFNA,但对于合并症多,骨质疏松患者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更为合理.

    作者:靳艳斌;罗润明;李兵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289例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运城市急救中心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并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289例,其中老年组140例,非老年组149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从发病原因来看,无论是老年组还是非老年组,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的原因均为消化性溃疡,其中老年组患者以胃溃疡多见,而非老年组中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胃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而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胃溃疡多见,急性胃黏膜病变有增高趋势,伴随疾病和并发症多.

    作者:孙惠英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青少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空心钉加带缝匠肌骨瓣治疗青少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集隰县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牧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带缝匠肌骨瓣移植术,对照组给予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手术疗效进行评价,并进行随访研究.结果 术后3个月随访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对照组为74.4分,实验组为73.8分;术后12个月随访平均分对照组为84.5分,实验组为86.7分;末次随访对照组为89.8分,实验组为93.1分.对照组骨折不愈合发生率为9.5%,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为14.3%;实验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为2.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6%,实验组为96.0% (P <0.05).结论 空心钉加带缝匠肌骨瓣治疗青少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再次手术率低,骨折不愈合率及骨坏死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刘丽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冠心病患者hs-CRP和IL-18水平分析

    目的 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202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55例(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85例,急性心肌梗死62例(AMI组).另选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CHD者37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18的水平,记录Gensini积分.结果 四组研究对象血清hs-CRP、IL-1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HD患者血清hs-CRP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358,P<0.05;r =0.445,P<0.05);血清IL-18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57,P<0.05;r =0.542,P<0.05);CHD患者血清hs-CRP和IL-18水平呈正相关(r=0.714,P<0.01).结论 血清hs-CRP和IL-18是CHD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炎症因子,炎症因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恶化.

    作者:王大强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切除术56例护理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5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治疗,给予术前、术中、术后的整体护理.结果 5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整体护理到位,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术的患者给予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手术的成功、患者的痊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 4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均在臂丛神经麻醉下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手术前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给予细致的患肢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 经随访10~24个月,患者全部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5个月.腕关节功能采用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优29例,良10例,可3例,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 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手术前后正确的护理措施,能起到避免切口感染、防止肢体缺血坏死的作用.术后的康复指导可以避免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对骨折的愈合亦能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王珊珊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197例胃癌患者病理资料研究及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胃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及临床特点,为胃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197例,对其一般资料、病理分型、发生部位、临床分期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60岁组占50.3%,是发病率高的年龄段.贲门癌、T3分期、淋巴结转移N1期、BorrmannⅡ型、低分化、腺癌分别在其所在分组中所占比例高.结论 胃癌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患者,年轻胃癌患者较老年患者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胃癌的早期诊断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曹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变化及与骨密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3]水平的变化,以及25-(OH) D3水平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 87例男性T2DM患者为病例组,均行腰椎及髋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同期男性健康体检者90名为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25-(OH) D3水平及相关临床和生化指标.比较两组25-(OH) D3的水平以及25-(OH) D3与男性病例组BMD的相关性.结果 ①病例组25-(OH) D3水平为(10±4)ng/ml,对照组为(12±4)ng/ml,T2DM组25-(OH)D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病例组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25-(OH) D3为(10±3)ng/ml,无OP患者为(9±4)ng/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25-(OH) D3水平明显降低,25-(OH) D3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王爱霞;詹志伟;李全民;赵保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