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I与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诊断价值

邵永;李晓光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核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
摘要:目的 探讨MRI和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8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和20例健康者行颅脑MRI平扫和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 病例组多数显示MRI或(和)MRA异常表现,其中在MRI上显示颅内腔隙性梗塞灶40例(69%);MRA显示动脉闭塞5例,动脉狭窄7例,扭曲9例,管腔变细22例.对照组管腔变细4例,扭曲1例,狭窄1例.病例组与对照组MRA两组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74.14%存在椎基底动脉病变,MRA能直观地显示双侧椎基底动脉的粗细、走行、扭曲、狭窄和闭塞,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一个重要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MRA与MRI检查相结合,从不同角度提供了脑血管病变的证据,对诊断、治疗、预后评估有重要临床价值.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平坦型结直肠腺瘤黏膜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 评价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腺瘤(C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35例CRA行EMR治疗患者的资料,选择直径≥10 mm的平坦型腺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大小、治疗经过及内镜和病理特征,统计病灶残留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局部复发率.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1±12)岁,35例患者中发现38个病灶,病变平均(18±8)mm,病变多数位于盲肠/升结肠(44.7%,17/38).整块切除术占60.5%,病变直径>20mm的病灶具有较高的分片切除率(P<0.01)和切除后病灶残留率(P<0.05).内镜下完整切除率达到92.1%.组织学分类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占多数(78.9%),并发症发生率为5.7%,平均随访时间(16±9)个月,局部复发率为17.2%(5/29).结论 EMR治疗平坦型CRA是有效和安全的.病变>20mm分片切除术,虽没有导致较高的复发率,但病灶残留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整块切除高,术前应做认真细致的评估.

    作者:段淑芬;高扬;范兆红;于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度洛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伴躯体化症状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伴躯体化症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伴躯体化症状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度洛西汀(40~60 mg/d)联合阿立哌唑(2.5~7.5 mg/d)组(研究组)、度洛西汀(40~60 mg/d)组(对照组),治疗观察期均为8周.两组患者于基线及治疗后1、2、4、8周末分别评定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及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的部分单项分,并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分别脱落3、2例;1周末与基线比较,研究组的抑郁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该组四类躯体化症状及对照组的抑郁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抑郁症状及四类躯体化症状评分差异在1、2、4、8周末时点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周末时两组间抑郁症状有效率及四类躯体化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度洛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伴躯体化症状中度抑郁症患者可有效、持续改善其抑郁及躯体化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一度洛西汀治疗相当.

    作者:魏宏强;康瑞;霍军;曹雍华;李淑英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加长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伴骨质疏松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加长型人工关节置换术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5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26例,关节置换组25例,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关节置换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明显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置换组的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及加长型人工关节置换术均为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有效方法,对于骨质较好的患者可选择PFNA,但对于合并症多,骨质疏松患者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更为合理.

    作者:靳艳斌;罗润明;李兵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常规护理与常规的抗糖尿病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同时给予积极的人性化护理.结果 两组护理前SAS与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DS与S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后两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各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3%,明显优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人性化护理干预仅能够提高糖尿病疗效,也可以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谢纳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 4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均在臂丛神经麻醉下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手术前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给予细致的患肢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 经随访10~24个月,患者全部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5个月.腕关节功能采用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优29例,良10例,可3例,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 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手术前后正确的护理措施,能起到避免切口感染、防止肢体缺血坏死的作用.术后的康复指导可以避免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对骨折的愈合亦能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王珊珊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健康教育路径表在尿路结石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表在尿路结石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0例尿路结石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护理,对照组按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尿路结石手术患者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表,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使健康教育更具系统性、规范性、时效性,有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刘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经阴道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的护理及配合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检查的护理配合及处理措施,以提高其检查成功率,减少患者不适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47例经阴道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护理人员与超声造影医生密切配合,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成像质量高,检查结果满意,其中3例患者诉头晕、心慌,5例诉有便意,4例出现轻度的腹部不适及疼痛(其中2例伴头晕),2例患者出现较剧烈的腹部疼痛且伴头晕、心慌、恶心,休息30~ 120 min后不适均消失,安全离开检查室.结论 经阴道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是一项较新且不良反应相对较传统输卵管造影少的检查方法,其操作成功与否,离不开护理工作的密切配合,整个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给予的心理支持、知识宣教、熟练操作、密切观察是检查成功的前提.

    作者:祖倩丹;朱好辉;李丽娜;田青;程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MRI与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MRI和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8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和20例健康者行颅脑MRI平扫和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 病例组多数显示MRI或(和)MRA异常表现,其中在MRI上显示颅内腔隙性梗塞灶40例(69%);MRA显示动脉闭塞5例,动脉狭窄7例,扭曲9例,管腔变细22例.对照组管腔变细4例,扭曲1例,狭窄1例.病例组与对照组MRA两组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74.14%存在椎基底动脉病变,MRA能直观地显示双侧椎基底动脉的粗细、走行、扭曲、狭窄和闭塞,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一个重要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MRA与MRI检查相结合,从不同角度提供了脑血管病变的证据,对诊断、治疗、预后评估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邵永;李晓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289例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运城市急救中心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并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289例,其中老年组140例,非老年组149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从发病原因来看,无论是老年组还是非老年组,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的原因均为消化性溃疡,其中老年组患者以胃溃疡多见,而非老年组中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胃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而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胃溃疡多见,急性胃黏膜病变有增高趋势,伴随疾病和并发症多.

    作者:孙惠英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综合护理法在脊柱结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法在脊柱结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照组(15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15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采用术前心理支持、肢体功能行动训练、术后预防并发症等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早下床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肢体周径、疼痛指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早下床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肢体周径、疼痛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1、5.33、6.12、5.66,P均<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4,P<0.05).结论 综合护理法应用于脊柱结核手术患者中具有康复快,不良事件少等优点.

    作者:陈风云;李平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区域内社区卫生机构收录在册的糖尿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认知干预、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用药干预、运动干预、预防并发症干预),综合护理干预前对入选病例各项检验指标及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估,社区综合护理干预6个月后与干预前各项指标对比分析.结果 社区综合护理干预6个月后患者的各项检验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的补充和延续,对增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及生活质量、防止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瑛;费萍;田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严重感染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预后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严重感染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2010年5月至2012年9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2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收集所有患者有关感染的详细数据,对患者的感染和感染细节特点进行描述.在调整相关的临床变量并设感染率为时间相关的协变量,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罹患感染及未患感染患者90 d内的临床结果.结果 53例(24%)患者发生了感染,其中大部分为单一部位感染.确诊感染的中位时间(第25、75百分位数)为3(1,6)d.常见的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感染部位为血液.与未患感染的患者相比这些患者通常合并症较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比较低,严重感染与90 d内病死率[HR:5.6;95%可信区间(CI):3.8~8.4]和死亡、心肌梗死率(HR:4.9;95%CI:3.4~7.1)显著升高相关.结论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感染的情况不常见,但与较差的90d内预后结果显著相关.需要早期明确高危患者并提供降低其感染风险的策略.

    作者:邓红胜;孙喜文;陈炎;朱秀龙;莫观海;张灿;邱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子宫内膜息肉与不孕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与不孕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开封市妇产医院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的120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孕产史、腹腔镜检查盆腔疾病和不孕年限等的关系,并对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息肉与B超检查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 不孕患者中盆腔炎症情况组间、不同年龄组间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随不孕年限的增加呈增高趋势(P<0.05),原发性不孕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14.3%)继发性不孕组(6.0%,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19.0%)高于宫内膜异位症组(5.1%,P<0.05).与B超检查相比,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息肉阳性率较高(11.7% vs 6.7%,P<0.05).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与不孕症患者的孕产史、不孕年限、有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因素相关,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富琴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妇科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围术期妇科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妇科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妇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填写的问卷调查结果,给予术前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感低于对照组,术后肠蠕动及离床活动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王香枝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腕上桡动脉血液透析穿刺致假性动脉瘤的治疗回顾分析

    目的 探求血液透析直穿致腕上桡动脉假性动脉瘤手术的同时,大程度使用血液透析可用血管一期行动静脉内瘘,从而增加透析可用血管的储备,达到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 总结农垦中心医院对133例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治疗经验并进行分析,找出手术佳方法与疗效的关系,除9例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瘤体破裂出血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急诊手术,其他均择期手术,106例切除瘤体同时行一期头静脉-桡动脉吻合内瘘成形术.结果 133例中9例瘤体破裂出血休克,急诊手术抢救患者生命,2例抢救无效死亡;106例并一期行内瘘成形术,占手术总数的79.7%;术后平均随访(16.0±0.5)个月,93例内瘘成熟后血流能满足血液透析需要,成功率为87.7%.结论 对血液透析直穿致腕上桡动脉假性动脉瘤治疗不能满足于流体切除加血管重建,大部分患者切除瘤体同时可一期行内瘘成形术,能充分使用血液透析可用血管,成功率较高,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作者:温国贤;黄军成;朱震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脓毒症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脓毒症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 将22例脓毒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痰热清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前及治疗后7d,采用血细胞计数仪F-820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WBC计数和CRP,同时记录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II)评分和ICU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外周血WBC计数、CRP水平及APACHEI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WBC计数和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与常规组相比,痰热清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痰热清组较常规组APACHEII评分下降及ICU住院时间缩短更为显著(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能够降低脓毒症患儿的炎症反应程度,改善临床症状及缩短ICU住院时间,具有一定治疗价值.

    作者:韩秀明;孙德胜;王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口服补液盐配合直立训练治疗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口服补液盐配合直立训练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反复晕厥、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分为基础治疗组、口服补液盐组、直立训练组、口服补液盐配合直立训练组,比较患儿的转阴率、晕厥复发情况.结果 口服补液盐配合直立训练组、直立训练组、口服补液盐组、基础治疗组患儿直立倾斜试验转阴率分别为96.67%、80.00%、53.33%、23.33%.口服补液盐配合直立训练组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 口服补液盐配合直立训练可有效治疗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且效果优于单用直立训练及单用口服补液盐组.

    作者:孟晓晖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腹部手术中右旋美托咪定对全凭静脉麻醉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中应用右旋美托咪定对全凭静脉麻醉中各项指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山西省闻喜县人民医院近期收治的行腹部手术患者12例,随机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对照组三组,每组40例.实验1组的患者在实验开始时进行右旋美托咪定的输注,剂量0.5 μg/kg,输注时间不超过15 min,再进行0.25 μg/(kg· h)的右旋美托咪定的输注.实验2组的患者实验第一步同1组,15 min输注相同浓度的右旋美托咪定,再进行0.5μg/(kg·h)的输注.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右旋美托咪定,其他步骤同实验1组.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手术过程中丙泊酚用量、拔管时间、睁眼时间、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结果 在麻醉过程中,实验1组和2组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睁眼时间1、2组均长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变化,1、2组较 对照组稳定,2组比1组更稳定.结论 腹部手术中,应用较大剂量的右旋美托咪定可以减少丙泊酚、瑞芬大尼等其他药物的应用,同时随着输注的右旋美托咪定的剂量增加,睁眼时间延长,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增加.

    作者:贾瑞云;杨红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口服茶碱联合吸入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吸入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62例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病情稳定后2周进入观察期,两组患者口服茶碱缓释片0.2g,2次/d.试验组加用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50/250)吸入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回顾记录上1年及治疗后1年内急性发作及相关情况,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6 min行走距离及肺功能检查等,记录两组患者病死率.结果 试验组82例中9例退出,1例死亡;对照组80例中7例退出,6例死亡.试验组72例与对照组67例患者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6 min行走距离明显延长,呼吸困难评分明显改善,急性发作次数及再入院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半年时试验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明显改善,对照组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茶碱基础上加用吸入舒利迭治疗稳定期COP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胡翠花;张颖;王新安;欧阳修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容积重建技术、多平面重建、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等后处理软件诊断61例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结果 发现颅内动脉瘤24例,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36例.结论 SCTA可以作为临床怀疑动脉瘤及身体素质较差、手术评估风险较大的需要了解脑血管情况的患者的首选.SCTA可以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提高身体条件一般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

    作者:魏全杰;李小燕;井志强;蔡林波;牛建西;卫亚南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