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晖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围术期妇科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妇科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妇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填写的问卷调查结果,给予术前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感低于对照组,术后肠蠕动及离床活动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王香枝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黛力新干预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符合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黛力新组给予口服黛力新1片/d.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分别进行汉密织顿抑郁量表(HAMD)和神经功能抽损评分(NIHSS),评价患者的抑郁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服用黛力新的患者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其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HAMD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黛力新治疗可干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石云琼;裴裴;刘雅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伴躯体化症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伴躯体化症状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度洛西汀(40~60 mg/d)联合阿立哌唑(2.5~7.5 mg/d)组(研究组)、度洛西汀(40~60 mg/d)组(对照组),治疗观察期均为8周.两组患者于基线及治疗后1、2、4、8周末分别评定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及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的部分单项分,并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分别脱落3、2例;1周末与基线比较,研究组的抑郁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该组四类躯体化症状及对照组的抑郁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抑郁症状及四类躯体化症状评分差异在1、2、4、8周末时点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周末时两组间抑郁症状有效率及四类躯体化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度洛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伴躯体化症状中度抑郁症患者可有效、持续改善其抑郁及躯体化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一度洛西汀治疗相当.
作者:魏宏强;康瑞;霍军;曹雍华;李淑英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支气管镜检查前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喷雾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131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采用喷雾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接受治疗的129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环甲膜穿刺法,麻醉药均为2%利多卡因.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用药量、生命体征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麻醉起效时间和用药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压和呼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低.结论 2%利多卡因咽部、喉部局部麻醉协助支气管镜检查,安全、有效,无不适感,易于接受.
作者:刘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运城市急救中心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并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289例,其中老年组140例,非老年组149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从发病原因来看,无论是老年组还是非老年组,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的原因均为消化性溃疡,其中老年组患者以胃溃疡多见,而非老年组中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胃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而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胃溃疡多见,急性胃黏膜病变有增高趋势,伴随疾病和并发症多.
作者:孙惠英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比较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传统THA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连续无选择病例采用小切口THA 40例(小切口组),同期采用传统全髋关节置(THA)40例(传统组),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位主刀医生完成手术.对两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直观模拟量表(VAS)、下地负重时间、住院天数、全髋关节置换术Harris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在切口长度、术后疼痛评分(VAS)、下地负重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优于常规组;而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术前Ham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3、6、12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外侧小切口THA在适宜手术适应证前提下与传统THA相比,具有减少软组织损伤、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和加快术后康复的优势.
作者:周升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手术室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在普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的167例进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观察组采用手术室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进行围术期的健康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宣教.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工作满意度、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后,术后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工作满意度、心理状态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普外科手术患者,在围术期配合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干预,可以增加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凤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求血液透析直穿致腕上桡动脉假性动脉瘤手术的同时,大程度使用血液透析可用血管一期行动静脉内瘘,从而增加透析可用血管的储备,达到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 总结农垦中心医院对133例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治疗经验并进行分析,找出手术佳方法与疗效的关系,除9例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瘤体破裂出血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急诊手术,其他均择期手术,106例切除瘤体同时行一期头静脉-桡动脉吻合内瘘成形术.结果 133例中9例瘤体破裂出血休克,急诊手术抢救患者生命,2例抢救无效死亡;106例并一期行内瘘成形术,占手术总数的79.7%;术后平均随访(16.0±0.5)个月,93例内瘘成熟后血流能满足血液透析需要,成功率为87.7%.结论 对血液透析直穿致腕上桡动脉假性动脉瘤治疗不能满足于流体切除加血管重建,大部分患者切除瘤体同时可一期行内瘘成形术,能充分使用血液透析可用血管,成功率较高,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作者:温国贤;黄军成;朱震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与不孕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开封市妇产医院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的120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孕产史、腹腔镜检查盆腔疾病和不孕年限等的关系,并对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息肉与B超检查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 不孕患者中盆腔炎症情况组间、不同年龄组间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随不孕年限的增加呈增高趋势(P<0.05),原发性不孕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14.3%)继发性不孕组(6.0%,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19.0%)高于宫内膜异位症组(5.1%,P<0.05).与B超检查相比,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息肉阳性率较高(11.7% vs 6.7%,P<0.05).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与不孕症患者的孕产史、不孕年限、有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因素相关,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富琴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肛瘘患者术后疼痛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46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2例,实验组24例.对照组行肛瘘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在肛瘘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让护士分管患者,对患者进行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环境干预、合理止痛等全方位护理服务.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分别于术后6h、术后第1~3天连续评分4次,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并在患者出院前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h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优质护理服务的实验组术后1~3d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肛瘘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张英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肌钙蛋白Ⅰ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测定溶栓后2、24h的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rI),溶栓后24 h、48 h、7d的C-反应蛋白.结果 两组治疗后24h的CK-MB和2、24h的cTnI及治疗后48 h、7d的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可明显减轻再灌注损伤,改善AMI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
作者:沈桂彬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TLA-4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5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41例健康对照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RT-PCR法检测CTLA-4 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HCV RNA.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CTLA-4 mRNA水平是健康对照组的3.4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1b基因型患者CTLA-4 mRNA水平较2a基因型分别升高3.8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3 ULN组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3 ULN组患者CTLA-4 mRNA水平分别显著低于ALT<3 ULN和AST<3 ULN组(P =0.026 <0.05).结论 HCV感染者机体处于一定的免疫耐受状态,HCV 1b基因型的患者机体处于较强的免疫耐受状态,T细胞反应性较低.CTLA-4表达水平降低可以启动炎症反应并加重慢性丙肝者肝细胞损伤.CTLA-4可能在HCV感染慢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康谊;曾艳丽;张晓菊;尚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胃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及临床特点,为胃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197例,对其一般资料、病理分型、发生部位、临床分期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60岁组占50.3%,是发病率高的年龄段.贲门癌、T3分期、淋巴结转移N1期、BorrmannⅡ型、低分化、腺癌分别在其所在分组中所占比例高.结论 胃癌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患者,年轻胃癌患者较老年患者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胃癌的早期诊断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曹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全直肠系膜切除(TME)联合弧形吻合器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肛门功能及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4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TME联合弧形吻合器保肛手术,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的肛门功能和血浆白蛋白.结果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肛门功能优良率为85.1%.治疗前患者血白蛋白(26±12) g/L,治疗后为(37±1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E联合弧形吻合器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保肛治疗,患者肛门功能和白蛋白恢复良好.
作者:孙士营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时仿生骨植入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52例颈椎后路双开门、梯形、纳艾康仿生骨植入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JOA评分法、左右手10 s握力实验、左右手平均握力实验及颈椎前凸度数等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得到改善,JOA评分平均改善率(84.4±9.2)%.左右手10 s握力、左右手平均握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前凸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颈部轴性疼痛VAS评分(2.1±1.1)分.影像学随访示椎管减压充分.结论 在颈椎后路双开门成形术中应用纳米骨具有良好的效果及应用价值.
作者:范富有;杨勇;卢中道;孙宜保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202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55例(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85例,急性心肌梗死62例(AMI组).另选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CHD者37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18的水平,记录Gensini积分.结果 四组研究对象血清hs-CRP、IL-1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HD患者血清hs-CRP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358,P<0.05;r =0.445,P<0.05);血清IL-18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57,P<0.05;r =0.542,P<0.05);CHD患者血清hs-CRP和IL-18水平呈正相关(r=0.714,P<0.01).结论 血清hs-CRP和IL-18是CHD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炎症因子,炎症因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恶化.
作者:王大强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总结空心螺钉固定结合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Jones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县人民医院于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6例Jones骨折不愈合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8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优4例,良2例.结论 空心螺钉固定结合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Jones骨折不愈合,固定可靠,愈合率高,是治疗Jones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国祥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高危新生儿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20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脑瘫及可疑脑瘫高危新生儿均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康复评定采用Gesell量表、小儿神经系统检查法及脑瘫功能评定等综合方法.结果 经过约18个月的康复治疗和追踪观察,46例治疗前明确诊断脑瘫的患儿,65.8%治愈,19.2%临界正常,15.0%异常.可疑脑瘫早期的74例高危新生儿,除7例失访外,67例全部成为正常儿.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等高危新生儿的脑瘫发生率也明显降低.结论 对高危新生儿的早期干预可以降低脑瘫后遗症的发生率.脑瘫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作者:唐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MRI和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8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和20例健康者行颅脑MRI平扫和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 病例组多数显示MRI或(和)MRA异常表现,其中在MRI上显示颅内腔隙性梗塞灶40例(69%);MRA显示动脉闭塞5例,动脉狭窄7例,扭曲9例,管腔变细22例.对照组管腔变细4例,扭曲1例,狭窄1例.病例组与对照组MRA两组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74.14%存在椎基底动脉病变,MRA能直观地显示双侧椎基底动脉的粗细、走行、扭曲、狭窄和闭塞,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一个重要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MRA与MRI检查相结合,从不同角度提供了脑血管病变的证据,对诊断、治疗、预后评估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邵永;李晓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结节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特点,加强对结节病的认识.方法 选择21例经病理确诊的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中治愈12例,好转7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0.5%.结论 结节病患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不典型性,对于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需予以病理学活检以明确诊断.治疗过程中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予以个体化治疗.
作者:陈娜 刊期: 2013年第22期